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会议精神解读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会议精神解读

来源:会考 发布时间:2020-08-21 点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校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六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读懂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10月23日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昨日,该决定正式对外发布。在这份约1.7万字的文件中,许多新的概括、新的提法、新的名词,让人耳目一新。了50个要点,。

  要点01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向宪法宣誓

  决定提出,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在正式场合通过仪式化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庄严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作用。

  要点02法律草案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

  决定提出,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据媒体报道,单独表决制度,是指在整部法规表决之前,先对分组审议过程中代表(委员)提出的“争议条款”进行表决,如果单独表决得以通过,仍然将其列入整部法规中予以表决;如果单独表决不能通过,则应加以修改甚至删除。这样可以避免“为了一条有争议的条款否了整个条例的诞生”。

  要点03编纂民法典

  决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投资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矿产资源、农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

 为何要编纂民法典?据《人民法院报》报道,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基本民事法律,但多年来立法机关奉行的分阶段、分步骤、粗线条的立法方针,造成目前法律法规既多且乱、虽多却漏、多且重复的矛盾现状,再加上数量众多的司法解释,使得我国的民商事法律领域成为一个迷宫。制定一部科学的民法典,可以在立法、司法、执法、普法各个层面发挥单行法难以起到的积极作用。民法典法治国家的大厦坚固的支柱。

 要点04行政机关“法无授权不可为”

  决定提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这一提法,主要针对的是行政机关乱作为的现象。行政机关法无授权不可为,作为一个中央精神被提出来,还要看具体规定,也就是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划一个边界出来。

 要点05重大决策“久拖不决”要追责

  决定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久拖不决”是第一次提出。这主要是针对决策过程中的不作为情况。决策机关应及时做决策却拖延不做,导致小事拖大,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严重的国家经济利益的损失。

  要点06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

  决定提出,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这一举措旨在破解行政执法领域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等问题,提高执法效率。

  要点07 收费罚没不得与部门利益挂钩

 决定指出,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这一提法主要是针对案款提留问题。一些政法机关为了案款提留,把权力和利益挂钩,导致权力的不正当行使。目前这种现象很严重,尤其是法院和公安机关,办案多,办案经费就多。

  要点08 法院受案由“审查制”变“登记制”? ? 决定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这些年,我们司法工作中,老百姓不满的问题有几点,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百姓有案子立不上,比如征地、拆迁,下岗和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现在决定规定有案必立,法院审案时间又有明确的规定,法官不会久拖不审,老百姓的权利就能够得到及时的保护。

 要点09 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

  决定提出,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针对的行为是损害“公共利益”,由于不会直接损害“私利”,在实践中很多公益事件因为没有人提起诉讼,而处于“不告不理”的尴尬境地。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之路。这项改革主要解决公益诉讼主体不明的问题,针对明确的公益事件,检察机关若不提起诉讼就是失职。

 要点10 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

  决定提出,依法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严禁司法人员私下接触当事人及律师、泄露或者为其打探案情、接受吃请或者收受其财物、为律师介绍代理和辩护业务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防止利益输送。司法掮客是一种权力寻租的表现。从长远来看,对于权力的应用、分配的机制要有改革,对于权力要有监督。

  要点11 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

  决定提出,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对司法领域的腐败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习近平在决定说明中表示:“我曾经引用过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他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

  要点12 探索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

  决定提出,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此举主要是加强审计执法,凸显了审计在治国中的重要性。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就是尽可能实现垂直领导,不受同级政府的过多干预。如果审计机关的人权、财权不能相对独立,受当地政府的影响就比较大。对于垂直管理之后,审计部门是否会权力过大的问题。刘剑文表示,审计部门也会受到其他部门的监督,例如纪检、人大等。审计实际是反腐败中一个很重要的职能。

  要点13 领导干部“不讲法”要掉乌纱帽

 决定提出,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要调离领导岗位。

  要点14 政法委必须长期坚持

 决定提出,政法委员会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

 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统筹政法工作、建设政法队伍、督促依法履职、创造公正司法环境上,带头依法办事,保障宪法法律正确统一实施。

  要点15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决定提出,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全国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强烈的典型性、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在社会上发挥了巨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

  要点19 探索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

 ? ? 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

  要点20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的产权保护制度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

  要点21 企业有权拒任何无法律依据的要求

  国家保护企业以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法律依据的要求。

  要点22 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 ?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要点23 贿赂犯罪不单单以财物为对象

  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

  要点24 大幅度提高环保违法成本

  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要点25 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要点26 制定社区矫正法

  加强社会组织立法,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制定社区矫正法。

  要点27 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要点28 重大决策要进行合法性审查

  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

  要点29 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要点30 理顺城管执法体制

  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要点31 完善纠错问责机制

  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

  要点32 领导干预司法酿冤案要追刑责

  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要点33 藐视法庭权威或构成犯罪

  完善惩戒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藐视法庭权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

  要点34 非因法定程序不得调离法官

  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调离、辞退或者作出免职、降级等处分。

  要点35 探索法院、检察院行政和业务相分离

  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

  要点36 最高法巡回法庭审理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

  要点37 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得干预办案

  要点38 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

  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要点39 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

  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

  要点40 司法人员被开除终身不得从事法律职业

  要点41 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要点42 保障合理合法诉求得到“好”结果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要点43 重点治理危害食药品安全的问题

  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绝不允许其形成气候。依法强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治理。

  要点44 要选拔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人当领导

  抓住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突出政治标准,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要点45 建立法官、检察官等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

  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

  要点46 初任法官、检察官一律在基层任职

  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初任法官、检察官由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法院、检察院任职。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一般从下一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优秀法官、检察官中遴选。

  要点47 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有敬畏之心

  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要点48 建立军事法律顾问制度

  建立军事法律顾问制度,在各级领导机关设立军事法律顾问,完善重大决策和军事行动法律咨询保障制度。

  要点49 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

  坚持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防范和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要点50 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

 五、人事变动

 十八届四中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建堂、王作安、毛万春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李东生、蒋洁敏、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严重违纪问题审查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杨金山严重违纪问题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颜晓峰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原所长

 核心提示:五中全会直面很多发展难题,其经略方策也气势恢宏,但落脚点还是普通百姓。这次全会已经明确,要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享式发展,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依归。有效的制度安排将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将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注重机会公平将使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颜晓峰教授受哲学熏陶多年,常能洞察发展难题,并力图慎思之,明辨之,运筹之,破解之。以此国士之学养作为宣讲家五中全会解读之开篇,当不负诸君!

 一、 五中全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一次重要会议

 五中全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一次重要会议,怎么理解它的历史意义?

 学习五中全会精神,主要是通过五中全会的重要文件来把握。主要有这样几个重要文件。一是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做的工作报告。二是习近平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讨论稿的说明。三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四就是《公报》。这次会议的精神主要是通过《公报》得到了集中反映。我们对五中全会精神的把握,我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叫做“六个准确把握”。

 (一)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历史意义

 五中全会的主题就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就涉及我们怎样理解“十三五”规划,怎么理解“十三五”时期,这是我们对全会精神所要准确把握的第一点。“十三五”时期的历史意义,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述。第一句话就叫做:确保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战决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到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剩下五年。可以说,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时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决胜阶段。能不能取得胜利呢?这就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第二句话:奠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实基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要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的话,“十三五”时期可以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两句话的概括,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历史意义。

 “十三五”时期的历史特征是什么呢?是规划期与决胜期的重合。“十三五”时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重合的。同时,“十三五”时期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渡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20年就算是实现了,实现以后,紧接着又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渡。我想这是我们对全会精神的第一个“准确把握”。

  (二)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

 “十三五”时期做规划,首先就要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环境。五中全会是这样定位的,即重要战略机遇期与严峻挑战并存。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们仍然存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这样那样的严峻挑战,这是并存的。这就构成了“十三五”时期的基本特征。“严峻挑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就是: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多种多样这样那样的矛盾叠加在一起,矛盾的复杂性更凸显了。前进的道路上有这样那样的风险和隐患。在这样一个条件下,我们就要清醒地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

 我想用十一个我们面临的课题来表达我们对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理解。第一,利益分化多元,如何凝聚人心?随着我国的发展,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分化成不同的利益格局,利益关系也是多元的利益关系。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对我们党和民族来说,凝聚人心这个问题很重要。

 第二,需要核心价值,如何明确导向?我们现在有13亿人口,这样一个大国,必须要有一个核心价值观来把各个民族、群体、地区凝聚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发展导向。否则,我们这个民族就失去了凝聚人心的基本核心价值。

 第三,安全形式复杂,如何总体安全?我们的安全面临这样那样的挑战,无论是周边地区,还是我们的东海、南海问题,还有国内的这样那样的社会矛盾,我们怎样能保证我们的总体安全?前几天美国军舰在南海挑衅,它实际上就是对我们的国家安全环境、安全底线来进行挑战。

 第四,发展动力减弱,如何推动发展?因为我们现在看到了,我们发展的速度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还有下行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推动发展?与此相关的是,

 第五,经济增速放缓,如何提高质量?大家都很关心经济形势,增速放缓了,我们仍然要发展,我们就是要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做文章。

 第六,人民积极参与,如何扩大民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权益意识、民主意识、自主意识也在增长。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公共决策,要有自己的表达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呼应人民群众这种积极性来扩大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第七,制度效能受限,如何有效运行?我们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有各种具体制度。我们有我们的制度优势,但是在现实的运行当中,我们的制度的优势、制度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第八,治理方式滞后,如何现代治理?2014年召开的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把法制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呢?就是我们要实现从传统的人治到现代的法制的转变,这对于我们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

 第九,信息方式变革,如何主导话语?我们知道,信息传播方式和过去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大大不一样了。在这样一种互联网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形势下,我们如何主导我们的话语?如何建立我们的话语主导权?这也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第十,腐败频发多发,如何重整行装?我们党有这样一个重大的任务,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怎样往前走的问题。

 第十一,大国地位增强,如何经略世界?经略世界,不仅是经略周边。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大国地位增强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经常在国际的重要会议、重要场合和多国外交中显示我们的大国风范。这样的话,如何处理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如何在世界的发展中更好地发展中国,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我们的挑战和考验。这是第二个“准确把握”。

 (三)要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

 制定“十三五”规划,首先就是要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公报》已经把我们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其中提到了一句话,就是“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个表述是第一次。大家怎么理解呢?首先,新常态就具有在新的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前,我们党就是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特别是要引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依靠什么呢?依靠相应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是“十三五”规划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我们过去强调的是高速发展,现在新常态,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保持那样的高速增长,因为那样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与此相适应,虽然我们的发展速度降低了,但是我们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怎么提高呢?根本来说,就是要依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实现。二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这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这是经济结构。四是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过去,我们的发展速度依靠资源,利用资源的大量投入。另外,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以此来吸引投资,提高利润,但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机制和发展方式是我们对“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的理解。在总体理解把握的基础上,我们对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要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这是对五中全会精神的第三个“准确把握”。

 (四)准确把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六大原则”

 “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就定位在“十三五”时期,怎样才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呢?五中全会提出了“六大原则”。

 第一个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就解决了我们发展的价值目标问题,也就是说,它让我们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了谁、是依靠谁、是服务谁的问题。所以要把人民主体地位作为我们的基本原则。

 第二个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这就回答和解决了我们的发展方式问题。有了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有了发展的价值要求,是为了人民的全面小康。同时,我们还要探讨,我们依靠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才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发展方式。

 第三个原则,坚持深化改革。这就是回答和解决了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十八大之后的第一件大事提了出来,也就解决了我们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因素阻碍着生产力的积极发挥,阻碍着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发挥,以及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这怎么办?那就要改革。改革那些妨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利益关系、利益格局,改变那些阻碍、妨碍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所以我们看这两年,全面深化改革,一件一件地推行,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生态领域、文化领域,还有党的建设领域、国防和军队领域,全面推进的举措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了一个强大的不竭动力。

 第四个原则,坚持依法治国。这是解决我们发展的制度基础问题,解决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基础问题。因为我们讲,改革是“破”和“立”的辩证统一,既要“破”,也要“立”。“立”什么呢?立法。通过法制体系的完善,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到全面守法,通过整个法制程序、法制体系的建立,使国家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法律制度保障,有基本的法律制度来维护发展秩序。否则,人们就会对发展缺乏良好的预期,因为不知道会有什么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我们坚定地推进依法治国,就能让人民群众看到确定性,看到未来,对未来有一个良好的预期。

 第五个原则,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两个大局实际上就是解决我们发展所需要的战略思维问题。发展是我们国家的发展,但是我们国家的发展又不可能脱离国际社会,脱离世界的发展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把“两个大局”统筹起来,也就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仅仅是要把国内的事、国家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因为我们不可能在脱离外部环境、外部世界的条件下进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所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样的战略思维,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

 第六个原则,坚持党的领导。这是解决我们发展的领导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实现“十三五”规划,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奋斗目标,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

 (五)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大家在2012年学习十八大报告时都已经看到,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要求。这次的“十三五”规划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在十八大提出的基础上又充实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反映了什么呢?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的丰富性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在《公报》中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通过比较“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十八大报告中所提的目标要求,我们又有哪些新的内容、新的内涵呢?我想有这样“五个强调”。这“五个强调”是有新的要求、新的内涵和新的信息的。

 第一,强调保持中高速增长。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过程中,我们对发展速度的要求是保持中高速增长,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要保持每年6.5%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可以叫中高速增长,就可以达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这样一个发展目标。这是对发展速度的要求,明确提出来的。

 第二,强调发展的包容性。我们的发展,不是单方面的发展,不是单个价值目标的发展,也不仅仅是某一类、某一个地区、某一类人的发展,我们的发展要有更大的包容性。也就是说,各个地区、民族、群体都要纳入我们的发展框架中,都要享受我们的发展成果。这是“十三五”规划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强调发展的包容性。

 第三,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们知道,拉动经济增长有投资、出口、消费这“三架马车”。现在,在这“三架马车”当中,我们更加强调的是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怎样才能鼓励消费呢?怎样才能让居民既有比较全面、厚实的社会保障,没有更多的后顾之忧,同时又能够有自己的收入?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支出?这也是我们在“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

 第四,强调脱贫。摆脱贫困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还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所以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脱贫的重要性,规定的细致程度和要求的标准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和标准。因为,如果脱贫问题不解决,大面积的地区性贫困问题不解决,我们很难说是全面小康。从目前我们国家的贫困人口来看,如果按照我们中国的标准来看,我们现在还有7000万人没有脱贫,还有5年的时间,我们能不能让7000万没有脱贫的人口中绝大部分人脱贫?如果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就更高了。按照联合国的标准,现在我们国家还有2亿左右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2亿左右的人实际上已经接近总人数的1/6。所以说,脱贫的重要性、迫切性,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的攻坚战。

 第五,强调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十八大之后,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对国家的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等各个方面建设的一个新认识。也就是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建设方面、社会经济方面、文化建设方面、生态建设方面的全面小康,而且也是政治建设方面的全面小康。也就是说,要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提高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的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说,如果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不能取得显著的进展和成效的话,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也很难实现。我们要依靠国家治理现代化,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这是理解五中全会精神的第五个“准确把握”。

 (六)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

 《公报》用较大篇幅来阐述“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且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就是要回答和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我们党从新中国成立后,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在深入探讨发展理念问题,并且也在不断地创新、丰富发展理念问题。从世界来看,各国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对发展理念问题也在进行深入的认识和反思,意在提出符合现代化和新经济的发展理念。因此,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确立的新的发展理念,可以说是我们党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问题上做出的又一次新提升、新成就。

 因此,在理解、把握发展理念问题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首先,要通过明确发展来筹划发展;其次,要解决好发展方向问题;最后,要找准发展着力点。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发展环境下,面临的发展着力点也不同。因此,集中思考和回答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问题,就形成了一定的发展理念。

 第二,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这也涵盖了思想和实际,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发展需要靠实践来推动,而发展又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我们在实现理论创新、思想解放、价值观变革的过程中,也是在为实践和行动提供理论指导。因此,用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成果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三,发展理念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从发展的角度,可以归纳出五点发展难题。一是发展动力怎样转型。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间中,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是巨大的,这些成就一部分是在传统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取得的。面对新的环境,如何实现发展动力的转型也逐渐成为我们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二是发展矛盾怎样处理。邓小平曾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也就是说,在推进发展以后,也会相应地产生新的、大量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快速提升,人民的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改善。另一方面,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和西部地区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不同社会群体间收入差距较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平衡等。这些都是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也是我们应该极力解决的难题。三是发展环境怎样保护。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环境被破坏,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程度严重;部分地区资源面临枯竭,植被、地表遭到严重的破坏。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同样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难题。四是发展空间怎样拓展。发展,既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一定的时间段内进行的发展,同时也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人员和物资的大量交互,我们所面对的发展空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地域上,更广阔的、多维的、新颖的发展空间已经出现。例如,“互联网+”这一新兴产业模式,实际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发展空间,而发展空间越大,发展余地就越大。因此,怎样更加有效地实现发展空间的拓展,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五是发展成果怎样分配。发展会产生财富的增加,而财富的增加不仅要看财富增加的总量,也要将财富的分配情况考虑在内。因此,怎样更加明确地表明财富分配的实际情况,让更多的人共享发展成果,也是在今后的发展当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的分配问题。

 面对这些发展难题,我们要解决它、改变它,要明确发展目标、发展价值和发展道路,力求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核心提示:五中全会直面很多发展难题,其经略方策也气势恢宏,但落脚点还是普通百姓。这次全会已经明确,要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享式发展,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依归。有效的制度安排将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将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注重机会公平将使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颜晓峰教授受哲学熏陶多年,常能洞察发展难题,并力图慎思之,明辨之,运筹之,破解之。以此国士之学养作为宣讲家五中全会解读之开篇,当不负诸君!

 三、五大发展理念反映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我们讲了,我们党一直在探索发展规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理论贡献,提出了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理念,使我们在发展规律的认识上,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现在我们这“五大发展理念”,实际上可以说,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一个最新的认识成果。下面我根据《公报》的精神、内容,把这五大发展理念的要点,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的要求,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什么要把创新发展放在发展理念之首?要把创新提到当今时代条件下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因为仅仅依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样一种发展方式,是难以为继的。我们怎么样能够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条件下,保持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呢?那就是挖掘内部潜力,这就是创新。通过创新来生产出新的财富、新的资源、新的功能和效用。这是我们现在发展的一个着力点。所以在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对于创新发展也讲了很多,我们在这里也就提示几个要点。一是培育发展新动力。二是拓展发展新空间。这两个我们刚才都讲了。三是构建产业新体系。我们原有的产业结构,更多地依赖于传统产业,那么新兴的产业凸显它的成长、成熟,使我们的产业体系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四是构建发展新体制。就是如何在新的体制机制下,使我们的发展有一个大的提升。这是我们讲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点,坚持创新发展。

 (二)坚持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的要点就是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发展全面小康强调的是全面,全面就是要把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当做一个整体来推进,不能单向独进,不能把每一项建设、每一个地区、每一类人群的发展置之不理。如果出现发展的矛盾,那么实际上就是不够协调。所以我们说,把协调发展作为我们“五大创新理念”的第二条,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对于协调发展,全会也做了深入地、全面地阐述,这里有这样几点可以再提示一下。一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目前来看,我们推进城镇化势头很快,成果也很显著,但是在城乡之间,发展上的差距以及各种各样的条件差异,还是有不少的问题的。还有区域,不同区域之间也要协调发展。二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发展作保障,如果社会建设之后,社会管理混乱,社会治理属于比较初级的阶段,那么经济发展也很难有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所以我们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讲我们“四化”的协调发展问题。新兴工业化和信息化怎样协调发展?如何为我们的新型工业化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城镇化的发展,怎样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能够同步?以及农业现代化。“四化”要协调发展。四是国家硬实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协调发展。我们知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构成了国家的硬实力,但是一个国家要富强,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光有硬实力还不行,还要有软实力。软实力对于国家的发展起了一个支撑的作用。就像人一样,人是有精神的、有意志的人,虽然看不见,但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对一个人能力的提高、贡献的付出,都起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支持和支撑作用。民族的发展,也是一样。所以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上的富强,也是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强盛,不仅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准提高了,而且我们的文明素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五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我们要发展就要有安全的保障,我们要富国就要有强军的支持。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如果我们没有巩固的国防,没有强大的军队,那么民族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今天,我们经济要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要提高,我们也要有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来为全面小康提供安全保障。这是第二大发展理念。

 (三)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事实上就是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达到的效果,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理念。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界,离不开自然界,但是同时,人的生活又是在消耗自然界的资源。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如何保持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国家的资源容量,比如人均水的拥有量、人均矿产的拥有量、人均森林面积拥有量,在世界平均水平上来看,都是比较低的。这就是说我们的生态环境是比较脆弱的,就是说绿色发展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特别是一个要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这个矛盾一定要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如何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发展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首先,我们要确立绿色发展。只有绿色发展这条道路,才是可持续的道路。黑色发展、白色发展,都是以自然资源的破坏和不可修复为代价的,实际上是吃祖宗饭,给子孙留下了大量的后遗症。所以全会精神也提出一些新的关于绿色发展的思想理念。一个是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我们提出国家安全包括生态安全,生态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生态,它实际上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是全球性的生态。所以,我们要在全球生态的大的视野下来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第二个要点,我们强调怎么样能够实现绿色发展?全会提出,就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通过这些科学合理的格局来使我们的发展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再一个要点,这次全会提出了资源观的概念,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就是说,如何使我们的资源,使那些能够循环利用的、能够节约使用的,更好地为我们人类的生活来服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看到了仍然有不少资源浪费的现象。这是第三个新的发展理念。

 (四)坚持开放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的要求就是要形成深度发展的互利合作格局,这也是这次全会所强调的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必须放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中来推进。因为现在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人类不仅形成了经济的交往、交换、贸易关系,有不同程度的经济共同体关系,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又具有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具有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放发展是我们必然的一种选择。所以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对开放发展也做了很多深入的论述。比如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那么我们要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一个利益共同体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开放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再有就是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说,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使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和国际战略融为一体,是一个大手笔、大布局。再有就是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通过这些很实际的、很管用的举措来体现我们的开放发展理念。这是第四大发展理念。

 (五)坚持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也就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这是我们发展里所强调的、所落实的。也就是说,我们即使推动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即使经济财富按照既定目标提高了、增长了,但是如果全体人民在经济发展的成果面前,缺少获得感,缺少共享感,缺少公平感,这样的发展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的发展。所以,我们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必须要有共享发展。共享发展的专门提出,也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所以,在共享发展问题上,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了很多很切实、很符合当前人民群众愿望要求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一是要求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是获得感,而不是剥夺感,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大家感到改革发展,我是受益者,我是获得者,这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二是强调注重机会公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怎样让大家共享呢?首先就要从机会公平做起,给大家有一个共同发展的起点、机会和权利。我们讲,全面小康不仅是各个领域的小康,而且是各个人群的小康、全体人民的小康。所以,为什么习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每个民族都要全面进入小康,不能把某个民族排斥在小康之外。习总书记还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是检验全面小康最重要的行业和地区。怎样保证我们的农村能够同时进入小康社会?三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这也是我们解决共享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公共资源、公共服务,比如说医院、学校,还有各种各样的公共资源,如何能够让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都能够得到同等的、同样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四是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是使我们的教育均衡发展。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教育。六是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使劳动力能够有就业的机会,能够通过就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七是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也是讲在收入分配上,我们要通过这样一种指标来体现和坚持共享的问题。八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这也是我们要着力推进的问题,就是说,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障方面,医疗是一个大头,要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改变那种因病致贫的问题。九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提出一个“健康中国建设”。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通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群众不仅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健康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十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次“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些都表明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通过这些具体的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等方面,来让全体人民都能够享受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自己、家庭以及人民群众所带来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

 以上是对“五大发展理念”做了大致的梳理。当然,我们今天也只是初步的学习,以后随着我们读到更多公开发表的文件,通过更多的学习、思考和研究,对新的发展理念会有更多,更全面,更为深入的认识成果。

 四、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所以,这次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树立和贯彻,对于我国发展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肯定有网友就要问,为什么树立和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会对我国的发展全局带来这样重要的作用和效果,会成了一场深刻变革呢?这个问题也是比较重大的理论问题。通过昨天晚上到今天的思考吧,我理出了这么几条,我们先把观点提出来,如何理解、如何阐释,我想我们还可以留着下一步来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第一,新发展理念确立发展方向。为什么是深刻变革呢?因为它确立了我们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新的发展理念的提出和确立,就规定了和导向了我们的发展要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进行努力。

 第二,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发展的基础是发展方式问题,发展方式更新、发展方式变革,建立新的发展方式,首先要确立新的发展理念,这是第二点。

 第三,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境界。我们从现在起到第一个一百年,到第二个一百年,实际上我们的发展始终在路上。在路上,实际上有各种各样的新风景,我们可以达到新的发展境界,这是新发展理念起到的作用。我们可以讲,现在的发展样式、发展成果、发展手段,确实超过了前人的想象,比如说讲大数据,前人没有创造出来,也没有想象出来,比如讲现在“互联网+”,在互联网没诞生之前,即使是诞生之后,也没有人想到互联网能够这样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经济社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新型的业态和经济发展样式。再往后十年、几十年会出现什么样的发展境界呢?我想这也超出超乎我们现在的想象,但我们有这样的新的发展理念的引导,鼓励大家创新,鼓励大家探索,,新的境界就在这样的创新、这样的探索中成长、成熟起来。

 第四,新发展理念保证发展未来。发展的未来怎样?我们确立这样一个新的发展理念,按照这样的发展理念去做,我们去创新,我们去协调,我们去“绿色”,我们去开放,我们去共享。按照这样的发展理念走出去,保证了我们国家在未来几年到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路上,能够取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发展,能够保证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然后再接再厉、顽强奋斗去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

推荐访问:十九届四中会议精神 全会 四中 五中
上一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护理学基础》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12)
下一篇:整治疫情防控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心得2020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