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冻干粉剂治疗咽结合膜热临床体会]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

来源:二级建造师 发布时间:2019-04-14 点击:

  [摘要] 目的 探讨双黄连冻干粉剂治疗咽结合膜热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咽结合膜热病患儿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予以双黄连冻干粉剂治疗静脉滴注,60mg/kg/d ,日1次, 疗程5±2天。对照组用病毒唑治疗用法:静脉滴注,10mg�15mg/kg/d ,日1次,疗程7±2天。结果观察组52例,显效40例,有效12例。患儿大部分病情都在3±1天即明显好转,总疗程是5±2天,总显效率76%。对照组50例,显效28例,有效22例,病情都在5±1天后明显好转,疗程7±2天。总显效率56%。观察组在整个疗程中,症状改善较对照组快,病程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双黄连冻干粉剂治疗咽结合膜热能退热快,症状缓解快,明显缩短疗程,疗效确切。双黄连冻干粉剂抗感染、抗炎、退热疗效很好。
  [关健词]双黄连冻干粉剂;咽结合膜热
  [中图分类号] R76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咽结合膜热是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于小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眼部刺痛、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 一侧或两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颈部、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1-2周。婴幼儿免疫力低,极易感染咽结合膜热疾病,是儿科常见病。笔者对2009年1月份至2010年6月咽结合膜热病的患儿102例,进行分组对照治疗。结果令人满意。现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儿为2009年1月份至2010年6月份的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50例。治疗组10月�2岁22例,2�4岁23例。4-6岁7例。对照组9月�2岁18例,2�4岁25例。4-6岁7例。所有的患儿的平均年龄是3岁。两组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年龄、有无继发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有选择的咽结合膜热疾病的患儿的诊断标准均符合2004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1] 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1)患儿都有发热、咽炎、结膜炎,烦躁不安。(2)临床表现为高热、眼部刺痛、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 有一侧或两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颈部、耳后淋巴结增大。(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偏高。
  1.4 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脑疾病的或重大脏器疾病的患儿。双黄连冻干粉剂过敏者,属于过敏体质者。
  2治疗方法
  观察组及对照组都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必要的对症处理、支持治疗以及相同的护理工作。对照组予以病毒唑针(每支0.1g�抗病毒,用法:静脉滴注,10mg�15mg/kg/d ,日1次。总疗程5-7天。观察组使用双黄连冻干粉剂(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每支600mg),静脉滴注,60mg/kg/d ,日1次。总疗程5-7天。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3.1疗效标准 显效:在2天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眼部刺痛、咽部充血症状消失,颈部、耳后淋巴结无肿痛。实验检查:咽部已未见白色点状分泌物,球结合膜出血已消失。血常规正常。有效:3-4天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眼部刺痛减轻,球结合膜充血减轻,咽部充血消退,颈部、耳后淋巴结肿痛好转。无效:用药7天症状无好转,仍然高热、眼部刺痛、咽部充血,咽部白色点状分泌物未消退,球结合膜充血或出血。颈部、耳后淋巴结仍肿痛。发热、眼部刺痛为患儿的最明显的症状,所以疗效标准仍以此为主要标准。
  3.2 所有的资料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总显效率比较用X2检验。
  3.3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51例,显效40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患儿大部分病情都在3±1天明显好转,总疗程是5±2天。总显效率78%。对照组51例,显效28例,有效23例,无效0例,病情都在5±1天后好转,疗程7±2天。总显效率54%。观察组在整个疗程中,症状改善较对照组快,病程明显缩短。两组对比疗效有明显的差异(p

推荐访问:粉剂 临床 体会 治疗
上一篇:老年人的十个“不必在意”|老年人太在意身体
下一篇:肾上腺节神经细胞瘤的治疗体会 肾上腺节神经细胞瘤切除同侧肾脏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