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3.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曲折发展

来源:监理师 发布时间:2021-05-10 点击:

  2020- -1 2021 学年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同步课时作业(8 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针对社会上出现的粮、棉、油及某些副食品严重短缺现象,中央政府在 1950 年 10 月提髙粮棉比价:1953 年 10 月实行粮棉统购统销后再次提髙棉粮比价:1956 年调低重工业产品调拨价格等。而对蔬菜一类的商品则提倡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见面,在价格上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这说明中央政府(

  )

 A.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求 B.确保社会主义制度完善 C.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 D.完全照搬苏联经济模式 2.据统计,1954 年 1 月到 4 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 1953 年同期的 5 倍,为 1952 年同期的 50 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3.“一五”期间建设的项目,特别是苏联援建的项目,主要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150 项中的 106 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 50 个、中部 32 个:44 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 35 个,其中 21 个安排在四川、陕西两省。由此可见,该布局(

  )

 A.意在强化东北地区工业中心地位 B.突出资源分布与军事需要的结合 C.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D.以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4.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经济 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符合 1956 年经济结构构成的是(

  )

 5.老照片是对历史场景的真实再现,可以作为一手史料来解释历史。下图作为一手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

  A.抗战时期中共团结民族资产阶级联合抗战 B.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C.“一五”计划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D.改革开放以后私营个体工商户获得新发展 6.20 世纪 50 年代,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这一次重点是建设,有国内外形势,有社会主义改造,有建设,有人民民主专政,有党。报告里面有这么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的还是在建设。”这表明毛泽东(

  )

 A.调整了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 B.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路 C.解决了“大跃进”造成的经济问题 D.强调恢复国民经济的紧迫性 7.在 1956 年《论十大关系》中,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政策(部分)如下: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在工业结构上 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 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A.注重协调工业结构比例关系

 B.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C.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8.下面漫画是《总路线引导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栾逵)》。该作品(

  )

  A.折射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描绘了三大改造的巨大成就 C.反映了人民对经济建设的热情 D.体现了对经济规律的洞察力 9.下图为我国绘于 1963 年的“农村四景图”:(右起)依次展现了农田建设“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农业技术“化学化”的进展和成果。该作品(

  )

 A.反映了我国工农业的同步发展 B.体现了农业合作化的制度优势 C.展现了恢复经济的努力和成果 D.凸显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 10.1964 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 15 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 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A.提出调整的 “八字方针 ”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矛盾 11.下图反映了我国当时(

  )

  A.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B.工业化与城市化呈正比例增长关系 C.工业优先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D.工业发展对城市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12.1961 年中共中央发布的“手工业三十五条”明确指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手工业,集体所有制是主要的,个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全民所有制只能是部分的,过多过早地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于生产反而不利。这项政策在当时有利于(

 )

 A.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中国所有制结构 C.消除“左”的错误影响 D.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13.[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追求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与奋斗。

 材料一: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富,农战也”。荀况认为富国并不单是为了强兵,归根到底是为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国家财富,提出“上下俱富”。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900 年庚子事变后,外患日亟,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和部分开明人士积极提倡“振兴实业”,认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其根本在先致力于农工商”,在此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从而形成著名的“棉铁主义思想”,且“实业之兴衰,关乎国势之存亡……而且国家赋税可以增,百姓生计可以足,数十年外溢之利权可以挽,富强之基实系于此。”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后,负责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并对农产品在内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平衡分配管理……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

 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20.6%。广电通讯、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讯产品分别增长 25.9%至 1.2 倍。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在经济发展策略中的相同点。指出张謇等人的经济发 展策略与古代相比有何新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策略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 1957 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 1952 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 25%,钢产量增长近 3 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北、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1958 年 8 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三: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 年 11 月)

 材料四: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一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教训? (3)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1958 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央政府主要对重要物资、严重短缺的副食品以及重工业产品进行价格管理,而蔬菜一类的 商品则依靠市场进行调节,这说明此时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故 C 项正确。我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 1956 年后,A 项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于 1956 年,故排除 B 项。苏联的经济 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与材料中中央政府适度利用市场进行调节的情况不符,故排除 D项。

 2.答案:D 解析:由时间“1954 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数增加显著,故选 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 A;科教兴国始于 1995 年,时间不符,排除 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 1956 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排除 C。

 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根据材料可知,苏联援建项目中的民用工业在东北居多,这主要考虑到东北地区丰富的资源;将国防企业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可知侧重军事需要,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该布局意在突出东北工业中心地位,排除 A 项;“一五”计划建设的项目的布局主要依据国情、国家利益需要,没有照搬苏联,排除 C 项;D 项中“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 1956 年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故选 D 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根据图中的牌匾文字“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是公私合营,故选 C 项。A,B,D 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6.答案:A 解析:从毛泽东的言论“重点是建设”“国内外形势……社会主义改造……人民民主专政……都可以讲” 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主要的还是在建设”可知,毛泽东强调的重点是经济建设,这说明毛泽东调整了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A 项正确。

 7.答案:C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材料漫画中人们欢呼雀跃,彩旗飞舞,悬挂在气球下面的彩带上写着“鼓足干劲,力攀上游”和“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字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了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导下,人民群众对经济建设的热情高涨,故C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与材料漫画时间背景不符,故B项错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片面地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脱离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故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1963 年我国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农田建设“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农业技术“化学化”均可反映出我国恢复经济的努力及其成果,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工农业同步发展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1963 年我国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故 B 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于 1995 年开始实施,故 D 项错误。

 10.答案:A 11.答案:A 解析:从图中曲线可以得出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故 A 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而工业化进程有增长、有降低,故 B 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化进程有增、有降低,故 C 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而工业化进程有增长、有降低,未体现工业发展对城市化产生了消极影响,故 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材料中 1961 年中共中央发布的“手工业三十五条”, 强调手工业中集体所有制是主要的,个体所有制是补充,不要急于过渡,这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经济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

 活力,因此 D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手工业,没有直接涉及农业的发展,A 项错误;在当时这项政策并没有改变中国的所有制结构,B 项错误;“左”的错误的影响在当时并未完全消除,C 项错误。

 13.答案:

 (1)相同点:以富国为核心;重视农业发展。

 新变化:张謇等主张在农工商发展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或振兴实业)

 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实业救国(或挽回利权)的需要。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国家主导,计划管理;注重工业发展的区域 平衡;受苏联建设的影响;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3)新特点: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指导(或政府的重视;政策的引导);改革开放创造的条件。

 14.答案:

 (1)重工业。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大跃进运动,教训: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经济规律等。

 (3)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4)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启示: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推荐访问:作业 高一 课时
上一篇:大自然之歌说课稿x
下一篇: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民主化班级管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