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

来源:监理师 发布时间:2020-09-19 点击:

  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更好地促进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现将海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部编辑的《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发布于院内网,请各科室感染监控小组组织人员认真学习,

 院感办

 2013-11-19

 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

 海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部

 2013年8月27日

 

 目 录

 消毒技术与无菌用品管理 2

 医疗废物的管理(装满3/4时密闭): 3

 标准预防 4

 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5

 小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 6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7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 8

 消毒技术与无菌用品管理

 一、空气净化方法

 (一)有人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

  1、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宜采取机械通风;(每日1-2次)

  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3、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根据说明书使用,每日1—2次);

  4、空气洁净技术。

 (二)无人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

  1、可以选用以上有人情况下的空气净化方法;

  2、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紫外线灯管每周用酒精棉球擦拭1-2次,定期监测辐照度);

 3、化学消毒。

  二、无菌物品的储存

  1、专柜、干燥、清洁保存(温度20℃-25℃,相对湿度应<60%),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应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识清楚,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排列。

 2、棉布包装和硬质容器灭菌物品有效期7天;纸袋包装有效期为1个月;医用无纺布、硬质容器、医用皱纹纸及纸塑包装的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3、无菌敷料罐启用后24小时更换,注明启用日期。

 注意事项:

 无菌物品应置于清洁干燥的储存柜内或存放架上,距地≥20cm,距墙壁≥5cm,距天花板50cm。

 三、溶媒

 1、溶媒启用要标明日期、时间、用途并签名。

 2、启用的溶媒24小时更换(放置冰箱无污染非静脉注射每周更换)。

 3、抽出的药液、启用的静脉液体2小时更换(放置冰箱无污染每日更换)。

 四、无菌持物镊、罐及液

 1、湿式使用(罐加盖):每周更换。去污,清洗,晾干,灭菌。用时加消毒液,液面在镊子1/2-2/3或钳轴关节上2-3cm,低于1/2时加液,操作全程镊尖向下。

 2、推荐干式使用:每4小时或每次更换。

 注意事项:每个容器限放一把镊子;标明启用日期、时间。

 五、消毒液及容器

 1、配制的消毒液及容器应按规定时间更换。

 2、注射用的碘酒、酒精及容器每周更换1-2次,重复使用的容器应去污,清洗,晾干,灭菌。

 3、一次性小包装皮肤消毒剂开瓶后每周更换,2%戊二醛每两周更换。

 4、所有自行配制使用的消毒液要在容器上标明名称、浓度、使用日期、时间并签名。

 5、消毒液必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配制。

 注意事项:定时监测浓度,监测浓度不达标及时更换;所有容器应加盖,避免阳光直射。

 医疗废物的管理(装满3/4时密闭):

 生活垃圾——放置黑色塑料污物袋内。

 ※一次性输液瓶/袋及西林瓶为生活垃圾,统一放置于指定的加厚黑色污物袋内。

 ②放射性废物——放置红色双层塑料污物袋或密闭容器内。

  ③感染性废物——放置黄色塑料污物袋内。包括: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器械,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弃被服,废弃医学标本及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等。

  ④损伤性废物——放置锐器盒内。包括:针头、缝针、刀片、手术锯、玻璃安瓿、载玻片、玻璃试管等。

  ⑤化学性废物——放置黄色塑料污物袋内。包括:废弃的化学试剂,化学消毒剂、汞血压计、温度计等。

  ⑥药物性废物——放置黄色塑料污物袋内。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物、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

  ⑦病理性废物——放置黄色塑料污物袋内。包括: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实验动物组织、尸体及病理腊块等。

 标准预防

 一、定义:针对医疗机构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

 1、手卫生。

 2、戴手套:

 (1)清洁手套的应用指征:①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②接触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2)无菌手套的应用指征:①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操作时。②为病人进行侵袭性操作等无菌操作时。③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注意事项:①病人之间的操作必须更换手套。②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③操作中发生手套破损时,应立即更换。④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1)使用医用防护口罩(N95)和外科口罩时有颜色(一般为蓝色)的一面向外,勿用一只手捏鼻夹。

 (2)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3)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

 (4)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5、安全注射。

 6、正确处理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

 (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粘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5)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6)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7、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医疗机构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接触隔离标识为蓝色,飞沫隔离标识为粉色,空气隔离标识为黄色。

 一、接触传播的隔离防护

 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防护措施:

 1、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3、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4、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二、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

 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要采取以下隔离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

 2、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镜和穿隔离衣。

 3、当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

 三、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病毒性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隔离防护措施:

 1、与病人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需佩戴帽子与医用防护口罩。

 2、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镜和穿隔离衣。

 3、当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

 四、传染病人的管理

 1、传染病人要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2、病情需要非探视不可者,按医务人员防护要求做好防护。

 3、呼吸道传染病人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戴口罩。

 4、特殊传染病人一切活动限制在其病室内,不得随意离开病房。

 小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

 定义:

 1、自动控制型小型蒸汽灭菌器指电加热产生蒸汽或外接蒸汽的,其灭菌室容积不超过60 L,不能装载一个灭菌单元(300 mmX300mmX600 mm) 的灭菌器。

 2、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指专门用于处理立即使用物品的压力蒸汽灭菌过程。

 植入物、腔镜器械与结构复杂的器械原则上不使用小型灭菌器,特殊情况应报告护士长或组长批准后方可使用,但禁止选择快速灭菌程序。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手卫生 hand hygiene: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手卫生设施 hand hygiene facilities: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重点科室非手触式)、流动水、清洁剂(推荐皂液)、干手用品(推荐干手纸)、手消毒剂、图示以及回收或丢弃容器等。

 3、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4、选择洗手或者速干手消毒剂的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指征: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六步洗手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

  暴露部位的处理

 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直接按压伤口。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0.5%的碘伏、0.2%的安尔碘或者75%的乙醇进行消毒,必要时(如,伤口较大)包扎伤口(动物伤除外);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包括被狂犬病病人或疑似狂犬病病人)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就诊时,只要伤口未愈合就应按以下步骤进行伤口处理:①彻底冲洗。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②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皮肤消毒剂涂擦伤口。

 ③冲洗和消毒后的伤口处理。(a)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应包扎。(b)伤口较大或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时,确需缝合的,在做完清创消毒后,应先用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数小时后(不低于2小时)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应放置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除。

 检测与用药的费用

 1、按照《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的要求,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检验及预防用药发生的费用由医疗机构承担。

 2、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后需接受预防性治疗者,应尽快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联系,根据具体情况到有资质的单位尽快就近用药。

 

 

 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

 1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六步洗手法

 五个手卫生时刻

 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推荐访问:医院感染基础知识试题 基础知识 感染 医院
上一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实施策略
下一篇:某年政务中心国土窗口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