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引爆心性猝死的“定时炸弹”_

来源:成考 发布时间:2019-08-11 点击:

  1985年,华罗庚教授在日本讲学时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在讲台上;2004年4月19日,美国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在上午参加会议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2007年6月23日,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先生因突发心肌梗死在家中不幸去世。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对心性猝死不寒而栗,在此专家告诉大家――
  
  死犹如晴天霹雳
  
  在现代医学上,第一个有明确病历记载和尸体解剖的心性猝死的人是英国外科医生亨特。他性情暴躁,在一次医院内学术讨论中,因激烈争吵而当场倒地死亡。
  关于猝死的定义,迄今为止,国内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至24小时死亡都有。著名国际大型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则将猝死定义为1小时内死亡、6小时内死亡和24小时内死亡三种。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胰腺炎,还有剧烈运动等都可以造成猝死,其中心性猝死约占八成,这里主要谈谈由非外伤性、意外引发的心性死亡,重点为1小时内和6小时内死亡。
  生老病死本如花开花落,都是自然现象,但这是指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的自然凋亡。而中年得病、身心煎熬、人财两空的病理死亡常令人惋惜。尤其是中年猝死,则如同晴天霹雳,无论对亲人或是社会都是很大的打击。
  早在2400年前,《黄帝内经》已有“真心痛……朝发夕死”的记载。考古学家对长沙马王堆2100年前的西汉女尸解剖,发现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有95%狭窄,胃内有138颗甜瓜子,据推断,可能是该贵妇一次饱餐后突发心性猝死。而现代医学上,第一例有明确病历记载和尸体解剖的心性猝死是英国外科医生亨特。他性情暴躁,在一次医院内学术讨论中,因激烈争吵而当场倒地死亡。
  
  猝死有明确的“引爆”因素
  
  大多数猝死的发生都是有明确“引爆”因素的,其中以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精神压力过大、酗酒、饱餐、剧烈运动、寒冷、豪饮冰冷饮料等为主。
  心性猝死虽然是突然发生,但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心性猝死是在一定内外病理因素上的“爆发”过程,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心性猝死可以理解为由“定时炸弹”(即基本病理因素)加“引爆操作”(即诱发因素)共同造成的。两者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定时炸弹”是什么呢?它就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所造成的心肌不同程度的缺血状态。斑块大小不同、位置不同、形态不同、数量不同,稳定性也不同。有的表面包膜极薄,斑块内脂质又多,在血流冲击或血管痉挛时很容易破裂;有的很厚,从不破裂。大斑块使血管狭窄超过70%以上就可引起心肌缺血,但这需要经过以数年或几十年计的缓慢过程,而再小的斑块一旦破裂,只要数分钟、数小时,即可由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严重的或全部的堵塞,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这可解释为什么有些患病几十年的老冠心病患者还能健康生活,不发生急性心梗,而一些年轻患者反倒很快发生急性心梗或猝死,有的甚至生前毫无症状,而一旦突然发病,就是猝死。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上常见的30秒内的瞬间死亡则是由于心电紊乱造成的心室纤颤(占90%)或心脏停搏(占10%)所造成的,其原因是突然的精神心理或体力运动负担造成心肌严重缺血,诱发心电紊乱、心律失常。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和冠心病猝死虽是同一性质的病变,却是程度差异很大的三个阶段。据大宗病理解剖报告,在儿童时期就可见到主动脉内膜有脂肪沉积,男性30岁以上斑块发展明显加快、增多,40岁左右已近60%的人存在动脉粥样斑块,60岁以上约8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人体有强大的代偿稳定功能,有了这些斑块并不等于就得了冠心病。临床上冠心病要根据多项参数综合诊断或冠状动脉造影有至少一支主干狭窄超过50%以上方可诊断,因此患上冠心病的就少得多了。而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每500-2000人中每年才有1人发生。而以猝死出现的只占其中的13%~30%,就更少了。
  猝死患者大多数是有明确“引爆”因素的,其中以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精神压力过大、酗酒、饱餐、剧烈运动、寒冷、豪饮冰冷饮料等为主。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已充分证明了基本病理病变即“定时炸弹”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诱发因素,即“引爆”更是起关键作用。所幸,这两者都是可以预防的。
  
  从娃娃抓起,少造“定时炸弹”
  
  中年人的动脉已有一定数量的斑块,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烟酒过度、不重保养,结果一个个爆炸,成为猝死高发人群。
  如果没有炸弹,当然安全;但在军火库,虽有很多炸弹,但管理严格,不会爆炸,也同样安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冠心病低发人群或青少年中猝死者少,因为他们的动脉硬化斑块少,也即“炸弹”少;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他们动脉硬化斑块很多,也即“炸弹”多,但猝死也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会保养自己,即“军火库”管理严格,“爆炸”也少;而中年人的动脉已有一定数量的斑块,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烟酒过度、不重保养,结果一个个“爆炸”,成为猝死的高发人群。
  因此,猝死的预防一是要从小抓起,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少造“炸弹”;二是要善于养生,严防“引爆”炸弹,最好是双管齐下。从小预防能有多大效果呢?北欧的“千湖之国”芬兰的北加里略地区,由于居民传统膳食中有大量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冠心病病死率居全球首位,小学生中竟有1/3因此而失去父母,后因政府重视,大力开展预防,20年后该地区冠心病病死率下降50%,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北加里略的曙光”。这充分说明了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脏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四大“杀手”,四大“朋友”
  
  高血压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至2倍,加上高血脂可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至4倍即2乘2,加上吸烟为8倍,如果还有糖尿病,则达16倍之多。
  冠心病的形成有四大“凶手”和四大“朋友”。悄悄的“凶手”――高血压,无声的“凶手”――高血脂,微笑的“凶手99――吸烟,甜蜜的“凶手99――糖尿病”这4个“凶手”心狠手辣,个个能独立致病,但外表却很低调,不引起痛苦的症状,患者常不自觉,直至猝死。四大“凶手”每个都能使冠心病患病率翻倍,如果联手,则倍数相乘。比如高血压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至2倍,加上高血脂可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至2乘2即4倍,加上吸烟为8倍,如果还有糖尿病,则达16倍之多。因此对患者务必全面综合防治,才能收效。   冠心病还有四大“朋友”,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大“朋友”一联手,能使发病率减少50%~75%。由于冠心病是一种起源于少年、植根在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的慢性疾病,因此,每个人都要多交“朋友”,远离“凶手”,而且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地方做起。
  
  善待自己,健康第一
  
  临床上,约75%的猝死都有一定诱因,约1/3的猝死在发病前2天内有胸痛、胸闷、憋气、心慌、极度疲劳等症状,及早发现、及早就诊或休息可以部分预防其发生。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样,世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猝死。猝死通常都是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由一些诱因促发而成的,是瓜熟蒂落的结果。
  临床上,约75%的猝死都有一定诱因,约1/3的猝死在发病前2天内有胸痛、胸闷、憋气、心慌、极度疲劳等症状,及早发现、及早就诊或休息可以部分预防其发生。
  诱因有许多,常见的有下面6种:
  
  1、持续过度紧张疲劳。动物实验已证明,幼猴精神压力过大、睡眠不足可导致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最近某医科大学一位副教授在实验室连续工作3天后,疲惫至极,站起来时,一阵头晕,倒地死亡。在夏天,连续高温,酷暑难耐,就有多位司机因过度疲劳,猝死在方向盘上。因此,日常工作不宜提倡废寝忘食、带病工作,而应提倡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2、大喜大悲,大惊大恐。这是造成各种心律失常、早搏的最常见诱因,有的发生在当时,有的发生在几小时或一两天后。一位中年男性,某日有领导找其谈话要其交代问题,当晚尽管月朗星稀,但他一夜辗转未眠,次日上午工作时,突然心脏骤停。这就是因为恐慌而造成的心理反应,极度恐慌会造成心跳加速直至猝死。
  3、酗酒与饱餐。这两者都能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多诱发心律失常。一位房地产公司老总,因上级参观,兴奋之余,酒量倍增,连饮白酒至深夜两点,天亮时突发心肌梗死,失去生命。酒精能诱发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是非常危险的因素。
  4、过量运动。过量运动可伤害身体,诱发猝死,而且立竿见影,还不如不运动。一位老人,用力搬书时,一憋气,心脏骤停,成了植物人。一位干部,平时打网球没有任何不适,一次进行比赛,奋力拼搏,突发严重心绞痛,及时抢救后转危为安。因此适量运动助人,过量运动伤人,运动应因人而异,动静相宜。谨记“三不”:不攀比,不争强,不过量
  5、豪饮冷饮。酷暑天,豪饮冰饮料也是近年突发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因食管在心脏后面,胃在心脏下面,心脏表面受寒冷刺激可诱发冠脉痉挛。一位29岁的青年,下班途中在一小店豪饮冰啤1升,半小时后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6、谨防两个“死亡三联症”。一是“冬天、凌晨、扫雪”,二是“饱餐、酗酒、激动”。这6个因素都是猝死诱因,且一旦联合在一起,则危险性更是大大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年发生猝死最多的日子大多是在冬天下雪后的第二天上午。另外,饱餐、酗酒与激动更是常见的猝死诱因组合。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猝死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健康是争取出来的,建设出来的,培养出来的,保卫出来的。从根本上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心态是百岁健康人生的钥匙,而钥匙就在你手中。
  
  相关锤接,
  猝死抢救的生死存亡4分钟
  
  若发生猝死,心跳、呼吸停止4分钟后,大脑细胞的能量ATP耗尽,随即大脑细胞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脑细胞死亡接踵而来。如能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初级急救,并及时呼叫急救中心,将患者交给医务人员,则大概有43%的猝死者能存活;如超过8分钟才开始抢救,则存活率几乎等于零。因此,现场抢救十分重要。家属或在场人员在向急救中心呼救时,应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水泥地上。迅速做好以下三件事:①打开气道。抢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往下压。另一手的食、中指将患者下巴向上抬。②人工呼吸。以每分钟12-16次的速度进行,第一次可连续2次吹气,使已萎缩的肺张开。每次吹气时看到胸腹部隆起即可。③心脏按压。抢救者一手掌根放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处,另一只手的掌根放在前手背上,手指交叉离开胸壁,按压时应注意垂直向下用力,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每分钟按压频率为80~100次,深度4厘米左右。可由两人轮流进行。

推荐访问:定时炸弹 心性 猝死 引爆
上一篇:青霉素皮试有学问|青霉素皮试
下一篇:【咨询门诊】什么是咨询门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