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与民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良好发展势头】

来源:监理师 发布时间:2020-03-24 点击: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良好发展势头

 第一章  国际金融危机

 何谓“金融危机”

 所谓金融危机(the financial crisis)即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和地区间所有的金融指标或一组金融指标包括短期利率、资本价格(股票、不动产和土地)、商业清偿能力发生了短暂的急剧恶化,以及金融机构的大量破产等现象。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其影响

 2007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由于美元是国际储备的中心货币,以及金融衍生品不断创造的高杠杆带来的巨大流动性,使得一旦危机爆发,资本去杠杆化造成流动性的反向巨量萎缩,金融机构争相囤积货币而不愿放贷,使得实体经济丧失了流动性;同时又迫使发达国家在**市场和其他地区的资金纷纷回流以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这又导致新**家和其他地区因为资本外流而出现资本市场重挫、本币贬值和经济衰退,从而形成蔓延世界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因素相当的复杂,但今日危机的“结果”是由往日政策与生产方式选择等的“因”造成的。

     20世纪70年代,长期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使得美国经济陷入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停滞并存的“滞涨”状态,导致坚持货币主义与供给学派理论的里根政府上台。8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西方国家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经济全球化后,美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外移,使美国实体产业出现空心化。2000年美国高科技泡沫破裂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连续13次降息将联邦基准利率从6.5%下调至1%,强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遏制了经济的下滑。然而由于未能形成新的产业热点,使得新增的流动性选择了较为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另外,美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来自消费内需,高消费低储蓄的生活习惯以及发达完善的信用市场支撑和鼓励了美国人民的超前消费。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巨大流动性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各种杠杆式金融衍生品的创造又不断成倍放大这些流动性,使得所谓的金融监控措施流于形式,即使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人也能获得各种消费上的信贷支持。

 然而在实体经济不振的基础上通过金融膨胀的方式来带动经济发展终将是脆弱的,2006年美联储为控制通货膨胀而提高基准利率,结果却暴露了次级债债务人的无法清偿而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贝尔斯登、雷曼、美林等百年国际投行和众多地方银行纷纷破产,高杠杆的衍生金融产品瞬间一文不名,住房市场和抵押债券市场的同时陷落使得大量金融机构陷入清偿危机,并进而蔓延为对整个信用体系的信心危机。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数据,次级债衍生合约的市场规模被放大至近4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7倍。因此尽管美联储对商业银行开放紧急窗口贴现,财政部与美联储启动7000亿的救市计划和紧急注资以避免AIG和房地美房利美等关键性企业的破产,但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终于不可收拾。冰岛、波罗的海国家、日本、韩国,以及英国、荷兰等欧盟诸国在迅速蔓延开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

 而许多新**家和地区尽管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了教训,保持了较高的外储头寸,然而资本不断外流和目标市场需求萎缩使得其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依然难逃打击。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也同样深受冲击。

  

  

  

  

  

  

  

  

  

  

  

  

  

  

 第二章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一直保持极高的经济增长率,进出口与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经济引擎的主要驱动力。另外,由于中国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庞大的市场以及廉价高质的劳动力,中国也是吸引FDI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也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多年来高速增长,短短的6年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外汇储备就从2002年的2000亿元激增到2008年的1.8万亿美元。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使得中央政府将200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预期制定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变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双防目标下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A股牛市终结并于08年暴跌73%,也使得房地产市场陷入了低迷之中。

 然而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却使得中国不得不迅速的将政策转向以应对危机。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中国素有“世界工厂”的称誉,进出口总额约占我国国民经济总值的1/4。所以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的出口贸易成为受冲击最严重和最直接的行业。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美国经济增长每降低1%,就会造成中国对美出口下降5%,美元的贬值也造成了中国出口价格优势的降低。在这些因素作用下,中国出口减速明显,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1.87%,增速同比下降6%,出口数量上,08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44%,也明显低于07年同期增速的10.11%。另外,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出口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沿海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一个省即出现了数万家工厂的倒闭及工人失业。

 二、对我国投资需求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如此迅速,使得中国许多行业企业都粹不及防,08年上半年购买的原材料数量较大成本较高,然而国外市场的急剧萎缩却使得企业产能无法及时消化,被迫在08年下半年和09年进行痛苦的去库存化过程。去库存化不但吞噬了企业08年上半年的良好盈利,甚至还造成了了年度的亏损。

 数据显示,2008年1-8月全国主要行业亏损度均有所上升,除食品制造业累计亏损总额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行业累计亏损总额同比增长明显提高。其中,电子计算机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亏损额同比增幅较大,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亏损度同比增长为460.7%。在企业整体盈利状况恶化的情况下,我国投资需求相应萎缩。2008年1-9 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6%,较上年放缓5.8%。

 三、对国内金融体系的影响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没有对外开放,人民币尚未自由兑换,且金融衍生品开发有限,所以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是有限的。受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汇储备贬值损失、持有国外有价证券或证券化资产的投资损失等等。另外,投机性国际热钱的进出也对我国的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波动形成了相当的影响。

 综合各种因素,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依然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经济在2008年经济增速显著放缓,08年二季度GDP还保持了10.1%的两位数增长,三季度即降1.1%至9%,低于预期的9.7%;四季度降至8.1%,全年GDP累计同比增长9%。GDP的增速下降趋势延续到了09年一季度的6.1%,直到09年2季度才发生改变。

  

  

  

  

  

  

  

  

  

  

  

  

  

  

  

  

  

 第三章        中国针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没有幸存者,差别的只是受损程度大小。美国新当选的奥**政府改变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里根政府以来推崇的政府不干预,而是迅速强力的介入了危机的应对中,以国家持股方式对参加压力测试的金融企业进行注资援救,并主导了美国通用、福特等实体企业的破产重组。为拯救实体经济、激活经济体系中的流动性运转,破除信贷枯竭的迷局,美联储不断释放美元的流动性,基准利率几降至零,还采用了“定量宽松”的近乎开动印钞机的行为。美国政府对危机企业的“国有化”和“开动印钞机”的救市思维也影响到了英国等其他西方发达国家。

 改革开放三十年持续的经济增长高速使中国在2008年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大经济体。由于金融体系并未在危机中受到实质性的影响,且多年的双顺差积累了高达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具备完善和富有竞争力的生产制造体系与熟练高质的劳动力,具备

 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潜在消费能力,所以中国不但对危机的抗冲击能力更强,而且与近乎零利率的西方国家相比也更具有财政与货币政策方面的宽松空间,这就给了中国利用危机顺势发展的机会。

 一、转变宏观政策方向,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带动经济复苏

 针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央政府转变了沿革到2008年二季度的“双防”宏观紧缩调控政策,而代之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于年底公布了2年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于2009年初研究并陆续发布了钢铁、汽车、纺织、船舶工业、装备制造、轻工业、石化产业、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和物流的十大产业**规划;针对城乡生活水平差异和消费刺激,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执行了“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的刺激消费政策;实施了出口退税等财政税收扶持政策。

 跟西方国家的救市计划相比,中国的产业**规划和经济刺激计划是针对中国多年遗留下来的经济短板进行,如基础设施欠债、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城乡居民社保和医保的覆盖普及、消费有效需求不足等等。因此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和产业**规划,还有相关的后续实施细则,都更具备实效性与经济推动的长久性。连续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速下滑趋势获得扭转,于2009年二季度实现了7.9%的GDP增长,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企稳上涨,至此,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已经相当明显。

 二、适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虽然资本市场的封闭和人民币未自由兑换使得中国金融体系能够在十年来的两次金融危机中得保无恙,但金融上的闭关锁国并非**久安之策。开放的资本市场虽然会面临国际短线投机资金的冲击,但同时更能吸引大量的战略型投资资金参与中国经济的建设,而这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经济所必须的;人民币非自由兑换下盯紧某一种货币或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政策使得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独立性,也更容易受到汇率波动下的汇兑损失影响。同时还限制了中国在全球资源采购与投资下的行为规模,失去了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铸币税收入。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有助于中国加强与有关贸易国的经济互动和融合,增强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上的话语权。

 就理论层面而言,一种货币成为他国的外汇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普遍可接受性;二是可偿付性;三是可兑换性。从国际经验来看,货币国际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结算货币→交易货币→储备货币。人民币在历年来中国与周边邻国的边贸生意往来中已经被广泛接受为贸易结算的货币。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人民币进一步走出国门的契机,从2008年12月至今,中国已经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等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互换规模为48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并于今年对**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和**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先行在**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从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看,中国并未贸然过快的推进国际化的进程,而是继续坚持了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小范围先行试点运行,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先解决人民币的国际接受性问题,再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和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内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自由兑换的下一步进程。

 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拓展,获取品牌、技术与资源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企业实力的上升,国内企业已经纷纷开始海外业务与投资的拓展战略。金融危机降低了不少国家和地区原来针对外来资本的进入门槛,也使得中国企业获得了更好的海外拓展和投资并购的机会。美国黑石、高盛、法国洛希尔银行、澳洲力拓、伊朗南阿扎德干油田等等先后成为中国主权基金和中国企业投资合作、参股控股的范例。老牌金融强国的英国也积极开展与中国在资本市场方面的合作,推动两国企业在双方国家证券市场的上市融资。

 中国主权基金和企业的海外战略将帮助中国参与国际政治经济规则的制定,有效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既向外拓展中国的经济、文化软实力,又方便取得国际基础商品的定价权,打破国际技术转让的封锁壁垒。

     时至今天,在中央政府的正确决策下,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手段成效不断涌现,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已经成为国内外主流观点的共识。

  

  

  

  

  

  

  

  

  

  

  

  

 第四章         当前形势下如何确保我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良好发展势头

  

 金融危机使得**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等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出口显著下降、外资流入减少,企业倒闭数量较多。比较而言**及**市从宏观数据上看受到的影响要小于东部沿海地区,但这主要也跟**市经济结构中外资企业等外向型企业比重不高有关。金融危机对**市的影响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种:企业盈利下降,投资意愿缩减;进出口及边境贸易减少;招商引资和承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难度加大;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使得财政压力增加;劳动就业问题不容忽视。

 规避金融危机的影响,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普遍性问题不是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完成的任务,更不是一个城市可以单独完成的任务。因此,应对危机应该要结合到国家统一的战略部署和决策规划中,响应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基调,积极配合,争取资源;并结合到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平台上与关联省份的经济合作与互补,结合到区内各地市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互补上来统筹考虑。

 一、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良好增长势头”的思考

 所以,应对金融危机如何确保“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保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的目标实现,我们可以思考这样的解决思路:

 1、按照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及产业**规划的要求,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发展国家扶持的相关产业,争取相应的国家支持;

 2、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和国家有关政策,发行地方债券,解决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财政压力,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

 3、建设区域性国际化都市,改善**市的投资环境,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简化资本流动的门槛,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拓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渠道;

 4、积极研究和储备公共投资项目,并适时推出,通过公共投资项目的建设带动关联产业的生产和经营,带动其他资本的投入;

 5、积极研究和利用中央政府给予的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优惠政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政策和其他优惠政策,对地方支柱型行业和符合有关规定的企业进行税收、财政补贴和费用展期等方面的扶持;

 6、充分利用**“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港澳**、西接印度半岛”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利用本地劳动力资源丰富、营商成本低的优势,积极承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尤其是引进对上下游产业链具备影响力的标志性行业,以带动相关配套行业在本地的引进和建设。

 7、依托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和西南出海**的平台,形成与关联各省的经济互补与合作,发展面向西**联各省和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文化、教育、商品流通、物流及其他居间服务,利用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系统整合来分解金融危机的影响;

 8、牵头组织和进行以高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建成为主干形成的区内各地市一小时经济圈和与周边关联各省形成的三小时经济圈的理论研讨和构架建设,为将来经济的彼此合作与进一步协调整合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储备;

 9、开展**与国内外高校与权威机构的教育、培训合作和人才引进,解决人才短板问题;

 10、开展各类劳动技能与就业培训,通过政府引导、财税支持等方式组成政府、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就业培训网络,提高就业人员的能力与素质,解决就业压力;

 1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地方财力和企业参与的模式开展拓**乡居民社保、医保等福利保障范围,做好“家电下乡”等工作,解决居民后顾之忧,有效激发内需增长。

 二、**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所取得的成就

 2002年起**市在城市建设管理上实施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的“136工程”,5年来城建投资410亿元,开工项目500多个,极大改观了**市的城市软硬件标准,并获得联合国宜居城市的荣誉。2006年五象新区的建设也掀开了**市融入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篇章。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市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政策,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若干意见》,安排3.2亿元发展工业,7亿元保障工业用地;安排1.37亿元贴息补助扶持机械与装备制造、铝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精细化工等重点行业;安排2400万的技术创新资金和5000万的流动资金贴息,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上市,扶持中小企业,倡导节能减排等。

 在**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积极行动,从地方税收、财政扶持上对企业给予扶助,使得**市能够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并于2009年上半年收获经济发展的亮点。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7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5%;同时财政收入也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104.89亿元,同比增收11.89亿元,增长12.78%。农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工业也保持增长势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04亿美元,同比增长6.04%。其中,出口7.54亿美元,同比增长4.59%,进口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96%。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6.04亿美元。同时居民收入继续稳步增长,扩大内需也见到成效。可以说在金融危机面前,**市09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还是交出了一张较好的答卷,经济保持稳定回升。俗话说“无粮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只要这几个方面都能持续的增长,人民收入稳步提高,那么民生、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态势是毋庸置疑的。

 但目前金融危机仍在持续,**市的经济回升基础还不够牢靠,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也比较脆弱,因此在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保良好经济发展势头方面还有相当的路要走。我们相信,下半年全市只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领域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努力化解不利因素的影响,就能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就能顺利完成“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保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的目标。

推荐访问:势头 民生 金融危机
上一篇:收银机怎么用_收銀機帳簿
下一篇:经济法讲义 经济法讲义(陈武能)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