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立春\雨水)]黄帝内经24节气养生法

来源:高二 发布时间:2019-05-05 点击:

  立春助阳生发   (公历2月3-5日)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陟负冰      [宜]多梳头,清热解毒,补阳气   [忌]吹风,刺激性食物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字具有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正式进入春季,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白昼时间变长了,天气也开始暖和了。
  立春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有迎春、打春和咬春的习俗。据文献记载,在周朝,立春这一天,周天子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东方的八里之郊去迎接春神――祭芒神。后来演变成了官员之间的互拜。而打春,则是鞭打春牛,意为鼓励农耕。咬春主要是嚼萝卜吃春饼。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意思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俗话说:“打春冻人不冻水”,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人体腠理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力减弱,应要注意保暖。《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应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给予适当的调摄,使阳气得以宣达。
  
  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
  初春时节气温有了一定的回升,但冬日的寒气并未完全消散,倒春寒时常来袭,此时的人体犹如刚刚发芽的幼苗,气血已经从内脏开始向外走了,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毛孔就自动闭合,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发散,以致产生“阳气郁”的现象。人体则表现出咽喉干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食欲不振等上火症状。所以立春后,我们应该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来帮助体内的阳气进行发散,防止内热的产生。
  什么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发散体内的阳气呢?适当地吃一些能补阳气的食物如葱、蒜等生发性的食物,有利于肝气的疏泄。除此之外,春季最常见的生发性食物莫过于芽菜和韭菜了。
  芽菜在古代被称为“种生”,常见的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乏对芽菜的赞美。唐朝苏颂写道:“椿木,皮细肌实,嫩叶甘香可茹。”赞美香椿的甘甜可口。苏东坡的诗句“春社姜芽肥胜肉”,说的是春天的姜芽肥硕鲜嫩,可与肉媲美。
  立春吃芽菜有什么功效呢?《黄帝内经》中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发是发散的意思,陈,就是陈旧的意思,《黄帝内经》把万物发芽的姿态不叫发新而叫做发陈,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所以如果人体的阳气发散不出来,可借助这些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
  当然,芽菜虽好,但它的吃法也是有讲究的。有些人喜欢在芽菜里面放点醋或拿它和肉一起炒,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立春吃芽菜切记两条规则:一是少放醋或不放醋,二是少放肉或不放肉。
  不放醋是因为酸味的东西有抑制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宣泄生发,因此不仅仅是醋,所有带有酸味的东西,比如果汁等都应该少喝。
  而不放肉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滋补了一个冬天的肉,到了春天还接着吃就过了。二是很多动物都是在春天产仔、哺育,为顺应天地之生气,不应杀生。
  因此春天芽菜的正确吃法,以凉拌、煮汤最佳,这些吃法最能体现它幼嫩、爽口的特点。绿豆芽和黄豆芽性寒凉,在做芽菜的时候,可适量放一些辛辣、芳香、发散的调料如姜丝,以中和其寒性。而绿豆芽寒性更重,易伤胃气,所以,脾胃虚寒和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不要多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芽菜都适合生食凉拌,凉拌豆类芽菜应先煮熟后再凉拌,而香椿芽最好先用沸水焯烫5分钟左右再凉拌,而且香椿为发物,过多地食用容易诱使痼疾复发,所以慢性疾病患者应该尽量少食或不食。
  除芽菜外,也可多吃些韭菜。说起韭菜,早在西周时代就被当作蔬菜食用了。《诗经・尔雅》中将它等同于稻米、羔羊,韭菜不仅叶嫩可食,韭菜苔也是风味独特,韭菜花更是脆嫩可口的上等菜,被称为是“菜中珍品”。六朝时代,文惠太子问周颐怡“什么菜最好吃”,周颐怡的回答是“春初早韭”。而清乾隆皇帝则在春季时节,总会吩咐御厨把韭菜包肉饺作为御膳食用,可见其对于韭菜的钟爱。
  韭菜和芽菜―样,也属于生发性食物,其实,立春之后的韭菜也属于芽菜的一种,最为鲜美可口。《本草纲目》对于韭菜的记载是,“春香、夏辣、秋苦、冬甜”。因此,早春时节的韭菜最鲜嫩可口。
  我们知道,韭菜有养肝功效,这是因为韭菜是辛温补阳之品。辛温就是说韭菜具有发汗解表,让毛孔恢复正常功能的功效。而补阳,则是因为韭菜被誉为“补阳草”,所以韭菜同时还具有补足肝阳的功能。
  关于韭菜的科学吃法有多种,也可用韭菜煮猪血。猪血是养血的,两者配合食用,补血效果更佳。韭菜炒鸡蛋也是补肝肾、益气血的补阳美食。而韭菜与猪肝共炒,气血不足、面色苍白、健忘、失眠的患者应该多吃。
  不过,韭菜虽好,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来选择食用。易上火的人不宜多食或常吃,有腹泻和消化不良的人同样不宜食用。特别需注意的是,韭菜属于发物,体内阴虚有热和患有眼病、疮疡的人会加重病情,最好不要吃。
  当然,除了韭菜,我们还可以多吃芥菜、鸡肝、鸭血、红枣等温性食物。在五色饮食中,青色主肝,多吃一些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能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由于酸味入肝,会导致肝功能偏亢,损伤脾胃,所以酸性食物应该少吃。春季,我们也不能吃油腻和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养阳忌静宜动,春季万物发陈,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应该多去户外锻炼,打打球、踢踢毽子、练练气功等,不仅能怡情养性,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阳气疏散,减少疾病的发生。但要避免运动量过大,以致大汗淋漓。中医有“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之说,流汗太多会损耗心血和阳气,而且容易诱发感冒,影响健康。
  总之,立春之后的养生应顺应阳气生发的天地之气,帮助人体阳气发散,才能为健康加分。
  头痛发热伤于风,按摩食疗得健康
  风,是天地之气,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最常见,它是春天的主气。自然界万物的萌生都离不开春风的吹拂。我国古代诗人自然也少不了对春风的描画。如唐代白居易的“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唐代杜甫的“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宋代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清代袁枚的“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等。
  尽管风是春绿的信使,但《黄帝内经》中说:“风者,百病之长也。”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但春天阳气生发,皮肤的毛孔逐渐张开,肌肤腠理变得疏松,人体内的正气抵御外部袭击的能力变弱,风邪容易“钻空子”。而且风邪极少单独存在,它总是与其他邪气并道而行。与寒同行称为“风寒”,与热同行称为“风热”,与湿同行称为“风湿”,如常见的风寒外感、风湿痹痛等。立春时节,寒气逼人,故多以风寒存在。所以,民间又有着“春风如刀刮,死牛又瘦马”的说法。
  《黄帝内经》中讲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就是说当风邪侵袭人体时,人身体的上部最先受到损害。这是因为风是阳邪,它有生发、向上的特性,当风邪侵入体内后,最先受到损害的是人的头部等部位,引起头痛发热、恶风、咳嗽气喘等症状。尤其是出汗后,又吹冷风,风邪更会趁机而入,感冒自然不可避免。同时,因为风邪“善行而数变”,既能在经脉和肌肉之间肆意游走,又能上窜抵达头顶,来去迅速,变化多端,会出现游走性关节炎疼痛、皮肤风疹等病征。而且“春伤于风,夏必飧泄”,所以,春风并非只送暖,千万不要太“春风得意”!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于自然界会使人致病的外邪要及时躲避。而在风邪频繁侵袭人体的春季,我们怎样才能躲避风邪的袭击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防风食物――天麻。
  天麻是一种古老的保健食物。著名诗人白居易《斋居》诗中便有“黄芪数匙粥,赤箭一瓯汤”的诗句,其中“赤箭”在古代便指天麻,可见早在唐代人们已把黄芪、天麻当食物熬粥煲汤了。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有《求赤箭贴》,也是把天麻当食物,作扶老之用。而天麻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防风了。
  明代李时珍曾说过:“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之所以能防风,在中医看来,是因为它与风的接触面不大。植株又较坚硬,即使遇上大风,摇摆也不明显,所以又叫“定风草”。因此非常适合在风邪横行的春季食用。
  关于天麻的健康食法中,当属天麻炖鱼头功效极佳。
  传统的中医食疗理论有“以脏补脏”之说,即常吃动物脏器可补人体某脏器。从这个观点来看,鱼头自然是补脑的,对风邪所引起的头痛发热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中医称鱼脑髓为“补脑汤”。荷兰的研究也发现,年龄在60-69岁,每周至少吃一次鱼的人与那些不吃鱼的人相比,在往后15年内中风的机会要少―半。
  另外,梳头也能将风邪“拒之门外”。《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中这样记载:“梳欲得多,多则祛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延寿经》也认为:“发多梳能明目祛风。”那为什么梳头能祛风呢?这还得从人脑后面的三个穴位说起。
  这三个穴位中有两个是风池穴,另一个是风府穴。风府穴位于脑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它是脑部最薄弱的受邪之地。风邪经常从这个地方进入人体。由于风府穴位于总督一身阳气的督脉上,所以风邪从此地方进入首先受到损害的是体内的阳气,轻则使人出现头痛、恶寒、脖子僵硬的症状,重则引发中风偏瘫。在风府穴外侧两寸许,各有一处凹陷,像两个蓄水的池子,这两个穴位就是风池穴。风池穴也是风邪的入口,它位于足少阳胆经上,所以风邪从风池进入,往往会令人口苦、目眩。由于这三个穴位都在脑后,而且是风邪侵入人体的重要门户,所以,民间有着“神仙也怕脑后风”的说法。关于这句话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话说上古时期,有一位神仙经常头痛,特别难受。后来他实在受不了了,就去找彭祖。据说彭祖的一生经历了夏朝至殷末,活了800多岁,是传说中的养生家。彭祖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他终于发现,是那个人睡觉的地方有个洞,正对着他的脑后,而风正从那个洞口往屋里灌。于是,彭祖让他拿东西把那个洞口堵住。
  不久以后,那位神仙的头痛病就不再犯了,而“神仙也怕脑后风”也流传于世。作为神仙都怕的“软肋”,风府穴和风池穴实在是两大重要穴位,中医上又有着“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的说法。而经常地梳头,自然能刺激这几大穴位,通畅气血,让风邪绕道而行。
  当然,梳头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先将头发散开,用梳子先梳理散乱的发端,然后用梳子慢慢地旋转着梳拢。开始梳头时,先从前额的发际向后梳,要用全头梳,就是从发际梳到颈后的发根处。之后,俯身从后颈发根梳到发梢末端。再从左、右耳的上部分别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进行梳理。对于头发稀疏的老人,则可以用手指代替梳子来“梳头”,从前发际慢慢梳到后发际,边梳边按摩头皮。在梳头的时候,身体可以稍稍往前屈或向后仰,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用力要均匀,且不要过猛,速度也应均匀缓慢。在梳头时,每个部位的梳头动作可重复5-6次,整个头发平均每天梳理100次左右最为适宜。
  梳头只是抵御风邪侵袭的一个方面,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注意做好各种防护工作。风大时,尽量减少外出。平时应该随气温变化添减衣物,减衣时不要减得过多。到室外活动尤其是晨练时,不可直接穿短衣短裤,出汗后,也不要立即脱衣,以免邪风突然侵袭。
  春来痔不来,春去痔无踪
  我国民间素来就有“春发”的说法,意思是许多老毛病一到春季就容易复发。这不,春天刚到,痔疮就迫不及待地“登场”了,弄得患者很是“坐立难安”。要知道,春天痔疮像雨后的蘑菇一样到处冒出头来,归根结底还是吃惹的祸。我们发现,冬天时人们吃得都比较好,像什么牛羊肉这些脂多味厚的东西使劲地往肚子里塞,而中医说“冬主藏”,在漫漫严冬中,为了抵御寒冷的侵袭,人体毛孔是处于闭合状态的,加之运动量很少,于是热量无法发散出去,便在肠胃堆积起来。等到春季到来时,毛孔张开,阳气开始向外散发,蓄积的内热也“蠢蠢欲动”。内热伤津,津伤液耗,当内热下注肛门,使肠道失润,容易出现便秘,此时如果因排便不畅而久蹲用力,会使肛门充血,导致痔疮便血,疼痛难忍。
  俗话说“十人九痔”,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但也道出了痔疮的普遍性。正因为这样,一些人就认为,既然那么多人都患有这种病,那就肯定不是什么大毛病,忍忍就过去了。而且患病部位也比较隐私,就更不愿提及了。其实,这痔疮可是不能小看的!如果放任其自由,除了长期便血引起贫血外,还容易引发像肛裂、脱肛等较为严重的肛肠疾病。尤其对于女性患者来说,因为阴道和肛门是近邻,更容易引发像阴道炎、尿道炎之类的妇科疾病。所以,如果患了痔疮,千万不能大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摆脱痔疮的“纠缠”呢?
  因为痔疮是由于肠胃内热蓄积所引发的,所以首要任务是扫除肠胃里的积热,让肠胃保持轻松顺畅。怎么清热呢?菠菜无疑是最好的“肠道清热润滑剂”。
  《黄帝内经》中说:“天人相应”,多吃时令菜,养生效果更佳。菠菜对于痔疮的治疗,中医典籍里早已有记载。《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菠菜,开胸膈,通肠胃,润燥活血,大便涩滞及患痔人宜食之。”《本草求真》中也说:“菠菜,何书皆言能利肠胃,盖因滑则通窍,菠菜质滑而利,凡人久病大便不通,及痔漏关塞之人,咸宜用之。”而菠菜之所以具有这些功效,是因为菠菜性凉味甘,归入肠、胃经,有活血补血、滋阴润燥、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
  但是,这里我们并不是说直接食用菠菜就能治疗痔疮,而是要将菠菜泡在红酒中,直接饮用浸过菠菜后的红酒。其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将清洗后的菠菜切成段放入容器中,然后倒入适量红酒(红酒要没过菠菜),再将容器密封,浸泡数小时,就可以将红酒倒出来饮用了。菠菜要每隔三四天更换一次,以保证鲜嫩营养。容器里的红酒会越喝越少,也要不断往里添加。泡好后,您可以在晚上睡觉之前,喝上一杯10毫升左右的菠菜红酒饮,不仅能减轻痔疮带来的灼痛感,还能有助于睡眠,真是一举两得!
  但需要注意的是,红酒也属酒类,过量饮用不仅无益于治疗痔疮,而且容易使病情加重。
  除了内服,外涂和提肛运动对治疗痔疮也能起到辅助作用。
  外涂的方法是取大田螺1个,冰片5克,去掉田螺盖后,将冰片放入田螺中,冰片会逐渐溶解而出水。等待约5分钟后,将流出的田螺水汁直接涂在肛门上就可以了。早晚各涂一次。7天左右就能看到效果。
  田螺以水田为家,中医上说,田螺“禀水土之阴气,其汁大寒”,能清热除湿。而冰片性寒,有清热止痛作用,两者合一,能轻松攻破痔疮的屏障。
  不过田螺因生长在稻田中,体内会带有大量的泥沙,而且也会有股异味。在操作时应先将田螺放在清水里养上2-3天,等泥沙等脏物排尽后再拿来用。
  如果您嫌这种方法麻烦,那提肛运动就再适合不过了。先全身放松,将臀部和大腿用力夹紧,舌抵上腭,然后用鼻慢慢吸气,同时将肛门提起,包括会阴部。稍稍停顿5秒后,缓缓呼气,并放松肛门。重复做10-20次即可。其次可以多做―些运动,像慢跑、气功、提肛之类的运动都可以,只要自己喜欢,每天锻炼半小时,一样能远离痔疮的造访。
  另外,在饮食上要讲究科学健康。辣椒、姜、蒜、酒类等辛辣刺激性和火锅烧烤之类的油腻性食物会加重肠道内热堆积,要少吃或不吃。
  当然,凡事还在于“坚持”二字,如果能坚持下去,您一定能享受一个明媚的春天。
  立春水痘发病高,清热解毒是关键
  俗话说,“百草回芽,百病发作”。立春之后,许多孩子就患上了水痘,浑身长满了疹子。有些人认为出水痘是儿童的“专利”,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事实上,一些未患过水痘的成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也容易感染。而孕妇因其特殊体质也属易出水痘一族。
  水痘在我国传统医学上又被称为水花、水疱、水疮。宋代的《小儿药证直诀・疮疹候》一书中最早提出“水疱”之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疮疹论》中则正式定名为水痘:“其疮皮薄,如水疮,破即易,于者,谓之水痘。”而明朝鲁伯嗣所撰写的《婴童百问》一书中也有着“发热一二日而出水痘即消者,名为水痘”的记载。
  水痘一般在春季较为常见。这是为什么呢?从中医上来说,风是春天的主气,所以春季风邪盛行。而立春之后,气温回暖,热邪容易搭风邪的“顺风车”,形成风热入侵人体。再加上春季的细菌、病毒较为活跃,所以,水痘病毒容易随风热之邪从口鼻侵入人体。口鼻为肺之门户,肺经最先受到袭击,会出现发热、咳嗽等肺卫症状。而肺本来有着为脾胃疏通运化通道的任务,它一旦受到袭击,水湿向外排出的唯一洞口就被堵住了,脾胃水湿只能像蓄水池一样在体内蓄积着。此时邪毒与内湿相搏,在肌体上表现出来,就是水痘。
  知道了水痘产生的病因后,接下来就说说大家最关心的治疗方法了。如果只有风热邪气的侵入,那么中医治疗只需疏风清热即可,但因为水痘病毒也同时存在,所以还要解毒利湿。症状不同,所以治疗的方法也不同。
  如有发热轻微或无热、咳嗽流涕、痘疹红润、疹子分布稀疏的现象,属于风热轻症,只需疏风清热即可。
  可以选用金银花甘蔗汁:金银花10克,甘蔗汁100毫升。金银花加入适量的水煎汤,然后弃渣,将甘蔗汁拌入汤水中就可以饮用了。
  此方所用材料虽然简单,但其功效不可小看。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胃经,有宣散风热和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等,如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解毒片,就是以金银花为主药的。而每到夏天老人们都会泡一些金银花茶给小孩喝下,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夏季热疖的发生。
  而甘蔗汁,顾名思义,就是由甘蔗榨成的汁液。甘蔗入肺经、胃经,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古代医学家将其列入“补益药”。甘蔗榨成汁,不仅不会破坏其本身的营养,而且口感更佳,也更容易吸收。甘蔗汁还被称为“天生复肠汤”,非常适宜于患有热性病的人饮用。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中写有:“饮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可见他对甘蔗去内热的赞美。
  如果出现高烧不退、面红目赤、小便短黄、痘疹颜色紫暗且分布密集的症状,就需要解毒祛湿了。
  “苦苣针如刺,马齿叶亦繁。青青佳蔬色,埋没在中园。”这是杜甫赞美马齿苋生长繁茂的诗句。马齿苋不仅是我们餐桌上美味可口的野菜,同时还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马齿苋入肝经、脾经、大肠经。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有着解毒疗疮、散血消肿、利水祛湿的功效,中医上常用它来治疗痢疾、肠炎、黄疸等病。
  而荸荠,又称马蹄,素有“地下雪梨”的美誉。明代吴宽写有“累累满筐盛,大带葑门土,咀嚼味还佳,地粟何足数”,吟咏荸荠的甘美味道。荸荠不仅甘甜爽口,还能辅助治疗多种疾病。中医认为,荸荠性寒味甘,入脾、胃经,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止渴、利尿化湿的功效。对于阴虚肺热、咽喉肿痛、热病咳嗽等病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除了内服,外洗的方法对于治疗水痘也是十分有效的。
  水痘的预后大都良好,一般无须住院治疗,所以家庭护理的工作十分重要。
  日常饮食中,多给孩子吃些清淡易消化且有营养的食物,如稀粥、米汤、面条,可以适当加些瘦猪肉。忌食辛辣,多吃绿叶蔬菜,如白菜、芹菜、菠菜。由于发热易导致便秘,要鼓励孩子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也可常用胡萝卜汁、绿豆汤等代替茶饮,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而对于发热不退,可以用绿豆和海带熬汤,早晚各服一次即可。
  此外,需要提醒您的是,水痘病情一般比较缓和,但某些患者因抵抗力差或营养不良,病情可能会趋于严重。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发现患儿有高热不退、呕吐、嗜睡等症状,一定要及时请医生诊治,以免并发病毒性肺炎、脑炎甚至败血症。对于孕妇感染水痘,则不能只在家里护理,而应该及时上医院诊治,以免伤及胎儿。
  孩子发热出疹,父母不必太担心,只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地护理,孩子一定能早日恢复健康。而且出疹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发病,由此产生的免疫力对于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雨水来临湿气重,当心脾胃受伤害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春雨绵绵的序幕也即将拉开。杜甫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赞美春雨的及时,而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更是揭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万物萌生点染春色的情景。
  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但人体在这雨水的长期“滋润”下,不仅浑身会有黏腻感,往往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这是由于人的脾胃受到湿气困扰所引起的。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那么怎么做才能达到健脾祛湿的良好效果呢?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这提醒我们在春季应该多喝一些粥。
  粥的营养和美味也是为古代文人们传颂不已。苏轼在品尝了豆浆中加入无锡贡米熬煮的粥后,写下了“身心颠倒不自知,更知人间有真味”的诗句,大力赞叹粥的美味。陆游也深懂食粥的好处,作了一首《食粥》诗:“世间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曹雪芹也是极其好粥,在其所著的《红楼梦》中写粥的地方颇多,他的祖父曹寅对粥也是很有研究,曾编写过《粥品》一书。而清代王士雄更是将粥称作“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粥确实是名不虚传,它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加入一些药材后,更是能治疗一些慢性病,对身体很有滋补作用。而且民间也有着“春天喝粥,胜似补药”的说法,所以,我们应该多熬些粥喝。
  祛湿极品粥非“薏苡仁党参粥”莫属。其食材只需两样:一是薏苡仁,一是党参。
  说到薏苡仁,民间称它为“天下第一米”。据《本草纲目》记载,薏米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等,它的美容功效也是众所周知的,据说著名的化妆品高丝雪肌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薏米萃取精华,不过,与其涂在脸上不如吃到肚子里,让它由内到外都滋补。此外,薏苡仁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食材,桂林地区有首民谣中的歌词是这样的:“薏米胜过灵芝草,药用营养价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立功劳。”
  关于党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述了一个这样的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国家划分成36个郡来管理。当时有一个郡叫上党郡(现山西省长治及平顺县一带)。隋文帝在位时,上党郡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一户人家一到晚上就能听到屋后传来的叫喊声,待去察看时,又始终见不到人影。偶然的一天,他们发现屋后距家一里多的地方有一棵特殊的植物,此植物的枝叶和周围的其他植物差别很大。于是,他们决定把它挖出来。挖了深达五尺后,才终于看到了它的根部。等全部挖出来后,才看到它形如人体,似有四肢。而此后那户人家也再也没有听到叫喊声了。这事也就慢慢地传开了,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受益于“地之精灵”的“神草”。这种“神草”就是现在的党参。党参因其根形似人参,所以在古代也被称为人参。在唐、宋、元等朝代都曾是地方敬献给皇宫的贡品。“唐代大历十才子”中以写“春城无处不飞花”而出名的韩■也曾到上党郡游玩,并写有《送客之潞府》:“官柳青青匹马嘶,回风暮雨入铜■。佳期别在春山里,应是人参五叶齐”作为纪念。诗中的“人参”指的就是党参。
  党参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本草正义》记载,党参“与人参不甚相远”、“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若将薏苡仁与党参一起熬粥,既能健脾胃,又能祛脾湿,还能补气血,实在是―道不错的食疗佳品。
  关于薏苡仁党参粥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取薏苡仁30克洗净后滤去杂质,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洗净后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净,然后将三者放入锅中,并加入1000毫升清水。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上约半小时。等到粥熟后,可依据个人口味放入冰糖调味。再焖煮一会儿后,就可以盛出来吃了。每天拿来当早餐吃很不错,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补气补血,实在是物超所值的滋补佳品。
  当然,就像穿衣戴帽要符合每个人的风格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这个薏苡仁党参粥。此粥滋补效果虽好,但大便燥结和气滞、火气大的人不适合吃。除了薏苡仁党参粥之外,能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茯苓、芡实、小米、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多吃这类食物。需注意的是,花椒能散寒除湿,在炒菜尤其是―些如菠菜、芹菜、白萝卜等寒性或凉性的蔬菜时,可以适量放入一些花椒,但容易上火的人就不必了。而且平时也不要吃一些太寒凉的食物。
  早春“捂一捂”,有量也有度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的时节,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人体经过一冬的收缩,开始变得舒展,毛孔也从封闭状态到开始张开。这时如过早脱去冬衣,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风寒致病,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摄生消息论》中说:“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膜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意思是说,春天不要猛脱衣服,而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保暖。百岁药王孙思邈也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而民间也有着“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等俗语。可见,在这春寒料峭、湿气袭人之际,还是要多穿一些衣服,适当地捂一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需要,也是为了抵御时邪、预防疾病。
  那么春捂到底应该怎么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在中医看来,春捂的重点是我们的下半身――腿和脚。《老老恒言》中这样写道:“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提醒我们,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就是说,春令时节,我们的下身应该多穿一些,而上身可以少穿一些。而中医养生谚语“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讲的也是关于下体腿脚的保暖。
  我们先从脚说起。脚,素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从经络学上来看,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感应点和反射区,《灵枢・逆顺肥瘦》中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足部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足部的6个穴位分别对应6条经脉的根部。此外足踝以下,双脚共有66个穴位,占了全身穴位的1/10。它们是五脏六腑精气输注、会聚的地方。这些地方受到湿寒侵袭,五脏六腑都会受到影响。而且脚位于人体的最底下,距心脏的位置最远,血液循环最为不畅,所以脚更容易受到湿寒之气的侵袭。脚部保暖除穿上合适的鞋袜外,每晚睡前还需用温热水浸泡双脚。
  我们再来说腿。中医上“风邪”是“六淫”之首,在《黄帝内经》中也有着“风为百病之长”的记载。在我们的大腿外侧,胆经之上,有一个特殊的穴位,叫风市。什么是市,市就是“杂聚”的意思,所以人体的“风市”就是各种风邪的聚集之地。所以如果不注意保护腿脚,风邪便会携湿寒由这个穴位侵入人体,在风邪的长期侵袭下,容易形成“风寒腿”,患上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因此,我们应该注意腿部的保暖,腿部的保暖很简单,只要穿上一件贴身的棉质秋裤就可以了。除了注意防寒保暖外,敲风市穴也具有将虚邪贼风拒之门外的功效。敲风市穴很简单,坐着、站着都可以敲,尤其是当我们感觉累了的时候,敲20-30下左右,便会让健康“随风而至”。
  当然,“春捂”并不是说穿的衣服越多、捂的时间越长就越利于健康,而是有条件的。
  尽管春天已经到来,但早晚温差变化还是很大,天气的回暖至少需要10-15天,在这段过渡时间内,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所以,一般情况下,最短也要捂10-15天。当然,这只是一个大众标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捂”的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体热的人可以少捂几天,老人、小孩和一些体质偏寒的人可以多捂几天。具体情况还得根据气温、昼夜温差和自身感觉来决定。
  首先要看看当时的温度。您可以以15℃作为衡量的标准,如果温度高于15℃,就可以适当脱掉一些衣服,但如果温度低于15℃,那么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还是先让厚衣服多陪伴几天吧。
  其次应该多关注天气预报,了解昼夜温差变化。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早晚气温变化较大,提前知晓,既能为出行带来方便,同时又不会因春寒突袭而影响身体健康。如果天气预报告之昼夜温差将超过7-10℃时,那么防寒保暖就是必要工作了。
  最后,“捂”不“捂”要看个人的冷热感觉了。如果“捂”着没有身体冒汗、咽喉发干,即便气温稍高于15℃也可以适当多“捂”几天。但如果“捂”了后身体容易出汗,那就可以脱掉厚重的衣物了,以防“捂”出了汗被冷风吹袭,更容易生病。
  除了穿衣保暖外,也不要过早地摘掉帽子、围巾;天热出汗后,不要猛脱衣服,以免风邪随疏松的毛孔侵入体内;洗完头发应该及时用吹风机将湿发吹干,因为湿气停留在头部,容易由表及里深入脑内,引发头痛等症状,如果再碰上凉风吹袭,“偏头痛”则是在所难免的了。老人尤其是身体比较脆弱的人,不要用凉水洗脸、洗手,以防湿寒易侵袭关节和头部。
  “春捂”是防寒保暖的必要工作,但也只是被动的防御,最好的方法还是平时多去散散步,多进行一些肢体锻炼,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肝脾相利,养肝莫忘调脾胃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当然调养脾胃应首当其冲。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我国古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孙思邈也提倡“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由此可见这个季节调养脾胃的重要性。
  春季调肝养脾的食物很多,如糯米、燕麦、高梁、南瓜、茼蒿、四季豆、板栗、红枣、山药等,而在这些食物中,茼蒿(俗称蓬蒿)既是时令蔬菜,又能养脾,是最适合不过的食疗菜肴了。
  在古代,茼蒿不仅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后来更是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宫廷菜肴中的珍品,所以又名为“皇帝菜”。现如今,它也是一些知名酒店的菜肴珍品,如北京饭店的蓬蒿丸子汤,就被作为名菜载入了《北京饭店名菜谱》。同时,茼蒿还是台湾省名小吃蚵仔煎的重要原料之一。
  茼蒿的茎和叶都可以食用,吃起来不仅感觉脆嫩爽口,更有一股清香气息沁人心脾。它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蔬,更是一种良药。因其一般的营养成分无所不备,所以它有着“天然保健品,植物营养素”的美誉。中医上说,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温脾理气、消食开胃、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症。所以,雨水节气调养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许多人只是将茼蒿作为火锅的必备菜品,台湾地区作家张曼娟也曾对火锅中的茼蒿做过描述,说茼蒿叶片上覆着一层细细绒毛,散发着野洌的清香,给人以十足的生命力感觉;在火锅的油滑汤汁里一过,茼蒿就变得柔软、光亮,在炼煮下,愈发光彩焕发……实际上,除了作为火锅“伴侣”,茼蒿的吃法还有很多,或用开水烫后加入蒜泥、芝麻等凉拌,或将其榨汁,或加入粳米熬粥等都是别具风味的。
  不过,《本草逢原》上说,“茼蒿气浊,能助相火,禹锡言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所以,一次不要进食太多。同时,体质虚寒而腹泻者,也要少吃或不吃茼蒿。
  对子老年人来说,按摩腹部也不失为一种调养脾胃的好方法。具体做法是:先仰躺在床上,然后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次左右即可。也可以通过散步、做一些伸展运动来达到调养脾胃的目的。
  此外,中医上说“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事不要太急躁,尽量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清心寡欲,以养元气。
  春季养肝是根本,但更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以免肝气过旺,造成“肝强脾弱”的失衡状态,影响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
  补肾兼健脾,五更不再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在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时候,雨水便与风一起来了,滋润着万事万物。需要它,它来了,这便是“好”。
  然而这个时候,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一种东西却是我们“不需要”的时候强迫“中奖”,让您为此忙碌不已。这便是五更泻。
  五更泻,顾名思义就是指在黎明前五更天时候的腹泻,又叫晨泄、鸡鸣泄。最早叙述“五更泻”的要数明代医家龚廷贤了,他在《寿世保元》中指出:“泄泻,脾肾虚弱,清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饮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者,此肾泻也。”
  中医认为,这种五更泻多由肾虚引起,所以有“肾泻”之称。人上了岁数,往往会出现肾虚的状况,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也就是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运化失常就会出现腹泻。为什么会在五更这个时候呢?主要是因为五更时分正当阴气最盛、阳气未复之际,在这种特定环境下,虚者愈虚,再加上这个时候昼夜温差大,也就形成了五更泻。
  那么该如何判断五更泻呢?如果发现自己经常在清晨的时候感觉肚子疼,迫不急待地去厕所排便,排完后就不疼了,而且有时候还有腹部畏寒、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一系列肾阳虚衰的表现,或者气短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脾虚的症状,那么您与五更泻就不远了。这个时候需要补肾健脾。
  俗话说,好汉经不住三泡稀,由于“五更泻”患者多为老年人,所以在治疗时不妨试试荔枝粳米粥。
  荔枝能补脾益血,又能壮阳益气,特别适宜脾虚泄泻和阳虚腹泻之人食用。而大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效果,对于因为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或者腹泻有很好的效果。其实这个方子早在《泉州本草》中就有记载:“治老人五更泻:荔枝每次5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连服3次;配加山药或莲子同煮更佳。”当然,如果您觉得熬粥麻烦,也可以用荔枝和大枣泡水喝,照样对五更泻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五更泻,还有一种有效方法。您也可以取适量生姜,洗净切成薄片,用米醋浸腌24小时即可。每次用3片生姜加适量红糖,以沸水冲泡代茶,经常饮用有止泻效果。
  雨水时节,天气温差比较大,因此人们很容易着凉,自然也就会引起腹泻,所以这个时候保暖是预防五更泻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如李清照词中写的那样,“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个时候天气温差比较大,所以春捂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是春天,正是阳气生发的时候,所以这个季节的饮食最好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油腻的食物,以免助阳外泄,尤其是老年人,肠胃消化能力相对比较差,如果这个时候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也很容易导致五更泻。这个时候,最好吃一些大枣、山药等养脾的食物。
  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多注意锻陈,像散步、慢跑、打太极等都可以强腰壮肾,增强体质。肾气足了,自然也就不会有清晨跑厕所的状况发生了。

推荐访问:黄帝内经 节气 立春 二十四
上一篇:有人晕倒,别猛力摇晃等_为什么不能猛力摇晃新生儿
下一篇:餐馆六个不能说的秘密:不能说的秘密歌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