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语文课堂教学中串问串讲的现象|如何在课堂中避免串讲串问

来源:自考 发布时间:2019-08-05 点击:

  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6年,经历了许多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实践了自2002年以来长达6年多的第八轮新课程改革。然而,直到今天,许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依然以问题为中心,串问串讲的现象异常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开拓和能力的发展。
  现象之一:以问题为中心,课堂上问得多、问得碎。有一位一年级老师上《蚂蚁和蝈蝈》时,整节课既没有生字教学,孩子的读书机会也很少。大部分时间却浪费在老师各种各样的问题上。如老师在教学第三段时,(原文: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老师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师:读了第三段,你们说说,冬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师(出示一幅挂图):请同学们看图,夏天谁在跳舞?冬天呢?
  师:它们会说些什么话呢?蝈蝈是怎么过冬的?有一只蝈蝈怎么样了?是怎么死的?另外两只蝈蝈干什么?你们说,谁是傻瓜?
  短短的三句话,老师提出了9个问题。整节课下来不知提了多少问题,白白浪费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到最后,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顺。很显然,达不到教学预设的目标。
  现象之二:一问一答式地分析课文。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中,学生读书多了会产生厌倦,不如通过问题来理解课文实在,而且课堂也显得特别的热闹(齐答),殊不知,这是最费力不讨好的事。表面的热闹掩盖不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漠视。
  现象之三:半问半答分析课文。有的问题老师提出以后,才发现学生回答起来比较困难,于是老师先回答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留给学生,或与学生一起回答。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问题不断地生成,学生不断地回答。问题完了,课文的分析也就结束了。
  以上就是串问串讲比较突出的三种形式。诚然,课堂教学需要以问题为主线,但对问题的挖掘、设计应该讲究方法。串问串讲属于那种不经过思考,随意性很大且毫无价值的提问。而且,基本上采用齐问齐答的形式,久而久之,多数同学就会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跟风现象,学生的独立性,思维的独创性就会消失殆尽。课堂气氛沉闷异常,学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没有表现欲望是这种课堂的特点。这样的教学,实乃是填鸭式或曰灌注式教学。我校有个教学班,原来三年级时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敢问敢答,表现能力特别强;到了四年级后,由于调换了老师,这位教师不思进取,教学方法陈旧。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表现简直与原来判若两班。这就是老师串问串讲导致出现的后果。笔者所在的乡镇小学,特别是村级学校、教学点,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不到位,加之老师工作任务繁重,外出学习、主动学习机会少,串问串讲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课堂上很少听见读书声,许多中下水平的学生甚至连课文还读不通,却在老师没完没了的问题中完成了所谓的教学。老师上完一篇课文,学生到头来却不知收获了些什么……这就是十分典型的阅读教学的农村课堂。那么,如何克服语文课堂中串问串讲的现象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自我提高。
  一、确立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小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应成为其成功的主阵地。一个平时不重视朗读的老师,是很难为他的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的。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课堂上要把训练学生的朗读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要把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学长期训练的根本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敢于放手、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去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让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对文本语言体验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感才能有效地建立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读书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读书的时间多了,串问串讲的机会就少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就会慢慢地形成。
  二、精心设计大问题是有效避免教师串问的好方法
  所谓大问题,也叫开放式问题。是指围绕某一个问题情境提出的涵盖这个情景各个内容的综合性问题。由于大问题涵盖的内容多,回答面广,学生思考的空间比较大,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答案,而各个不同的答案并列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个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大问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考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避免答案的唯一和重复,从而有效地避免串问串答的发生。例如,在《蚂蚁和蝈蝈》的片段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老师的这些琐碎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大问题: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有的课文,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文本,抓住关键性的问题就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对全文的理解。例如,在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一个大问题:“这双眼睛有什么特点?你分别从这些特点中读懂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就能有效地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并根据自己的感悟去发现这双眼睛的特点,然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提升学生的爱心和对今天读书的珍惜,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为学生创设质疑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精心设计大问题外,还应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善于质疑问难既是创造性阅读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串问串讲,疑于师而止于生,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师问生答的思维定势;而质疑问难,疑于生而思于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答案,正是在学生的质疑发现中生成的。此外,也能有效地避免老师问得多、问得碎的弊端产生,真正地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推荐访问:串讲 克服 语文 课堂教学中
上一篇:【让德育行走于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我国情报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