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1)

来源:日本留学 发布时间:2020-09-22 点击: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1)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1.《诗经》原名只叫《诗》,因为它收录了305首诗,又叫它《诗三百》
2.《左传》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3.《冯谖客盂尝君》选自《战国策》。

4.《陌上桑》是汉乐府(答汉代民歌亦可)一民歌。

5.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6.汉代的文人五言诗,最著名的是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7.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8.《登高》是杜甫的作品。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作品,其中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古。

10.《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作品,其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11.被严羽称为“唐人七言律第一”的是崔颢的《黄鹤楼》。

12.被称为“秋思之祖”的元人散曲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13.《诗经》分风、雅、颂三类编排。

14.《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15.《冯谖客盂尝君》选自《战国策》。

16.《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作品,其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1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名句。

18.李白,字太白。

19.《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作品,其中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概不凡。

20.汉代的文人五言诗,最著名的是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21.《邵公谏弭谤》选自国别体史书《国语》。

22.《病梅馆记》是龚自珍的作品。

23.《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作品,其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24.《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作品,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传诵千古。

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李商隐的作品。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传诵千古。

26.《诗经》收录诗歌的时间跨度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27.《左传》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 28.庄子,名周。

29.《史记》有五十二万六千多字。

30.《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

31.李白,字太白。

32.《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作品。

33.《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作品,描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3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作品。

35.陆游,号放翁。

36.《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作品,其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37.《齐桓晋方之事章》选自《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和齐宣王--次对话。

38.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39.《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李商隐的作品。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传诵千古。

40.孟子,名轲。

41.《诗经》收录诗歌的时间跨度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42.《左传》与《谷梁传》、<l公羊传》合称 “春秋三传”。

43.屈原,名平。

44.《陌上桑》是汉乐府(答汉代民歌亦可)民歌。

4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迢迢牵牛星》中的一句。

46.汉代的文人五言诗,最著名的是无名氏的《占诗十九首》。

47.《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作品,其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48.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二者并称“王盂”。

49.《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作品,其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50.《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晏殊的作品。其中的名句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1.被称为“秋思之祖”的元人散曲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5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作品,其中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古。

53.关于《诗经》的采集和编纂成书,有采诗说、献诗说、和删诗说。

54.“春秋三传”是指_《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55.《战国策》是汉代学者刘向最后整理定名的。

56.《史记》分为五种体例,分别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57.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58.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王维和盂浩然,二者并称“王孟“。

59.《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作品,其中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慨深广。

60.孟子,名轲。

61.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其中三家先后失传,保存至今的为毛诗。

62.《左传》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63.《战国策》是汉代学者刘向最后整理定名的。

64.《陌上桑》是汉乐府(答汉代民歌亦可)民歌。

65.《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是曹丕的作品,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诗。

66.汉代的文人五言诗,最著名的是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67.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68.《登高》是杜甫的作品。

69.《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

70.《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作品,其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71.《邵公谏弭谤》选自国别体史书《国语》。

72.被称为“愁思之祖”的元人散曲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73.《离骚》是屈原的作品。

74.《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作品,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传诵千古。

75.《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76.《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

二、连线题 1.诸葛亮 c.《前出师表》
2.陶渊明 e.《饮酒》
3.《左传》
b.《烛之武退秦师》
4.陆游 d.《书愤》
5.《诗经》
a.《氓》
6.江淹 C。《别赋》
7.李白 D.《将进酒》
8.《诗经》
A.《采薇》
9.《战国策》
B.《冯谖客盂尝君》
10.王安石 E.《答司马谏议书》
11.江淹 c.《别赋》
12.李白 d.《将进酒》
13.《诗经》
a.《采薇》
14.《战国策》
b.《冯谖客孟尝君》
15.王安石 e.《答司马谏议书》
16.诸葛亮 c.《前出师表》
17.陶渊明 e.《饮酒》
18.《左传》
b.《烛之武退秦师》
19.陆游 d.《书愤》
20.《诗经》
a.《氓》
三、选择题 1.下列作家中,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

A.陈子昂 B.卢照邻 C王之涣 D.张若虚 2.下列作品中,属于英雄传奇小说的是(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 <金瓶梅》
D.《水浒传》
3.下列词作家中,属豪放派的是( )。

A.晏殊 B.苏轼 C.柳永 D.李清照 4.以下元杂剧作家中,杂剧创作成就最高的是( )。

A.白朴 B.马致远 C.关汉卿 D.汤显祖 5.下列作家中,( )的作品全是乐府诗。

A.李白 B.白居易 C.曹操 D.曹植 6.下列作品中,属于英雄传奇小说的是(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金瓶梅》
D.《水浒传》
7.“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 )给自己定下的写作要求。

A.孔子 B.庄子 C.司马迁 D.班固 8.以下元杂剧作家中,杂剧创作成就最高的是( )。

A.白朴 B.马致远 C.关汉卿 D.汤显祖 9.下列作家中,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

A.陈子昂 B.卢照邻 C.王之涣 D.张若虚 10.南宋最伟大的诗人应该是( )。

A.范成大 B.杨万里 C.文天祥 D.陆游 1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 )给自己定下的写作要求? A.孔子 B.庄子 C.司马迁 D.班固 12.杜丽娘是( )中的人物形象。

A.《拜月亭》
B.《救风尘》
C.《牡丹亭》
D.《南柯记》
13.下列历史著作中,属于国别体的是( )。

A.《左传》
B.《国语》
C.《史记》
D.《春秋》
14.下列作品中,属于英雄传奇小说的是(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金瓶梅》
D.《水浒传》
15.下列作家中,属边塞诗派的作家是( ) A.孟浩然 B.王维 C.高适 D.李商隐 16.杜丽娘是( )中的人物形象。

A.《拜月亭》
B.《救风尘》
C.《牡丹亭》
D.《南柯记》
17.下列先秦诸子中,属于道家的是( )。

A.庄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8.下列作家中,( )的作品全是乐府诗。

A.李白 B.白居易 C曹操 D.曹植 19.下列作家中,属边塞诗派的作家是( )。

A.盂浩然 B.王维 C高适 D.李商隐 20.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是( )。

A.鲍照的《拟行路难》
B.曹丕的《燕歌行》
C.崔颢的<黄鹤楼》
D.<木兰诗》
21.下列历史著作中,属于国别体的是( )。

A.《左传》
B.《国语》
C.《史记》
D.《春秋》
22.刘兰芝是( )中的人物。

A.《陌上桑》
B.《木兰诗》
C.《长恨歌》
D.《孔雀东南飞》
2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 )给自己定下的写作要求? A.孔子 B.庄子 C.司马迁 D.班固 24.下列作家中,属边塞诗派的是( )。

A.王维 B.岑参 C.孟浩然 D.杜牧 四、名词解释 1.赋比兴:
《诗经》中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1分)“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2分)“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2分)“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2分)
2.田园诗:
以描绘田园风兴与田园生活为主的诗作。(3分)由陶渊明独自创立。(2分)诗具有平淡、自然、朴素而寓于韵味之风格。(2分)
3.楚辞:
战国时期,(1分)由楚国诗人屈原等人(2分)在吸收楚国民歌滋养的基础上(2分),创造的带有楚国地方色彩的新体诗。(2分)
4.赋比兴 《诗经》中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1分)“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2分)“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2分)“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2分)(可用自己的语言作答)
5.“高岑” 指唐代诗人高适和岑参。(2分)两人均以反映边塞生活见长,(2分)同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2分),诗风亦有某些相似之处,故并称之。(1分)
6.四大奇书 指明代四部长篇小说。(3分)《西游记》、(1分)<金瓶梅》、(1分)《三国演义》、(1分)《水浒传》(1分)
7.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尤其是建安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3分)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2分)悲凉慷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2分) 8.四大奇书 指明代四部长篇小说。(3分)<西游记》、(1分)《金瓶梅》、(1分)《三国演义》、(1分)《水浒传》。(1分)
9.“临川四梦” 汤显祖晚年归隐于临川玉茗堂。(2分)先后创作了《牡丹亭》、(1分)<南柯记》、(1分)《邯郸记》(1分)和《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2分)
10.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尤其是建安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3)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2)悲凉慷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2) 11.山水诗 作为独立的诗歌流派和完整的艺术形式,产生在南朝刘宋时期。(1) -些文人隐遁泉林,寄情山水,以山水景物为吟咏主题的山水诗便大量产生。(2)谢灵运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2)山水诗的主要艺术风格为清新自然。(2) 12.“临川四梦” 汤显祖晚年归隐于临川玉茗堂。(2)先后创作了《牡丹亭》、(1)《南柯记>、(1)《邯郸记>(1)和《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2)。

13.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尤其是建安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3分)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2分)悲凉慷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2分)
14.王孟 指唐代诗人王维和孟浩然。(2分)两人都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见长,同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3分)风格亦有近似之处,放并称之。(2分)
15.三苏 是北宋文学家苏询与子苏轼、苏辙的合称。(3分)三人中,以苏轼的成就最高,创宋词豪放一派。(2分)三人也同是“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成员。(2分)
16.赋比兴 《诗经》中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1分)“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2分)“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2分)“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2分)(可用自己的语言作答)
17.山水诗 作为独立的诗歌流派和完整的艺术形式,产生在南朝刘宋时期。(1分)一些文人隐遁泉林,寄情山水,以山水景物为吟咏主题的山水诗便大量产生。(2分)谢灵运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2分)山水诗的主要艺术风格为清新自然。(2分)
18.边塞诗派 盛唐时期出现的诗歌流派。(2分)以表现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为题材。(2分)风格豪迈粗犷,悲壮慷慨。(2分)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和岑参。(1分)
五、简答题 1.简述《诗经·氓》中的比兴的手法。

答:比兴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是此诗的一大特色。(2分)特别是“桑之未落”,“桑之落矣”两处,(2分)分别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与年老色衰时不同的遭遇,十分贴切传神。(4分)这两处比兴对揭示悲剧根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分)
2.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三绝”。

答:指《三国演义》塑造的三个重要人物。(2分)因其有鲜明的特色与突出的特征而被称为“绝”。(2分)诸葛亮是“智绝”。(2分)关羽被塑造为“义绝”,当作义气所化身。(2分)曹操则是被当作一个反面人物、一个暴君来塑造的,是“奸绝”。(2分)
3.简述《诗经·氓》中的比兴的手法。

答:比兴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是此诗的一大特色。(2分)特别是“桑之未落”,“桑之落矣”两处,(2分)分别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与年老色衰时不同的遭遇,十分贴切传神。(4分)这两处比兴对提示悲剧根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分)
4.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三绝”。

答:指《三国演义》塑造的三个重要人物。(2分)因其有鲜明的特色与突出的特征而被称为“绝”。(2分)诸葛亮是“智绝”。(2分)关羽被塑造为“义绝”,当作义气的化身。(2分)曹操则是被当作一个反而人物、一个暴君来塑造的,是“奸绝”。(2分)
5.《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子形象有何不同? 答:木兰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以前的女性形象在文学题材中都是与爱情、婚姻有关的,(3分)且往往是弱者和被动者,是受损害的形象。(2分)而木兰的形象则与一般爱情婚姻题材无关,(2分)且她已是一个主动者,一个强者的形象。(3分)
6.简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对比手法。

答:对比在此词中表现为三个方面:(1分)
a.古今赤壁对比。(1分)显示出孤单寂寞的心情。(2分)
b.身游与神游的对比。(1分)是抒情与写景的结合。(2分)
c.自己与英雄人物的对比。(1分)与出了自己失意落魄。(2分)
7.简述《诗经·氓》中的对比手法。

答:对比有两层,(2分)一是女子与男子的对比,(1分)是美与丑、真诚与虚伪的对比;
(2分)一是男子自身前后行为不一的对比,(2分)显示“氓”自私、“二三其德”的性格。(2分)这两层对比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极大的作用。(1分)
8.简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对比手法。

答:对比在此词中表现为三个方面:(1分)a.古今赤壁对比。(1分)显示出孤单寂寞的心情。(2分)b.身游与神游的对比。(1分)是抒情与写景的结合。(2分)c.自己与英雄人物的对比。(1分)写出了自己失意落魄。(2分)
9.简述《诗经·氓》中的比兴的手法。

答:比兴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是此诗的一大特色。(2分)特别是“桑之未落”,“桑之落矣”两处,(2分)分别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与年老色衰时不同的遭遇,十分贴切传神。(4分)这两处比兴对揭示悲剧根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分)
10.简析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对比手法。

答:即桃花源中世界与外面世界的对比。(4分)
桃花源是美的,外面的世界是丑的。桃花源是善的,外面的世界是恶的。可惜的是,外面的世界是真的,而桃花源的世界却是虚构的、假的、不可追寻的。(3分)
在这种对比中包含着陶渊明对社会的批判、讽刺和否定,也包含着他的悲伤:那个美好的“有父子无君臣”的社会,是仅在虚构中的。(3分)
11.《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子形象有何不同? 答:木兰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以前的女性形象在文学题材中都是与爱情、婚姻有关的,(3)且往往是弱者和被动者,是受损害的形象。(2)而木兰的形象则与一般爱情婚姻题材无关,(2)且她已是一个主动者,一个强者的形象。(3) 12.简述张养浩《潼关怀古》的深刻主题。

答:这首短曲虽寥寥数语,却高度概括,精警深刻,(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把统治阶级的利益与广大百姓的利益摆在尖锐对立的位置,(4)其深刻性,尖锐性,思想性足抵一篇史论。(3) 六、作品分析题 1. 阅读下列作品,回答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烛之武为秦穆公分析了哪两种关系?利害如何?(18分)
2.烛之武这段说辞的立足点是什么?秦穆公为什么听从了烛之武的劝谏?(13分)
答:1.展示了两种关系:一是秦郑关系:(2分)烛之武假定两种情况:亡郑、存郑。(2分)然后指出,亡郑,于秦有百害而无一利;
(2分)存郑,于秦有百利而无一害。(2分)从而使秦郑关系由敌我关系变为合作互利关系。(2分)二是秦晋关系。(2分)烛之武从历史与未来两点指出秦晋之间的竞争关系:就历史看,晋负(对不起)秦;
(2分)就未来看,晋阙(损害)秦(2分)。从而使秦晋由合作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2分)
2.烛之武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是因为他抓住了“利害”二字(4分)。这二字是这段说辞的核心与立足点。(5分)泰穆公之所以被烛之武说服,是他在烛之武的分析中,看清了利害。(4分)
2. 阅读下列作品,回答问题。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此诗作于何时?(杜甫的早年、中年、晚年?)此时的杜甫处境如何?(10分)
2.“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被称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你能否一一指出来? (16分) 答:1.作者写此诗时是他的晚年(五十六岁)(3分),他漂泊异乡滞留夔州,(2分)一生的抱负志向都已付之东流。(3分)重九登高,所见所闻与所感融江一篇,遂成此千古绝唱。(2分)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全诗的重心所在,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称赞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暮齿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外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乙编卷十五)(可用自己的话说明。每答出一意给2分,共16分)
3. 阅读下列作品,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7分)
2.这首诗的基本手法是什么?(7分)
3.简述叠字的使用在传情写物上的作用。(12分)
答:1.借天上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3)写人间男女爱情的悲欢离合,是这首诗的主题。(4) 2.全诗字字句句都在写天上的织女,(2)却又字字句句都在抒发地上思妇的离恨,(2)既有象征的特色,又有浪漫的色彩(3)。

3.诗中连用六个迭字,(2)不仅增强了节奏的美感和音韵的协调,(3)更多的是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4)象用“纤纤”来写手,用“盈盈”来写银河,贴切而形象,用“脉脉”来写情,更是含而不露,却又尽得风情。(3) 4. 阅读下列作品,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9分)
2.这首诗的基本手法是什么?(9分)
3.简述叠字的使用在传情写物上的作用。(13分) 答:1.借天上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4分)写人间男女爱情的悲欢离合,是这首诗的主题。(5分)
2.全诗字字句句都在写天上的织女,(3分)却又字字句句都在抒发地上思妇的离恨,(3分)既有象征的特色,又有浪漫的色彩。(3分)
3.诗中连用六组迭字,(3分)不仅增强了节奏的美感和音韵的协调,(3分)更多的是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4分)象用“纤纤”来写手,用“盈盈”来写银河,贴切而形象,用“脉脉”来写情,更是含而不露,却又尽得风情。(3分) 5.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髯髯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诗中如何描写罗敷的美?(8分)
2.罗敷为何要夸夫?(8分)
3.综述罗敷的人物形象。(10分) 答:1.写罗敷的美,作者没有直接写罗敷的容颜,(2分)而是通过对环境美、器物美、服饰美的描写来衬托,(3分)同时又写了观者的反映,这是通过写美的效果来写美丽的方法。(3分)2.后面一段罗敷夸夫未必是实情,从诗意来分析,罗敷不会有这样一位丈夫,(2分)她虚构出这么一位杰出的丈夫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太守以势压人诱人,她也就以势相抗,这显示出罗敷不仅勇敢而且机智,并不失活泼。(3分)这一段对罗敷形象的刻划极其重要。同时,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般这种题材的悲剧套路,使一般的严肃的道德性主题一变而为轻松愉快的喜剧。(3分)
3.坚贞(1分),勇敢(1分),机智(1分),不慕权势(1分)。外貌的美色和内在的美德完美结合,其形象丰满而光彩夺目。(3分)(能结合作品作较为充分的论述,3分)
6. 阅读下列作品,回答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风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烛之武为秦穆公分析了哪两种关系?利害如何?(16分)
2.烛之武这段说辞的立足点是什么?秦穆公为什么听从了烛之武的劝谏?(10分)
答:1.展示了两种关系:一是秦郑关系:(2分)烛之武假定两种情况:亡郑、存郑。(2分)然后指出,亡郑,于秦有百害而无一利;
(2分)存郑,于秦有百利而无一害。(2分)从而使秦郑关系由敌我关系变为合作互利关系。(1分)二是秦晋关系。(2分)烛之武从历史与未来两点指出秦晋之间的竞争关系:就历史看,晋负(对不起)秦;
(2分)就未来看,晋阙(损害)秦。(2分)从而使秦晋由合作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1分)
2.烛之武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就是因为他抓住了“利害”二字。(3分)这二字乃是这段说辞的核心与立足点。(4分)秦穆公之所以被烛之武说服,正是他在烛之武的分析中,看清了利害。(3分)

推荐访问:最新电大专科《法理学》题库及答案 最新电大专科英语I(1)试题及答案(最新 最新电大专科《经济法学》题库及答案 最新电大专科《物业管理法规》题库及答案 电大商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英语I(1)》试题及答案 电大专科成本会计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电大专科成本会计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2015电大专科基础会计试题及答案(最新 电大专科英语I(2)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上一篇:2019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下一篇:昆明市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C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