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九民生福祉民生问题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含解析

来源:二级建造师 发布时间:2020-11-03 点击:

 主题限时集训( ( 九) )

 民生福祉民生问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时间:40 分钟 分值:8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周灭商后,周公在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时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命靡常”。这一思想(

 ) A.巩固了西周的封建统治 B.符合先秦儒学的追求 C.具有重天命、轻人事的特点 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 B [先秦儒学重视“敬德保民”,提倡民本思想,周公“惟德是辅,惟惠之怀”说明他重视德治与民心得失,两者有共同点,故选 B 项;A 项的“封建”指的是封建社会,而西周是奴隶制社会,排除 A 项;“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体现的是周公对民心得失的重视,排除 C项;分封制的政治基础是宗法制,经济基础是井田制,而非天命观思想,排除 D 项。] 2.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稻谷一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麦子一亩播种一斗,大豆一亩播种半斗。这反映出秦律(

 ) A.重视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 B.条目繁杂琐细,刑罚极其苛酷 C.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 D.剥夺贵族特权,适应社会转型 C [材料中秦朝用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以指导人民生产,说明秦律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故选 C 项。] 3.(2020·保定摸底)两汉政府以授田形式“假公田”于流民、贫民,培养出一批同自耕农并列的授田小农,他们拥有了一小块长期供自己使用的国有土地。事实上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公田的所有权部分地发生了转变。这种做法(

 ) A.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繁荣 B.抑制了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 C.利于小农经济下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D.促进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形成 C [根据材料“‘假公田’于流民、贫民”,使得百姓有了长期使用的土地,有利于发展小农经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故选 C 项。] 4.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孙中山基于这一认识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C [材料中提到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美并没有进行社会革命,这反映出孙中山注重民生,于是他提出了民生主义,故选 C 项;民族主义属于民族革命,排除 A 项;民权主义属于政治革命,排除 B 项;民主主义不是孙中山的思想成果,排除 D 项。] 5.(2020·渭南质检)《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指出:“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上述现象可能出现于(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B.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陕甘宁边区 C.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 D.人民公社化时期的中国农村 C [依据《复示》内容可以看出中央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的决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 1947 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有关,目的是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据此判断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选 C 项。] 6.(2020·韶关调研)下表为“一五”计划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单位:亿元)。这表明“一五”计划(

 ) 年份 社会消费 食品类 衣着类 用品类 燃料类 1953 329.8 177.9 69.5 70.4 11 1954 356.1 197.3 71.6 74.2 13 1955 364 202.6 71.9 75.4 14.1 1956 424 219.3 94.1 91.8 18.8 1957 441.6 241 82.6 99.6 18.4 A.在工业建设中兼顾民生 B.加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C.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D.深受苏联经济建设影响 A [社会消费零售额不断增长,说明党和政府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对民生事业的持续关注,故选 A 项;材料是关于消费品领域的,无法据此推知基本建设领域,排除 B 项;C 项符合史实,但材料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重视,排除 C 项;D 项表述材料未体现,排除。] 7.(2020·洛阳高三期中)下表为 1979—1984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由此可以推知(

 )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农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C.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D.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已赶超城镇 A [从材料表格中的数据来看,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率都高于城镇,结合1978—1984 年这一时间段可知,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积极的成效,故选 A 项。] 8.读下图,图中 1978—2012 年数据变化反映了(

 )

 A.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 B.绝对贫困人口的消失 C.扶贫标准的逐步提高 D.农村农业人口的减少 C [据图可知,从表面看 2012 年农村贫困人口比 1978 年大大减少,但实际上 2012 年的贫困人口是根据 2010 年新的农村扶贫标准确定的,说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扶贫标准逐步提高,故选 C 项;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是材料的表层意思,排除 A 项;绝对贫困人口是指生存生命环境条件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级的阶层,其在我国至今仍未被消除,排除 B 项;材料是农村贫困人口变化的数据,无法体现农村农业人口的减少,排除 D 项。] 9.(2020·北京丰台区期末)1845 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在工业中,人——个人,仅仅被看作一种资本„„在任何地方,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穷”。该观点(

 ) A.揭露了工业革命的弊端

 B.主张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D.宣告了工人阶级的使命 A [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也日益暴露。在资本家日益富裕的同时,工人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工人的政治权利非常有限,社会上的不平等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与材料中“个人,仅仅被看作一种资本”“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穷”相符,故选 A 项。]

 10.据统计,1924—1928 年间,私人企业在苏俄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 5%,在小工业中达到 75%;私人企业在苏俄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为:缝纫工业为 70%,制鞋工业为 70%,食品加工业为 34%,皮革工业为 27%。材料表明苏俄私人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B.改变苏俄资产阶级构成 C.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国家资本主义高度发达 A [根据材料“1924—1928 年间,私人企业在苏俄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 5%,在小工业中达到 75%”可知此时苏俄私人企业在消费资料工业中所占比重大,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故选 A 项。] 11.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

 )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C.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D.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A [“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即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故 A 项正确;“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即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国家政策“决裂”,未涉及公平竞争的信息,故 B 项错误;“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与农业方面的措施无关,故 C 项错误;“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与恢复银行信用无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 12.(2020·扬州期中)某班同学围绕“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展开研究性学习,设计了如下示意图。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市场体制 B.分配机制 C.产业结构 D.经济模式 B [到 20 世纪 80 年代缩小规模的是福利制度,福利制度属于分配机制,故选 B 项;材料研究的主题是福利制度,福利制度属于分配机制,不是市场机制,排除 A 项;材料研究的主题是福利制度,福利制度属于分配机制,不是产业结构,排除 C 项;材料研究的主题是福利制度,属于分配机制,不是经济模式,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020·新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唐太宗时期,规定“笃疾、废疾给(田)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七十以上及废疾,既不任徒役”。唐太宗奖励那些孝义之家,为高龄老人配侍丁。当巡幸某地,或碰上

 遇甘雨、谒献陵等重要事件时,他还会赏赐弱势群体。五代以后,贞观时期开创的唐朝社会保障措施大多留存下来。

 ——摘编自赵克尧等《唐太宗传》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重视因躲避战争而逃难到边区的群众,还高度重视社会优抚工作,注重保障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边区通过征收救国公粮、救国公债、寒衣募捐等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保障涉及的人群有工、农、学、兵和公务人员等各个群体。由于边区群众文化水平低,边区交通、通讯不发达,政府很重视对众多社会保障法规的宣传解释。

 ——摘编自任学岭《陕甘革命根据地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 30 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就普及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使得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的战略成为可能。出生婴儿死亡率从 1950 年的约 25%减少到 1981年的低于 5%,使中国成为一个“具有第一世界人力资本的第三世界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劳动保险制度仍然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有效运行,医疗教育、住房的成本较低,企业可以用较低的工资水平雇用工人,从而形成所谓“低劳动力成本”优势。

 ——摘编自江宇《论中华人民共和 国前 30 年的社会保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保障弱势群体的举措所体现的传统思想及作用。(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太宗时期相比陕甘宁边区社会保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0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前 30 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5 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奖励那些孝义之家,为高龄老人配侍丁”“赏赐弱势群体”得出仁政思想,民本思想。第二小问,由材料一“赏赐弱势群体”得出保障了社会弱势人群的基本生活,减轻了弱势群体的家庭负担;由材料一“为高龄老人配侍丁”得出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敬老、尊老的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由材料一“贞观时期开创的唐朝社会保障措施大多留存下来”得出促进了唐太宗时期的社会安定与繁荣,为后世社会保障提供了借鉴。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重视因躲避战争而逃难到边区的群众”得出战时性;由材料二“涉及的人群有工、农、学、兵和公务人员等各个群体”得出覆盖面广;由材料二“重视对众多社会保障法规的宣传解释”得出法制化,重视宣传。第二小问,由材料二“由于边区群众文化水平低,边区交通、通讯不发达”得出边区经济、文化、交通相对落后;由材料二“陕甘宁边区重视因躲避战争而逃难到边区的群众”得出特殊的战争环境;从中国共产党代表的阶级属性得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第(3)问,由材料三“使得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的战略成为可能”得出有效服务了工业化战略;由材料三“出生婴儿死亡率从 1950 年的约 25%减少到 1981 年的低于 5%,使中国成为一个‘具有第一世界人力资本

 的第三世界国家’”得出形成了一支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劳动力队伍;由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前 30 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就普及了基本的社会保障”得出促进了社会公平、民族团结;由材料“城镇劳动保险制度仍然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有效运行,医疗教育、住房的成本较低,企业可以用较低的工资水平雇用工人,从而形成所谓‘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得出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答案] (1)思想: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作用:保障了社会弱势人群的基本生活;减轻了弱势群体的家庭负担;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敬老、尊老的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促进了唐太宗时期的社会安定与繁荣;为后世社会保障提供了借鉴。(10 分) (2)特点:战时性;覆盖面广;法制化;重视宣传。成因:边区经济、文化、交通相对落后;特殊的战争环境(抗日战争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10 分) (3)意义:有效服务了工业化战略;形成了一支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劳动力队伍;促进了社会公平、民族团结;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5 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 中世纪 教会负责本教区内的慈善事业 16 世纪 30 年代 法国世俗政府控制公共福利设施和资金募集渠道 1601 年 英国政府制定《济贫法》,建立“贫民习艺所”,强迫贫民劳动 1883— 1889 年 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法令,批准国家建立健康保险计划,工伤事故保险计划和退休金保险计划 1905 年 英国通过了“失业工人法”,后又相继制定了“教育法”“退休金法”“劳工介绍法” 1911 年 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包括工人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20 世纪 30 年代 法国通过立法,规定为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和援助 1945— 1947 年 法国连续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最终形成了包括个体劳动者和农业劳动者在内的全民社会保障网 1946 年 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囊括失业、疾病、生育、死亡、孤寡、退休等方面的保障,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享有保障 1948 年 英国宣布成为第一个“福利国家” ——摘编自周弘《欧洲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 依据表格内容,围绕“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予以解释。(要求:问题须具体明确,解释须史论结合) [解析] 结合表格中时间顺序,利用有关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背景、历程、特点和作用

 进行分析,利用基本史实进行分析。

 [答案] 示例:

 问题:欧洲国家为何能在 19 世纪到 20 世纪中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2 分) 解释:19 世纪以来,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提供了条件。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同时,工业革命的深入,使社会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社会矛盾加剧,这也迫使资产阶级要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加之工人运动的兴起,这些都推动资产阶级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社保法案。思想上,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使全社会日益关注个人的权利和幸福,这为社保体系建立提供了社会文化基础。(8 分) 总之,社会保障体系能在 19 世纪后的欧洲建立,正是此时欧洲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发生变化的反映。(2 分)

推荐访问:民生 高考 福祉
上一篇:购销合同表格
下一篇:房产中介劳动合同范本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