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澳大利亚 发布时间:2020-03-07 点击:

  小微企业贷款模式创新研究

 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而言具有战略性意义。但是融资难是目前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通过信贷机制创新缓解小微企业的信贷约束成为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研究的焦点。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在剖析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新模式,希望为商业银行扩大小微企业贷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参考。

 一、 引言

 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繁荣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占比已超99%,对GDP的贡献超过60%、上缴50%的税收并提供80%的就业机会,而在这其中小微企业又占据绝大多数。但是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尤其在近期国际金融危机后表现得更为突出。政府和监管机构近年来出台了许多措施鼓励和推动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因此对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发展一套适合小微企业的贷款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 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分析。

 1. 小微企业的内在原因。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经济实力较弱,贷款抵押物不足,财务制度不规范。小微企业大多属于家族经营或合伙经营的企业,企业规模通常较小,负债多而积累少,导致可用于贷款抵押的资产较少。另一方面,大部分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不真实甚至没有财务报表,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难以准确评估。一些小微企业在以往的贷款记录中存在故意拖欠贷款、多头抵押、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等不良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的信誉,使得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心存顾忌。

 2. 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方面的原因。

 商业银行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经营原则,而银行的绩效考核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客观上导致了“重大客户,轻小客户”的贷款倾向,信贷额度大部分投向给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对小微企业的授信不足。小微企业贷款具有期限短、频率高、需求快、风险大的特点,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上花费同样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获得的回报却往往低于大中型企业的贷款,这影响了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加剧了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不足。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度,使得信贷人员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慎之又慎,“为不错贷,宁可不贷”的观念在信贷人员实际工作中比较盛行。

 3. 商业银行贷款能力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商业银行由于长期关注于大中型企业客户群,对小微企业客户的信用信息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客户群的风险特性掌握不够,容易产生“惧贷”心理。另一方面,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建立的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度量方法难以适用于小微企业。最近的国外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用违约风险与大企业的相比具有异质性,有必要对小微企业贷款建立单独的信用度量模型,以提高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度量效果。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正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方法,客观上制约了银行开展小微企业信贷的积极性。

 三、 小微企业贷款模式的创新途径。

 1. 拓展贷款形式,推动担保方式多样化

 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较少,也不容易通过资产评估的方法用做贷款抵押,传统的大中型企业抵押贷款模式难以适用小微企业。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一方面应考虑从企业的现金流或个人的现金流方面来确定贷款额度和还款期限,适当降低对贷款抵押物的依赖。对具有良好纳税记录、盈利记录和行业信誉的小微企业,可以尝试推行无抵押贷款和无担保贷款。另一方面,对于一般的小微企业,可以考虑在抵押、质押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担保公司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担保业务,并适当引入自然人担保方式作为补充。

 2. 建立小微企业授信模式。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以短期流动资金为主,贷款期限短、频率高、需求急。如果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仍延续大中型企业的贷款模式,则在效率上和效益上都会很低。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对现有的授信体系进行修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设计一个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和授信审批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可以考虑引入自动评级系统,实行对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的自动操作,缩短贷款评级和审批环节,提高审批速度。在引入自动评级系统后,小微企业的评级授信、风险衡量都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得出,信贷人员只需对相关数据进行核实即可,大大节约了银行的人力资本。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数据信息库,建立适合自己银行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同时,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局的个人数据库和企业数据库的相关信息,以辅助队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3. 创新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和贷后风险管理方法。

 由于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应重点关注其非财务信息,尤其是那些易于获取的与生产经营活动关联性高的非财务信息。例如,小微企业的销售收入、产品上下游供求情况、银行往来账户等。在测算小微企业的销售收入时,可以考虑使用企业的用电量、工人人数、工人工资总额等信息进行测算。用电量信息可向供电部门获取,工人人数和工人工资总额可通过工资代发系统获取,这些非财务信息往往能更准确地测算出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和发展潜力。另外,对小微企业的企业主信息、核心管理层的相关经验、不良贷款记录和结算记录等信息也需重点分析和调查。

 在贷后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应考虑对小微企业进行贷后集中管理。银行的小微企业贷后管理岗可按月调查企业的用电量、工人人数、工资总额等信息,输入设置好的自动风险预警模型中,由系统对当月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风险预警结果。信贷人员对风险预警结果中风险较大的小微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而对风险值处于正常范围内或向好的小微企业,则可以不进行贷后管理的间隔期检查,从而提高贷后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 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应根据小微企业的经营周期和经营特点,大力开发多样化的信贷产品以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在设计贷款产品时需要对小微企业客户进行细分,充分考虑效益与风险的平衡,注重贷款产品的可实施性。例如,根据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开展小微企业的设备租赁贷款业务、厂房按揭贷款业务、经营性物业贷款业务等;针对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季节性和临时性的物资采购资金需求,允许以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作为还款来源,为小微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对于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因改建、扩建、装修经营性资产投资活动而产生的资金需求,允许以企业的综合效益作为还款来源,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

 五、 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创新。

 对商业银行而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微企业贷款激励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与大中型企业贷款相比,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较大,不良贷款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微企业信贷人员的业绩评价和绩效考核方法也应有所差异。对于小微企业信贷人员的业绩,应重点从小微企业贷款操作流程的规范性、业务量、业务收益等方面来综合评价,适当弱化不良贷款率在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高贷款操作流程规范性的考核权重,同时兼顾贷款业务量和业务收益。对于按照贷款规定程序操作而产生的不良贷款,应当对信贷人员给予减责或免责。同时,商业银行可以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发放笔数与信贷人员的业绩进行直接挂钩,取代贷款额与业绩挂钩,以激励信贷人员对小微企业进行多笔、小额放贷。

  六、相关政策建议。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商业银行创新贷款模式,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比例。但是这也离不开政府和银行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积极参与。笔者认为在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模式过程中,政府和银行监管部门可以发挥积极的政策引导作用。因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市场,为小微企业贷款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了规范融资担保机构的运作,建立有序的竞争环境,政府应对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对象、金额、标准、用途等放米娜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和健全有关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法律法规体系,鼓励不同所有制的融资担保机构加强合作。同时,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层次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以地方政府出资为主,将政府提供资金与担保功能结合起来,并吸引和调动民间资本投入,强化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

 第二,建议银行监管当局增加中小银行的信贷额度,扩大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供给。小微企业是中小银行的主要客户群,增加中小银行的信贷额度,会极大地促进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供给。在大银行与中小银行之间重新分配信贷额度,并不会影响信贷额度总量,但是能有效地增加小微企业的贷款供给。因此,银行监管当局在进行信贷额度调控时应适当向中小银行倾斜,推出鼓励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的政策。

推荐访问:贷款 模式 创新
上一篇:团员自我评价15篇 团员自我评价简短
下一篇:[党纪在我心中-----忆父亲教诲]在我心中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