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剖析材料

来源:银行从业 发布时间:2020-08-20 点击:

 学习科学发展观 做党的忠诚卫士 广阳中学

 路燕丽 参加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和学校党总支的系列学习活动,使我开阔了眼界,加深了思想认识,提升了理论水平,提高了政治觉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领会、认真总结,主要心得如下:

  一、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包含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全面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充分认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

  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全局,着眼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总结国内外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创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局面,同时也标志着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

 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实践检验与证明、日益显示出强大真理力量的科学发展观,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思想,更是科学、有效地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当今我国正面临应对金融危机的考验,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紧迫性,要认真加强学习,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具体工作中,要组织好对学生的教育,抓紧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一方面抓好课堂教育,利用课堂这个载体加大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围绕新时期学生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广泛开展“话题大家选、是非大家辩、答案大家找”的“大家谈”活动。

  三、结合工作实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学习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学习的目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认识、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务实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空谈误事,实干兴业。学以致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更要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自学性和坚定性,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要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学习相关领域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就我本人而言,既要着重加强积累语文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又要提高关于学生管理方面的能力,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

 (一)创新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作为任课教师,我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加强教学法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1、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取人之人,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全面教学质量。要经常听课,积极参与教研室的座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认真研究教材,广泛阅读,深入细致地备课。要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3、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材施教,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力争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创新工作理念,以人不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工作中要把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始终把广大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学生安危冷暖,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实利益的具体问题。

  1、加强师德学习,为人师表。良好的师德是从师的最基本准则,要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品德形象和师友形象,必须具备坚韧的意志品格、饱满的精神状态、严谨的思想作风、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以及和蔼可亲的教师特征。

  2、改变工作理念,服务当先。不能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位置,要转变观念,树立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踏实做事,多做好事多办实事,树立起“学生发展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次谈话,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

  3、科学评价学生,客观公正。力争通过教育引导、认真检查、科学考核,及时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防止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及个人好恶去判断、评价学生,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

  总之,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的观念来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

 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广阳中学

 张秋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我们应辩证理解二者的统一关系,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还是一种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建设都要靠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实现。

  科学发展观 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传统的发展观用经济的发展来代替社会的发展,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在这种发展观念的支配下,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惜高投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对立之中。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社会要和谐,首先就要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有序提供物质前提。第二,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归根到底只能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似乎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要讲效率就要牺牲公平,而讲公平就要否定效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效率不仅包括经济效率还包括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相应的公平

 也是经济公平、生态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保证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 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要求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这也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揭示了和谐社会内在的价值取向。第一,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目的。和谐意味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就必须反对“物本”的倾向。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信念,从而把异己的客观力量变为人自主活动的条件,和谐的实现才有可能。

  第二,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所以,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和当家作主的地位。而要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反对“民本”的错误观念。“民本”思想是英雄史观的体现。在“民本”观念中,人民只是客体而不是主体,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其统治而加以利用的工具,只能导致“官”和“民”的二元分化。

  第三,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归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分化,形成了各种利益博弈的局面。利益的分配要讲规则,而规则的确定不能单从经济效益着眼,还要考虑生态

 的成本和社会的成本,不能使少数人享有发展的成果,而使大多数人背负发展的成本。资源和环境都是全社会的,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有。并且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所以,发展的成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这就需要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体现社会公平,使社会安定和谐。

 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也正是和谐社会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今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如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就是片面的、不协调的、不可持续的发展造成的。所以,只有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化解这些矛盾,达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

  第一,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是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建设造成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提倡全面发展。正因为如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着眼于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始终注意“四位一体”的协调统一,而不能顾此失彼,搞“单打一”。

  第二,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目前依然存在的诸如城乡二元结构、各个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等,使速度、结构和效益不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的矛盾突出。

 要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解决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结构合理、机制顺畅、和谐平衡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人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不仅因为自然提供了人类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与子孙后代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第 272 页,人民出版社,2002 年 10 月第 2 版)因而,科学发展观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认为只有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发展世世代代永续进行。否则,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不再适合人类的生存,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广阳中学 牛晓辉 一个地方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看这个地方是否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一个单位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看这个单位是否促进了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个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看这个干部在综合素质方面是否得到提高,本职工作是否得到促进。我认为,作为一名省政府办公厅的干部,肩负着为省政府领导工作参谋服务的责任,面对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如何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努力做到参有新策,谋有高度,干有落实,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一个“学习型”、“实干型”、“修养型”的干部。

  一、勤奋刻苦,做“ 学习型” 干部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两者缺一不可,有德无才,难当重任,难做大事,甚至不能成事;有才无德,难做好事,甚至只能坏事,贻害无穷;德才兼备才能多成事、成好事、办大事。诸葛亮在家训中也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这些古代思想家一番哲理,道出了一个真谛: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书能成其文,干能成其事,绩能服其人。人要达到这一境界,除了本身具有的天赋外,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与实践。学习是能力之基。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其能够胜任某项工作、完成某项任务、开创工作新局面

 的主观条件,是一个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的高度统一。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是一个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综合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是一个崇尚能力、凭籍能力吃饭的时代。可以说,现在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很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太多,昨天的理论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如果不学习,或者不愿意学习,或者不深入学习,或者学习与实践脱节,必然会出现本领恐慌、才能恐慌、知识恐慌,更谈不上一个干部必须具备的“张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基本素质。学习是修身之道。德是干部立身之本,为政之要。立德以修身为先,修身以立学为本,道德修养高低与学识深浅密切相关。比如,善于修身的人,必然信念坚定,一个人特别是共产党员信念坚定,就能够正确认识党,始终忠于党;就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坚定必胜信心;就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定准人生方位。又如,学会修身的人,必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深谋远虑,观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方向,在头绪繁杂面前能够把握主动。学习是成事之本。大凡富有远见卓识的人,善于理性思考的人,具有敏锐眼光的人,能够成就事业的人,一个首要的前提就是酷爱学习,他会把学习当作自身的最好投资,当作成功的最短阶梯。学习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持之以恒更难。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湖南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又是肩负一项工作、从事一项事业的骨干力量,切实加强学习,具备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能力、更高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成为“学习型”干部呢?我认为就是“真学、善

 思、会用”。一是真学,就是真正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厚积薄发,无论学业,还是事业,大抵如此。如果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抢时间学。学习最基本的方式就是阅读。阅读是增加内涵的重要渠道,是积累精神财富的重要方式,是一项有益于提高自己观察社会与思考人生的智力锻炼。此外,还要从历史中学、从他人中学、从实践中学,从中吸取精神营养。我们如果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点真本领,很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重总结。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总结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一个问题善于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全局、从个性到共性、从静态到动态的思考。善于思考的真谛在于,掌握现象,领会实质,而不是学而不深、学而不精;深入细致、入心入脑,而不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我觉得一个干部要注重并善于总结。一个领域的工作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其理论和实务是什么,需要总结;一个阶段的工作取得什么成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需要总结;一件事情办理的速度和质量如何,需要总结;对一个问题的处理,其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否对头,需要总结。三是会用,就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只有实践,才能将学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指导具体工作,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内

 在素质。作为一名干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只有在具体工作中,身体力行,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取得实效。

  二、扎实进取,做“ 实干型” 干部

  实干就是脚踏实地、扎实做事,做有利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好事,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实事,做促进本职工作的具体事。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对一个地方来说,经济发展是写不出来的,和谐社会是画不出来的,民生改善是喊不出来的,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面貌。对于一个干部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干事体现了一种责任,干成事体现了一种能力,评价一个干部行不行,除了德的表现外,主要看他肯不肯干事,能不能干成事。那么,“实干”从何而来呢?首先,既要敬业又要精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好岗位,还是一般岗位,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舞台,作为一名干部,都要立足岗位干好事,利用舞台唱好戏。只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就干好一行,任何岗位都可以使你大显身手,任何舞台都能够让你展示风采。精业,就是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业务能熟练自如,融汇贯通;对本职能独当一面,驾驭轻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办公厅工作,我理解精业的内涵应该是,即文字能力要强、服务水平要优、办事效

 率要高、综合协调要好。为领导服务工作虽然繁杂琐碎,应急性强,要求高,但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其次,既要充满激情又要保持理性。具体讲,就是对建功立业要充满激情和渴望,对自身定位要保持高度理性。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对事业没有成功渴望的干部也不能算是优秀的干部。成功渴望所点燃的创业激情,会使工作过程充满新鲜感、趣味感和成就感。保持对建功立业的热情和渴望,一方面要树立做好本职工作和干出工作成绩的理想和抱负。有了这种理想和抱负,才会催生创业的兴趣,激发创业的炽热情感。当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一定的实绩,得到上级和群众的认同时,工作和创业的兴趣又会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要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履行职责,敬岗爱业,勤奋扎实。与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渴望紧密联系的,是每一个干部对自身定位的理性态度。对自身准确定位的最基本要求是准确地了解自我和形成合理的期望值。即对自己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对待名利得失上保持淡泊的心态,有“不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也不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堕其志”的境界。再次,既要认真负责又要开拓创新。毛主席说过:世界上什么都不怕,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作为一名干部,每个人身上都担负着神圣的责任。对于这份责任,要时刻保持认真的态度。不管什么工作,不管事情大小,都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承担每一项任务、处理每一件事务,都要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保证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开拓创

 新,就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做事缺乏创新,最多只能把一件事做对,而不能把一件事做好。创新是融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等要素于一体的实践活动,是一切工作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比如在求真务实中开拓创新、在大胆探索中实现突破、在拓宽思路中推行举措、在把握规律中增强预见,等等 三、加强自律,做“ 修养型” 干部

 修养是一个干部道德风范、知识素养、心理素质、仪态风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种达到完美境界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对精神品位的高尚追求,是一种感知真善美,感悟健康、高雅、文明的生活情趣。做一个“修养型”的干部,主要是品格、思想、处世、廉洁、情趣等方面的修养。一是品格上的修养。人品,是指人的品格修养。有不同人品的人,待人接物的方式也不一样,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也就有所不同。人品高尚的人会受到人们的景仰,人品卑下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李源潮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有三个敬畏,即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作为一个普通干部,我想也要有三个敬畏,即敬畏法纪、敬畏人格、敬畏口碑。品格修养还在于知足、平和。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我常常告戒自己,知足者自安,止浮躁之心;知足者自乐,止敷衍之心;知足者自重,止茫然之心。要始终以平常、平和、平静的心态去看待、去思考、去领悟;始终把心思、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寻找乐趣、去拓展空间、去丰富自我、去体现价值。二是思想上的修养。思想修养表现在很多方面,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最重要的就是增强理想信念意识。一个党员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主心骨,就没有了目标和前进的方向。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有了理想信念,才会有服务意识、有奉献精神;才会立足自身、立足本职、立足自省、立足今天;才会做到人生态度同那些积极进取向上的人比,工作学习同那些走在前面的人比,名利升迁同那些埋头苦干、不计名利的人比,生活享受同那些工作比自己辛苦、收入比自己低微、生活比自己艰难的人比。这样,才会比出思想、比出心态、比出境界。三是处世上的修养。善于处世,意味着和谐共事、和谐共创、和谐共赢。善于处世的基本前提就是注重团结、善于团结、能够团结。要做到团结,实属不易,需要具备诸多条件。比如,顾全大局。注重集体与个人的协调统一;胸怀宽阔。没有宽阔胸怀的人很难与同志相处,如果每个人都有了宽阔的胸怀,单位里就有了共同的心声,就有了和谐向上的基础;互相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团结,不信任别人的人就不会团结人,别人也不会信任你;合作精神。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应主动伸出手,帮助周围的同志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与人为善。团结是一个人与多人的关系,不能只讲自己,不想别人,不能总是自己站在高处,而贬低别人;诚实守信。诚实乃做人之基础,处世之要则,更是搞好团结的重要条件。待人不诚,为人失信,则众人皆离,何以团结?如果一个人与多个人搞不好团结,矛盾的主要方和主要责任肯定在自己。同志之间有隔阂、不团结,必然会分散精力、影响工作、形成防范、不利健康。四是廉洁上的修养。廉洁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每个党

 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在一个纪律严明的政党里,谁漠视甚至藐视法纪,谁就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面对囊中羞涩要昂首做人,面对物欲诱惑要等闲视之,面对美色陷阱要不越雷池半步。不怕别人告状的人,他胸怀坦荡,心中无愧;惧怕别人告状的人,他授人以柄,心怀鬼胎。要做到廉洁修养,就是要随时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用廉政建设的要求约束自己,真正在思想上树立起廉洁自律的防线,真正懂得切莫违纪违法,放纵自己,省得镣铐加身,悔之莫及。五是情趣上的修养。情趣,乃为情感、兴趣。情趣看起来固然是生活小节,但小节不“小”,小节中有品德、有形象、有人格。俗话说,小事求大善,小节立大德。相反,小节不拘,终累大德。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小节影响大德,小节折射形象,小节决定命运。做到情趣修养,就是要严守生活小节,培养健康情趣,守住欲望关、爱好关、亲情关、社交关。人人都有欲望,个个都面临诱惑。但既然是一名干部、一名党员,就要按照人们常说的“克制住欲望、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的警言去努力践行。兴趣爱好反应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通过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可以愉悦身心、开阔胸怀、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富有色彩。人都是讲感情的,但亲情再深也应有度,决不能超越法律、道德的界限。否则,表面上看为亲人谋取了一时之利,最终则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朋友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与益者交,终身受益;与损者交,受害无穷。每个干部一定要把握好和什么人来往、怎么交往、交往到什么程度,择善而交,择贤而交。

 永远记住这样一个道理:交往,可以互利,但不可相互利用;可以相帮,但不能超出原则范围;可以取悦,但不能虚荣讨彩。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广阳中学 张剑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发展理念之一。可以说,以人为本已经突破了阶级的界限,但是却无法剥离文化的特色。但是,许多人却习惯于关注以人为本的“普遍性”,总是把以人为本和“西方”比附在一起,比如新华网上就登载了一篇题为《以人为本:中国应该比西方做得更好》的文章。

  新世纪,中国执政层提出以人为本理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文化特色。因为一旦脱离其赖以存在的历史文化土壤,任何新的理论抑或新的观念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也都是没有前途的;而也只有放在历史文化的长河里,其存在与发展才会有合理性。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本文提出的“以人为本”不是局限于概念的抽象分析,而是涵盖着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基础、社会习俗等一个综合的现实形象,尤其是其中的文化特色。从中华文化的视角来看,新时期,以人为本理念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与近代以来西方的以人为本思潮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不同,中国的以人为本源于执政者的觉醒。近代西方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是相对于神本而言的。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就成为一种思潮。后经过宗教改革,特别是启蒙运动,人的主体意识和地位得以空前凸现,而神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而已。而伴随着工业化和现

 代化的发展,西方的政治运动都和近代以前的以人为本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反观中国新世纪以来提出的以人为本,则不是来自民间的自发运动,而是来自执政层的自觉意识,而这种意识正是中华文化的产物。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而无数仁人志士也以“平天下”为己任,自强不息。现在这种精神从个人的层面转到了组织即政党的层面,以人为本也成为当代执政党“平天下”意识的一种鲜明体现。当今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想始终做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并带头弘扬这种理念。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走西方的老路,中国的具体实际也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因此,中国的以人为本的传播模式将是自上而下的,而这也正是中国执政层自觉面对现代化的鲜明体现。

  其二,新时期的以人为本思想以深厚的“民本”传统为底蕴。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观点,而孟子更是鲜明地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而孟子几乎为历代专制君主所憎恶,也正是由于这种观点的提出。民本作为一种执政思想,虽然曾经沦落为“驭民”的工具,但其在中国的历史上影响深远。在民本的前提下,作为行政人员或者说社会管理人员,就必须切实考虑民众意愿,为民众服务。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这种“民本”传统的丰富和发展。作为执政者,就要“在其位,谋其政”,就要当好人民公仆。当好公仆,不仅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境界。新世纪,我们党鲜明地提出

 以人为本,对官员的岗位职责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并且还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个旗帜,作为考核自己“业绩”的标尺,使“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在当代中国,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员就自然负有传播“以人为本”理念的义务,这既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现代版,同时也是整顿吏治的现实要求。

 学习科学发展观个人剖析材料

  单位:广阳中学 姓名:路燕丽

 时间:2009-12-2

  学习科学发展观个人剖析材料

  单位:广阳中学 姓名:张秋娟

 时间:2009-12-2

  学习科学发展观个人剖析材料

 单位:广阳中学 姓名:牛晓辉

 时间:2009-12-2

 学习科学发展观个人剖析材料

 单位:广阳中学 姓名:张剑琳

 时间:2009-12-2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剖析 材料
上一篇:公司研发部门年终工作总结2021
下一篇:2020-2021市委书记深化改革改良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会上讲话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