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不良学生心理成因及对策

来源:税务师 发布时间:2020-08-26 点击:

  学业不良学生心理成因及对策

 徐春艳

 摘 要:学业不良,是中小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过去我们习惯称呼那些学习成绩不好、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为“差生”,随着人本主义思潮影响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用“后进生”、“学困生”“学业不良学生”等取而代之,相信这些学生只是暂时没有成功,或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只是在学业上不成功既有学校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还有家庭原因所谓“学业不良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知识技能的学生。这些学生具有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动脑筋,经常回避那些比较要用脑的问题,思维上有惰性,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对直观教材的记忆优于对语言教材的记忆;善于机械记忆、不善于逻辑思维等。学业不良的起因千差万别,其内外各种因素的配置不同,交互作用的过程不同,个体内部的认知、情感、行为系统各项因素的发展水平不同,学业不良学生的表现和类型也不相同。学业不良小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但学习成绩低下。其特点表现为记忆、注意、思维、认知、创造力等方面有缺陷,且缺乏自信、悲观厌世、抑郁、焦虑、失眠、逃避、恐惧、烦躁,过多的内疚自责。综合型学业不良学生综合型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态度、情感、性格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其他学生的差异,这些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性格方面的欠缺,加上长期的知识积累障碍,基本技能缺乏,而使其学业不良。

 暂时型学业不良学生

 暂时型学业不良学生在发展、适应和一般能力方面基本上正常,但在学习行为上却有些问题。他们生性好动,贪玩,独立性差,往往对感兴趣的事物异常活跃,而对枯燥的知识排斥。

 能力型学业不良学生

 能力型学业不良学生的主要障碍是能力发展相对迟缓;注意力差,观察力薄弱,记忆力差,言语发展落后,思维能力差,学习迁移能力差等。

 动力型学业不良学生

 动力型学业不良学生整体智力发展较好,较富创造性,他们在学习上的主要障碍是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学习的坚持性,自我控制等方面存在较多障碍,由于缺乏学习的动力而使成绩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动机缺失。无明确学习目的,缺乏内部动机。被动地应付家长的学习要求,不明白学习的意义,得过且过。2、学习兴趣淡薄。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求真理而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凡是未经过紧张的脑力劳动而获得的东西,以及没有和兴趣结合起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二、学业不良学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时期就开始出现,但更大规模的深刻的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社会中的各种不良现象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甚至扭曲,必然对当代中学生尤其是人生观正处于形成时期的高中生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扩大招生、学历贬值,这就对现在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辛苦的学习后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使学生对学习的意义产生怀疑。另一方面,身边充斥着各类选秀节目,一个个“平民偶像”的一夜成名,使很多本就动荡的心更加骚动不安。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真正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不多,而像动机、兴趣、习惯、意志、性格等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这些因素更多是受父母个性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结果。李文.家庭心理学(三)学生自身因素 学习终究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习的动力在于其内驱力在起作用,学习的内驱力来自学生对于学科学习发自内心的需要,所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责任感,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上得过且过,学习效率低下,意志薄弱。独生子女所处环境比较优越,注重享受,他们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表现在心理品质上为严重的意志薄弱。一怕苦;二怕累;三是心理脆弱,抗挫性差,遇到一次挫折便一蹶不振;四是学习惰性强,只依靠老师或别人解决困难。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没有坚强的意志品格,是很难搞好学习的。

 (四)学校教育因素

  1学习自主性增大 动力型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较大的依从性,老师盯着时,他们也能认真听讲、作业。但是中学老师特别是高中老师不会像小学老师那样管理得细致入微,学生有更大的自主空间,这就要求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部动机,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学习环境中的干扰因素过多

 眼球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更注重外表,这本无可厚非。但我发现现在学生的课桌上、课桌里吃的,喝的,梳子,镜子甚至祛痘膏……学习环境中的干扰因素过多,易分散注意力,长久下去就会形成习惯性注意分散。不少学生抱怨上高中后记忆力大不如前,认为自己的记忆力退化了,影响学习。很多学生的记忆方式仍是依靠单纯重复、机械记忆。从人的智力发展趋势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机械记忆能力逐渐下降,但意义识记的能力较以往是显著增加的。另一个根本原因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集中是良好、快速记忆的保证。动力型学业不良学生本身自控力就弱,较多的干扰因素更易分散他们学习的专注力。

  3标签效应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标签效应”,使得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一般说来,动力型学业不良学生多伴有“不安分”的特点,老师对他们会不自觉得严格要求,而那些成绩较好、一贯表现不错的学生犯了错误,人的心理定势认为偶然的错误是值得原谅的,因此批评也是和风细雨式的。这是人的心理的正常反应,但学生,尤其是学业不良学生是敏感的,这种看似不公平的处理,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学生有时不太敢和老师积极的对抗,就会采取消极的方式,不喜欢这个老师,他的话就不听,他的课就不听,作业不写或敷衍了事,尽管理智上知道不对,但情感上有报复的快感。

  我不止一次听见有学生说“反正我是普通班的”,“我们普通班……”这就不断地给以暗示:我在普通班,别人对我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我就可以,或者应该差一些。使他们向这种标签靠近,使人失去努力的动力,最终成为标签标示的样子。

 通常情况下,老师们认为学生作好班级的每一项工作,为班级争得荣誉理所当然,但现在很多孩子认为他们的成绩是完全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奖金努力的。马斯洛认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业不良学生依然需要,因此我们的老师在他们取得无论那方面的成绩时,可以公开表扬、鼓励这些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老师是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不会因为学习成绩而轻视或忽视谁。即使批评,也是对事不对人!不只一位老师说过,自己无心的一句肯定、赞美、鼓励,成为了学生进步的动力。中学生正值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个体怀有强烈的寻求他人“积极关注”的心理倾向,因此他们还是很在意来自老师的关注、鼓励的,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鼓励。1、说服教育法

 由于各种心理素质的形成都是以认识为基础的,不论是对积极的心理素质的塑造,还是对消极的心理素质的矫正,都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判断和评价水平。在不良心理的矫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遇到个人、集体生活中带有倾向性问题时,正确地识别与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做到既能正确认识、评价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物,也能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自己。2、情境熏陶法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自觉、有计划地创设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如励志、修身、求知、健体的校铭,尊师、爱校、勤学、守纪、乐群、合作、利人、克己的校风,敬业、爱生、奉献、严谨、探求的教风,勤学、善问、自信、创新的学风。风景如画的校园,干净有序的教室和寝室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如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等。生活在这样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

 3、情绪感染法

  在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更是情绪情感的交流过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情绪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内化为学生的动机和需要。实施情绪情感法,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如爱党爱国、廉洁奉公、诚实守信、敬业爱岗、乐观自信、学识渊博等情操,对学生起到感染作用。

 4、榜样示范法

  青少年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他们常以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人物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榜样,然后以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重视自己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力求做到以身示教,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自信、乐观、诚善、正直、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等高尚情操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其次,要以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模人物为榜样,这些人都具有当代的理想性格,他们适应广大中学生成才的愿望,可成为激励、鞭策学生的精神力量。另外也可选择小说、影视、人物传记中的典型人物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模仿。

 5、团体讨论法

  通过讨论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体讨论中通过自我表达,相互反馈,可以增加自我了解和信心,并在其中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学会关注、理解和支持。应用该法时,可采用辩论方式,教师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把班上的学生分成意见相对的正反两方,进行公开争议,最后统一认识。

 6、行为实践法与意志磨练法

  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都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与困难挫折斗争中磨练的结果。为此,科任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设计出系列难度适中的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鼓励他们在困难挫折面前不退缩,班主任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集体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自制、坚持、刚毅、果断的意志品质,矫正盲目、固执、鲁莽、犹豫不决等不良性格,不断提高学生的意志水平。

 7、思想澄清法

 帮助学生反省自己的生活、目标、感情和过去的经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该方法不灌输某种价值观,而是使学生澄清自己的思想,学会反省自己,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通过此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做选择的能力。开展心理辅导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业不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为学习动机的不足所抑制。如何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学习动机激发的途径主要包含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个方面

  1)外部动机激发首先,适当地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要与学业不良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奖励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对学业不良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社会性强化。惩罚包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和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但若惩罚不当,非但不能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引起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其次,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由于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因而更容易诱发学业不良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心理。因此,应通过建立合作的课堂学习的方法,如改进评分方法,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用类似分层作业的方法提倡互助与协作,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2)内部动机激发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境刺激。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内部动机激发的措施主要包括: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它有利于学业不良学生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德威克指出习得性无能学生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自主性学生则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或策略不对,两类学生的归因倾向与他们的目标和信念有关。帮助学业不良学生实现角色转换。学业不良学生在教师、同学的眼里往往是"嫌弃儿"的角色。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影响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对课堂学习更加反感、敌对。相反,如果采取像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辅导老师这样的角色,要求他们课后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某种辅导,这样,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人际关系、测验焦虑等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极改变。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学业不良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学业不良学生往往容易把自己同学习优良学生比较,从而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越比自信心越低。如果将其改变为用自己的现在同自己的过去比,就能使之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因此,在对学业不良学生个别辅导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2、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或者会由于连续的失败而逃避或回避学习,或者出现学习抑郁症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由此学业就会下降甚至学业不良。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教学内容过深,学生畏而却步,会减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垂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意深浅得当。

 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特别有趣所引起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诸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奇思妙想等,以期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特殊兴趣。

 4)及时帮助学主解决学习困难学生在各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度过这些难关,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渐趋稳定。闯不过这些难关,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就会锐减,甚至会感到味如嚼蜡。难点或关卡是学生兴趣和成绩的分化点。此外,应当与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扎根于人生观和理想的沃土之中,由有趣、乐趣变为志趣。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等,也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业不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习惯的形成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系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差错,有利于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攻克难关的习惯。

  在学业不良的学生中,有的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去攻克困难。此时,教师或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于鼓励的话,都可以使他们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给学生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性。总之,在辅导学生学习时,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要帮助学生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之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其次,帮助他们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使之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学业不良学生不良情绪的排除

  学业不良儿童往往对学习有某些情绪或情感问题,这些情绪、情感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排除的方法是

 1)克服焦虑与恐惧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考试情境下,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习优、中等生,其中考试焦虑水平比学习焦虑水平更高,差异更大。这往往是由于担心失败而引起的,从而造成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干扰学习所必需的一些能力,如记忆能力、组织技能等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焦虑与恐惧情绪。

 2) 避免产生逃避或回避心理由于连续的失败,失去了对学习的自信心或自尊心,因而不愿上学或逃学,回避学习课程,由此使成绩越来越糟。为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帮助他们减少逃避或回避心理的产生。

 3)减少对抗或抑郁学业不良学生由于长期的成绩不良或学业失败,损害了其自尊心与自信心,以致有的对学校、教师、家长产生敌视对抗心理,或者出现某种程度的抑郁状况,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这种对抗与抑郁的心理又会进一步造成学习的退步。因此,应设法防止和消除对抗或抑郁的产生。

 学业不良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

  1) 树立自信心学业不良学生往往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应有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缺乏,多数是由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家长或他人过多的责怪与批评等造成的。因此,教师、家长要特别注意关心、鼓励他们,使之树立自信心。

  2) 增强意志品质不良的意志品质是学生产生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做事情没有持久性、稳定性,遇到小问题便退缩,对自己行为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诱惑,缺乏责任感等,都会对学习有不良的影响,严重阻碍学习的进步。要鼓励他们积极地迎接困难,鼓起克服障碍的勇气,懂得怎样去排除障碍,征服挫折。为此,要经常为孩子设置一些他们能够克服的障碍,以培养其意志品质。

  3) 提高适应能力有些学生由于从小受父母呵护过多,造成个性及性格上的问题,如内向、孤僻,行为幼稚、不成熟,不愿意与同伴和教师接触、交往,在学校活动中退缩等,由于一时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学习效果差,由此造成学业不良。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以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家长休息日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活动,使之多与外界接触,鼓励他们与同龄伙伴交往,为他们提供独立办事的机会,不强迫他们做其害怕的事情;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温暖等。李文.家庭心理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杜,1990.曾令辉.农村初中学困生家庭教育状况.2006

推荐访问:学生受挫心理的成因 成因 学业 对策
上一篇:缺乏安全感孩子教育心得
下一篇:观看2020年全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