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

来源:成考 发布时间:2021-05-10 点击:

 2020- - 201 21 学年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同步课时作业(5 5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 20 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传统纺织业的发展 3.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该表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 4.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1880 年,左宗棠力主兴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勉强开工,一半以上的机器处于闲置状态,水源和原料无法保证,以后更是每况愈下,1883 年就不得不停工了。139 万两白银就这样付之东流。据此可知,导致洋务企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的重重封锁 B.封建势力的干扰和破坏 C.私营企业的激烈竞争 D.缺乏对市场规律的了解 6.1878 年,为解决轮船招商局的燃料问题,清政府成立了直隶开平矿务局,每月出煤五六百吨,除分供各厂、局及中外轮船之用外,兼可顾民用。这一时期,各省兴办的煤矿在十处以上,以台湾基隆、直隶门头沟等地较具规模。据此可知,当时(

  )

 A.重工业成为民族工业的主体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发展商品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D.洋务企业助推了经济现代化 7.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说明(

 )

 A.洋务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B.商办是解困出路之一 C.官办是洋务企业的病因 D.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 9.下表是《1865—1894 年中国商办新式企业统计表》,出自于吴承明、许涤新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状况 行业 企业数(个)

 创业资本总数(两)

 企业平均资本(两)

 企业的地区分布 缫丝 97 3723990 38392 海 8、广东 88、烟台 1 面粉 3 40000 13333 上海、天津、北京各 1

 火柴 11 415200 37745 上海 1、广东 3、其余分散各地 造纸 2 237500 118750 上海、广东各 1 A.近代中国经济部门逐渐齐全 B.洋务企业投资占据主体地位 C.近代经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D.缫丝和造纸业发展最为迅速 10.19 世纪 70 年代,朱启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是(

  )

 A.自然经济的消失

 B.清朝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洋务运动的诱导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1.据统计,20 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 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

 A.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受到外国资本控制 C.资金少,技术力量极薄弱

  D.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12.1912 年至 1920 年 12 种制造品的产出年增长率高达 13.8%,但是其中现代工业、手工业、采矿业和公用事业的产品量共占国内总生产的 10.5%,扣除其他工业后,“现代工业”(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的重化工业)一项仅占总产出的 3.4%。根据这些数据,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B.西方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存在结构缺陷 D.民国初期政府大力扶持现代工业发展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 30 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历史理解,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

 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认识。

 14.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已不同于旧有的官营工场手工业,所以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材料二: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分布:

 材料三:1932 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 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 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 146 家,各种机件 14 600 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 1938 年 7 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

 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 304 家,物资 511 825 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概述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农民从事贩运说明了商品经济发展,进而可以得出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的结论,因而 A 项正确。

 2.答案:A 解析:材料中“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体现了中国自然经济受到冲击,逐渐破产瓦解;B、C、D 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分析表格信息可知,晚清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收比重不断下降,到 1911 年只占总收入的 16%,而工商业税收持续增长,到 1911 年上升的69%,其他收入也在 1911 年接近农业的比重,可见该表反映了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的本质,故 C 项正确;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尽管是事实,但仅为表象,故 A 项错误;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所反映的问题不全面,故 B、D 两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A.从题干“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的信息可知列强的经济侵略使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D.从题干中“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洋油这一类洋货”、“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的信息,可知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故 BD 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题干信息反映了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不能得出自然经济瓦解的结论,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C。

 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一半以上的机器处于闲置状态,水源和原料无法保证”可知,洋务企业建立时没有考虑原材料的来源以及工厂的选址是否合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按市场规律办事,对其缺乏了解,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国资本对洋务企业的封锁,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封建势力对洋务企业的干扰和破坏,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私营企业对洋务企业发展的影响,C 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清政府设立开平矿务局,除供给轮船招商局之外,“兼可顾民用”,并推动各省煤矿的进一步发展,可见洋务企业推动了当时经济现代

 化,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工业是民族工业的主体,A 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出现在甲午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行为,C 项中“社会共识”不能体现,排除。

 7.答案:A 8.答案:B 解析:“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表明官办企业存在问题,商办是解困出路之一,故 B 正确;官办企业只是洋务运动的一部分,并不能说明洋务运动在中国行不通,故 A 错误;CD 材料未体现,故 CD 错误。

 9.答案:C 解析:中国企业的地区分布主要在上海、天津、广东等沿海地区,内地发展慢,这说明近代经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与材料中“企业的地区分布”相符,故选 C 项;据材料可知,中国商办新式企业主要是轻工业,结构不合理,排除 A 项;B 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B 项;材料中除缫丝业外,火柴业、面粉业发展也很迅速,排除 D 项。

 10.答案:C 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1878 年,朱启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是洋务运动的诱导,故 C 正确;A 错在“消失”,排除;B 是甲午战争后,排除;D 是一战期间,排除。故选 C。

 11.答案:D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地点上的特点,近代民族工业在沿海多而内地少,所以答案选择 D 项。A 项内容与材料内容无关,B 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是无关项。

 12.答案:C 13.答案:

 (1)例子:前期打着“自强”的旗号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理解: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试图以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挽救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进步:康有为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也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缺乏可行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同时顽固势力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4.答案:

 (1)特点:封建政府主导;侧重发展军事工业;商品与市场联系少;对外国有很大依赖性。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行业大大增多;轻工业发展较快,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企业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

 (3)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推荐访问:作业 高一 课时
上一篇:2021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汇编】
下一篇:赵文峤: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中期评估工作推进会上讲话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