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肛瘘“柏氏”有特色】 柏氏 肛瘘

来源:新加坡移民 发布时间:2019-04-09 点击:

  遇到小宝宝突然不明原因的吵闹,大便时更明显,年轻的爸爸妈妈会很着急。仔细检查一下,没有发烧,全身上下也没有异常。过了几天,在给宝宝换尿布时无意中发现宝宝肛门周围红肿,外表很像一个疖子,最后皮肤破溃,脓液流出。家长以为病该好了,谁知破溃的伤口却很难愈合,有时从溃口还溢出少量粪便,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宝宝得了“肛瘘”。
  临床上小儿肛瘘并不少见。国内外统计,出生后6个月以内,肛瘘和肛周脓肿发病者占小儿肛瘘的2/3;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率最高,其中出生后1个月内发病者最为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占80%~90%。
  
  小宝宝为何会生肛瘘?小儿肛瘘和成人肛瘘治 疗一样吗?
  
  小儿肛瘘不同于成人肛瘘,有其独特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肛瘘虽病位局限在肛门及肛周,但是和患儿体质、全身状况密切相关。婴幼儿在胎儿时受母体秽浊相传,尤其是湿热之邪蕴积成毒。出生后“气血未充,脏腑未实,脾常不足”,为稚阴稚阳之体,此内伏湿热胎毒必会在外邪引动后发出,内外相招,相合为病。所以,胎毒未清,湿热之毒内伏,又受外邪侵袭,内伏外发,为小儿肛瘘的主要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肛瘘的直接病因是细菌感染。除此之外,婴幼儿患病又与其生理特点有关:
  1.小儿肛门、直肠生理结构尚未发育完全,排便时粪便易直接压迫肛管齿状线,损伤肛管黏膜,导致细菌侵入。而且肛管直肠黏膜易外翻,受尿布等擦伤后易发生感染而继发肛瘘。
  2.小儿常因尿布皮炎,刺激肛周皮肤,致使毛囊、汗腺、皮脂腺感染,形成肛周皮下脓肿,与肛窦相通而形成肛瘘。
  3.新生儿或婴幼儿体内有一段时期雄激素水平较高,导致皮脂腺特别发达,一过性分泌旺盛,易引起皮脂腺炎,感染后形成肛周脓肿与肛窦相通。
  4.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全,容易导致肛周感染,形成肛瘘,临床观察其好发月龄恰是其免疫功能薄弱期,多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婴儿长到一岁多以后,由于生理结构发育完善、自身免疫功能的提高,旺盛的雄激素水平出现生理性下降,肛瘘的发病情况也就显著减少。
  基于以上小儿肛瘘的发病特点,小儿肛瘘有不同于成人肛瘘的临床特点:
  1.发病多在1岁以内,甚至半岁之内。
  2.发病部位多表浅,深部脓肿不多见,一般为单发。发病部位以肛门两侧多见,而且多为单纯性直行瘘管,很少出现复杂性肛周脓肿和肛瘘。
  3.多见于男婴,与一过性的雄激素分泌旺盛有关。
  4.大部分患儿经保守治疗可治愈。
  由于前述小儿肛瘘的解剖、生理特点,随着患儿的发育成长,99%的小儿肛瘘能够自愈。
  
  成人肛瘘必须采取手术根治,小小的孩子也要 手术根治吗?
  
  小儿肛瘘不宜过早手术,宜采用中药治疗,控制感染,减少复发,促其自愈,尽量避免手术。
  小儿患了肛瘘,家长大多第一时间去儿童专科医院求诊,早期一般予以抗菌药物治疗,脓熟后切开排脓,形成肛瘘后再行肛瘘手术治疗,基本与成人肛瘘的治疗措施差不多。但由于婴幼儿肛瘘发病情况有其特殊性,如采取和成人肛瘘一样的常规治疗,不仅给患儿带来较大的痛苦,而且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术后复发率高,且有一定的后遗症,如局部缺损造成肛门畸形,甚至两侧臀部不对称等。
  我们采用中医中药口服、外用治疗,疗效显著。针对小儿肛周脓肿、肛瘘“胎毒未清,湿热之毒内伏,内伏外发”的病因病机,治疗本病以清泄内伏之湿热胎毒为主旨,首选土茯苓、虎杖、金银花、蒲公英等药。至于药量,应根据患儿月龄,酌情增减。
  小儿汤药煎服法也与成人不同,每帖中药一般水煎一次即可,取汁30~50毫升。随着年龄增大,可酌情增量。然后不定时地给患儿喂服,以患儿能接受为度,一天之内服完即可,而不要求像成人一样分两次顿服。如果患儿因中药味苦拒绝,可在汤药中加适量的糖,不会影响药效。药渣可再次水煎,取药汁清洗或湿热敷肛门患部,加强药效。
  治疗期间,如患儿已闭塞的肛瘘外口出现饱满隆起,下见脓疱,周围无明显红肿,家长可自行用牙签或缝针消毒后,挑破瘘外口,使脓液排出即可,不需用力挤压。周围外敷清热消肿的“黄柏膏”,宜少宜薄,因为婴幼儿皮肤娇嫩,脓液及药膏的刺激,易继发皮肤湿疹。如果红肿范围大,患儿哭闹频繁,需至医院行切开排脓。
  坚持中药汤剂口服,保持病情稳定,肛瘘无红肿流脓,瘘口闭合甚至凹陷,维持约8~12个月,就可停止治疗。
  如肛瘘反复感染,没有自愈可能了,等患儿稍大些,到5~10岁时可行手术。由于婴幼儿肛瘘基本都为单纯性瘘道,且瘘管短,走向直而无迂回,内外口浅,很少出现复杂性肛瘘,可行肛瘘切开术或挂线治疗,以开放引流,手术范围不必过大,术后预后良好,出现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的机会并不多。加之婴幼儿处在生长旺盛时期,手术后组织修复迅速,一般2~3周就能完全愈合。
  
  小儿肛瘘治疗期间应如何调护?有何预防措 施?
  
  小儿肛瘘治疗期间,患儿、母乳喂养婴幼儿的母亲都应忌食鱼、虾、蟹等海腥发物,以及牛羊肉等辛辣炙之品,以防胎毒加重或病情缠绵不愈。病情稳定后,患儿仍要适当忌口。另外,对本病的预防也不容忽视:
  1.提倡合理喂养,预防便秘及消化不良所致的腹泻。
  2.加强婴幼儿肛门局部护理。每次大小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尿粪长时间浸渍肛门会阴部。换尿布时,应从前向后擦。观察发现,一般向前擦可致肛门隐窝全部翻开,遇到腹泻、红臀的婴儿,肛门较松,更易损伤。要多清洗,少干擦,避免用粗糙的尿布抹拭肛门,适当用些爽身粉扑在皮肤皱褶处,保持会阴部干燥。
  3.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宜用暴晒或熨过的相对无菌的柔软尿布。
  
  (作者每周一上午在曙光医院西院有特需门诊)

推荐访问:肛瘘 小儿 特色 治疗
上一篇:【传统中药,走现代循证医学之路】 循证医学与传统临床医学的区别
下一篇:通报《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0年)》有关信息_药物滥用监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