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选择性考试)学案:专题六,考点二 神经调节

来源:注会 发布时间:2021-01-07 点击:

 考点二

 神经调节

 1. 反射弧的完整性 ( (1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无法完成反射(注意:反射的完成还需具备 “ 适宜的 ” 刺激)。

 ( (2 )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不可称为 “ 反射” ” :刺激传出神经,虽然也能引起效应器作出一定的反应,但不能称为反射;从接受刺激到大脑皮层产生疼的感觉也不能称为反射。

 2. 兴奋产生的机制及传导 ( (1 )产生机制

 ( (2 )兴奋的传导 ① 形式: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② 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 相反 ,膜内则 相同。

 。

 ③ 特点:可双向传导(在机体内反射弧中 只 单 向传导 )。

 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1 )传递过程

  ( (2:

 )单向传递的原因: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

 ( (3 )神经递质的释放、性质及作用效果

 4. 大脑皮层的 3 大功能 ( (1 )一切 “ 感觉 ” 形成的唯一场所—— 躯体感觉中枢。

 ( (2 )对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予以 “ 控制” ” ,因而大脑皮层是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

 ( (3 )具有 “ 语言、学习、记忆、思维 ” 功能。

 1. 低等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单细胞的,水螅等)和植物都没有反射活动,较高等的动物及人体(有中枢神经系统)才能产生反射活动。

 2.神 神 经 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备,并能够将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这种可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3.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

 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反过来传递。

 4. 一切感觉无一不是形成于大脑皮层,其产生路径为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上行传导至大脑皮层。

 5.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6. 因为兴奋通过突触时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也是单向的。

 7. 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短期记忆主要与神 经 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 某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传递,其主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提示:

 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或抗体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等。

 2.“ “ 植物人 ” 小便失禁,原因是什么?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何种功能? 提示:

 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的控制。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3. 反射活动所需时间长短与刺激时间长 短 有关吗?决定反射活动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提示:

 无关,决定反射活动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反射弧上突触的数量,突触的数量越多,反射活动维持的时间越长。

 的 下图为神经元特殊的连接方式。利用图中标注的 A 、B 、C 三个

 位点,请设计实验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简要设计思路及预期实验现象。

 提示:在 设计简要思路:把某药物分别放在 B 、C 两处,在 A 处给计 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观测电流计 N 的指针能否偏转。预期实验现象:在 把药物放在 C 处,N 的指针不偏转;把药物放在 B 处,N 的 的。

 指针偏转。

 1.[2020· 新高考卷Ⅰ Ⅰ (山东卷)] 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的 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 K+ 通道打开,K+ 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 K+ 浓度低于膜内 B. 纤毛膜上的 K+ 耗内流过程不消耗 ATP C. 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 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K+ 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故静息的 状态时,纤毛膜外的 K+ 浓度高于膜内,A 错误;由分析可知,纤毛膜的 上的 K+ 耗内流过程为协助扩散,不消耗 ATP ,B 正确;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 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兴奋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没有相应的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D 正确。

 答案:A 2. (2020· 浙江卷)

 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 元 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 B. 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 用 C. 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D. 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 解析:

 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会影响突触后膜接受到的刺激大小,所以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A 正确;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乙酰胆碱分解减少,会使乙酰胆碱持续与受体结合,促进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 挥 作用,B 错误;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参与学习和记忆等调节活动,所以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这些调节活动,C 正确;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所以能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引起的生理效应,D 正确。

 答案:B 3. (2020· 江苏卷)

 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 ① 、 ② 或 ④ 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 ① 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 ② 和 ④ 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 通过结构 ③胞 ,兴奋可以从细胞 a 胞 传递到细胞 b胞 ,也能从细胞 b胞 传递到细胞 a D. 细胞外液的 变化可以影响 ① 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 ③ 处兴奋的传递 解析: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需要足够强度的刺激,A 正确; 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到 ②④ 处,由于不知 ③ 突触处产生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递质还是抑制性递质,故电位大小不一定相等,B 错误;兴奋胞 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只能从细胞 a 传到细胞 b ,C 错误;细胞外液的变化可能影响钠离子的内流和神经递质的活性或扩散,故会影响 ① 处兴奋的产生,也会影响 ③ 处兴奋的传递,D 错误。

 答案:A 4. (2020· 全国卷 Ⅲ )

 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制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 经传到脊髓 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回答下列问题:

 ( (1 )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

 这一结构来完成的。

 ( (2 )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通常在哺乳 动 物 体 内 , 这 两 种 调 节 方 式 之 间 的 关 系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牛奶的主要成分有乳糖和蛋 白质等,组的 成乳糖的 2 种单糖是

 。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

 。

 。

 :

 解析:( (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

 膜和突触间隙)这个结构传递信息。(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是: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体液调节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3 )组成乳糖的单糖是葡萄糖和半乳糖;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

 :

 答案:( (1 )突触

 ( (2 )有些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 (3 )葡萄糖和半乳糖

 人体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热点一

 考查反射及反射弧 1. (2020· 合肥市一六八中学第九次线上测试)

 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有 3 个神经元,不可能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B. 刺激 a 处,a 处的细胞膜对 Na+ 的通透性增加,Na+ 外流 C. 刺激 c 处,兴奋可经过 b 传向 d D. 反射弧中 c 受损后,给予 e 刺激,e 不能发生 反应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 是传入神经,b 是突触,c 是 是有 传出神经。图中有 3 个神经元,不可能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跳反射反射弧中没有中间神经元,A 正确;刺激 a 处,a 处的细胞膜对 Na+ 的通透性增加,Na+ 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 错误;b 为突触,突触

 激 处的信号传递是单向的,刺激 c 处,兴奋不能经过 b 传向 d ,C 错误;中 反射弧中 c 受损后,给予 e 刺激,e 可以发生反应,D 错误。

 答案:A

  “ 四看 ” 法判断反射弧结构 ( (1 )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 (2 )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粗大)相连的为传出神 经,与后角 (狭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可谐音记忆为 “ 粗—— 出” ”。

 。

 ( (3 )看突触结构(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所以与 “ ”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 ”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 (4 )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热点二

 考查兴奋产生、传导与传递过程 2. 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结构 ① 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 当兴奋传导到 ③ 时,膜电 位由内正外 负变为内负外正 C. 递质经 ② 的转运和 ③ 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 结构 ④ 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能量,A 项错误;兴奋传来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B 项错误;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C 项错误; ④ 膜电位的变化,若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使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 项正确。

 答案:D

  的 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 3 个易错易混点 ( (1 )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 点——流动 性。神经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促进或抑制。

 ( (2 )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迅速移走。

 ( (3:

 )异常情况:

 ① 若某种有毒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② 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与某种有毒物质结合,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推荐访问:专题 高考 选择性
上一篇: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 物质分离和提纯(考点+习题)
下一篇:年产物理隔离主机xx套项目商业计划书通用范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