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来源:英国留学 发布时间:2020-09-29 点击: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 2016 — 2020 )

  6 2016 年 年 4 4 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规划背景和意义.................................................................................................... 2 (一)规划背景..................................................................................................... 2 (二)规划形势..................................................................................................... 5 (三)规划依据..................................................................................................... 8 (四)规划期限和范围......................................................................................... 9 (五)规划意义................................................................................................... 10 二、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 11 (一)资源状况................................................................................................... 11 (二)环境状况................................................................................................... 13 (三)社会经济发展........................................................................................... 15 三、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6 (一)发展基础................................................................................................... 16 (二)主要问题................................................................................................... 25 四、“十三五”发展循环经济指导思想及目标........................................................ 27 (一)指导思想................................................................................................... 27 (二)基本原则................................................................................................... 28 (三)总体定位................................................................................................... 30 (四)发展目标................................................................................................... 30 (五)主要指标可达性分析............................................................................... 32 五、XX 推进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 35 (一)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 35 (二)循环型工业体系建设............................................................................... 39 (三)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建设........................................................................... 44 (四)循环型社会体系建设............................................................................... 46 (五)循环型信息化体系建设........................................................................... 51

  六、XX 市循环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52 (一)循环经济空间布局依据........................................................................... 52 (二)总体布局................................................................................................... 53 七、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 61 (一)重点领域................................................................................................... 61 (二)示范工程建设........................................................................................... 63 (三)技术支撑................................................................................................... 66 八、保障措施.............................................................................................................. 68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合力............................................... 68 (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 68 (三)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为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69 (四)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 70 (五)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体系................................................... 70 (六)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加大资金保障................................................... 71 (七)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72 (八)加大宣传教育,做好培训工作............................................................... 72 附表附图............................................................................................................... 73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1 前

 言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即 3R 原则),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本质上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2009 年 1 月 1 日我国开始正式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从法律的高度将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因此,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仍然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

 “十三五”时期 XX 市将步入巩固全面小康社会成果、加快现代化建设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是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优化产业链条,积极节能降耗,有效推进绿色发展,是 XX 市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XX 工业与信息化局委托专业规划单位编制了 XX 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的基期为 2015 年,规划期为 2016~2020 年。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XX 循环经济发展基础、现状,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和重大项目,及保障措施等,规划是未来五年引导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2 一、规划背景和意义

 (一)规划背景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西方环境保护兴起的 60 年代。循环经济始于人类对环境污染的关注,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结果。由于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和传统不同,制度、体制、机制不同,所以各国在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实践方面有较大差异。上世纪 60 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开始逐步解决工业污染和部分生活型污染问题,特别是后工业化或消费型社会结构引起的大量废弃物逐渐成为各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及再循环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开始在各国得以应用。

 我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那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投资率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3 资源浪费大,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通过从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探索实践看,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注重两端,一方面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循环经济实践最先是从工业领域开始,其内涵和外延逐渐拓展到包括清洁生产(小循环)、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和循环型社会(大循环)等三个层面。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目的是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走出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我国相继在 2002 年 6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3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等一系列文件,“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2008 年 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 年,国务院发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这是《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后出台的第一个行政法规,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领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4 域建立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有关部门还先后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修订了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一些地方政府发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初步形成了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构成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2012 年,国务院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这是我国循环经济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专项规划,明确了“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在国家规划的引领下,各地区制定了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如发布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海水淡化产业化等专项规划。2014年和 2015 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循环经济年度推进计划。2015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京津冀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因此,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仍然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同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5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全面推动能源节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资源高效利用机制。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绿色发展将是未来五年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五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二)规划形势

 1 1 、 国家层面

 近年来,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十二五”前四年,我国资源产出率提高 10%左右,单位 GDP 能耗下降 13.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24%。由此可见,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稳定扩大就业,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 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 1.5 万亿元,从业人员 2000 万人,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近 2.5亿吨,与利用原生资源相比,节能近 2 亿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90 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 11.5 亿吨。

 “十三五”期,在绿色化背景下,从绿色思想、绿色导向、绿色布局、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共享等六个方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把现实生产和消费、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等领域,通过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要求,更高层面一起设计循环经济体系。(1)通过完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按照生态文明和绿色化的新要求,促进循环经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6 济发展;(2)通过加快循环经济重大制度建设,确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产品生态设计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再生产品的标识管理制度;(3)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在国家、地方科技计划当中设立固体资源化利用等科技专项,加大对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建立关键技术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循环经济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成果产权化;(4)通过健全价格、财税、投融资等政策机制,深化税收改革,理顺原生资源价格和可再生资源的价格体系提高政策综合成效;建立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发行循环经济专项企业债,积极支持和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增加综合性政策增加循环参与方的内生动力,使资源循环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支撑;(5)通过实施循环经济重大工程,对存量工业园、农业园实施循环化的改造,实现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生活和信息活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的推动计划和实施绿色城市提升计划,统筹规划利用好原国内与国际资源,原生资源与细菌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

 未来五年要实现“绿色中国”目标,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从技术手段角度,全面推行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从资源利用角度,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相互利用和再造利用;从市场领域角度,主要有节能环保技术市场、社会废弃物静脉回收再造市场、循环经济咨询服务市场;从产业发展角度,企业层面,注意清洁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区域层面,企业间促进物质和能源充分循环;社会层面角度,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废旧物分类、回收、再造系统,生态型产业系统,信息系统等初步建设循环型社会;从园区建设角度,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在管理方面,明确入园企业投资强度等门槛要求,对园区生态环境进行及时监控管理等。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7 2 2 、X XX 战略层面

 2007 年,XX 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 号)等文件精神,出台了《XX 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黔府发〔2007〕24 号,在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 XX 省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XX 省制定《XX 省“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专项规划》,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贯穿于“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全过程,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5 年 11 月 13 日中国共产党 XX 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 XX 省委关于制定 XX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规划建议”要求,“十三五”期,全省要以绿色发展引领,着力抓好重大生态建设。突出“护、建、治、管、产”,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大力推进绿色 XX 建设和环保设施建设两大行动;围绕治水、治气、治渣,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坚持“多彩 XX 拒绝污染”,大力发展优质生态产品,积极培育生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3 3 、X XX 市战略层面

 “十二五”期,XX 市委、市政府大力宣传、树立循环经济新理念,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业法人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XX 市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林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8 地保护刚性化、人与自然和谐化”,深入开展生态绿化和植树造林“六进”活动,在工矿企业园区、石漠化地带、生态脆弱区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将植树造林、修复生态和保护生态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围绕落实十二项生态文明制度,重点抓好赤水河流域 XX 段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等;加大了生态循环工业园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培育。

 根据《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在十三五期,按照国家、省提出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的要求,构建符合 XX 循环经济特征要求,与经济发展相对接的生态产业、绿色消费、技术支撑和政策法规等体系,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建设一批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为特色的循环经济项目,走出一条符合 XX 实际,以自主创新、集约发展、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推进“绿色XX”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加快转化,率先建成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 年 4 月 1 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 年 1 月 1 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 年 1 月 1 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0 年 1 月 1 日实施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 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9 号) 7、《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 号) 8、《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6 年 2 月 22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10、《XX 省节约能源条例》2004 年 1 月 1 日实施 11、 《XX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黔府发(2007)24 号

 12、《XX 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 年 6 月 1 日实施 13、《XX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2016 年 1 月 31 日省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 14、《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XX 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2016 年 1 月 24 日通过 15、《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XX 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2016 年 2 月 3 日通过)

 (四)规划期限和范围

 规划按照“统一规划,逐步实施,远近结合,灵活调整”的原则,规划的基期为 2015 年,规划期为 2016~2020 年。规划适用范围:XX 省行政辖区。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循环经济发展基础、现状,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和重大项目,以及保障措施等,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10 为未来五年引导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建成国家生态现代国酒城市,提供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

 (五)规划意义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因此,未来 XX 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仍然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 XX 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

 XX 市作为中国“国酒茅台”之乡,全国酱香酒白酒主产地,一个资源相对丰富、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内陆城市,发展的主要途径必然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但 XX 市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不高,经济产出率、利用效率低,综合利用水平低,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城市服务业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这些问题已成为产业发展生产成本降低、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主要障碍。因此,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促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 XX循环经济从“废物循环”到“产品循环”再到“服务循环”三个进阶齐头并进全面发展,有于提升 XX 产业和城市的竞争力。

 按照国家、XX 省“十三五”规划中,都提出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生态发展的新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把生产生态化、物质循环化的思维融入 XX 市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中,解决 XX 市经济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最优方法。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把循环经济发展作为加快 XX 市经济结构调整、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11 优化产业布局,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走绿色生态化道路的重大举措,通过循环经济科技创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把 XX 建成国家生态现代国酒城市,促进 XX 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

 (一)资源状况

 1 1 、X XX 城市概况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12 XX 位 于 XX 省 西 北 部 , 东 经 105°59′-106°35′, 北 纬27°33′-28°10′之间。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背靠历史名城 XX,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典型的山地地带,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连接点,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斗过的地方,是驰名中外的国酒茅台酒的故乡,2004 年 7 月,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酒都”。

 幅员面积 1788 平方公里,辖 12 个镇、6 个乡、3 个街道办事处、149 个村委会、22 个社区居委会,居住着汉、苗、布依、仡佬、彝、白等 9 个民族,总人口 64 万人(2014 年常住人口 65 万人)。现有耕地 27713.3 公顷,其中田 9921 公顷,土 17792.2 公顷;属地少人多的山区内陆城市。

 2、 、 资源 环境状况 ( (1)

 )

 矿产资源 XX 市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量大。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煤、硫铁矿、铁矿、铜矿、锌矿、高岭土、制陶粘土、萤石、磁土、磷矿石以及矿泉水等十多种。其中煤、硫铁矿、石灰石、高岭土分布最为广泛。

 XX 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地质储量 44.2 亿吨,已探明 18.2 亿吨,煤质优良,属优质无烟煤。硫铁矿储量约为 1.5 亿吨,其中有 1 亿多吨分布在市境内学孔乡米江一带,矿石品位 12.01-22.92%,平均14.86%;高岭土储量约 16 万吨。

 ( (2 )水利资源 XX 市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流域面积大于 1000km2的河流为界河赤水河及其支流桐梓河 。依据水利局规划资料显示,境内大小河溪共 177 条,河长累计长 850km(含界河 134km),平均河网密度为 0.475km/km2。其中流域面积大于 100km2 或河长大于 50km的有 7 条;流域面积大于 20km2 的河流有 25 条,境内主要河流有九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13 仓河、五马河、盐津河、五岔河及观音寺河(牛渡河)等,主要界河有赤水河、桐梓河。

 水资源总量:XX 市水资源总量(含入境水)500850 万 m3,其中茅台以上区为 321700 万 m3,茅台以下区为 22890 万 m3,桐梓河区为156260 万 m3。水资源量可利用量:根据上述评价原则计算可得,计入各片区入境客水后的 XX 市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500850 万 m3 ,在可预见期内,河道外可利用水量为 142448 万 m3 ,水资源可利用率为 28.4%,其中茅台以上区为 28%,茅台以下区为 24%,桐梓河区为30%。

 ( (3 )其他资源 煤气资源:煤气资源源于煤炭储量。一般情况下,煤的产气量在1KG 煤能转化 3-3.5 立方煤气。按照一吨标准煤产 2500 立方左右煤气。如果 XX 煤矿年产煤炭可达 400 多万吨煤,煤层气(瓦斯)可抽采量 30.33 亿立方米。

 生物质资源:目前,市内现有耕地约为 450 万亩,粮经作物常年播种面积 1100 多万亩,每年秸秆产量约为 550 万吨,秸秆可利用资源量 300 多万吨,可获得能源量 140 余万吨。为发展生物质发电和秸秆沼气等能源产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原料。同时 XX 是全省生猪生产大市,预计 2015 年,牛、羊、猪出栏数可达 1100 万头,畜禽粪便资源丰富,具备大规模集约化发展利用沼气的条件。

 (二)环境状况

 1 1 、地貌 气候 环境

 XX 地处大楼山脉西段,地貌分区主要属黔北山原、中山区,地势总体向赤水河倾斜,最高海拔位于南部后山乡与金沙县的分水岭卢竹山,高程为 1681m,最低海拔位于北部沙滩乡之桐梓河汇入赤水河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14 的两河口,高程 328m,平均海拔高程 913m,最大高差达 1353m。以山地为主,面积占 68%;丘陵次之,占 26.4%。

 XX 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适中,光热水匹配,无霜期长的特点。境内年均气温 15.8°C,平均极端高气温 37.3°C,极端最高气温 40.8°C,平均极端低气温-5.25°C,极端最低气温-7.95°C,平均年积温为 5804°C,无霜期 314 天;年均雨日数为 183 天,年平均面雨量 1027.2mm;年均日照时数为 1266.7 小时,年均总辐射为 88 千大卡/平方厘米;风速一般 4~5 米,风力 2 级。

 2 2 、生态环境

 目前,XX 现有耕地 27713.3 公顷,其中田 9921 公顷,土 17792.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为 0.65 亩;森林覆盖率,2010 年为 26.8%到2014 年约 40%左右;XX 市可利用水资源有限,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仅占开发利用量的 25.4%,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 1161.2m3,其中茅城区和乡镇集镇缺水较突出;随着 XX 市城市化、工业化和产业化推进,生活垃圾、工业三废排放量日益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凸显,土地板结,农产品安全等问题逐渐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障碍;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

 3 3 、 交通 环境状况

 XX 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连接点,是全省、黔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十二五”期,初步建立起通畅的公路交通网络和对外快速连接通道。遵赤高速贯穿全境,桐梓铁路运输及连接公路改造升级,XX 至泸州、成都、XX 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交通运输十分便捷。

 预计 2015 年公路总里程达到 3000 公里,比 2010 年增加 1382 公里,“十二五”期间投资 105 亿元完成通村油路 786 公里,投资 2 亿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15 元完成县乡道大修改造 180 公里,完成通村、组、寨公路 1500 公里,新增通村油(水泥)路行政村 106 个,通村油路率 100%。特别是仁(怀)赤(水)高速建成通车,实现北接泸州等成渝经济区、南下进入 XX 主城区 1 小时交通圈;完成茅坛一级公路、中茅老线改造等干线公路大修改造工程与通村油路和小康路建设任务,实现建制村通客运率达 100%。

 2015 年 XX 机场建设加快推进,启动建设 G212 鲁班至五马段公路建设。已规划的攀(枝花)黔(江)铁路由中心城区南部经过,在坛厂设停靠站,到 2020 年,XX 机场、攀黔铁路、蓉遵高速 XX 北至XXXX 段,XX 至金沙(南部路网鲁班至五马段)等通道建成,加之遵赤高速贯穿全境,未来 XX 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三)社会经济发展

 XX 市社会经济稳步发展,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 39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 XX 市的份额从 2010 的 22%、28%分别提高到 24%、50%,酱香白酒产量占全国酱香白酒的份额接近 60%。2014 年成功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和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双百强”县(市);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 93%以上。

 2010—2014 年期间,XX 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GDP 年均增长率为 18.14%。到 2014 年 XX 市生产总值达 390 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达到 17.6 亿元,年均增长率 10.98%;第二产业达到 266.4 亿元,年均增长率 20.67%;第三产业达到 106 亿元,年均增长率 13.89%。

 XX 市 2010~2014 年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分产业产值如下表:

 表 表 2 2- - 1

 X XX 市 市 2010 ~ 2015 5 年国内生产总值 P GDP 情况表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16 指标名称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年均增长率 (%)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200.23 258.02 329.56 384.46 442.87 505.72 20.6 第一产业 15.92 17.13 20.37 22.95 28.96 26.30 10.8 第二产业 121.32 163.58 216.47 256.42 296.73 352.18 24.0 第三产业 62.99 77.31 92.73 104.89 117.18 127.24 14.60 人口(万人)

 54.66 54.77 54.76 54.98 56.98 56.98 -- 人均 GDP(万元)

 3.66 4.71 6.02 6.99 6.99 8.88 20.0 行政面积(km2 )

 1788.10 1788.10 1788.10 1788.10 1788.10 1788.10 -- 建成区面积(km2 )

 13.30 15.00 21.00 26.00 31.80 36.00 -- 城镇化率(%)

 40.00 43.00 44.00 44.50 45.00 45.80 -- “十二五”期,XX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较快,一、二、三产业稳步发展。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 200.23 亿元,到 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 505.72 亿元,增加了 1.5 倍;各产业在 2010 年的基础上都有所增长;2015 年,第一产业达到 26.30 亿元,年均增长率 10.8%;第二产业达到 352.11 亿元,年均增长率 24%;第三产业达到 127.24亿元,年均增长率 14.4%。公共预算收入从 10 亿元增加到接近 3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30 亿元增加到 81.7 亿元、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十一五”的 132 亿元扩大到 933 亿元,主要指标呈现成倍增长,综合实力稳定在全省经济强县第一方阵。

 三、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1 1 、生态环境建设

 在“十二五”期,XX 市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林地保护刚性化、人与自然和谐化”,深入开展生态绿化和植树造林“六进”活动,在工矿企业园区、石漠化地带、生态脆弱区和“四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17 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将植树造林、修复生态和保护生态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围绕落实十二项生态文明制度,重点抓好赤水河流域XX 段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1 1 )生态环境保护实施

 2014 年 XX 森林覆盖率为 44.54%。XX 市启动实施“绿色 XX”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要新增造林 22 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50%。近年来,重点实施“三通道一流域”景观绿化和荒山荒坡绿化,建成苗木基地 500 亩以上,新增营造林 11 万亩。同时,将加快完善城镇、园区、企业环保设施,2014 年实施建设酒糟综合利用,建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推进二合安龙场等 5 座白酒企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守住耕地红线,加强土地开发整治,新增耕地 400 亩以上。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水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喜头等10 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创建 4 个省级生态乡镇、8 个省级生态村寨(社区)、15 间绿色学校。用两至三年时间摘取园林城市国字号桂冠,实现 XX 人居环境再突破。要深入落实河长制,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管理。

 近年来,XX 市全面完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任务,全面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创建 7 个省级生态乡镇、16 个省级生态村寨(社区)。完成赤水河流域 XX 段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赤水河各断面水质四季持续稳定保持在三类水体以上;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XX 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 100%达标,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提高到 92.1%,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 9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完成石漠化治理7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按照集中连片治污、统一达标排放要求,XX 名酒工业园全面实施了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18 “煤改气”工程,完成全部 7 座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 100%,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二类水体标准。

 国家级循环经济项目——茅台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XX名酒工业园以酒糟生物转化和资源化处理项目为抓手,完成 2 个循环经济科技示范点规划建设,园区生产企业冷却水循环利用率达到 60%以上,酒糟资源化利用率达 80%。创建了粮、酿、畜、沼等循环经济模式,尤其是初步构建起“有机原料(高粱等)-白酒-酒糟-饲料、有机肥-有机原料”物质循环利用为主的白酒产业链。国台酒业在“制曲、酿造、蒸馏、存储、勾调、灌装”等关键环节实现了创新设计和建设,实现了土地利用的倍增效能。

 2014 年国家六部委批复 XX 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及省批复 XX 市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加上国家和省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支持力度,将使 XX 市获得加强相关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制定有力措施,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白酒工业等为代表的低污染、产业链长、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促进赤水河谷名酒工业积聚区建设,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要求,抓好白酒酒糟生物工程产业循环链建设,推进城镇清洁能源的使用。通过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出资,合理负担建设成本,加快中枢、茅台燃气工程、沼气池、节染灶建设,使 80%以上的居民用上清洁能源,减少居民用煤量,降低二氧化硫污染,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实现废旧资源的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抓好农作物秸秆气化和固化技术的推广使用,加快开发太阳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总之,通过环境政策、法规的有效管理,促进了XX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和清洁生产型的新型产业经济。

 (2 2 )

 生态 环境 治理 取得成效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19 近年来,XX 市把保护赤水河及其次级支流生态环境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来抓,通过切实加强环境和生态治理,实施有效监管和控制,基本实现了企业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全长 444 公里,流域面积 18932平方公里,位于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带,是国酒茅台的酿造基地及原产地域保护区,流经 XX 市境内的 13 个乡镇。目前在 XX 市境内的赤水河及其支流流域共有白酒企业 143 家、煤炭企业 41 家。

 XX 市狠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开展煤炭企业污染治理,41 家煤炭企业投入资金 2 亿多元,完成了煤炭生产矿井废水、矸石、粉尘治理,全部关闭了 9 万吨以下矿井,全面开展了闭坑矿山环境生态修复工程。通过规范整顿、限期治理、取缔非法酿酒作坊等方式,扎实开展白酒企业污染整治,取缔非法酿酒作坊 104 家;督促143 家白酒企业 456 个车间采取独资建设、联合建设等方式,投入治理资金 1.57 亿元,建成环保治理设施 230 余套,酿酒废水处理率提高到 80%。取缔手工造纸作坊,投入资金 2000 多万元,对赤水河上游支流五马河沿线 279 户个体手工造纸作坊进行了全面取缔,共拆除纸槽 224 架、集中蒸灶 6 个、打浆机 37 台,兑现造纸设施设备补助138 万元,消除了赤水河流域上游达百年之久的重要污染源。

 XX 市还通过联合执法,抓环保基础设施完善,严把项目审批,从源头控制污染等措施,投入资金 1 亿多元,建成中枢、茅台 2 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和中枢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启动了中枢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中枢南部、北部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投入资金 500 余万元,建成了除中心城区以外的 17 个乡镇垃圾简易填埋场。通过强化生态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00 余平方公里,完成赤水河流域退耕还林、还竹 20 余万亩,完成沼气池建设 2.8 万口、“三改工程”6 万余户。

 2014 年,XX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赤水河各断面水质四季持续稳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20 定保持在三类水体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 100%达标,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提高到 92.1%,城市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 92%和 84.4%。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关闭云岛、巨峰两家高能耗水泥企业。中缅、中贵天然气管道 XX 支线工程竣工输气,园区企业、茅台酒厂全面实施煤改气。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9 座、白酒企业酿造废水集中治理厂 1 座。盐津湖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酒糟综合利用项目启动建设。生态修复扎实推进。治理中小河流 2.3 公里,营造林 5.2 万亩,打造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带 19 公里。完成石漠化治理 1.5 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54%。

 2 2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十二五”期,XX 市委、市政府大力宣传、树立循环经济新理念,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业法人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1 1 )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实施计划

 探索工业园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展工业园区、企业等不同形式的循环经济试点,白酒产业,以茅台酒厂301 生产车间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引导白酒工业园区企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同时 XX 茅台酒厂对酒糟生物处理,生产有机肥作为有机农业(高粱)基地,主要肥料,实现了工业循环经济,使 XX 酿酒原料生态,酒糟的循环利用。煤炭产业的瓦斯发电和建材产业的商品混凝土、加气切块等项目实施,实现了工业循环发展。

 (2 2 )建设循环经济型工业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21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煤炭、白酒、建材等行业的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开展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目标的清洁生产,鼓励建设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和中水回用等循环经济项目,创建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以废渣、废气、废水综合利用为重点,推动煤炭、白酒、建材等重点行业之间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品链,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白酒工业园区建设要提高环境准入的门槛,根据规划要求,明确各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标准,改变工业经济发展分散、无序的状态,以便于污染的控制和管理。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白酒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建成企业间形成资源共享和废料互换的共生组合,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最终达到相互间资源充分利用;煤炭工业,受行业调整和市场环境影响,从 2012 年后,XX 煤炭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根据省、市对煤炭行业优化结构要求,XX 市政府开始煤炭业重组工作,以技术改造、引入外企合作,对原有 41 家调整为 17家,促进了 XX 煤炭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产生了影响;建材工业,现有 1 家年 60 万吨水泥生产规模企业,3 家商品混凝土企业和 3 家生产建筑构件企业。根据省、市关于推行新型建材产业发展相关工作要求,近年来,政府加强推广新型建材产业项目,引进商品混凝土、加气切块等项目充实建材产业发展,推进了建材工业的转型升级。目前,除水泥企业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处于亏损状态外,其他类型的建材企业处在良好发展和建设中。

 (3 3 )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审计,淘汰落后工艺及设备

 XX 积极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及相关文件精神,加强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做好清洁生产的示范推广和强制性审核工作,建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尤其对重点污染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鼓励采用新技术工艺,使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家标准。对于条件成熟的企业,实施开展工业生态经济建设,采

 X XX 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6 ~ 2020 )

  22 取适合的链接技术,通过能源、水的梯级利用废物的循环利用,建设工业生态链网建设,实施清洁生产,达到减污增效的目的。

 (4 4 )继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XX 积极创建环境友好企业和环境优美乡镇,把发展循环经济与深化生态县、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社区)的创建,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启动。

 3 3 、积极倡导节能增效

 XX 市是一个低耗能城市,工业以煤炭开采、食品加工(酿酒)和建材(水泥),无大型的耗能生产类企业。能源消耗以电能为主,电能消耗主要是工业用电、城市设施、办公用电和城镇生活用电。

 根据 XX 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在节约能源的要求,以限制无优势高耗能产业,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抓好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降耗。加强节约用电管理,实施城镇路灯节能降耗改造工程,推广高效节能产品使用。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进现有建筑节能改造;节约产品包装新工艺,遏制产品过渡包装。全面取缔燃煤锅炉,推...

推荐访问:发展规划 循环经济 城市
上一篇: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资源S.P.M.平台服务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公告5794
下一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内部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