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工作要点

来源:新加坡移民 发布时间:2020-10-13 点击:

 水利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工作要点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不定期地监督抽查,既监督参建各方的建设行为,又监督检查工程实体质量状况,达到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由于质量监督工作是要面对各种类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如要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责,就应对不同的工程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督方法,才可能取得比较好的监督效果.为此,主要按工程类别介绍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实体质量监督要点,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土石方开挖工程

 认真查阅地质勘察资料和基础施工图,重点了 解地质结构和水文资料,熟悉有关情况,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前应做好如下工作: 1、检查欠挖与超挖值以及轴线、标高误差值等是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注 注:1) 《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第 第 3.3.4 条: 基础底面不得欠挖和超挖, 若有局部超挖应用混凝土填筑.2) 标高误差±5.0 厘米( 人工施工) 、±10.0厘米( 机械施工), 基础平整度±3.0 厘米.3) 渠道渠底清基. 不应有欠挖, 超挖不于 大于 2.0 厘米, 平整度不大于 1.0 厘米/2 米, 轴线误差±2.0 厘米. 2、检查边坡坡度、开挖轮廓线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注 注:1) 坡度不允许陡于设计要求;2) 底宽度0~+10.0 厘米; 开口宽度0~+8.0厘米. 3、检查对于松动、风化、破碎或含有有害矿物的岩脉、软弱夹层和断层破碎带以及裂隙等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如基础灌浆、桩基础等处理工程的施工情况, 质量检测情况等. 如基础岩

 体质量, 宜采用弹性波纵波波速观测方法. 4、检查保护层是否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开挖. 注 注:1) 《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第 第 3.3.3 条: 根据土质、气候和施工情况, 基坑底部应留的 0.10~0.30 米 米 的保护层, 待基础施工前再分块依次挖除 除. 5、检查土石方开挖工程的几何尺寸和外观质量,提供基础开挖断面图. 6、在建基面发现地下水时,检查是否及时采取妥善措施进行了 处理. 注 注: 《水闸施工规范》(SL27—91)第 第 4.3.2 条: 开挖前, 应降低地下水位,面 使其低于开挖面 0.50 米. 7、抽查锚杆锚固力抽样检查记录. 8、抽查锚喷支护所用的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现场取样检验报告,检查现场原材料计量及其使用情况. 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及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经施工单位自评合格, , 监理机构抽检后, , 由项目法人( ( 或委托监理) ) 、监理、设计、施工、工程运行管理( ( 施工阶段已经有时) ) 等单位组成联合小组, , 共同检查核定其质量等级并填写签证表, , 报质量监督机构 核备. . 重要隐蔽单元工程验收时, , 设计单位应同时派地质工程师参加. . 验收时并提交 地质编录资料、测量成果资料( ( 基础开挖断面图) ) 、 检测试验报告( ( 岩心试验、软基承载力试验、结构强度等) ) 、质量检验与评定表、设计变更文件、 影像资料. .

 二、水工混凝土工程

 1、对照批复的初步设计,认真查阅施工图. 2、对原材料的质量监督检查 (1)检查水泥的强度等级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水泥是否有出厂合格证,复验报告,水泥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3)检查细骨料(砂)的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砂的细度模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使用山砂或特细砂的,是否经过试验论证,细骨料(砂)的质量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表 1 的要求. 表 1

  细骨料(砂)的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质量标准 备注 天然砂中含泥量(%) <3 其中粘土含量小于 1.0 △ 天然砂中泥块含量 不允许

 坚固性(%) <10

 △ 云母含量(%) <2

 细度模数 2.3~3.0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 6~12 指小于 0.15 米米的颗粒 表观密度(千克/米3 ) >2500

 堆积密度(千克/米3 ) >1500

 有机质含量 浅于标准色 人工砂不允许存在 轻物质含量(%) <1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 折算成 SO 3 ,按重量计 (4)检查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和超径、逊径含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粗骨料的质量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表 2 的要求. 表 2

 粗骨料质量技术指标 序号 检测项目 质量标准 备注 1 超径(%) <5

 2 逊径(%) <10

 3 表观密度(千克/米3 ) >2550

 4 堆积密度(千克/米3 ) >1600

 5 含泥量(%) <1 不允许存在粘土块、粘土薄膜 6 泥块含量(%) 不允许存在

 7 吸水率 <2.5

  抗寒性混凝土<1.5 8 针片状颗粒含量(%) <15

 9 有机质含量 浅于标准色

 10 软弱颗粒含量(%) <5

 11 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 <0.5

 12 压碎指标

  (4)检查用于改善混凝土性能和减少水泥用量的掺和料用量试验报告,检查掺和料的品质指标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5)检查用来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质量或减少水泥用量的外加剂掺量试验报告,检查外加剂的品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4、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监督检查 (1)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能否指导工程施工. (2)检查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检验记录,水灰比是否满足表 3的要求. 表 3

  水灰比最大允许值(SDJ207—8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混凝土所在部位 寒冷地区 温和地区 备注 上、下游水位以上(坝体外部) 0.60 0.65

 上、下游水位变化区(坝体外部) 0.50 0.55

 上、下游最低水位以上(坝体外部) 0.55 0.60

 基础 0.55 0.60

 内部 0.70 0.70

 受水流冲刷部位 0.50 0.50

 注 1、在环境水有侵蚀性的情况下,外部水位变化区及水下混凝土的最大允许水灰比应减少 0.05. 2、在采用减水剂和加气剂的情况下,经过试验论证,内部混凝土最大允许水灰比可增加 0.05. 3、寒冷地区,系指最冷月月平均气温在-3℃以下的地区. 水灰比最大允许值(SL27 —91 水闸施工规范) 混凝土使用条件 寒冷地区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3~-10℃之间) 温和地区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3℃以上) 水上区:桥架、桥梁、顶板等部位 0.55 0.60 水位变化区:墩、墙、排架等部位 0.50 0.55 水下区:底板、消力池、铺盖等部位 0.60 0.60 厚大结构内部 0.65 0.65 受严重冲刷的面层 0.55 0.55 遇有下列情况,表列水灰比允许值应分别减小 0.03~-0.05:1、严寒地区(指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水位变化区的混凝土;2、受海水、盐雾或其他侵蚀性介质作用的外部混凝土;3、厚度小于 60.0厘米的胸墙、薄壁墙等.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处于水位变化区的薄壁墙混凝土,不 不于 宜低于 300 千克/米 米3 ;2 、桥梁混凝土不宜低于 300 千克/米 米3 ; 3 、厚大构件(厚 厚于 度大于 1.50 米) 的内部混凝土, 不宜低于 200 千克/米 米3 ;4 、受海水、盐雾或其它侵蚀性介质作用的面 层混凝土, 其单位水泥用量应适当增加. 水灰比最大允许值(SL23—1999 泵站施工规范) 混凝土所在部位及环境条件 寒冷地区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3~-10℃之间) 温和地区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3℃以上) 室内不受雨、雪、水流作用部位,泵房内楼层结构 0.65 0.65 水上受雨、雪作用的露天部位,桥梁结构、屋面、顶盖 0.55 0.60 水位变化地区,受水压作用或受水流冲刷的部位 1)隔水墙、胸墙等;2)流道、站墩.

 0.50 0.50

 0.55 0.60 水下受水压作用或受水流冲刷的部位 1)泵房底板;2)进出水池、铺盖等 0.60 0.60 0.60 0.60

 厚大构件

 0.65 0.65 受严重冲刷磨损的部位 0.55 0.55 注:严寒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 -10℃ 的地区)水位变化区的外部混凝土和受侵蚀性介质作用的混凝土 其水灰比最大允许值应按表列值减少 0.03~-0.05. 5、钢筋 (1)检查钢筋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检查钢筋的加工、安装质量,抽查钢筋的搭接长度、间距和保护层等尺寸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注 注: :1、 、 钢筋的加工的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净 尺寸允许偏差±10.0 米米; 钢筋弯起点位置允许偏差±20.0 米米; 箍筋各部分长度允许偏差±5.0 米米.

 2 、安装质量: 受力钢筋 间距 允许偏差±10.0 米米; 分布钢筋间距 允许偏差 差±20.0 米米. 3、 、 钢筋的搭接长度: Ⅰ 级钢筋受拉区搭接长度≥ ≥30d且 且≥ ≥25 厘米, 受压区≥ ≥20d且 且≥ ≥20 厘米; Ⅱ 级钢筋受拉区搭接长度≥ ≥35d且 且≥ ≥25 厘米, 受压区≥ ≥25d且 且≥ ≥20 厘米.

 (3)检查钢筋绑扎或焊接接头质量,抽查钢筋焊接试验报告. 6、混凝土拌和的质量监督检查 (1)检查混凝土配料单和现场计量器具及其使用情况,称量的偏差是否控制在表 4 的允许值范围内,是否根据砂含水率的变化调整用水量. (2)检查拌和物的均匀性、拌和时间记录以及拌和机的完好程度等.

 表 4

 混凝土各组分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掺和料 ±1 砂、石 ±2 水、片冰、外加剂溶液 ±1 7、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监督检查 (1)检查混凝土浇筑仓清理情况,仓底或施工缝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了 处理. (2)检查混凝土振捣质量,抽查混凝土振捣记录. (3)因停电或泵送混凝土卡管等造成浇筑混凝土间歇过长,检查工作缝处理的情况. 根据 浇筑仓面的气温 温, 结合使用的水泥品种来确定允许间歇时间.如 如 选用硅酸盐水泥 、 普通硅酸盐水泥 及抗硫酸盐水泥,温 在仓面的气温 20~30 ℃时为 允许歇时间为 90 米 米 in; 选用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允许歇时间为 90 米 米 in. (4)、特殊气候条件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监督 1)低温时,检查保温措施是否可靠,混凝土浇筑、养护等条件是否满足低温环境中施工的要求. 2)高温时,检查降温措施是否可靠,混凝土表面的保护、养护措施等是否满足高温环境中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3)在雨天浇筑混凝土,检查骨料含水率的测定记录和混凝土表面遮盖情况. 10、检查混凝土工程的几何尺寸和外观质量.

 建筑物: :1) 过流断面尺寸允许偏差±1/200 设计值, 梁柱截面允许偏差±5.0 米米, 墩墙宽度、厚度允许偏差±40.0 米米; 墩墙 立面垂直度 允许偏差±1/200 设计值, 且不超过±20.0 米米, 坡度 米 值允许偏差±0.05. 2) 轮廓线( 连续拉线检测): 尺寸较大的建筑物,过 最大凸凹不超过 2.0 厘米/10.0 米; 尺寸较较小的建筑物, 最大凸凹不超过 1.0 厘米/5.0 米. 3) 表面平整度不超过不大于5.0 米米/2.0 米, 棱线平直度 允许偏差±5.0米 米米 米. 渠道混凝 土衬砌:1) 上口宽、底宽 允许偏差±1/200 设计值, 渠顶宽度±3.0厘米, 坡度 米 值允许偏差±0.05. 2) 混凝土面、砂浆抹面、混凝土预制块表面平整度不超过不大于 10.0 米 米米 米/2.0 米; 现场浇筑混凝土厚度 允许偏差± ±5%( 土基),-5%~-15%( 石基), 砌石防渗及预制铺砌厚度 允许偏差± ±5%. 3) 外观质量: 外表平整、清洁、美观, , 无蜂窝麻面; ; 变形缝、结构缝 缝宽均匀、平顺, 充填材料饱满密实; 扭面与平面联结圆滑过渡 、 曲线流畅 、 表面清洁 、 无附着物等. 三、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

 1、对照批复的初步设计,认真查阅施工图. 2、原材料 (1)检查水泥的强度等级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有出厂合格证,复验报告,水泥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3)检查细骨料(砂)的细度模数及其他质量指标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12—2009): 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为 为 2.0~3.0, 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为 2.2~2.9, 使用细度模数小于 2.0 的天然砂,应经过试验论证. 人工砂的石粉(d ≤0.16 米米 的颗粒)在 含量宜控制在 12~ ~22 %, 最佳石粉含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天然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 5%.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 工规范》(SL53—94) 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2 ~3.0. 使用人工砂时, 砂中石粉(d ≤0.16 米米 的颗粒) 含量以 8 ~17 %为宜,过 超过 17 %应经试验论证. 使用天然砂时, 可经试验论证后掺入适量惰性掺合料 料. 粗骨料 应严格超径颗粒的含量, 最大粒径以不大于 80 米米 为宜, 使用最大过 粒径超过 80 米米 的粗骨料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不宜采用间断级配. (3)检查掺和料的料源是否充足,品质如何,抽查材质试验报告. 掺合料掺量: 掺合料的掺量应综合考虑水泥、掺合料和砂子品质等因素,并通过试验确定, 宜取30 %~65 %( 掺合料掺量中 应包括水泥中已掺的混合材数量), 掺量超过 65% 时, 应做专门试验论证. 3、配合比 (1)检查碾压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设计的各项指标及施工工艺要求. 配合比设计参数选定: 1) 水胶比: 应根据设计提出的混凝土强度、抗渗性、抗冻性和拉伸变形等要求确定, 其值宜小于 0.70. 2) 砂率: 应通过试验选取最佳砂率值. 使用天然砂石料时, 三级配碾压混为 凝土砂率宜为 28~32 %, 二级配宜为 32~37 %; 使用人工砂石料时, 砂率应增加3~6 %.

 3) 单位用水量: 单位用水量可根据施工要求的工作度(VC 值) 、骨料的种类及最大粒径、 砂率等选定于三级配碾压混凝土,为 单位用水量宜为 80~115千克/米 米3 . 4) 大体积建筑物内部碾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 不宜低于 130 千克/米 米3 ( 低于时应专题论证). (2)检查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及其试验报告. 5、碾压混凝土拌和 (1)抽查配料各种称量偏差是否在允许值范围内. (2)检查碾压混凝土拌和质量,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是否由试验确定. 6、碾压混凝土入仓 (1)检查碾压混凝土与基岩结合面的处理情况. (2)检查碾压混凝土铺筑用的模板是否满足碾压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3)检查入仓方式、平仓厚度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抽查碾压试验报告. 入仓方式: 宜采用平面通仓法, 也可采用斜面平推法( 坡度不陡于 1:10)、 、台阶法, 铺筑面积应与铺筑强度及碾压混凝土允许层间间隔时间相适应. 7、碾压 (1)碾压遍数和碾压方式是否达到碾压试验的要求. (2)检查碾压后的混凝土容重指标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8、缝面处理

 (1)检查造缝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2)检查填缝材料及其处理方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检查施工缝或冷缝层面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9、异种混凝土浇筑 检查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交接处处理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四、灌浆工程

 1、认真查阅施工图,了 解施工图技术要求. 3、岩石基础灌浆 (1)检查用于灌浆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或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品质试验报告. (2)检查钻孔和灌浆是否按规范或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钻孔和灌浆.

 同一地段的基岩灌浆必须按先固结灌浆 、 帷幕灌浆的顺序进行. (3)检查孔位、孔深和孔向等偏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对于垂直的或顶角小于 5°的帷幕其孔深偏差值不得大于表 5 的规定. 表 5

 允许偏差值 孔深(米) 20 30 40 50 60 最大允许偏差值(米) 0.25 0.50 0.80 1.15 1.50 于 帷幕灌浆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值不得大于10.0 厘米, 孔位变化应征得设计同意. 孔深应符合设计规定, 实际孔位、孔深应有记录; 帷幕灌浆孔孔径于 不得小于 46.0 米米, 固结灌浆孔孔径不宜小于 38.0 米米. (4)检查钻孔冲洗情况,查阅冲洗记录,审查压水试验报告. 各灌浆孔( 段) 在灌浆前应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 直至回水清净时止.

 的 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 80%, 并不大于 1.0 米 米 Pa. 地质条件复杂地段, 以及设计有专门要求的地段, 裂隙冲洗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5)检查灌浆浆液的浓度,抽查水灰比计量情况. 灌浆浆液应由稀至浓逐级变换, 帷幕灌浆浆液水灰比可采用 5:1 、3:1、 、2:1、 、1:1、 、0.8:1、 、0.6:1(或 或 0.5:1) 等六个比级, 固结灌浆浆液水灰比可采用 3:1、 、2:1 、1:1 、0.6:1(或 或 0.5:1), 也可采用 2:1 、1:1 、0.8:1 、0.6:1(或 或 0.5:1) 四个比级 级. 灌注细水泥浆液时, 水灰比可采用 2:1 、1:1 、0.6:1 或 或 1:1 、0.8:1 、0.6:1三个比级.

 (6)检查灌浆压力控制情况. (7)检查灌浆过程记录,抽查吸浆量记录资料. (8)通过查看压水试验成果,灌浆前后物探成果等方式来检查灌浆效果.检查孔的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3、水工隧洞灌浆 (1)检查用于灌浆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或有关标准的规定,抽查品质试验报告. (2)检查是否按规范或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钻孔和灌浆. 隧洞混凝土衬砌段的灌浆, 应按先回填灌浆后固结灌浆的顺序进行 回 回达 填灌浆应在衬砌混凝土达 70% 设计强度后进行. 固结灌浆宜在该部位的回束 填灌浆结束 7d 后进行, 当在隧洞中进行帷幕灌浆时, 应当先进行隧洞回填灌浆、固结灌浆、再进行帷幕灌浆. 束 钢衬接触灌浆应在衬砌混凝土浇筑结束 60d 后进行.

 (3)检查孔位、孔深和孔向等偏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于 钻孔孔径不宜小于 38.0 米米; 回填灌浆孔深宜进入岩石 10.0 厘米; 固结灌浆的孔位、孔深和孔向应满足设计要求. (4)检查钻孔冲洗情况,查阅冲洗记录,审查压水试验报告,压水孔数一般应占灌浆孔总数的 5%. (5)检查回填灌浆、接触灌浆和固结灌浆的水灰比级数,抽查水灰比计量记录. (6)检查灌浆结束(吸浆量及压力)记录.

 回填灌浆在规定压力( 素混 0.2~0.3 米 Pa, 钢混 0.3~0.5 米 Pa,) 下灌浆孔停止吸浆后, 延续灌注10 米in 即可结束; 固结灌浆在规定压力下, 灌浆孔段吸于 浆率不大于 0.4L/ 米 in 时, 延续 30 米 in 即可结束; 接触灌浆在规定压力( 一般于 不大于 0.51 米 米 Pa,) 下灌浆孔停止吸浆后, 延续灌注 5 米 米 in 即可结束. (7)通过注入浆液观察吸浆量、测量岩石弹性模量或采用压水试验等方式检查灌浆效果. 4、混凝土坝接缝灌浆 (1)检查用于灌浆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或有关标准的规定,细度是否满足要求,抽查品质试验报告. (2)检查灌浆是否按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接缝的张开度是否适宜灌浆. 1) 混凝土坝接缝灌浆的施工应按高程自下而上分层进行, 在同一高程上 重力坝宜先灌纵缝, 再灌横缝; 拱坝宜先 灌横缝, 再灌纵缝. 横缝灌浆宜从大坝

 中部向两岸推进, 纵缝灌浆宜从下游向上游推进, 或先灌上游第一道纵缝后,再从下游向上游推进. 2) 接缝的张开度不宜小于 0.50 米米; 接缝灌浆 的条件:

 1) 灌区两侧坝块混凝土的温度必须达到设计规定值;2) 灌区两侧坝块混于 凝土的龄期宜大于 6 个月, 在采取了 了 有效冷却措施情况下, 也不宜少于 4 个 个月 月;3) 除顶层外, 灌区上部 混凝土于 厚度不宜少于6.0 米, 其温度应 达到设计规定值 值;4)于 接缝的张开度不宜小于 0.50 米米;5) 灌区周边封闭良好, 管路和缝面畅通 通. (3)检查灌浆过程记录,水灰比改变记录以及计量情况. (4)检查吸浆量和灌浆过程压力变化的记录. (5)通过钻孔取芯、压水试验、孔内探缝、孔壁摄影和孔内电视等方式来检查灌浆效果. 五、土石坝工程

 1、认真查阅地质勘察资料和基础施工图,重点了 解地质结构和水文资料,熟悉有关情况. 2、碾压式土石坝 (1)坝基处理. 1)检查坝基清理情况,树木、草皮、树根、坟墓等杂物以及粉土、细砂、嫩泥等是否已清除,对水井、泉眼、地道、洞穴或风化石、残积物、滑坡体等是否按设计要求作了 认真处理,检查坝基清理记录.

 2)检查坝基是否按要求进行开挖,开挖时是否预留有足够的保护层,断面形状、尺寸如何. 3)检查坝基岩石节理、裂隙、断层或构造破碎带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了 处理. 4)检查坝基渗水是否进行了 有效处理,以确保坝基回填土或基础混凝土不在水中施工. (2) 、堆石坝体填筑. a、检查填坝材料的级配等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主堆石区硬岩坝料最大粒径应不超过压实层厚度, 小于 5.0 米米 颗粒含过 量不宜超过 20%, 小于 0.075 米米过 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 5%. b、检查是否按碾压试验确定的压实参数进行施工. 碾压试验的压实参数, 主要为铺料厚度、碾压遍数、加水量等 等. c、检查过渡区、主堆石区的铺筑厚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坝体堆石料的铺筑宜采用进占法, 必要时也可后退法与进占法结合卸料, 应及时平料, 保持填筑面平整, 并应进行测量检查铺料厚度, 其误差不宜超过层厚的 10%, 发现超厚应及时处理. d、检查堆填区与岸坡接合部的处理情况. e、检查压实厚度检测情况和干密度检测数量及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各区坝料填筑标准可根据经验初步确定, 其值可在表6 范围内选用. 设计应同时规定孔隙率( 或相对密度) 、坝料级配范围和碾压参数. 设计干密度可

 用孔隙率和岩石密度换算. 表 表 6

  坝料填筑标准 料物或分区 孔隙率(%) 相对密度 垫层料 15~20

 过渡层细堆石料 18~22

 主堆石区堆石料 20~25

 下游区堆石料 23~28

 砂砾石料 15~20 0.75~0.85 (5)坝体压实检查项目及取样试验.坝体压实检查项目及取样试验次数见表 7. 表 7

 坝体压实检查 坝料类别及部位 试验项目 取样试验次数 防渗体 黏性土 边角夯实部位 于容重、含水量 2~3 次/每层 碾压部位 干容重、含水量、结合层描述 1 次/(100~200 米3 )

  均质坝 干容重、含水量 1 次/(200~400 米3 ) 砾质土 角夯实部位 于容重、含水量、砾石含量 2~3 次/(米3 ·每层) 碾压部位 干容重、含水量、砾石含量 1 次/(200~400 米3 ) 反滤料及过渡料 干容重、砾石含量 1 次/1000 米3

 颗粒分析、含泥量 1 次/(1~2 米厚) 坝壳砂砾料 干容重、砾石含量 1 次/(400~2000 米3 ) 颗粒分析、含泥量 1 次/5 米厚 坝壳砾质土 干容重、含水量、<5 米米含量上、下限值 1 次/(400~2000 米3 ) 碾压堆石 干容重、<5 米米含量 1 次/(10000~50000 米3 ) 颗粒分析 1 次/(5~10 米厚) 4、土石坝防渗体 (1)土质防渗体. 1)防渗体的基本要求 防渗土料应满足下列要求:① ① 渗透系数,于 均质坝不大于 1×10 -4 厘米/s,心 心于 墙和斜墙不大于 1×10 -5 厘米/s;② ② 水溶盐含量( 指易溶盐和中溶盐, 按质量计)

 于 不大于 3%;③ ③ 有机质含量( 按质量计), 均质坝不大于 5%, 心墙和斜墙不大于2%, 超过此规定需进行论证;④ ④ 有较好的塑性和渗透稳定性;⑤ ⑤ 浸水与失水时体积变化小. 2)检查基础开挖和处理以及上下层结合面的处理是否满足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3)检查是否按要求做了 碾压试验,查阅碾压试验记录及其试验报告. 4)检查防渗体填筑的铺填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① 防渗土料的铺筑应沿坝轴线方向进行, 铺料应及时, 宜采用定点测量方式, 严格控制铺土厚度, 不得超厚. ② 坝壳料铺料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其误差不宜超过层厚的 10%. ③ 反滤料铺筑必须严格控制铺料厚度. 5)、检查上下层铺土之间的结合面处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防渗体的铺筑应连续作业, 如因故需短时间停工, 其表面土层应洒水湿润, 保持含水率在控制范围 之内. 如需长时间停工, 则应铺设保护层. 复工时予以清除,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 方可填筑. 6)检查防渗体的压实质量是否满足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防渗体的填筑标准应以压实度和最优含水率作为设计控制指标. 设计干密度应以击实最大干密度乘以压实度求得. 粘性土的施工填筑含水率应根据土料性质、填筑部位、气候条件和施

 工机械等情况, 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2 %~+3% % 偏差范围以内.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 粘性土的压实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级、2 级坝和高级坝的压实度应为 98 %~100 %,3 级中、低坝及 3 级 级为 以下的中坝压实度应为 96 %~98 %. (2)混凝土面板. 1)基面清理 a、检查趾板基础、垫层防护层是否按要求进行了 验收. b、检查趾板基础清理和垫层清理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2)模板 a、检查面板侧模、趾板模板的平整度、刚度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侧模安装应坚固牢靠, 并不得破坏止水设施. 其允许安装偏差为 ① 偏离设计线:3 米米;② ② 不垂直度:3 米米; ③20 米 米 范围内起伏差:5 米米. b、检查滑模制作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钢筋. 检查检查钢筋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规定要求;钢筋的制作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4)混凝土浇筑. a、检查原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查阅试验报告及原材料出厂证明. b、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以及混凝土的抗压、抗渗、抗

 冻、抗腐蚀等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c、检查入仓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溜槽输送混凝土时, 溜槽入口处的坍落度宜控制在 3.0~7.0 厘米; 泵送混凝土时, 溜槽入口处的坍落度宜控制在 8.0~12.0 厘米. d、检查是否按规定要求留足了 混凝土试块. 或 趾板每浇一块或 50~100 米 米3 至少有一组抗压强度试件, 抗冻、抗渗检验每 试件每 200~500 米 米3成型一组; 面 板每 班每仓取 一组抗压强度试件, 抗渗检验试件每500~1000米 米3 成型一组, 抗冻检验试件每 1000~3000 米 米3成型一组, 不足以上数量者, , 也应取样一组. .

 5、混凝土防渗墙 (1)墙体材料 1)为 混凝土墙体材料的入孔坍落度应为 18.0~22.0 厘米, 扩散度应为 34.0 ~40.0 厘米; 初凝时间应不小于 6h, 终凝时间不宜大于 24h. 混凝土的密度不宜于 小于 2100 千克/米 米3 . 2) 配制混凝土的骨料宜选用天然卵石、砾石和中粗砂. 最大骨料粒径应于 不大于 40 米米, 且不得大于钡筋净距的 1/4. (2)槽(桩)孔建造. 1)检查建造槽(桩)的位置、尺寸等偏差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槽(桩)孔清孔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混凝土质量. 1)检查用于混凝土的水泥、骨料、水、掺和料及外加剂的质量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2)检查混凝土配合比是否经过试验论证,其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1) 普通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 350 千克/米 米3 , 水胶比不宜大于0.6, 砂率不宜小于 40%. 2) 黏土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 350 千克/米 米3 , 水胶比不宜大于0.65, 黏土掺量不宜大于水泥和黏土的 总量的 25%, 砂率不宜小于 36%. 2) 塑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80 千克/米 米3 , 膨润土用量不宜少于40千克/米 米3 , 水泥与膨润土的合计用量不宜少于 160 千克/米 米3 , 胶凝材料的总量于 不宜少于 240 千克/米 米3 , 砂率不宜小于 45%. 在满足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应 应尽量减少用水量. 塑性混凝土宜采用一级配骨料, 当采用二级配骨料时, 中石于 与小石的用量比不宜大于 1.0. 3)检查混凝土的抗压、抗渗等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件每 100米 米3 成型一组, 每个墙段至少成型一组;抗渗性能试件每 3 个墙段成 型一组; 弹性模量试件每 10 个墙段成型一组. (2) 质量评定:① ① 混凝土的抗渗指标合格试件的百分率, 应不小于 80%;② ②普通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可执行有关的规定; ; ③黏土混凝土和塑性混凝土强度的保证率不于 应小于 80%, 强度最小值不应低于设计标准值的 75%. 4)检查孔的数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检查可用钻孔取芯、注水试验或其他检测方法. 后 墙体质量检查应在成墙后 28d 进行, 检查内容为墙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

 标、墙段接缝和可能存在的缺陷.每 检查孔的数量宜为每 10~20 个槽孔一个,位置应具有代表性.

 六、堤防工程

 1、认真查阅地质勘察资料和基础施工图,熟悉有关情况. 2、查基础开挖及处理施工记录,检查堤基清理情况. 3、土料碾压筑堤 (1)检查用于筑堤的材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第 第 6.2.1 款, 土料、石料及砂砾料等筑堤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土料: 均质土堤宜选用亚粘土, 粘粒含量宜为 15~30%, 塑料指数宜为10~20, 且不得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 填筑土料含水率与最优含水率的允许偏差为±3.0%, 铺盖、心墙、斜墙等防渗体宜选用粘性较大的土; 堤后盖重宜选用砂性土.

 核查土料特性, 按规范要求做颗粒组成、粘性土的液塑限和击实、砂性土的相对密度等试验. ② 、石料: 抗风化性能好,于 冻融损失率小于 1%; 砌墙石块质量可采用50~150 千克, 堤的护坡石块质量可采用 30~50 千克; 石料外形宜为有砌面的长方体, 边长比宜小于 4; ③ 、砂砾料: 耐风化、水稳定性好, 含泥量宜小于 5%; ④ 、混凝土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的有关规定. (2)检查是否按要求做了 碾压试验,查阅碾压试验记录及其试

 验报告. 施工前应先做碾压试验, , 验证碾压质量能否达到设计干密度值, ,

 (3)检查上堤土料的黏粒含量、含水量、土块直径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4)查阅干密度试验记录,检查试验结果和检测数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粘性土土堤的填筑标准应按压实度确定. 压实度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1于 级堤防不应小于 0.94; 2 级和高度超过 6.0 米 米的 的 3 级堤防不应小于 0.92; 3 级 级于 以下及低于 6.0 的 的 3 级堤防不应小于 0.90.② ② 无粘性土土堤的填筑标准应按相对密度确定,1 、2 级和高度超过 6.0 米 米的 的 3 级堤防不应小于 0.65, 低于 6.0米的 的 3 级及 3 级以下堤防不应小于 0.60. 有抗震要求的堤防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水工建筑物抗 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7、护坡垫层 (1)检查石料的粒径、级配、硬度、渗透性,土工合成材料的保土、透水、防堵性能及抗拉强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材质试验报告.

 1) 砂砾料应质地坚硬、清洁, 含水量、含泥量、级配等物理指标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 含泥量宜小于 5 %, 粒径大于 60 米米 的砾石含量一般应在 控制在 30% 以内, 并满足设计要求. 料场选择应通过现场取具有代表性料样,通过筛分确定, 同时取样做重型击实试验, 以确定压实质量指标相对密度的控制值. 2) 坡面砂砾料压实厚度应高于设计坡面, 应留有足够的削坡余量,一 一 般

 出 高出 5.0 厘米 左右. 3) 砂砾料垫层表面平整度用 2 米 米 靠尺或测量仪器控制,应 应≯ ≯1 厘米/2 米.

 (2)检查垫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查阅有关检测记录. 质量标准: 每层厚度偏小值不大于设计厚度的 15%. 8、干砌石护坡 (1)检查石料的质地、块重、形状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质量标准: 面石用料: 大小均匀、质地坚硬, 不得使用风化石料, 单块重量于 不小于 25 千克, 最小边长不小于 20 厘米; 长度在 30 厘米 以下的石块, 连续使过 用不得超过 4 块, 且两端须加丁字石. 一般长条形丁向砌筑, 不得顺长使用. (2)检查施工方式和护砌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通缝、叠砌、浮石、空洞等现象. 质量标准:① ① 禁止使用小石块, 不得出现通缝、浮石、空洞;② ② 无宽度在1.5 厘米在 以上、长度在 0.5 米 米 以上的连续缝. (3)检查平整度、厚度等指标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查阅有关检测资料. 质量标准:① ① 砌石厚度: 允许偏差为设计厚度的±10%;② ② 坡面平整度: 用2米 米 靠尺测量,过 凹凸不超过 5 厘米. 9、浆砌石护坡 (1)检查制拌砂浆的水泥、砂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查阅水泥和砂的试验报告. (2)检查砂浆配合比试验资料. 浆砌石勾缝所用水泥砂浆应采用较小的水灰比. (3)检查砂浆强度,抽查砂浆抗压强度试验记录.

 28 天抗压强度不小于设计强度的 80 %. (4)检查浆砌石的砌筑质量和勾缝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砌筑采用坐浆法施工, 勾缝前, 要先剔缝, 缝深20 ~40 厘米, 空隙用小石填塞不得用砂浆充填. 10、混凝土预制块护坡 1)检查混凝土预制块本身的强度等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预制块的砌筑方式、砌筑质量以及坡面的平整度等是否满足要求. 砌筑质量: 铺砌应平整、稳定, 缝隙应紧密, 缝线应规则 坡面平整度:2 米 米 靠尺检测, 凹凸不超过 1 厘米. 七、 桩基工程 1、钻孔灌注桩 1)检查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水泥: 宜采用 325 号~425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性能除应符合现行标准的要求外, 其初凝时间不易早于 2.5h(150 米 米 in). 砂 砂: 中砂或粗砂; 碎石: 最大粒径应不大于 40.0 米米; 护壁泥浆: 宜选用塑性指数 I P ≥ ≥17 的粘土调制. 泥浆控制指标: 粘度 18~ ~22s, 含砂率不大于 4 ~8%, 胶体率不小于 90%. 2)检查混凝土配合比是否满足要求. 于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为 砂率一般为 40 ~60%, 水灰比不宜大于0.6;

 以 坍落度和扩散度分别以 18 ~22 厘米和 和 34 ~38 厘米 为宜, 水泥用量一般于 不宜少于 350 千克/米 米3 . 3)检查混凝土测试试验报告. 4)检查钢筋笼制作及安放质量,包括钢筋及钢筋焊接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5)检查钻孔灌注桩顶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程 灌注的桩顶高程应高出设计高程 50 ~80 厘米, 待继续施工时凿除. 6)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包括桩位实际偏差平面图). 7)检查设计变更通知书,质量事故处理记录及有关文件. 8)检查设计要求的桩的静荷载试验,动荷载试验,超声波检验和取芯法检验等试验报告. 低应变法: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 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高 应变法: 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 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 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 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 且不得少于 20 根;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 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 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1%, 且不应少于 3 根. 单桩的静载荷试验. 2、水泥搅拌桩 1)水泥搅拌桩分类 ①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深层搅拌法( 以下简称湿法) 和粉体喷搅法( 以下简称干法).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

 黄土、素 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上等地基. 当地基土于 的天然含水量小于 3%( 黄土含水量小于 25%) 、大于 70% 或地下水的 pH 值 值于 小于 4 时不宜采用干法. 冬期施工时, 应注意负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② 设计前应进行拟处理土的室内配比试验. 针对现场拟处理的最弱层软土的性质, 选择合适的固化剂、外掺剂及其掺量, 为设计提供各种龄期、各种配比的强度参数.

 ③ 对竖向承载的水泥土强度宜取 90d 龄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对承受水平荷载的水泥土强度宜取 28d 龄期试块的立方林抗压强度平均值. 湿法的加固深度不宜大于 20 米; 干法不宜大于 15 米. 水泥土搅拌桩的桩径不应小于 500 米米. ④ 水泥土搅拌法的设计, 竖向承载搅拌桩的长度应根据上部结构对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确定, 并宜穿透软弱土层到达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 2)检查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级 固化剂宜选用强度等级 32.5 级及以上 普通硅酸盐水泥. 2)检查混凝土配合比是否满足要求. 的 水泥掺量除块状加固时可用被加固湿土质量的 7% ~12% 外, 其余宜为12% ~20%. 湿法的水泥浆水灰比可选用 0.45 ~0.55. 外掺剂可根据工程需要和土质条件选用, 以节省水泥等 作用的材料, 但应避免污染环境. 3)检查水泥搅拌桩工艺试验桩的情况.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试桩, 数量不得少于 2 根.当桩周为成层土时, 应对相对软弱土层增加搅拌次数或增加水泥掺量.

 4)检查水泥搅拌桩顶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竖向承载搅拌桩施工时, 停浆( 灰) 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 300 ~500 米 米米 米. 在开挖基坑时, 应将搅拌桩顶端施工质量较差的桩段用人工挖除. 5)水泥土搅拌法(干法)的特殊情况. 需在地基上天然含水量小于 30% 土层中喷粉成桩时. 应采用地面注水搅拌工艺. 6)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包括桩位实际偏差平面图). 7)检查设计变更通知书,质量事故处理记录及有关文件. 7)检查设计要求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质量检验等试验报告.

  表 8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质量检验相关要求 检查关键点 施工质量检验及要求 桩径、搅拌的均匀性 桩 成桩 7d 后, 采用浅部开挖桩头( 深度宜超过停浆( 灰) 面下0.5 米), 检查量为总桩数的 5%. 桩身的均匀性 桩 成桩 3d 内, 用轻型动力触探(N 10 ) 检查每米桩身的均匀性,的 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 1%, 且个少于 3 根.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 基础沉降 0.6%D) 单桩 载荷试验 ( 基础沉降 40.0 米米) 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单桩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必须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载荷条件时, 并宜在成桩 桩 28d 后进行. 检查数量为总桩数的 0.5% ~1%, 且每项单体于 工程不应少于 3 点. 经触探和载荷试验检验后对桩身质量有怀疑时,桩 应在成桩 28d 后, 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芯样作抗压强度检验,的 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 0.5%,且 且于 不少于 3 根.

 其他类型的桩基,可参照上述内容确定具体的质量监督要点 .

推荐访问:水利工程 质量监督 实体
上一篇: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法院警用囚车询价采购公告8513
下一篇: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教育文广局筠连县文教市政设施PPP项目跟踪审计服务公开招标采购公告20413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