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来源:监理师 发布时间:2020-10-25 点击:

 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论文导读: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本质要求一致。感恩教育,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关键词:感恩教育,和谐校园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原因分析 就整体而言,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有着阳光的精神特质:个性鲜明、独立判断、心态开放、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参与生活。发表论文,感恩教育。

 同时,大学生新的思想问题也日益浮现,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明显,自我意识膨胀,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感恩意识淡薄。主要表现有:

 1、对国家、社会救助之恩的缺失。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发表论文,感恩教育。只知接受,不知感恩。近几年,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额度和比例的提高,得到资助学生比例不断增加。但是部分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的帮助熟视无睹,认为奖学金、助学金的获得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与国家政策、社会的关爱毫无关系。

 2、对父母养育之恩缺失。发表论文,感恩教育。有的学生抱怨父母不能给自己提供一个优越的条件;有的学生难得给父母“好脸色”;有的学生盲目攀比,贪图享受,不顾父母含辛茹苦,只顾自己挥金如土;有的学生平时不和父母联系,要生活费才给父母打电话;自己的生日大操大办,父母的生日不闻不问。

 3、对教师教育之恩的缺失。在大学校园里,课间不擦黑板、上课不遵

 守课堂纪律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学生与教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对教师的辅导答疑,连句“谢谢” 都不说的学生也并不鲜见。

 4、对他人感恩的缺失。有的大学生对他人的真诚帮扶,自己心安理得地接受,甚至还曲解资助者可能另有所图;对同学学习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支持不以为然。

 大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大学生自我教育缺失 个别学生惟我独尊,依赖思想严重,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归根到底是对自身缺乏反省,很难理清自己的社会角色,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关系。

 2、家庭教育的偏失 当前,有些家庭教育教育出现误区。在生活上大包大揽,致使许多高校学子不珍惜父母养育之恩,漠视社会关爱之情,只知索取,不懂回报,把亲情之爱变成了溺爱。

 3、学校教育的不足 有些高校过多地把工作中心放在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功利主义严重,强调就业率,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导致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发表论文,感恩教育。

 4、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竞争给社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潮蔓

 延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致使部分学生凡事以得失来衡量,不知感恩,责任感淡化。发表论文,感恩教育。

 5、网络的负面影响 网络时代精华与糟粕并存,形形色色的观念、思潮充斥其间,信息良莠不齐。发表论文,感恩教育。大量信息来自不同的价值体系,极易引起学生“网民”思想观念上的迷惘和思想认知上的误导,并由此导致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严重倾斜。

 二、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1.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2.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本质要求一致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形成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三、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 1.树立感恩的平等观念 教育者必须教育学生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培养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

 并且要求学生铭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2.重视感恩的知性教育 传统文化历来主张“知行统一”,高校应从感恩的认知教育入手,逐步确立起感恩的观念。通过教育者的点拨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3.加强感恩的情感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要注重教育者的表率作用和感情移入,在感恩教育中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大爱”来影响和感化学生。

 4.强化感恩的践行教育 教育者应将学生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为报恩、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培育校园感恩文化,邀请社会成功人士、开展“感恩母校、回报社会”的感恩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美德;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感恩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行动中得到锻炼,提高感恩的素质。

 参考文献[1]邓永超.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应然诉求[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六期[2]郑晋鸣.感恩教育,你需要“补课”吗[N].光明日报,2006-02-22(5)[3]周红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5,(9)

推荐访问:感恩 和谐 校园
上一篇:ok,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数学(新课标II卷)(解析版)
下一篇:银行信贷管理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