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闲暇教育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来源:建筑师 发布时间:2019-08-05 点击:

  摘 要:闲暇教育就是培养人们正确的闲暇观,提高人们的闲暇实践能力,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闲暇价值取向的教育活动。由此闲暇教育的基本要求就体现在三个方面:闲暇观念层面即要人们正确认识闲暇;闲暇实践层面就是使人们学会充分地、积极地利用和享受闲暇,包括能够做计划安排自己的闲暇等四个要求;闲暇价值取向层面包括对闲暇应采取的态度、闲暇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以及确立闲暇的终极价值目标等。
  关键词:闲暇;闲暇教育;闲暇观;闲暇实践能力;闲暇价值取向
  一、闲暇及闲暇教育的含义
   欲说明什么是闲暇教育,首先必须了解一下闲暇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闲暇有不同的理解。总体上看,主要有三种理解。一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理解闲暇。在这种意义上,闲暇就是指在人完成了工作及生理需要等必要活动之外的剩余时间。二是从活动的角度来理解闲暇。在这种意义上,闲暇就是指在人完成了工作及生理需要等必要活动之外的活动。三是从心理状态角度来理解闲暇。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闲暇是心灵上的自由或是驾驭自我的内在力量。在这种意义上,闲暇就是指自由的心理状态。
   以上三种理解可以说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它们只反映了闲暇含义中某一个方面的内容。从时间的角度来定义闲暇,它注重从量的角度理解,但却忽视了闲暇的质的角度,即自由选择和个体满足所引起的心理状态。从活动的角度定义闲暇,主要的优点是客观,但活动仅仅只是一种外在体现和载体,它的主要缺点也是忽略了闲暇的内在心理方面的特性。从心理状态的角度定义闲暇,只注重内心态度和心理状态,往往无法将它和工作时的某些体验分开,容易将工作时感受到的自由和逍遥的心灵体验也归入闲暇。显然,这种观点扩大了闲暇的范围,不能将闲暇和工作相区别,会给闲暇的实践研究带来困难。鉴于此,我们对闲暇进行理论分析,应把这三种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完整的闲暇含义是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和闲暇心理状态三个要素的统一。其中,闲暇时间是闲暇的存在形式,闲暇活动和闲暇心理状态是闲暇的存在内容。
   从闲暇含义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闲暇时间里人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和活动,也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据此我们可以将闲暇进行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闲暇有多种分类,有一种对闲暇教育更有实践意义的分类,这里借鉴美国学者Nash的闲暇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将闲暇分为五类,见表1。
  通过上表对闲暇的分类,可以看出闲暇有不同的层次,普通人的闲暇一般都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只有少数人的闲暇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体验到闲暇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闲暇教育就是不断提高人们的闲暇层次,使人们的闲暇由消极闲暇转变为积极闲暇,由无效闲暇达到有效闲暇,由较低的水平达到较高水平的过程。要使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较高水平的闲暇,闲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较高水平的闲暇中。
  基于对闲暇的不同认识,人们给闲暇教育所下定义也不同。一般来说,闲暇教育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教育,而具体来说,完整的闲暇教育还要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因为对任何事物的分析一般都包括理论、实践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从闲暇观念层面、闲暇实践层面和闲暇价值取向三个层面来理解闲暇教育。也就是,闲暇教育是培养人们正确的闲暇观的教育;闲暇教育是提高人们闲暇实践能力的教育;闲暇教育是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闲暇价值取向的教育。总之,关于闲暇教育的含义,完整的说法应是,闲暇教育就是培养人们正确的闲暇观,提高人们的闲暇实践能力,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闲暇价值取向的教育活动。
  二、闲暇教育的基本要求
   完整的闲暇教育含义应从闲暇观念、闲暇实践和闲暇价值取向三个层面来理解。相应地,闲暇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应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一)闲暇观念层面
   1.关于闲暇含义的认识。闲暇教育要使人认识到闲暇是人们享有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人们在该时间中的活动及其心理状态,闲暇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质与量的统一,是闲暇时间、闲暇活动、闲暇心理状态的统一。
   2.关于闲暇分类的认识。闲暇教育要使人们通过对闲暇的观察和自己对闲暇的体验,能够分清各种类型的闲暇以及每类闲暇的特点,明确闲暇有不同的层次,这样就能够依据个人的需求、社会价值取向、闲暇行为后果做出明智的选择,进而提升他们的闲暇层次,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
   3.关于闲暇意义的认识。闲暇教育要使人们认识到闲暇的多少和质量高低,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状况,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中,闲暇将与人终身伴随,且日益增长,任何人都不可忽视。如果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到科学、合理的闲暇生活对于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就有可能促进其提高闲暇生活的素质以及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因此,对闲暇意义的认识是进行闲暇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其本质是对闲暇价值的引导。
   (二)闲暇实践层面
   1.能够做计划安排自己的闲暇和闲暇活动。可能有人认为制定计划是多余的,会使一切活动失去乐趣和自然性,但是,实际上人在进行某项活动之前头脑中一般都会计划一番,有的很随意,很短暂,因此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计划。这里把制定闲暇计划作为一项人们闲暇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考虑到要培养人们有意识地做计划,特别是在进行集体性的闲暇活动时,闲暇计划的制订和活动过程设计尤为重要。另外,做计划牵涉到一个人能不能合理地分配和使用他的闲暇时间,例如,如果一个人在全部的闲暇时间都沉湎于网络,这就自然挤掉了人际交往、体育锻炼等活动的时间,其结果必然是在性格、身体等的发展上受到限制,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培养人们的闲暇实践能力方面,闲暇教育首要的任务是使人们学会制订闲暇计划和设计活动过程。
   2.掌握个人进行闲暇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不少人在闲暇时间里感到空虚、无所事事,除了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闲暇观以外,还因为他们缺乏从事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的能力(包括精神消费能力):想欣赏音乐,却没有“音乐的耳朵”;想打网球,却没有“网球的手”。由于缺乏相应的闲暇知识和技能,一些人对许多有意义的闲暇活动只能退避三舍。当人们熟练掌握高级的“玩”的技能之后,更容易从高雅的闲暇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如花鸟鱼虫、琴棋书画、收集珍藏、体育运动等诸如此类的活动将使生活乐趣百生,还能起到怡情养性、磨练品质的功能,有利于人们全面发展的实现。所以,在培养人的闲暇实践能力方面,闲暇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使人们掌握闲暇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能够做闲暇选择和决定。通俗地说,做闲暇选择和决定就是在闲暇生活中人们拿主意的一种行为。它一般包括会收集相关的闲暇资讯;分辨不同闲暇活动对自己的影响;为自己和家人选择有意义的活动;会选择与决定闲暇资源(包括活动机会、个人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国家资源)的使用;能处理闲暇阻碍因素;能预估闲暇活动选择之结果;能弹性选择闲暇行为。在闲暇中“做选择和决定”的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学会做闲暇选择和决定最能体现闲暇的自由本质,而没有做闲暇选择和决定的能力也就无闲暇可言。因此,在培养人们的闲暇实践能力方面,闲暇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使人们具有做闲暇选择和决定的能力。
   4.能够体验和享受闲暇。体验和享受是闲暇的核心。人们拥有了闲暇时间,并不等于就是体验和享受了闲暇,也不等于就会体验和享受闲暇。体验和享受闲暇需要具备闲暇体验和享受的能力。一般来说,闲暇体验和享受能力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闲暇体验和享受感知力,即善于发现闲暇体验和享受的资源和机会的能力;二是闲暇体验和享受运用力,即充分利用闲暇体验和享受资源,使自己尽早进入闲暇体验和享受境界的能力;三是闲暇体验和享受创造力,即善于在平凡、甚至逆境中开发或创造闲暇体验和享受资源,从而自得其乐、自娱娱人的能力。在培养人们的闲暇实践能力方面,闲暇教育的落脚点就是使人们能够体验和享受到积极闲暇带给他们的积极情感,如愉快、幸福、自由等感受。
   (三)闲暇价值取向层面
   1.对闲暇应采取的态度。人们对闲暇应采取的态度是人们对闲暇应持有的基本看法及其在闲暇活动中应有的言行表现。闲暇教育就是要使人们意识到闲暇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闲暇与生活、学习、工作的关系;了解自己的闲暇需求、爱好、兴趣,认识到自己有权利、有能力和有机会去支配、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
   2.在闲暇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闲暇的本质是自由,而这种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它还要受到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约束。亚里士多德说过,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作,同样需要崇高的美德去闲暇。闲暇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例如有违社会正义的活动不做,有损健康的活动不做,禁止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等。闲暇教育要使人们明确,在进行符合自己个性特长的闲暇选择和从事各种闲暇活动时必须承担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道德责任,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
   3.人们应确立闲暇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说过,人们有了充裕的闲暇时间,就等于享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一切爱好、兴趣、才能、力量的广阔空间,有了为“思想”提供自由驰骋的天地。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人们可以不再为谋求生活资料而奔波操劳,个人才能在艺术、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因此,闲暇是通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闲暇时间的获得只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不会自然导致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闲暇教育是在社会创造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客观环境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人们通往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观性条件。所以,在人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闲暇教育从一开始就要明确自己担负着引导人们确立闲暇的终极价值目标即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日]荫山庄司.现代青年心理学[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5:93.
  [2]叶�,束荣新.闲暇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99.
  [3]王雅林,董鸿扬.闲暇社会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339.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科研处,天津 300191)

推荐访问:闲暇 基本要求 含义 教育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意识]初中数学教学视频
下一篇:名人创新思维的例子【注重语感培养,开发创新思维】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