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宁静【宁静淡泊,读书延年】

来源:二级建造师 发布时间:2019-04-14 点击:

  人生的经历中,风雨冰霜、坎坷峥嵘,谁都无法回避。许多人热衷于名利场,因而熙熙攘攘,身心疲惫。老年将至,才恨年轻时行事气盛,折了多少锐气。老态龙钟时,才悟出没有名利喧嚣干扰的日子,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朱熹就体验了这种感受。朱熹年轻时,几乎游遍江南名胜中的各种书院,他不遗余力倡理学,传礼教,人生最体面的莫过于在皇帝身边做侍讲。但在尔虞我诈的朝廷中,朱熹好景不长,因庆元党禁之累,朱熹被朝廷罢免职务,在皇帝身边只当了40多天的老师,尔后就叫他到地方上做个有名无职的小官。朱熹不依,只好请求归祠,才心安理得地寿终正寝。朱熹大半辈子为名利所累,晚年开始讨厌仕途,请求归祠后的首要选择,就是读书。
  晚年朱熹垂青村野,在村野寻找一块宁静的读书环境,是他最大的愿望。朱熹,这位性灵学者,很满意他在武夷筑的精舍,“琴书四十年,几做山中客。一日茅栋成,居然我泉石”。朱熹不嫌居所简陋,但求惬意。他建仁智堂,有感而发:“我惭仁智心,偶自爱山水。”他静坐隐求斋,直述出一种这样的感受:“隐去复何求,无言道心长。”他徘徊于石门坞,委婉诉心曲:“自笑晨门者,那知孔氏心。”他就是在这样一种桃花源般的境界里读书。在武夷山村野生活了近四十多年的大儒朱熹,读书与教学占去了他大半生的经历。朱熹晚年与学生蔡元定在芦峰创办书院,自号云谷老人,芦峰书院也改为“云谷书院”,老年朱熹为了维持书院的运转,亲自带领学生开荒种学田,建立以学田助学的保障机制,不少贫家子弟都投学于他的书院。朱熹教书、写书、读书集于一身,算是典型的知识分子。
  在尤溪,朱熹读书读累了,伫立书院半亩方塘前,突然有了心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当然,晚年朱熹不是书虫的那种愚腐之人,死抱经书典籍不放,读累了的时候,产生了“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出山道中口占》)的解脱欲望,坚持张弛有度的劳逸结合,放松了身心的朱熹在村野的山光水色中心旷神怡,写下了“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的喜悦感受。朱熹在南宋庆元年间,被朝廷弄权者诬蔑为“伪学逆党”而遭迫害,他逃避到泰宁知县赵时管辖的偏僻山村小均村筑书舍授徒,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心态隐居读书,其间写下了四季诗:“晓起坐书斋,落花堆满径。只此是文章,挥毫有余兴。”(春);“古木披高荫,书坐不知暑。会得古人心,开襟静无语。”(夏);“蟋蟀鸣床头,夜眠不成寐。起看案前书,西风拂庭桂。”(秋);“瑞雪飞琼瑶,梅花静相倚。独占三春魁,深涵太极理。”(冬)。
  在朱熹的四季诗中,我们可以得知朱熹在最窘迫的日子里,仍怀着从容淡定的心态,在风烛残年中读书,当苍老的心悟得“太极理”的时候,也是生命趋于圆融的时候,所以朱熹得以延年益寿,活了71岁。
  〖编辑:安然〗

推荐访问:淡泊 延年 宁静 读书
上一篇: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的护理体会 颈椎颈髓受压症状
下一篇: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_真假更年期综合征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