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

来源:澳洲移民 发布时间:2020-08-29 点击: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儒学在两汉取得独尊地位之后,随着魏晋以来的思想流变,逐渐受到冷落。直到宋代,才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性命义理之学)。它以儒学内容为主,同时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唐代三教融合与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在理学内部,又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争,一个认为“性即理”,一个认为“心即理”;
一个深沉博大,持敬穷理,一个超然峻拔,直指本心。

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相通之处 首先,在内容上是相通的,二者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他们都承认“理”的存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从根本而言,他们都认为人性本善,无论是程朱的“性即理”,还是陆王的“心即理”,他们都是善的,都是宇宙中最本质的东西。

其次,在道德修养上,二者都主张“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及修养功夫“变化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

再次,二者的实质目的是相通的。无论是程朱的“体天理达于至诚”、“学为圣人”,还是陆王的‘明心见性”、“致良知”,他们在实质目的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强调人作为道德的存在,“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明心”、“复性”,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其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 首先,在思想内容上的分歧:程朱理学以“理”为本,是一个理本论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理”是万物的本原和依据,是万物的主宰。“理”是整个世界的根据,未有天地之先它已存在,天地塌陷之后它仍存在,它自身无生灭,却对万事万物的生灭运动起着主宰作用。“理”作为本体虽抽象却不空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理”的内在核心就是儒家伦理纲常。“理”的主宰地位也是为了证明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至上性、绝对性和永恒性。

陆王心学的根基是“心”,其代表观点是“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集·卷一》)“心”所具之理并非单指外在的儒家伦理规范,而是人对这些规范的接受能力,即外在的伦理在人心中内化为道德自觉性的可能性,即“仁义礼智”之“四端”。

两者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程朱之“理”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
而陆王之“心”则更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正是这个差异直接导致了两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对立。

其次,在修养方法上的分歧: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把众物之理穷尽而后至于豁然开朗,体会出人生至理即伦理纲常的无上性。特别强调要专注于从事物上体会儒家伦理规范而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自识。陆王心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发明本心”。他们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学习也能体会。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总之,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以人的道德本性为最高原则,都强调人的道德存在,虽旨趣各异,方法有别,然而殊途同归,都以“理”为核心,都以光复道统、传承发扬儒家伦理道德为己任。因此,二者虽然有相异之处,在本质上却又是相通的。

推荐访问: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的影响 程朱理学论文 陆王心学的含义 陆王心学的理论贡献 了解真实的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神曲》与《离骚》的比较(): 周长与面积的比较 比喻与比较的区别
上一篇:党员对照五差五看个人剖析材料
下一篇:中学师德师风建设自查自评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