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几点思考

来源:澳洲移民 发布时间:2020-09-25 点击:

  目录

 诚信承诺书..........................................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毕业论文

 ........................................................... 2-13

  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理论建构............................ 3

  (一)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概念解析 ............................ 3

  (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基本结构 ............................ 4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现状分析.................... 6

  (一)大学生的认知偏差 ........................................ 6

  (二)大学生的情感冷漠 ........................................ 6

  (三)大学生的认同意志不坚定 .................................. 7

  (四)大学生的践行力不强 ...................................... 7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受到冲击的原因分析.......... 7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受到冲击的内因 .................. 7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受到冲击的外因 .................. 8

  四、自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对策分析............. 10

  (一)内部增强 ............................................... 10

  (二)外部辅助 ............................................... 10

  参考文献......................................................... 12

 2

 自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几点思考 [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媒体以其平民化、传播快捷、交互性强等自身的优势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于受互联网等新媒体影响最大并且与网络信息技术接触最紧密的大学生来说,其思维和行为方式及其价值追求都或多或少发生了转变,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产生了影响。研究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坚持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理论建构入手,通过分析自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现状及其原因,提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有效对策。

 [ [ 关键词] ]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原因分析;对策分析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media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people"s daily life, learning and work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popularization, convenient broadcasting and highly interactive. College students are mostly effected by new media like the Internet

 which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way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 and the pursuit of value have all changed, thu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also been influenced. In this we-media area,studying identif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need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self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but also the needs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by analyz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atus and reason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media backgrou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identif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we-media; identif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alysis of reasons;

 analysis of solutions 媒体虽是我国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概念,但凭借其优越性快速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开来。早在 2002 年,《圣何塞水星报》的记者丹·吉尔默就首先提出了自媒体(外文名:We Media)概念。2003 年 7 月,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共同提出了“We Media”的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 是大众利用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结合以后,开始传播与分享个

 3

 人及其周围的事实、新闻的途径。[1] 其主要特点有:一是平民化。社会普通大众是信息传播的主体,而这些普通大众相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他们没有更强烈的目的性,他们能更加客观、公正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判断,带有更少的偏见。二是传播快捷。由于数字科技的发展,自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论在何时何地,人们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媒体,速度大大提高。三是交互性强。每个自媒体的参与者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自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为零,其交互性之强大是任何传统媒介难望项背的。

 尽管自媒体使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变得更加简便,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它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产生负面作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理论建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概念的科学界定也要与时俱进。

 (一)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概念解析 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进行研究,其逻辑起点就是认同感。想要弄清什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首要的就是弄清认同感的内涵。

 1. 认同感的基本内涵

 最初,认同感是由精神分析学者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他认为认同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进行模仿、内化并形成属于个人行为体系的心理过程,是自身与他人进行情感联系的初始形式。[2] 这时的认同概念还没有现在这么宽泛,仅仅是作为一种自我防御的心理机制。而把自我认同提升到日常生活的重要地位的,则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埃里克森。在其著作《Identity:青年与危机》中产生了一个术语——自我认同危机,即对自己缺乏清晰的同一感,对个人品质、努力目标、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价值观等问题表示不清楚或回避,甚至无法“发现自我”。

 自认同概念产生后,我国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有观点认为,认同是对某一事物的一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认识的植入过程。[3] 也有观点认为,“认同是个体通过学习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把外在的社会意识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及其行为动机,它是行为主体在认知和情感上,对外在于主体的社会意识的实施价值、意义的认识趋同,并指导自身自觉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4]

 不同学者对认同感概念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又各有其借鉴的意义。基于对各个学者观点的理解并结合本文的研究需要,我认为认同感是主体在自觉和自愿

 4

 的基础上,出于自身需要,在对客体的价值选择和好恶评价之后,形成坚定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指导实践活动的稳定持久的心理状态。

 2.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基本内涵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认同感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被多门学科引入到了学术研究中去,例如社会学、民族学、哲学以及政治学等,并且取得了重大突破。因此,将认同感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重要且必要的。结合以上对认同感概念的分析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就是认同主体“基于内心自愿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运作持有同向性的情感、态度并采取相应广泛支持行为的活动过程”。[5] 换句话说,就是认同主体基于自身需要亲近、承认和赞同并且自觉自愿地选择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而产生思想、情感和态度上的归属感,并积极以认可赞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具体可以作如下理解: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中的认同,即“认可和赞同”,不能等同于趋同和同化,它只是承认并赞成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过程,而不是在思想行为上走向相同的过程,具有多元共存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是认同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纯粹自觉自愿的选择和接受,具有主动建构性,是一种主动且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再者,认同主体往往又是从自身的利益需要出发的,因此,认同的内容不一定是永远正确的,但至少在一定时间内是符合自身价值诉求的,而且认同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影响的认同并不是绝对完全地认同,可能只是部分承认、赞成,或者是以达到主体利益为目标而经过主观加工的认同,因而具有自觉选择性。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中的认同并非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影响的绝对服从,但却能让认同主体自觉地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来规范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所以具有目的导向性。最后,“在每一个地方,我们都遭遇到认同的话语,而且,人们所讨论的不仅仅是认同问题,还涉及到变化问题:新的认同的涌现,旧的认同的复活,现存的认同的变迁”。[6]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变化发展的,认同主体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具有动态变化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基本结构 1. 认同的基本要素

 谁认同、认同什么以及怎样认同,即认同主体、认同客体以及认同中介,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出发点,也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系统的基本要素。

 何为认同主体?“主体即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动的、现实的人”。[7] 那么认同主体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

 5

 性的个人或者群体,是区别于认同客体而言的。就本文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主体具体就是指大学生,具体表现在大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并出于某种需要动机去实现认同的过程,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可能性和重要条件。

 认同客体是相对于认同主体而存在着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过程中认同主体承认和接受的对象。总体而言,这个对象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包括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等等,从形态上看,包括理论、观念、实践等层面。

 认同中介是串联认同主体与认同客体的纽带,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者既是教育内容的传播者,又是教育方法的实施者,存在于全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活动过程中,是活动的组织者与开展者。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本质就是这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动态过程。

 2. 认同的实现过程

 认同感最初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因此它的实现过程也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而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实现过程就是知、情、意、行等因素相互作用,并达到内心的体悟、心理的接受、行动上践行的过程。

 认知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是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的认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就是首先将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纳入到认知范围,这是基础和前提,然后再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加工处理,达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掌握的过程。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进行判断从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当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满足客体的需要,就会产生负性情感,比如否定、排斥,从而阻碍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活动;反之,就会产生正性情感,比如肯定、顺从,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活动。

 意志是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调节行为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心理活动,是对情感过程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化。如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符合自身的需要,便会升华为信念和信仰,形成坚定的价值观念。

 行为是认知、情感、意志的外在体现,是知、情、意的统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活动中的关键一步。只有将认可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外化为实践层面的认同,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认同。

 这四个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认知是前提和基础,情感反过来推动认知发展,并促进意志的深化,意志支配着认知、巩固了情感,

 6

 且加快行为的实现,行为反过来又强化了认知向情感、意志的转化。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现状分析 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是在知情意行四个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无论这四个环节中,哪个部分出现问题都表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缺失。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这四个环节都有一定的问题出现。

 (一)大学生的认知偏差 1. 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肤浅

 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活动中,对教育内容的认知是首要的。然而现实却是大部分学生仅仅停留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浅层认识程度,只是简单识记知识点内容以应对学校考试,考试结束后,学生随即就会把这些理论知识抛诸脑后,并没有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刻本质。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性而忽略其导向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不够,缺乏一个真理性的深层认识。

 2. 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知错误

 价值是某种事物对主体的积极作用,即这种事物所具备的某些属性和功能能够满足主体的需求。[8] 然而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和价值,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据某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是无所谓的,认为学习理论知识只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政党以及其他与政治相关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事,对自身的成长发展并没有多大关系。大学生没有深层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会束缚其分析和选择的能力,也就不能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

 (二)大学生的情感冷漠 1. 对教育者的逆反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是最具个性的代表,自尊心较强,为人处世方面容易感情用事。例如,对社会基本观点表现冷漠,不予理睬,当老师、领导对其进行善意的、正面的批评教育时,会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因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认可不接受,那么作为教育内容的传播者——教育者也就成为了众矢之的,学生把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一同划分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去。这些不同的表现都反映出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低的本质。

 2. 对教育内容的排斥

 7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旧是主要通过课堂传授的形式开展的,而且内容大都枯燥、乏味、空洞,因此就会容易引起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排斥。这样的排斥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表面接受了老师的教诲,但是心理是排斥的,受而不悟不化,我们称之为“虚假接受”;另一种则是表面和内心一样的排斥,做的即心中所想,将教育内容当做耳旁风,过耳不过心,因此思想教育课堂成了学生娱乐休息的“天堂”,我们称之为“漫不经心”。

 (三)大学生的认同意志不坚定 一般来说,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在面对一些失德现象时,应该表现出愤怒和谴责,然而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却轻而易举地让大学生对原有的理想信念产生了质疑。比如说,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众所周知的“天津许云鹤案”,本是出于助人为乐的道德信念却让自己陷入了不仁,这让处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信念开始动摇——到底要不要做好事?能不能做好事?以至于开始怀疑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性。据 2015 年的一项名为“大学生思想信念追求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选择了“个人的利益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相符合”,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价值信念在日渐动摇。而对于屡屡发生且屡禁不止的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恶劣行为,大学生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连这样最直接、最频繁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都不能坚定自己的信仰,我们大学生又如何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下寻求并坚定我们的信仰呢? (四)大学生的践行力不强 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活动的关键,因此大学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践行的能力不强。这个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大学生缺乏将思想政治教育付诸实践的意愿;二是缺乏将知、情、意统一起来形成一定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能力。部分大学生深受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僵化论”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只是简单识记理论知识,知而不行甚至知行相悖。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受到冲击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大学生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四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一是大学生本身的因素,即内因;二是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学校在监管自媒体环境方面的不足,即外因。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受到冲击的内因

 8

 1. 多元化信息导致的 价值观混乱、政治信仰淡化

 平民化、低门槛、普及化的自媒体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快捷、自由的渠道,但同时也滋生了很多非主流、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国家和社会倡导核心价值观念的同时,自媒体的开放性导致了来自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多元社会思潮的涌入,也就成为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政治观树立的客观条件。主观上讲,大学生是使用自媒体最普遍、最频繁的群体,而且正处于思想观念、道德观点和政治观点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面对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传播以及不同意识形态侵入时,很多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极其容易迷失自我,进而思想产生矛盾,价值观变得混乱,政治信仰也随之淡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也不免会发生动摇。就像很多学生能够认可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同时又因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觉得共产主义理想过于虚幻,无法实现。

 2. “去主体化”模式导致的自我意识、平等意识增强

 草根化、平民化的自媒体给更多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声的平台,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发布信息,也可以接收信息,每一个人都是“主体”。作为受自媒体影响最大的大学生,更加乐于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参与各种问题的讨论,其自我意识、平等意识在逐渐增强。慢慢的,他们内心开始渴望独立解决问题,希望能够活出自我,摆脱他人的影响和约束。因此,当教育者通过灌输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大学生会认为自由受到了约束,自然就对思想政治教育打心里排斥。

 3. 对自媒体的过度依赖导致的道德实践不足

 自媒体的出现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能靠自媒体解决,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度依赖自媒体的现象。以手机为例,大学生中整天机不离身的人群不在少数,甚至不少人每晚都是握着手机入睡的,24 小时待机。除了存在使用自媒体时间过长的问题以外,很多人几乎不放过任何能利用的时间,走路时、吃饭时、上厕所时。甚至与朋友、家人在一起时,也紧紧抱着手机,沉迷于网络世界,一方面严重妨碍了与人的言语沟通和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使自己的思维惰性增强。而这类人往往在网络上却是十分活跃的,总是第一时间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评论参与,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导致道德实践不足。久而久之,这些人就会渐渐遗忘没有反复经过道德实践过的道德认知,会误以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也无大用,从而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受到冲击的外因 1. 自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者提出挑战

 9

 (1)对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不够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者为绝对主导的,教育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也只是以教育者教、学生学的单向形式开展,是完全不对等的。但自媒体的出现和普及,让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的交互平台,学生的平等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步崛起,他们尊重权威却不服从权威。而部分教育者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旧维持着自己的权威,把控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然而这样的教育者是极其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也将会大打折扣。

 (2)运用自媒体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自媒体的助阵使信息可以更加广泛、快速、深入地传播出去,大学生也可以更加快捷、及时、多方面地接收到各种信息,大学生对新兴事物以及热点话题的了解程度大大提升,甚至大有赶超教育者的趋势。教育工作者由于个人的年龄、兴趣以及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对自媒体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高,传统的信息优势不再。这样一来大学生也就不能对教育者的能力表示信服,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大大降低。

 2. 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契合度不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最重要的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但实际上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大大降低学习的动力,引起学生的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课本上的内容存在缺乏针对性、缺乏深度和广度、脱离实际的问题,与学生的求知欲极度不匹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新问题得不到解答。比如说对社会两极化加剧、以及官员贪污腐败滋生等问题的分析,只是简单地几句口号式的理论分析,会让学生认为是在逃避问题、回避矛盾。很长时间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正当利益需求都得不到重视,仅仅一味地以理想化的思想标准规定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这样的做法会引起他们的抵触心理,而且也有悖于物质利益决定思想动机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9]

 3. 教育方式与时代结合不紧密

 目前,传统的课堂知识灌输的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然占了很大的比例,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却忽视了大学生的课外实践。一方面,这样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死板,缺乏趣味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另一方面,学生很难对这样的课程产生兴趣,缺乏活力的课堂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他们通过自媒体表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满,这样的负面情绪又快速地在大学生群体中散播,形成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刻板印象,冲击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10

 4. 学校对自媒体环境的监管不够

 自由开放的自媒体承载了五花八门且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有积极的、健康的,也有消极的、腐朽的,而且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一些虚假信息充斥在自媒体平台上,混淆人们的认知,甚至引起学生的集体性恐慌。这时学校对自媒体环境的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事实上学校对自媒体环境的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一个专门的监管部门及专业人员,所以就无法及时清理过滤垃圾信息、不良信息。这就使得大学生易受不实舆论的影响,思想观念易被动摇,破坏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活动。

 四、自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对策分析 自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降低的原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也应从内部和外部分别加以剖析。

 (一)内部增强 1. 提高媒介素养

 大学生是使用自媒体最多、最快的群体,同时,他们也正处于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心智还不够成熟,又缺乏社会经验,因此他们必须具备正确分析选择自媒体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一方面,学校有必要开设媒介素养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开展知识讲座、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鉴别、筛选、整合网络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信息的发布者,也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论负责,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以此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重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2. 坚持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主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被大学生这个主体承认接受并用于指导自身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活动才算完成。这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大学生的内化吸收,有赖于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大学生要坚持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就是通过不断地认识自己、否定自己,对已有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进行反复深刻思考,才能形成引导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的坚定信仰,主动完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二)外部辅助 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

 (1)提高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11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传播给受教育者,所以教育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尤其是在教育者的信息渠道不再占优势的情况下,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掌握信息的数量逐渐靠近,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育者要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要在行为上践行这些理论。只有这样,教育者才能有效解决受教育者的疑惑,成为他们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正确导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是死板教条的,教育者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

 (2)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自媒体的认识 伴随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我讲你听”式知识灌输的教育理念已经过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意识到自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者的媒体应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掌握新媒体特点、基本操控手段、把握网络语言特点、网络交流技巧等”。[10] 教育者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自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刻关注热点话题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抢占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

 2. 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

 在社会急速发展和世界形势日益变化的今天,陈旧的、空洞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加之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现实需要。因此,教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主旋律的基础上,紧跟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充实。二是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以更新教育内容,满足大学生的利益需要。这样能够让大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世界的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大大提升,认同感也大大增强。例如,在萨德事件爆发时,许多高校都适时把握住这个社会热点,向学生传递正面理性的信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3. 创建自媒体互动教育模式

 自媒体的优点是任何人不能否认的,将自媒体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一方面是因为自媒体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搭建了一个高效、快捷的线上沟通平台,打破了原始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有利于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自媒体是受到广大学生欢迎的形式,将自媒体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补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学校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 APP 建立公众号、官方微博,推送社会热点话题,并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目

 12

 前,已经有绝大部分高校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起到了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引导正确价值观念的突出作用。

 4. 建立完善自媒体管理监督机制

 自媒体是一个虚拟开放的空间,信息传播十分自由、快捷,这也就导致了信息可信度差,让阅历过浅、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极其容易受到影响,造成价值观混乱。因此,学校建立完善自媒体监督管理机制迫在眉睫。首先,学校要加大投入培训一批专业化监管队伍,有效监督校园自媒体环境,做好对复杂信息、多元舆论的监控,及时过滤不良信息。其次,学校有必要加强自媒体监管体系的构建,在严格执行自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各高校可以制定一些适应本校的自媒体运行使用制度。最后,学校应加强舆情引导,除了教育工作者之外,更重要的是发挥“意见领袖”的模范带头作用,间接引导学生群体选择正确的观点。

 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脱离不了自媒体这个大背景,对处于这个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问题的研究也就显得无比重要且必要了。深入钻研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影响,不断提高认同主体和认同客体的综合素质,优化认同中介,创设健康的自媒体环境,以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有利于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 [ 参考文献] ]

 [1] Chris Willis, Shayne Bowman.We Media [R].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 2003.

 [2]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2.

 [3]刘贝贝,林建成.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社会心理学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4,15:76-77. [4]王滨有.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内化与外化运行机制 [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l:3-4.

 [5]魏永军.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7:8 .

 [6]Richards Jenkins.Social identity [M]. London:Rout ledge,1996:7. [7]陈义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157. [8]王常柱,武杰,张海燕.自然价值的全景式界定与哲学辩护[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1:105-109. [9]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5.

 13

 [10]赵宏.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13,5:67-68.

推荐访问:认同感 几点思考 增强
上一篇:第二十二个党风廉政教育月党章党纪法规知识竞赛知识测试题(带答案)
下一篇:公务员考核年度述职报告及范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