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初一 发布时间:2019-08-05 点击: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的意识、注意都倾向并集中到学习上去,同时,识记的能力、思维的效果也都很好。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事件往往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远,常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加上长期的“副科”地位让学生在认识上存在偏见,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科学得好不好无关紧要,再加上有些教师授课的方式单一,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造成了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厌学情绪较高的现象。如何走出这一困境,让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让历史课成为学生“爱学”“乐学”“要学”的科目?我总结这几年的教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准备每一节课
  要改变历史课堂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历史教师要从自身起做出努力,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
  首先要认真研究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学任务完成的程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的程度上。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必须全面、深入地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因为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才能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常言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他们进行探究学习的欲望。例如在上《三国鼎立》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来导入新课。那荡气回肠的歌曲及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下子让学生进入情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了。除了创设情境外,历史课堂上还可以通过小故事、设置悬念、图片或挂图的演示、实物或标本的出示、古今联系或热点问题评析等等导入新课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
  此外教师在备课时还必须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尽量选择能让学生多参与课堂的教学方法。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教师如何教,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很少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因此,课堂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自然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想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关键是要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多参与课堂的机会,从而体会学习过程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有经验的教师不会做知识的灌注者,而是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他们往往能灵活选用各种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如讲故事、做表演、搞竞赛、作辩论、说渊源、探古今、编歌谣等等进行教学。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去进行阅读、思考、讨论、总结,从而把握学习重点,探索学习历史的规律。这样的课堂学生乐于参与,教师也教得轻松。
  二、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历史,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一切。因其不可重现,有的甚至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遥远,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从而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注重情境教学,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历史情境,方便学生了解过去的东西,通过情境的“再现”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变枯燥的知识为生动、形象的理解。
  (一)运用语言与情感,创设氛围
  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之一。学生的上课激情与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很大的关联。激情澎湃、生动形象、娓娓动听的教学语言往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反平淡无激情的课堂语言容易造成学生的困乏和厌倦。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能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向学生讲述滔滔历史长河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扣人心弦的故事、悲壮激越的战争……让学生在刀光剑影中去理解成败得失,在人物或明或暗的身影中去学会爱憎分明。这时候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散发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同时也向学生展现了历史知识的无限魅力。这种有魅力的语言不仅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很好地为过去的“历史”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再现历史情境
  历史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最好不过的方法是运用多媒体提供的视听效果,生动逼真地给学生展现历史的画面。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播放历史事件的片段;可以利用幻灯,作动态的动画示意图;也可以直接给学生展示历史人物、文物、遗址等的图片或历史文献资料等。利用多媒体的辅助,能有效地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变抽象的文字为生动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它强烈的视听效果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给学生创设直观而生动的历史情境。
  (三)重返历史,给学生表演的机会
  历史学科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即有时空、人物、特定的场景及事件。这些都可以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把握知识后通过上台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学生通过表演而进入历史情境,理解历史事件及人物,这种方法既能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能起到很好的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在上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之前,我组织学生上一节活动课。内容是针对这一课中的几个历史小故事如“曹操赤脚迎许攸”“三顾茅庐”“诸葛亮舌战群儒”等让学生分组抽取其中一个,课后做好准备在课堂上表演。学生们课后积极查阅文学著作、参考影视作品,并自行准备道具,尽管表演技巧拙嫩,但积极性高。有些学生还能针对同学的表演提出较为中肯的评价。学生经过表演再去学习本课知识,许多内容都已经了如指掌了。
  三、多结合时事热点话题,帮助学生架设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历史课堂之所以枯燥,是因为学生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东西,与现实的生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有过去、现在与未来,任何现状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很多学生对单纯学习历史知识不感兴趣,但对时事问题、热点话题相当感兴趣。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多结合时事热点话题来上课,帮助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去分析当今的热点话题,看清事件的真相,把握事件发展的方向,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新疆、西藏问题,去引导学生去学习历朝历代对这两个地方的管理;通过国际上中东巴以冲突问题的渊源,引导学生去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及战后的国际关系。教师利用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把历史知识的教学和现实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学生既接受了新的知识,又看清了世界,从而发现学习历史大有用处,改变对学习历史的偏见。
  四、乡土教材的穿插,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历史”
  人们都对自己的家乡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备课时,我比较注重翻阅当地的地方志书,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以便在课堂上能穿插使用。例如,在介绍中法战争时,我结合当地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的英勇事迹向学生讲述战争的经过,学生听得很投入也很自豪。课后再建议学生参观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的故居,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历史事件尽管已经过去,但离他们并不遥远。学生对真实可感的历史自然容易接受。
  五、多鼓励学生,给学生成就感
  心理研究表明,初中学生自尊心较强,但他们心理上还不成熟,学习中可能因一时的困难或挫折而失去信心,连续的失败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注意聆听,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学生不对的地方应委婉地指出,而不是言辞苛刻、挖苦讽刺。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等,教师也可从肯定的角度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从而让学生体会一种学习的成功感,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有动力。此外教师在备课时,还应把握好教学难度。教学目标不宜定得太高,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让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这样学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自然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
  “亲其师,信其道。”作为历史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充实自己,积极投身课改,乐于交流,善于总结,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散发魅力,才能让学生因为接受你而接受你的课堂,因为感受到课堂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推荐访问:提高学生 学习兴趣 课堂 历史
上一篇:近做爱远相爱:远安坏不相爱
下一篇:[返璞归真求实效]返璞归真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