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直通车”制度

来源:新加坡移民 发布时间:2020-07-25 点击:

 开展“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直通试点的 论证报告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2005 年 年 12 月

 开展“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直通试点的论证报告 一、开展 职业资格 “ 直通车 ” 的 意义

 大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不仅能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资格能力方面的学习,提前了解该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而且对于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缩短试用期、享受《劳动法》赋予相关权利持证上岗都有十分积极意义。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模式后,学生在毕业时不用再像过去那样必须通过参加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举行的资格考评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而是在完成所有课程之后直接获得相关工种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走出校门即可成为一名高级技能人才。

 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在重视学历文凭的同时正在开始重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成才和就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但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职业教育(教育系统)与职业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系统)是“两张皮”关系,职业教育偏重学历,职业培训则偏重技能,两个体系互相独立,都不可能单独承担起培养生产一线操作岗位的高技能人才的责任。而且劳动部门进行职业资格鉴定的时间与学校教学计划不同步,使学生在参加社会技能鉴定时要另外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和考核。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实施“直通车”,不仅简化了认证程序,缩短了培养时间,而且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紧密结合的时候,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重大变革。实施“直通车”后,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必须要达到一致性,实训时间要达到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足额性,质量保证的可信性也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一致。高等职业教育会在办学上更加紧密地联系实际,在教学上增强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使学生一毕业就成为高级技能型人才。这将会极大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样的毕业生也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市场的青睐。

 二、开展直通车所具备的条件 1. 教学改革方案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于 1998 年筹建,是学院开办最早的高职专业。根据教高司函[2001]84 号文,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 2001 年 5 月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2006 年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从我省的石油化工的现状出发,从整个行业的发展、人才需求、学生的生源以及毕业生就业形势等诸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并广泛听

 取了企业界的意见而制定的,根据化工行业的发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进行了石化企业的社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制订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教学改革方案(获省教改成果二等奖)。进行了《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按照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教改教学计划,并及时进行执行情况总结。其中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阶段成果(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获《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科研成果证书。

 为了进一步解决专业教学计划与国家职业标准具有较大差别的现实问题,2005 年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作为省教育厅课题研究试点专业之一,为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有效对接,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制订双证融通教学方案,使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相衔接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接轨,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群需求有效对接。

 在制订双证融通教学方案时,首先比较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异同点。从培养目标的宽泛性、培养目标的指向性和培养目标的终结性几方面系统分析,看出单纯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标准培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实现“双证”有效沟通,必须分析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在内涵上寻找基本对等关系,并按一定方法归类。确定各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融入点及与覆盖工种的关系,通过筛选确定课程与实践环节的名称、内涵、开设顺序及课时量。

 根据以上对本专业高级工的职业能力要求,重新对课程进行整合。以职业工种作为大模块,覆盖的岗位群为小模块,课程设置围绕技能标准进行开发与重组。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职业能力的训练,制订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方案(具体方案详见附件)。并在 2005 年开始实施,制订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双证融通实施性教学计划,达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完成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具备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能力。

 2. 师资条件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有专任教师 23 人,教授 1 人,副教授 12 人,讲师 4 人,高级实验师 1 人,实验师 2 人,工程师 1 人;硕士研究生 2 人,在读硕士学位 8 人,专业带头人 2 人,中青年骨干教师 2 人。专业带头人具有双师素质,具有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学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2003 年周波副教授承担的《化工基础理论》课被评为院级精品课;2004 年侯文顺教授主讲的《高聚物生产技术》评为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鼓励中、青年教师参

 加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其中部分教师是从企业调入,具有丰富的现场生产经验;部分教师通过下厂锻炼、短期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等达到“双师型”,提高了本专业“双师型”比例,现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 20 人,占教师比例 87%。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情况如下表:

 姓 名 职 称 职 务 备 注 1 张伯钦 副教授 学院党委副书记 工程师 2 侯文顺 副教授 人事师资处处长 工程师 3 石 钢 副教授 科技开发处处长 高级工程师 4 刘爱民 副教授 石化系书记 工程师 5 周 波 副教授 石化系主任 国家考评员(技师)

 6 张立新 讲 师 石化系副主任 国家考评员(技师)

 7 王振兴 副教授 石油化工教研室主任 工厂经历 8 孙伟民 副教授 精细化工教研室主任 国家考评员(技师)

 9 史 军 副教授

 工厂经历 10 姜学信 副教授

 工厂经历 11 史长清 高级实验师

 工厂经历 12 王壮坤 讲 师

 助理工程师 13 赵若东 讲 师

 助理工程师 14 李洪林 副教授 化工原理教研室主任 国家考评员(技师)

 15 刘晓隽 讲 师

 国家考评员(技师)

 16 尤景红 讲师

 助理工程师 17 张

 哲 实验师

 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 18 齐向阳 讲师 计算机系主任 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 19 赵建国 讲师

 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 20 李 革 中教高

 工厂经历

 3. 实训条件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是学院第一次国家职业教育项目世界银行贷款获益最大的教学单位,设施设备雄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包含了虚拟职业技能环境和真实职业技能环境两部分在内的油品分析实训室、石油化工专业实训室、化工动态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设备拆装实训室、DCS 仿真操作系统实训室、辽宁省油品检测站等,学院现有的化工类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已由较低层次向更高层次转化。目前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成的虚拟职业环境可以实现 12 个化工单元操作、炼油、聚合等 4 套装置的开停车及正常操作。可充分满足燃料油生产工;脂肪烃生产工;烃类衍生物生产工;环烃生产工;聚乙烯生产工;石油生产精制工等工种技能鉴定的需要。

 校内实训总面积 2060m2,固定资产 904.9 万元。具有各类反应釜、精馏塔、油品检测仪、综合热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 142 台套。设备完好率 90%、设备利用率 85%、实训(验)开出率 100%。具有《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站 1 个,具有国家级考评员 6 名。另外为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配备专业教室 1 个。

 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设备(含鉴定软件)

 序号 名 名

 称 台套数 鉴定工种 鉴定级别 1 化工原理实验仿真系统 CES2002 80 石油化工各工种 初级工 高级工 2 化工实习仿真教学软件(粗苷提纯) 80 有机化工各工种 3 6 万吨乙醛氧化制醋酸仿真软件 80 4 重整工艺技能鉴定仿真软件 80 石油加工各工种 5 催化裂化装置技能鉴定仿真软件 80 6 乙烯裂解装置技能鉴定仿真软件 80 7 250 万吨常减压炼油工艺实习(升级)

 80 8 16 万吨聚丙烯聚合工段(升级)

 80 高分子材料各工种 9 化工单元操作 (11 个单元)

 80 石油化工类 所属各工种 11 离心泵操作装置 4 12 传热操作装置 4 13 精馏操作装置 6 14 吸收操作装置 4 15 干燥操作装置 2 16 化工动态实训装置 1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教改试点后,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投入,除进行专业调研、教材建设、购入化工素材库、建立了专业多媒体教室外,2005 年学院利用省财政专项 240 万设备贷款进行了石油化工实训基地虚拟职业环境的建设。2006 年利用专项资金进行真实职业环境即操作型实训基地建设。预计将建设成覆盖辽西以至全省的石油化工生产实训基地。

 具有稳定的能满足学生顶岗实训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如锦州石化公司、锦西石化总厂、盘锦化肥厂、盘锦天燃气化工厂、辽河油田沥青厂、锦西化工厂等单位是我院挂

 牌实训基地,利用率 90%,主要完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综合性)实习、岗前培训等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拓宽学生技能训练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了解石油化工生产状况,适应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岗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应能力。

 学院具有良好的网络、资料及专业教室条件,公用千兆校园网络系统和多媒体教室,教育技术中心有本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料 14 套,学院图书馆配备有与本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训练相关的各类资料 30893 册。系内 04 年购进化工单元素材库、化学反应工程素材库、高聚物加工素材库,满足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实现双证融通教学目标。

 4. 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 为使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的有效对接,按照课程对准技术、技术对准职业、职业对准市场的原则,将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分解。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能直接上岗,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为了进一步突出能力培养这一主线,实践教学总学时占整个教学计划总学时的 47%,必修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 100%。全部由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兼职技术人员承担,到设备较为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已进行 5 届近 400 多名学生参加石油化工工种的中级工考证,通过率达 95%以上,较好地实现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一体化。根据锦劳社发[2004]22 号《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被批准为锦州市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保证锦州老工业基地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针对从优秀毕业生中进行一年培训直接培养高级工的目标,制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培养高级工实施方案。开展了从优秀学生中选拔高级工试点。2005 年进行了第一批高级工技能鉴定的考核,参加人数 26 人,通过率 100%。

 通过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的有效对接,并且将职业岗位证书的技能要求纳入到实践教学的内容中来,学生毕业可取得:毕业证书、国家英语等级证书、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图员中级证、分析工中级证、化工工艺中级工证)等,实现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一体化。

 三、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施情况 1.石油化工实训基地职业环境的构成与功能 石油化工实训基地虚拟职业环境主要包括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实训室、化工装置仿真

 操作实训室、DCS 仿真操作实训室、计算机网络项目、专业教室多媒体项目等。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职业环境下的仿真训练,为学生进行真实职业环境下的顶岗或随岗实践打基础,完成石油化工等特有工种职业教育中不能实现的在现场预实践过程。

 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实训室:配置现代化的化工单元再现、实验、操作实训软件和计算机,计算机包括主控计算机和学生用计算机,以满足学生对化工单元设备的认识、原理的分析、动手操作的需要。

 化工装置仿真操作实训室:配置石油化工装置仿真软件和计算机,计算机包括主控计算机和学生用计算机,通过形象、科学、简易、安全、经济、实效的仿真模拟技术,进行模拟真实的生产装置操作实训,再现真实生产过程(或装置)的实施动态特性,模拟工厂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现象处理。

 S DCS 仿真操作实训 室:配置石油化工自动化仿真软件和计算机,计算机包括主控计算机和学生用计算机,完成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自动化仿真实训、DCS 的认识与操作、DCS仿真实训、仪器仪表仿真操作、石油化工生产中各种控制方案的实训、参数整定方法的实训、装置开停车实训、智能仪表的认识与操作等。

 计算机网络项目:校园网扩容、石油化工实训基地虚拟职业环境的网络支持。实现网络化教学、CAI 教学和科研的便利条件。

 专业教室多媒体项目:将石油化工实训基地虚拟职业环境内的全部实训室都配置投影仪、视频展台、投影幕、多媒体电脑、音响,为各实训室建成专业教室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面的基础条件。

 2.石油化工实训基地职业环境的先进性 更新和新建后的石油化工实训基地虚拟职业环境具有国、内外现代工艺的一流设备、一流水平。其先进性可迅速与世界发展接轨,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训练的水平,进一步促进学院现有的化工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由较低层次向更高层次转化,促进学生就业。

 2005 年辽宁省政府专项贷款 240 万所建设的石油化工实训基地虚拟职业环境已经完全满足高级工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要求。2006 年将利用省政府专项资金进行石油化工实训基地真实职业环境建设。完整的石油化工实训基地虚拟职业环境与真实职业环境为职业资格“直通车”实现发挥作用。

 四、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专业“直通车”的工种和等级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主要有:燃料油生产工;脂肪烃生

 产工;烃类衍生物生产工;环烃生产工;聚乙烯生产工;石油生产精制工等。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对应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覆盖的主要岗位群如下:反应岗位、精馏岗位、气提岗位、制冷岗位、流体输送岗位、加热炉岗位、吸收岗位、再生岗位、催化剂配制岗位、压缩岗位、计量岗位、聚合岗位、分离干燥岗位、造粒岗位、精制岗位、回收岗位、压缩岗位、风送岗位等等。

 虽然石油化工行业覆盖的工种、岗位很多,但专业核心能力为化工单元操作、产品质量控制和分析、常见故障处理。因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燃料油生产工”、“石油产品精制工”、“有机合成工”国家职业标准(高级工)作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标准。

 工种的确定主要依据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对这些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我院师资力量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条件能够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可避免学生有证书无能力的现象发生。

 另外,所学专业教学内容不能包容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学生,可直接选修本学期学校开展的任何职业资格种类。除以上三种职业资格外,还包括润滑油、脂生产工;脂肪烃生产工;烃类衍生物生产工;环烃生产工;聚乙烯生产工;聚丙烯生产工;环氧树脂生产工;顺丁橡胶生产工;分析工;化工检修钳工;化工仪表维修工等。

 认证方式:

 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按照传统的模式,要经过职业技能鉴定,而这种鉴定的考评为一次性的最终结果检验,而“直通车”方式的考评是对职业技能系统、全面、过程性的考评,同时把小容量抽题考评变为大容量普遍性考评。另外,职业技能鉴定考评由于受到时间和方式的限制,考评的内容和覆盖面必然受到限制。“直通车”方式的考评由于考评次数多、模块内容相对集中,考评的量相对较大,内容的覆盖率也高。

 五 、开展直通车的保障措施 将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引入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也就是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的实施,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重大变革。实施“直通车”后,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必须要达到一致性,实训时间要达到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足额性,质量保证的可信性也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一致。

 从职业工种的技能要求来看,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如果考核合格,就完全具备了中级工的水平,部分能力强的通过强化训练可达高级工。另外,课程考试的一致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实训时间的足额性、质量保证的可信性,都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达到“直通车”质量要求的最根本保障。

 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劳动保障、人事、教育以及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加强指导、提供方便。要做好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对接服务,加强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

 政府和学院要定期进行资金投入,不断强化实训条件。

 “双师型”教师要继续学习,提高水平,达到考评水平。

 六、直通车运行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加强课程的整合与开发,专业主干课程与职业标准相结合,学历教育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相互融合,把职业资格标准作为学历教育的内涵要求引入到教学中来。根据高级工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在整合课程内容时,在教学内容上以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够用、实用为原则,加大专业的技能动手能力、攻关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核标准不能降低。开展“直通车”后,学院具有了主动权。因此应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控制过级率,保证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同时严格规范考风考纪,指定出行之有效的章法。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详见其细则。

 按照高级工国家职业技能的标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很高,这在以往的学校教学中很难达到。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时,技能训练的含金量不能降低。

  (执笔人:周 波)

推荐访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直通车 职业资格
上一篇:《汉碑全集》可临图版目录
下一篇:探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