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供应链管理》名词配伍题问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02)

来源:日本留学 发布时间:2020-10-26 点击: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供应链管理》名词配伍题问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02)
盗传必究 一、名词配伍 A.电子供应链管理 B.信息集成 C.再订货点. D.供应商管理库存 1.( D )是指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来管理用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一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

2.( B )是指除了提供数据外,还可能包括信息的传递、加工和转化的过程,以便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数据格式、数据语义的需要。

3.( C )是指用来明确启动补给订货策略时的货品单位数。当需求量或完成周期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须使用合适的安全库存来缓冲或补偿不确定因素。

4.( A )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在各节点之间进行商务活动,即通过电子技术来实现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控制。

A.业务流程重组 B.满意度指标 C.供应链的标杆管理 D.生产进度信息 5.( D )是指企业检查生产计划执行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滚动制定生产计划过程中用于修正原有计划和制定新计划的重要信息。

6.( B )是指反映供应链上、下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即在一定时间内上层供应商对其相邻下层供应商的综合满意程度。

7.( A )是以作业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的目的。其核心是“过程”观点和“再造”观点。

8.( C )是将标杆管理的思想、工作方法贯穿于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第三方物流及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

A.商品分类管理 B.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C.客户关系管理 D.电子供应链管理 9.(D )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在各节点之间进行商务活动,即通过电子技术来实现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控制。

10.(C )是指通过对客户行为长期地、有意识地施加某种影响,以强化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旨在通过培养公司的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对该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更积极的偏爱或偏好,留住他们并以此作为提升公司营销业绩的一种策略与手段。

11.( B )是指在供应链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以保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效益,也就是供应商一制造商关系,或者称为卖主/供应商一买主关系、供应商关系。

12.( A )是指分销商或供应商的一种业务过程,通过把商品类别作为战略业务单位进行管理,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提高分销商(主要是指零售商)或供应商(主要指厂商)的商品类别效率与赢利能力。

A.敏捷制造 B.绿色供应链管理 C.核心企业 D.供应链 13.( D )是指2001年,我国发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45-2001)中对它的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14.( C )是指除了能创造特殊价值,长期控制比竞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性业务工作外,还要协调好整条链中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控制整个增值链的运行,成为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继承中心、管理控制中心和物流中心。

15.( B )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管理模式,即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中,从绿色设计开始,经过绿色材料的选用、绿色供应过程、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销售、绿色运输和使用、直至产品的废弃处置都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16.( A )是一种每一个公司都能开发自己的产品和实施自己的经营战略的组织结构,包括有创新精神的管理组织、有知识且被适当授权的员工、采用柔性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制造技术。

A.标杆 B.敏捷制造 C.有效客户反应D.供应商关系管理 17.( B )是指一种每一个公司都能开发自己的产品和实施自己的经营战略的组织结构,包括有创新精神的管理组织、有知识且被适当授权的员工、采用柔性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制造技术。

18.( A )是指以那些出类拔萃的企业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分析这些基准企业的绩效达到优秀水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选取改进的最优策略。

19.(D )是指一种致力于实现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长久、紧密伙伴关系的管理思想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目标是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紧密的业务关系,并通过对双方资源和竞争优势的整合来共同开拓市场,扩大市场需求和份额,降低产品前期的高额成本,实现双赢的企业管理模式。

20.( C )是指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做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战略。

A供应链 B.安全库存 C.生产进度信息 D.满意度指标 21.( D )2001年,我国发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45-2001)中对它的定义为;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22.( C )是指当不确定因素已导致更高的预期需求或导致完成周期更长时的缓冲存货,其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

23.( B )是指企业检查生产计划执行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滚动制定生产计划过程中用于修正原有计划和制定新计划的重要信息。

24.( A )是指反映供应链上、下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即在二定时间内上层供应商对其相邻下层供应商的综合满意程度。

二、问答题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控制模式有哪几种?你认为哪一种更好?(6分)
答: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分为中心化协调、非中心化协调和混合式协调三种。(2分)
中心化协调控制模式把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纳入一个系统,采用集中方式决策,因而忽视了代理的自主性,也容易导致“组合约束爆炸”,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比较迟缓,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1分)
非中性化协调控制过分强调代理模块的独立性,对资源的共享程度低,缺乏通信与交流,很难做到供应链的同步化。(1分)
比较好的控制模式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各个代理一方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运作,另一方面参与整个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体系,保持了独立性与协调性的统一。(2分)
2.传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差距有哪些体现?(6分)
答:(1)决策信息来源的差距(多源信息);
(1分)
(2)决策模式的差距(决策群体性、分布性);
(1分)
(3)信息反馈机制的差距(递阶、链式反馈与并行、网络反馈);
(2分) (4)计划运行环境的差异(不确定性、动态性)。(2分)
3.请结合实际论述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答:(1)内部绩效的衡量 内部绩效的衡量主要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内部绩效进行评价,常见的评价指标有:成本、顾客服务、生产率、资产的衡量、质量。

(2)外部绩效的衡量 外部绩效的衡量主要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运行状况的评价。外部绩效衡量的主要指标有:用户满意程度,最佳实施基准等。

(3)综合供应链绩效的衡量 综合供应链绩效的衡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

1、客户角度 企业为了获得长远的财务业绩,就必须创造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平衡记分法给出了两套绩效评价方法,一是企业为客户服务所期望达到绩效而采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市场份额、客户保有率、客户获得率、客户满意等。二是针对第一套各项指标进行逐层细分,制定出评分表。

2、流程角度 这是平衡记分法突破传统绩效评价显著特征之一。传统绩效评价虽然加入了生产提前期、产品质量回报率等评价,但是往往停留在单一部门绩效上,仅靠改造这些指标,只能有助于组织生存,但不能形成组织独特的竞争优势。平衡记分法从满足投资者和客户需要的角度出发,从价值链上针对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四种绩效属性:质量导向的评价、基于时间的评价、柔性导向评价和成本指标评价。

3、改进角度 这个方面的观点为其他领域的绩效突破提供手段。平衡记分法实施的目的和特点之一就是避免短期行为,强调未来投资的重要性。同时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设备改造升级,而是更注重员工系统和业务流程的投资。注重分析满足需求的能力和现有能力的差距,将注意力集中在内部技能和能力上,这些差距将通过员工培训、技术改造、产品服务得以弥补。相关指标包括新产品开发循环期、新产品销售比率、流程改进效率等等。

4、财务角度 企业各个方面的改善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企业所有的改善都应通向财务目标。平衡记分法将财务方面作为所有目标评价的焦点。如果说每项评价方法是综合绩效评价制度这条纽带的一部分,那么因果链上的结果还是归于“提高财务绩效”。

4.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有几个步骤,建立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是其中的一个步骤吗?你对这一步骤有何看法? 答:(1)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遵循8个步骤,建立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是其中的一个步骤。(2分)
(2)建立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
供应链管理的高效运转必须以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基础,大量工作要跨企业、跨组织、跨职能进行协调。供应链上各企业必须全面、准确、动态地把握散布在全球或全国各个中转仓库、经销商、零售商以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各种运输环节之中的产品流动状况, 并以此为根据随时发出调度指令,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及时调整市场战略。可以说信息系统是支撑供应链物流全过程管理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供应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起来之后,供应链管理就可以进入实际运转了。(4分)
5.简述ERP包含哪些核心思想? 答:(1)帮助企业实现体制创新;
(1分)
(2)“以人为本”的竞争机制;
(1分)
(3)把组织看做是一个社会系统;
(1分)
(4)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ERP基于MRPⅡ,又超越了MRPⅡ;
(1分)
(5)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前台重要支撑;
(1分)
(6)实现电子商务,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资源。(1分)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放大原理的理解,并分析产生需求变异放大的原因。(13分)
答:(1)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由于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这种现象反映出供应链上需求的不同步现象,它说明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看到的是非实际的”。(5分)
(2)产生需求变异放大的原因有:(4分) ①需求预测修正;

②订货批量决策;

③价格波动;

④短缺博弈。

7.为什么寻找一个兼容的合作伙伴,最好的办法是在已经与自己存在业务联系的客户中选择?(6分)
答:从现有的客户中选择有如下好处:
(1)以前相互往来的经历可为两家公司能否友好相处提供有力的证据;
(1分)
(2)人际间的关系纽带已经建立;
(1分)
(3)每个公司对对方公司的能力、商业理念和公司文化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看法;
(2分)
(4)合作双方对将要组建的联盟企业的业务都很熟悉。(2分)
8. ERP包含哪些核心思想?其主要功能模块有哪些?(6分)
答:(1) ERP的六大核心思想(4分)
①帮助企业实现体制创新;

②“以人为本”的竞争机制;

③把组织看做是一个社会系统;

④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ERP基于MRPⅡ,又超越了MRPⅡ;

⑤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前台重要支撑;

⑥实现电子商务,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资源。

(2)ERP的主要功能模块(2分)
①生产计划管理模块;

②流通管理模块;

③辅助管理模块。

9.请联系实际谈谈全球化供应链管理需要考虑的因素。(13分) 答:全球化供应链都会受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政治、法律、地域、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供应链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在决策和控制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文化因素;
(1分)
(2)政治和法律因素;
(1分)
(3)经济因素;
(1分)
(4)市场因素;
(1分)
(5)基础设施因素;
(1分)
(6)人力资源因素;
(1分)
(7)信息资源因素。(1分)
10.简述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特征。(6分)
答:供应链管理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2分)
供应链管理的特征为:
(1)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和超常的性质;
(1分)
(2)管理视域极大拓宽;
(1分)
(3)管理要素更加多样,包容度大大增加;
(1分)
(4)管理系统的复杂度增加,系统边界日益模糊。(1分)
1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控制模式有哪几种?你认为哪一种更好?(6分)
答: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分为中心化协调、非中心化协调和混合式协调三种。(2分)
中心化协调控制模式把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纳入一个系统,采用集中方式决策,因而忽视了代理的自主性,也容易导致“组合约束爆炸”,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比较迟缓,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1分)
非中性化协调控制过分强调代理模块的独立性,对资源的共享程度低,缺乏通信与交流,很难做到供应链的同步化。(1分)
比较好的控制模式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各个代理一方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运作,另一方面参与整个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体系,保持了独立性与协调性的统一。(2分)
12.结合实际论述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旌步骤,。(13分)
答:(1)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步骤(10分) ①根据企业现行业务状况进行需求分析;

②明确企业要实现的目标;

③建立团队,统一观念,加强培训;

④设计总体方案和制订项目规划;

⑤选择最适合企业情况的解决方案;

⑥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企业全员的参与;

⑦制订实施计划、步骤和阶段性衡量标准;

⑧设定TCO和ROI指标;

⑨功能参数配置、系统调试和上线准备;

⑩系统投入运行和优化。

13.简述快速反应的实施步骤。

答:(1)条形码和EDI;
(1分)
(2)固定周期补货;
(1分)
(3)先进的补货联盟;
(1分)
(4)零售空间管理;
(1分)
(5)联合产品开发;
(1分)
(6)快速反应的集成。(1分)
14.你认为影响供应链成本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供应链成本的因素众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商务流的业务流程改变、各种业务流程上的诸活动的作业方法的变化、效率的提高或降低、资源消耗的降低或提高、库存量的变化等等,都会影响供应链成本。但主要因素可以分为供应链运作的透明性、成本的多变性、产品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信息共享的程度等方面。

1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放大原理的理解,并分析产生需求变异放大的原因。(13分) 答:(1)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由于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这种现象反映出供应链上需求的不同步现象,它说明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看到的是非实际的”。(5分)
(2)产生需求变异放大的原因有:(4分) ①需求预测修正;

②订货批量决策;

③价格波动;

④短缺博弈;

16.简述供应商的选择步骤。(6分)
答:(1)市场分析。在供应商开发的流程中,首先要对特定的分类市场进行竞争分析。(1分)
(2)经过对市场的仔细分析,寻找潜在供应商。(1分)
(3)安排对供应商的实地考察,这一步骤至关重要。(2分)
(4)审核供应商,对合格供应商发出询价文件。(1分)
(5)价格谈判。在价格谈判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设定合理的目标价格。(1分)
17.传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差距有哪些体现?(6分)
答:(1)决策信息来源的差距(多源信息);
(1分)
(2)决策模式的差距(决策群体性、分布性);
(1分)
(3)信息反馈机制的差距(递阶、链式反馈与并行、网络反馈);
(2分) (4)计划运行环境的差异(不确定性、动态性)。(2分)
18.请结合实际论述供应链环境下如何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重组有什么特点? 答:(1)业务流程重组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面向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程重组项目同其它项目一样,都具有时间、成本和绩效三个目标。三个目标综合成了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同时也构成了业务流程重组的三个方向,即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基于时间的业务流程重组、基于成本的业务流程重组、基于绩效的业务流程重组。

(2)业务流程重组的特点 ①以流程为导向;

②目标远大;

③打破常规;

④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

推荐访问:最新电大专科《法理学》题库及答案 南京电大英语试卷及答案题卷号2204 2302供应链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联想题题库及答案 电大试卷号2038答案 最新电大专科《物业管理法规》题库及答案 最新电大专科《经济法学》题库及答案 电大专科《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题库 电大专科《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题库20 vb上机题题库及答案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情绪“特工队”全国通用
下一篇:劳动合同书样本电子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