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农业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和十四五初步规划

来源:税务师 发布时间:2020-09-26 点击:

 XX 农业农村“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和 “十四五”规划初步设想

 XX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十三五国家级贫困县,全县队版土面积 XX 平方公里,人口 XX 万(其中农业人口XX 万),是 XXX 的县。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根本遵循,着力推进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2020 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利用好 XX 生态资源优势品牌,打造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清山的农业强县,是我们下步工作谋划的重点。现就“十三五”以来 XX 农业农村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情况 (一)农业总体发展情况。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助推群众脱贫的关键。我们坚持以农业“稳粮、优供、增效”、农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居”、农民“脱贫、致富、文明”为抓手,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至 2019 年底,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金投资达 22.7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 83.22 亿元;全县有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50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1 家,省级龙头企业11 家,市级龙头企业 38 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

 “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户 11.3 万户;全县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1776 家,组织实施一村一品专业村 100 个;工商注册商标 500 余件,近几年内农产品商标净增 179 件,申报各类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达 132 个(其中有机食品 50 个,绿色食品 24 个,地理标志及原产地论证3 个,无公害农产品 32 个,中国驰名商标 2 个,江西省著名商标 14 个,其它 7 个);从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入手,充分利用土地确权改革成果,稳妥推进农村土(林)地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 26 万余亩,山林流转面积 70 万余亩,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调产业、优结构,发展绿色农业、质量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建设千亩以上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45 个,发展 100 亩以上土地流转大户 501 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以“一县多园、一园多区”功能布局,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科示范园,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3 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4 个;发挥农业招商项目引领作用,累计完成农业招商引资项目 45 个,项目签约资金 60 亿元,实现进资 40 亿元,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延伸。XX 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佳魅力茶乡、2018 中国茶业百强县;是江西最大的蚕桑基地县,全省最大的林业基地县,林地面积 531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6%。2018 年被评为全省农业农村综合工作先进县。

 (二)农村总体发展情况。农村美丽宜居是群众的最大幸福指数,“十三五”以来,全县共实施新农村建设点 4433个,至 2019 年,实现全县新农村建设全覆盖。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 20 亿元支持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工作。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 8 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 4 个、省级传统古村落 1 个,成功创建美丽示范风景带 3 条、美丽宜居示范乡镇10 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200 个,乡村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呈现出“整洁干净、环境优美、村庄秀丽、社会和谐”的新风貌。2017 年与 2019 年先后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2020 年 6 月 3 日,获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考核认定的全省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县,为全省 19 个美丽宜居示范县之一。

 二、XX 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成效 (一)农业发展主要成效。十三五以来,我县着力改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加速推进。

 1. 农业生产成效明显。围绕“传统产业稳增长,特色产业促增收”的要求,2019 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 75 万亩,粮食总产量 29 万吨,其中早晚稻种植面积 12 万亩,粮食作物主推品种面积和优质农产品率达 100%,粮食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桑园面积 9.3 万亩,2019 年养种 5 万张,产茧4.5 万担,茧丝绸产值 5 亿元;茶叶面积达 18.2 万亩,菊花2.2 万亩,产干茶 10200 万吨,菊花 1300 吨,茶菊综合产值

 23 亿元;畜牧水产业出栏生猪 78.2 万头,家禽 468 万羽;林果产业及林下经济发展较快,实现林业经济收入 23.55 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达 37.09 亿元(其中农业产值 21.63 亿元,牧业产值 9.25 亿元,渔业 3.36 亿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 2.85 亿元),一二三产比例为 10.9:48.5:40.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564 元,比上年增长 10.8%。

 2 2. .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为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使农产品产量、品质真正契合消费者需要,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借给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稳定大宗农产品保供给。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质量提升行动,稳定粮食作物 75 万亩,总产 29 万吨目标任务,确保粮食安全。

 二是调优产业结构布局促增收,以桑、茶、林、畜为依托,突出主导产业发展,乘势抢抓全省“四绿一红”整合品牌扶持政策,做大做强“宁红茶”“沙井绿”茶规模与品牌,XX“宁红茶”已成为“荟文史、寓经贸、通商旅、成民粹”的地方特色产品,实行菊花产业适度发展,举办好茶文化旅游节和菊花观光节,唱响“宁红茶”与“金丝皇菊”品牌;引进开发蚕桑“一二三产融合新项目”,抓好小蚕工厂、养蚕大户、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设,推行蚕茧价格保险政策,完善蚕桑生产、种植、收烘、缫丝、销售产业体系,蚕桑生产质量与效

 益逐年提升;按照“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和封、改、造要求,大力发展速丰林、油茶、特色水果等林业经济,全县油茶面积达到 20 万亩,葡萄、猕猴桃、无花果、柑桔等林果产业面积达 6 万亩。

 三是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各经营主体依托市场发展情况,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全县“稻虾共作”悄然兴起,西岭、渣津、太阳升、大桥等地发展龙虾产业 5000 余亩,黄龙乡云鹿家庭农场鹿养殖、港口独石麂养殖,太阳升杨梅渡鳄鱼养殖、荆市松林牛蛙养殖、山口番鸭、州坳乌鸡等特色养殖已成为农业增收亮点。州坳乡提出“硒乡州坳”产业发展思路,倾力生产打造富硒大米、茶叶、蔬菜种植,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如:九江客商曹建国在州沙镇等乡镇流转林地 1 万亩,开发种植油茶产业,目前完成 7000 亩的栽种任务。XX 返乡创业人士张林峰在州坳乡投资“富硒农产品”开发,种植水稻、蔬菜、茶叶、青钱柳等基地 800 余亩。成功人士范天祥以前在外从事矿山行业,回乡后发展火龙果等产业 200 余亩,建设洋沃小镇旅游休闲餐饮项目,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大桥镇紫竹园水果合作社樊文彬建设 100 余亩葡萄水果产业园,基地建设标准高、示范性好,效益明显,为农业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3. 三产融合逐步呈现。

 一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一县多园、一园多区”要求,推进周口、荆市两个

 省级示范园建设,荆市园区侧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和 “一心一环多片区”规划布局,已完成松林葡萄园、桑果园、蔬菜基地、金桔满园、水产养殖、神岭生态观光园等项目 20个;周口园区侧重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和“一带并一心、一河两岸同发展”规划布局,已建设面积 3000 余亩,建有机蔬菜园、优质水果采摘园、花卉苗木、皇菊观光园、沙井文化进士村等项目。田坳黄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侧重蚕桑特色小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规划定位,园区规划核心区面积近 3 万亩,示范区面积 5 万余亩,辐射区面积近 20 万亩,己建成核心区面积 1.3 万余亩,总投资近 5 亿元。渣津、州沙、石坳、北港、西岭等乡镇已申报创建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江西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已于 2018 年 12 月通过国家科技部审批,以城区、竹坪乡、周口镇为核心区,以荆市、田坳、州沙、征乡、赤江为示范区,县内及周边县市为辐射区,促进南方丘陵山区特色产业绿色发展和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为目标,形成“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

 二是打造三产融合综合体。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开发适应市民休闲消费需求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把消费“引进来”。抢抓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机遇,抓好全县 45 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旅游发展,积极开发一批集绿色生态、休闲娱乐、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景点。如:上高镇汇福农业,把林果业、寺院、餐饮住宿规划在农业示范园中,通过旅游消费增加特

 色产业效益;周口桑果园每年春夏季节到园区观光采摘桑果的人数上万人,在 600 亩的基地上做大了蚕桑效益文章;四坪东岭桃花产业,每年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到山村采风留念,确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风情,在桃花盛开的时节,每天门票收入就有 3 万余元,并带动了农家乐产业的发展;周口镇沙井村,是宋代“诗书双绝”XXX 故里,是“沙井绿”茶的发源地,该村充分依托城市后花园优势,把茶叶发展与 XXX 诗书文化融合一起,开展游园、品茶、学书等活动、一次旅行,受益终身;赤江宁红小镇是我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型范例,“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村庄,青翠欲滴的茶叶,独显风景这边独好,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写照,深入其中,流连忘返;上树乡宫选屋是原红色苏区,该乡把荷花与红色教育有效融合,开展“我到上树当红军”活动;还有京州桃里陈门五杰故里、州沙古村箔竹、渣津长潭“蝶恋花”基地等。这些特色产业样板,推进了农业与休闲度假、农耕体验、文化教育等深度融合,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和乡村民宿产业田园乡村综合体。

 4. 品牌创建意识增强。XX 山清水秀,生态优美,连空气都是甜的,优越的自然禀赋为品牌创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了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的竞争力。大多数经营主体从标准化建设着手,狠抓农产品质量建设,提高农产品“舌尖”

 安全,把品牌创建作为农产品挤占市场的“通行证”。积极在产品宣传推介上做文章,着力打造 XX 茧丝绸、茶叶、优质大米等主导品牌,努力开拓金丝皇菊、XX 杭猪、州坳黄羽乌鸡、XX 哨子、野生茶油等特色品牌,全县各类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达 132 个,尤其是 XX 宁红茶、沙井绿茶已成为名副其实“江西茶香天下”消费者产品,宁红茶被授予第 18届亚运会官方唯一指定用茶;XX 神茶以其优良品质倍受消费者喜欢,而且飘洋过海到欧洲、日本等国家,XX 一家丝绸、养蚕人丝绸等产品在全国大中城市构建了销售网点,市场份额比重大。积极推进 XX 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通过三品电子商务、农村“e”邮、供销“e”家等电商物流平台,推进农产品销售额在 5 亿元以上。有效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5. 农业基础有效夯实。全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全面完成,山塘堰圳得到有效治理,2017-2020 年,我县统筹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任务 15.3 万亩,目前已完成 10.58 万亩,2020 年计划完成建设 5.5 万亩,现已完成初步设计,将于 10 月中旬开工。至此,加上 2017 年以前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 13.42 万亩,全县现有高标准农田 24 万亩,农田基础得到大大夯实;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整体提升,全县农机总动力达 26.58 万千瓦,机械化耕作率达 94%;化肥、农药等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得到有效控制,有机肥替代化肥

 面积不断扩大,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有序推进;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和食品安全追溯工作机制,农业植保推行无人机统防统治、代防代治,良种良法推广运用转化率大幅提高。

 6. 积极培育农业主体力量。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推进“产业兴旺”的关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资金、技术、市场优势,有更为先进的经营理念,既可有效弥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缺失和越位,又可缓解市场机制失灵的社会管理问题,在政府、市场、农民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1776 家,家庭农场 162 家,种养大户500 余户。

 一是做好人才“ 回归工程”。依托乡情、亲情,大力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促进了“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初步实现了由“劳务输出”到“返乡创业”的华丽转身,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推行能人引领创业。充分利用好土专家、田秀才、村两委干部、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作用,引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化,通过示范辐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让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工作队伍扎根农村。

 三是发挥政策激励作用。近四年,我县在农业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中投入农业近 2.5 亿元,2019 年投入农业1.1 亿元,2020 年预计投入 1.47 亿元,如示范社创建、市级

 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产业发展、“一领办三参与”等产业扶持政策,发挥了“四两拨千斤”作用,激励了农业主体投身农业的热情。

 四是注重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主体“大手”牵“小手”作用,突出传帮带功能,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为农户(贫困户)提供技术、劳务、入股分红、保底收益等支持。如:碧水菊花种植合作社采取“三免一保”方式,带动 34 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如:江西修江源实业公司把贫困户菊花基地作为自己的第一车间,推行“312”帮扶模式,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 160 余户,做到户均种植 1 亩菊园、安排 1 个劳动力就业、年创收 1 万元,确保贫困户年分红不低于 2000 元的承诺;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真正发挥了——技术传递的“火炬手”、产品营销的“传输带”、农民致富的“聚宝盆”的功能。

 7 7. . 产业扶贫扎实推进。按照“明确发展方式,产业发展有“路”、完善政策支撑,产业发展有“钱”、创新带动模式,产业发展有“依”、强化跟踪服务,产业发展有“助”、压实责任担当,产业发展有“效”的扶贫要求,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产业扶贫政策制定、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产业典型培育、产业技术培训帮扶、社会帮扶等方面发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产业面积得到拓展。统计显示,通过政策撬动杠杆,新增茶叶、蚕桑、菊花、林果业等产业基地 6.9 万亩;如:通

 过“一领办三参与”模式发展产业基地 500 多个,面积近 4.6万余亩,带动贫困户 7434 户,实现户均增收 3000 余元。2016年以来,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或通过合作社带动方式,全县新建养蚕大棚 31142.76 平方米、新扩桑园 15313.33 亩、茶园(菊花)8867.62 亩、林果及中药材 2.1 万余亩、新增牛羊猪饲养 4.395 万头。

 二是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目前通过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达 1.6 万户,帮扶贫困人口 5.8 万人次。如:蚕桑产业推行“一领办三参与”“反租倒包”合作形式,就是通过“两会议一协议”方式,由村委会入股合作社作为领办主体,建好蚕桑基地、小蚕车间、养蚕大棚等设施,贫困户只要参与种桑养蚕就可以实现收入增长,亩桑纯收入5000 元左右。全县建有“蚕桑产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模式 103 个,覆盖贫困户 2197 户,预计户均增收在 4000 元以上。突出畜禽产业“滚动式”发展和短期增收效应,在政策直补资助下,达到“利滚利、年年翻”效果,如:山口镇桃坪村罗炎生,散养了 30 多只番鸭,一年出栏一批,坚持稻谷喂养、散养放养,50 元一斤,每年不等出栏就被订购一空,年销售收入 1 万余元。全县畜牧产业受惠面达 92%,涉及贫困户 2.15 万户,户均增收 2000 元以上。

 三是增收基础更加牢靠。通过政策扶持,能人带动,短中长产业并进发展,贫困户产业增收有了基础,持续增收的能力将更加巩固。

 8 8. . 农业项目有声有色。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

 抓民生,我县积极依托自然资源、产业资源、地理资源等优势,围绕桑、茶、林、畜等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统计显示,近年来 XX 县累计农业招商引资项目 45 个,项目签约资金 60 亿元,实际进资 40 亿元,如盐津铺子、江西鸿远公司 60 万羽蛋鸡养殖项目、佳旺饲料、茧丝绸加工、茶叶加工、宁红茶文化生态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农业项目建设为基地发展、农民增收、产业链条延伸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 XX 农业产业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9 9. . 龙头作用初步显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对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XX 县始终念好“培、扶、建”三字经。搭建了食品产业园、吴都工业园、太阳升工业园、何家店工业园等返乡创业园平台,各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户 11.3 万户,带动就业 6750人,促进农民年增收 2.4 亿以上。如:江西盐津铺子有限公司吸纳农民工就业 600 余人,年创税收 5000 万元。全县形成了以信德保制丝、养蚕人实业、英才食品为龙头的茧丝叶加工,以鸿远养殖、阿兵牧业、兴源牧业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以久木木业、万顺木艺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以宁红集团、神茶实业、大椿茶业为龙头的茶叶加工,以盐津铺子、裕发食品、金源食品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以赣北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链。

 (二)农村发展主要成效。十三五以来,我县大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呈现出人民生活红红火火,生活环境漂漂亮亮的美好景象。

 (一)突出“三清三拆”,夯实建设基础。按照拆除一批、保留一批、改造一批的思路,对农村“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进行区分类别,分类处理。做到人员力量、机械设备齐上阵,宣传、督查、调度共发力,强力推进“三清三拆”工作,为后阶段户上项目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突出村庄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按照“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坚定不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新村点“七改三网”建设,突出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突出示范创建,共建美丽乡村。根据群众积极性、 生态环境、产业基础、文化底蕴四个基本原则,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四精”要求,在全县大力开展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活动,努力创建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和美丽宜居示范庭院。

 四年来,全县共实施新农村建设点 4433 个(省级点 2094个、市县自建点 2339 个),其中:2016 年度新农村建设点165 个(省级点 102 个、市县自建点 63 个),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 4320 万元;2017 年度新农村建设点 590 个(省级点

 475 个、县级自建点 115 个),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 16550 万元;2018 年度新农村建设点 1356 个(省级点 497 个、市县自建点 859 个),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 32090 万元;2019 年度新农村建设点 2322 个(省级点 1020 个、市县自建点 829个、提前实施市县自建点473个),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56640万元。四年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高达 10.96 亿元,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使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呈现出“整洁干净、环境优美、村庄秀丽、社会和谐”的新气象,完成了新农村建设四年“扫一遍”任务。广大农村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居优美村”的预期目标。

 三、XX 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初步设想 “十四五”是脱贫攻坚后,乡村振兴开局的第一个五年,农业农村的发展主要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为主线,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一)强化政策落实, 促进农业稳产保供。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食为首政,要认真做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一是全力抓好粮油生产。稳定每年粮食播种面积 69.2 万亩,产粮 25.5 万吨。推进科技兴农,提高粮食生产产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对“十三五”期末 29.5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管护提升,进一步夯实农田基础设施。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积极推

 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等增产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大力推广水稻机播、机插、机防、机烘等农机集成组装技术。切实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监测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强化农情灾情调度,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切实降低灾害损失。通过农田改造和农技推广,实现粮食增产增量。二是提高蔬菜自给水平。在周口、征乡等乡镇建设一批高标准蔬菜基地,探索“基地+超市”、“基地+农贸市场”等模式,大力促进蔬菜自给率稳步提高。

 。

 (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秀美乡村。“十四五”期间要着重以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为总抓手,加速推进美丽宜居秀美乡村建设,大力农村现代化发展。

 1.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园区。以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在荆市园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按照“1234”思路精心打造,即一条主线(打造重点打造修万公路沿线村庄秀美乡村建设,有效串联山背文化遗址、神岭自然风光、州沙桥战役纪念馆、杨家坪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等景点,传承耕读文明、弘扬抗战文化、展现田园风光、建设秀美乡村),二园合一(以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园区),三产融合(围绕茶叶、油茶、蚕桑、优质大米四大主导产业,建设 10 万亩产业基地,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四镇联动(在上高镇、荆市

 镇、北港镇、州沙镇一体推进示范村庄建设、集镇改造提升,打造 XX 美丽宜居样板)。实现“山上两茶、山下果蔬”的农业产业布局,努力将该区打造成今年见效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农旅融合示范区。

 2. 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从加强技术培训、强化业务指导、创新服务方式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落实相关产业奖补政策,规范项目建设,加强绿色食品产业链建设,逐步建成较为完整的农业产业集群。

 3. 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县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在部分乡镇、村开展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使全县村庄生活垃圾基本得到有效治理。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村庄,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规范排放。深化农村“厕所革命”。确保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 80%以上。着力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巩固提升田坳、周口等美丽示范乡镇;创建完善主要公路沿线美丽示范风景带,通过点线面结合,一体推进秀美乡村建设。

 (三)坚持绿色发展,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深入推进绿色农业十大行动,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抓好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推进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大力推进品牌创建。着力巩固 18 万亩全国绿色食品(水

 稻一季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围绕桑茶林畜农五大主导产业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绿色蔬菜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到 2025 年,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达 200 个,绿色农产品认证 100 个,努力打造 XX“山背”大米、XX 青钱柳、州坳乌鸡等驰名商标。

 (四)深化农村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一是扶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重点扶持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发展产业、创办企业、发展乡村旅游业等项目,落实《XX 县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监管。二是支持村集体发展产业项目。巩固提升已有的村集体产业项目,建设一批建管质量高、示范辐射作用强的产业基地。三是推进农田规模化利用。加强抛荒农田有偿流转,促进荒田复耕和规模化利用,推进抛荒复耕,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总之,我局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在“十四五”期间,将按照中央、省市县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推进 XX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0 年 X 月 X 日

推荐访问:规划 情况 农业
上一篇:城管系统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实施方案
下一篇:食药所工作汇报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