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天香》文化意蕴探究

来源:考研 发布时间:2020-09-16 点击:

 1 1 《天香》的文化意蕴探究 摘要

  王安忆 2011 年新作《天香》,以晚明时期上海士绅家族兴衰故事为经,家族中女性与上海传统工艺刺绣为纬,交织出上下四代人的生命样态。全书以香气使用彰显士绅家族的物质生活的奢华,日常饮食起居除了追求细致与享受外,并注重与他人的不同;当时上海地区工商兴盛、人民生活富裕、工艺发展蓬勃,人们对工艺中园林及绣品有着浓厚的兴趣。此外本书着重家族四代女性间深厚情谊的描述,不论是元配与二房、妯娌与婆媳都能和睦相处,在家族由兴盛走向衰 败时,藉着出色的刺绣手艺及彼此互相扶持,支撑起家族的生计。本论文以文本分析为主,针对香气、工艺及女性情谊三个面向展 开讨论,并参考香气、饮食文化及时代背景等资料,期望对《天香》 一书做更深入分析,提供对《天香》研究新观点。

  关键词:天香

 工艺

 女性情谊

 2 2

  目录

  前言 ............................................................... 2 一

 香气 ............................................................ 3 (一)植物之香 .................................................. 2 (二)饮食之香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制品之香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

 工艺 ............................................................ 7 (一)园林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顾绣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

 女性情谊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婤嫡情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原配与二房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婆媳之间 .................................................. 9 结语 .............................................................. 11 参考文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前言

 《天香》以明末清初的上海为背景,上海传统工艺“顾绣”为故事原型,创

 3 3 造出申氏家族四代人中的女性与“绣”的关系,以家族与园林兴盛繁华至衰落沉寂,对比绣艺由技到艺,最后却沦为贴补家用的手段,终至落入民间用以谋生,基于这样的境况,顾绣才能生生不息。故事衬以上海历史、地理、园林、饮食、音乐、工艺„„等江南文化,立体地呈现晚明上海的生活。此外,书中时代为明朝嘉靖年间,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因而社会崇尚奢华,其奢侈情形大都表现于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

 作者以对园林的描写手法呈现士绅家族在生活奢华的情景,晚明上海地区人们追求奢华生活,对饮食、制品、建筑、绣品等日常所需物品十分的讲究,作者为立体呈现当时社会繁华景象,于书中对晚明园林及刺绣有详细的描述。本论拟由香气、工艺及女性情谊三个面进行分析,期望能更了解作者如何以香气、工艺、女性情谊,呈现晚明上海地区士绅家族中的女性生活故事。《天香》以线性结构为主,叙事方式采顺时序法,内容主要描写士绅家族中女性与绣的故事,以大家族中的女性为主角、绣为故事重心,描写围绕在绣周围女性的生活故事。在书的开头就先写了造园,园子是整个申家发展的载体,所有的人物活动都是在这座园子里展开。这座园子如何构建和取怎样的名字都蕴含了主人审美情趣。顾绣,顾绣,亦是本书着墨甚多之处。。在顾绣里,女性又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在天香园里,围绕着女性和顾绣展开了一些列的故事,既有上流社会之维也不乏寻常百姓之象。那么,在这一系列的故事里,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底蕴。本文拟将从香气、园林、顾绣,女性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进行发掘《天香》的文化内涵。

  一 一

 香气 气味有助唤醒记忆,任谁遭遇一股遗忘已久的气味,也难免因之会将往日时光浮上心头,突然令往日时光极为清晰地浮上心头,这让人对气味记忆的力量与持久感到惊讶。

 因为嗅觉比听觉、视觉更敏感,视觉和听觉等感觉器官,感知事物后往往要经过多次重复才能形成记忆,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理论即为确证。而通过嗅觉感知到事物,通常能使人一次就牢牢记住。嗅觉是第一个用来辨别食物的器官,也是唯一能将神经脉冲直接传入大脑皮质层的感觉,相对于视觉和听觉来说,其更容易唤起人们的记忆,建立时间和空间的强烈关联。《感官之旅》作

 4 4 者黛安‧ 艾克曼则认为气味就像威力强大的地雷般,隐藏在岁月和经验之下,在我们的记忆中安静地爆炸,只要触及气味的引线,回忆就立即爆发,而复杂的幻影也由深处浮显,各种文化的人都会气味着迷,有时以尼加拉瀑布式的奢侈擦抹香水,丝路为西方世界开启了东方,而馨香之路则开启了自然的心灵。借由嗅觉能唤起人们的记忆,而所有气味中香气更能唤起人们的美好记忆,因此香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综上可知,香气在人类文化及文明的发展十分重要。《天香》着重香气描述,符合晚明时代上海因经济繁荣,人们对日常生活中香气的重视。《天香》 一词为芳香的美称,其意有三:其一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其二为宫廷用的薰香及祭神礼佛的香;其三指美女。而《说文解字》:“香,气芬芳也”代表香气,本书名为《天香》,除而花香之外,也着重饮食、制品等香气的事物的描写,分述如下。

 (一)

 植物之香

 植物之香以水果、花卉及树木为例。嘉靖三十八年,上海士绅家族申家次子申明世高中进士,大兴土木建造新宅“天香园”。园中以桃林最为出名,所结果实大而甜且香气充足、远近驰名。除桃香外,书中对花香着墨甚多。天香园内四季都有不同的花轮流绽放,让园内香气盈绕,如冬天万物沉寂时,却仍有冬兰余香。

 此外,天香园的莲庵内种了许多花,开花时满园花香吸引蜂蝶采蜜。树香也是一绝,申明世为身后事规划,希望能找特别的寿材,因派大儿子柯海出门找寻,在寻找寿木的过程中才了解真有香气浓郁芳木。香气除了使人心情愉悦,在中西文化中也代表着身分地位。申家为上海仕绅家族,造天香园即广植具香气的植物,对死后使用的寿材也希望能寻找芳木,符合家族的地位。除了上述植物类的桃香、花香、树香之外,还有饮食产生的香气。

 (二)

 饮食之香

 书中的饮食,不同身分有不同的方式。作者针对农村的清淡,经商致富人家的丰盛与贵族之家的讲究有详细的描述。申家第一代申明世因中进士想盖新宅,专程去白鹤村寻访造园大木匠,章师傅特别招待用餐。餐前先上粗茶开胃,之后才上菜,农村的菜色别有一番滋味。

 5 5 柯海的朋友钱先生家中富有,祖父因经商致富,喜欢热闹,加上家族五代和亲朋好友,因此每日用餐的人数庞大,所以钱家用餐时的 景象十分热闹。

 商人之家浓厚富足饮食之道不讲求精致,只讲究量多、料足,大拜似的将菜摆满一桌,目的在彰显主人的气派与富有。相较之下申家饮食则讲求精致,不仅食材选购精挑细选,煮时火候的控制,最后上菜时配件也十分重视:申家饮食讲究细节,除了着重美味,也重视嗅觉、视觉及美学上的享受。

 此外尚有太湖芙蓉镇的“肉骨头”名菜,柯海外出寻寿材及探寻 阿潜的下落,一日来到芙蓉镇,发觉满城充满了一种香味:“有一股气味扑面而来,什么气味?微酸微甜,微醺微膻,似酒酵,又似膏腴。气愈来愈丰肥,满城皆是。柯海都有些晕眩,好像是醉,却不完全像。”但又不知是何物之香,一直到用餐上菜时,柯海恍然大悟, 那满城皆是的气味就是它!

 柯海才知道,那微醺不是酒醉,而是肉醉。作者以饮食及味道的香气反映出晚明的饮食文化,张利群认为:“饮食和味在中国文化古代礼制社会中,都具有超越自身的价值、涵义和意义,饮食文化、味文化是中国古代礼制社会的特产,它的文化性首先就应该是礼制的文化性,因而饮食就不单单是饮食,而是礼制文化的表征和反映”。晚明时期士人生活由雅走向俗,在想法上和生活的方式上都出现了世俗的趋势,世俗化及享乐化为一种时尚,士大夫会刻意追求闲情逸致的境界。而当时,士绅是社会的有闲阶层,一方面在物质上追求适世乐生,过的是一种穷奢极欲的享受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在精神上则追求艺术化,别有一番闲适雅致的情趣,表现在饮食方面则刻意求精,互相侈尚。综上可知,饮食方式是当时文化的表征与反映,不同阶层不同时期饮食方式并不相同。

 除了植物、饮食之外,书中尚有需经人工繁复过程而制作的香── 烛香、墨香、龙涎香、茶香。

 (三)制品之香

 在明朝香制品的来源有的来自天然,有的假借人力煎和而成。主要用途除入药外有三:一为净室,无论是皇家,还是士大夫家庭,在殿廷、在书房、

 6 6 在闺中,摆上一个香炉,里面烧上一些名香、气翳 弥室,既净化了空气,更净化了人的心灵;其二作为香身之物佩在身 上,香气袭人;三是供烧香拜神之用,以香烟与神灵相通。由于烧香具净室功能,晚明士大夫无不将在书斋、净室中烧香视为清雅生活的 一部份,且对香有一种特殊爱好,视品香为其清雅生活的一种实际追求。由上可知,当时士绅家族对香制品的喜好视其为清雅生活的一部份,以下将以烛香、墨香、龙涎香、茶香为例,说明其制作过程繁复与讲求精致。

 申明世中进士建造天香园,尚未建好申明世已离家上任,三年后才回家探亲,因此计划中秋在天香园中宴客。申家因此数月前就开始准备,准备的重点在亮,但不仅要亮还要香,因此设计在烛中放花蕊,让中秋夜的天香园在烛光照耀下香气围绕,众人盛赞其为香云海,而香烛的制作过程十分繁复,除了烛模需另外制作外,为增加香气需在每一个烛中加入花蕊。

 烛香之外,还有柯海的媳妇徐氏(小绸)娘家带来的墨香。两人新婚后徐氏在练字,柯海小稠写的字有一股香气。小绸不说话,咬着嘴笑。柯海将脸凑到上,嗅了一阵,说:“是墨香。”小绸收起笑,正色回答。柯海询问墨的制法时,徐氏打开陪嫁的妆奁仔细的介绍家传墨的来历。制作手续也十分讲究,加上年代久远很多制作的方法与原料都已失传,因而更显墨的珍贵。

 后来柯海纳二房闵氏而与元配徐氏失和,为疗伤而外出游历,到产墨的歙州又闻到了墨香。墨香使他想起曾有的恩爱,对比今日的凄凉,让他兴起制墨的想法,希望藉由墨能和妻子重归于好。

 尚有新婚之夜新娘使用珍贵香料薰身,使身上充满异香增加吸引力。第三代阿潜在洞房花烛夜把玩媳妇希昭带来的嫁妆时,闻到希昭身上熏有异香,对香味特别敏感的阿潜因而四处寻找香气来源。细问之下才知希昭熏了抹香鲸的香,人称龙涎香,龙涎香大约是在唐朝的时候由阿拉伯进贡给我朝,它是抹香鲸的分泌物,遇热就会散发出香气,是调制合香中极佳的珍贵香料,可使香烟凝聚而不易飘散,因采集不易,因此十分珍贵。

 此外书中亦提及茶香。申家第三代希昭的爷爷喜欢喝茶,常带希昭拜访城隍山上卖茶的朱老大,在品茗聊天时提及花茶的浓香。明代中叶以后,各地名茶大有发展,特别是因为江南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长江中下游及沿着大运河一带的地区都跟着富庶起来,人们的生活也讲

 7 7 求精致的享受与品味。茶饮的品赏就在士大夫的生活艺术追求中占了重要的一席,与制茶工业的新发展相辅相成,开展了晚明士大夫的高雅品茗艺术。综上可知,晚明士大夫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就是饮茶。

 二 二

 工艺 晚明的上海地区,因经济繁荣社会崇尚奢华,人们消费行为改,很多日常用品过去是在家庭内自己制造的,如今都成了市场上的货物,可以轻易地在市场上购买,所以人们在市场上消费购物的频率来愈高。这种现象出现和明清时期城市化与商品化的发展息息相。明清时期的江南本是经济重心,到了明中叶后,形成许多市镇,最后成了粮食、丝织与棉织业的重镇。商品经济发展后,提供便利的消费,同时因妇女投入纺织的生产,因而家庭收入提高,因此人们有足够的金钱大量消费。当时上海地区,因经济活动频繁,社会兴起追求奢华的消费文化,大夫与经商致富的商人为显富,常大兴土木建造园林与购买高价稀的消费品──顾绣,导致顾绣因量少质精,而价值不靡,因消费的刺激造就晚明至盛清时期上海工艺技术的进步,举凡造园技术与器物制作、消费用品等皆十分进步。而拥有财富的的士大夫和富商在日常消费上穷奢极欲,竞相比,对当时工艺中园林造景与刺绣的发展有推波助澜之效。申家男性造园与日常生活中挥霍成性,加上不求世途的发展,再丰富的家产经不起几代人的花费,因而导致家族逐渐衰败。而正因男性的退场,才有机会让女性登场,而带出工艺制品刺绣的发展。书中除了介绍晚明工艺中的刺绣,对园林也着墨许多。

 (一)园林

 在中国历代都有过奢侈的现象发生,但却多只是局限在统治阶层或是富民阶层,且形式较为单一。只有到了明清时期的奢侈风气才具有如此丰富的特征,也是有史以来首次波及到社会下阶层。也是这个时代,中国才真正进入消费物质,欲望需求交互作用与缠崇的时代。

 奢侈,不只止于生活享用,还有表现在自己居住的环境。有钱或者有权的竞富、夸富的表征之一,便是营建园林宅第。嘉靖八年上海兴起造园的风气后,建造了很多园子,缙绅士大夫在修建房子和园子里的花费,少的大约要花去几十两白银,多的甚至要到几百两银子。最奢侈的莫过于营建园了。一座园子的完成,少的需要上千的银两,多的就要上万甚至更多的

 8 8 银两。

 《天香》时期为明朝中叶,那时士大夫建园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而园林修筑更是采用了昂贵的树木,无比的奢侈,有的把石头清除造一条水渠,有的用黄石去建造一座小山,来供人们游玩。且士大夫的园子各具特色,每个人的风格都不重复。有的因假山出名,有的以园内种植桃树而名闻遐迩,如“松江桃园,取桃为利。有的则以园中刺绣取胜,如松江顾氏露香园,家姬刺绣,巧夺天工,号称「顾绣」。每一种风格都代表了这家主人的性格,他们的喜好和品味都会表现在他们建造的园子里面。由申府第一代两兄弟的对居住空间的设计,就可看出两人的个性,一是内敛简朴,一是外放奢华,也透过空间细节书写,让我们得以从侧面窥探出申家的富有。首先,申家是一户大户人家,在建造上肯定不能是一般的宅子,他需要体现申家的地位与财力,所以在建造园子的时候一定是很气派。虽然在建造园子的时候要求气派,但是不能只是土豪气息。申家也是一户读书人家,在建造园子的时候,务必是要体现作为读书人的修养。所以在他们的园子建造时候,一定会有石林、桃树、假山、亭子等怡情的景物。这些怡情的景物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增设更是主人对于生活的一种要求。生活不仅仅只有读书,更多的是对生活,大自然的一种体会从园子里一年四季的景色幻化,主人便可以从中体会大自然的造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申家在修建“莲庵”的时候,房屋有一潭湖水,湖水上面有几朵莲花,这给人一种清静的氛围。莲花,作为一种古人偏爱的高洁的植物,在申家种上,体现了申家在精神境界上“出淤泥而不染”的追求。当时造园的风气以江南最盛,多数在平地上开池堆山,种植花木,创造园林景观。为了使园林的布局能够达到以管窥天的效果,采用以下的设计手法:对景、借景、对比、衬托、尺度、层次。在以迭山理水创造自然山水的景观意趣方面,以各种石料的组合、变化,塑造峰峦洞壑、峭壁危径的种种形象,表达出雄奇、峭拔、幽深、平远的意境。而在园林建筑种类也十分充足:厅、堂、馆、轩、楼、阁、榭、舫、亭、廊等形式很少雷同,布置上讲究因地制宜及与周围环境的结合。阿潜朋友陈俊再家日涉园,涉园在满月夜月亮尚未升起时,一片深浅不一的墨黑,如同中国的水墨画,让人如置身画中。让很少离开的阿潜如进入诗意般的幻境。有这样的幻境,离不开主人的精心打造,离不开主人的构思、更离不开主人的情趣。这样如诗般的幻境,正是主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要求,对于生

 9 9 活品质的追求。

 (二)顾绣 《天香》中申家女性受过良好的教育或精于女红,嫁给申家第二代柯海的元配徐氏出身书香世家、妾闵氏出身杭州织工且精于女红;第三代潜之元配希昭虽为市井之家,但从小接受启蒙教育且擅于书画;申家出嫁的女儿第二代柯海之女采萍、颃之、颉之及第三代昉之女儿蕙兰也都受过启蒙教育且精于女红。

 由上可知,明代女性受教育、精于女红的比例比以前的朝代高,一般而言女红的技术都是由母亲传给女儿,从婆婆传给媳妇。一种奇特的刺绣针法、一种独到的编织技巧,莫不是若干位母亲百年工艺累积下来的手工技术。女红是母亲教育和培养女儿的主要方法,是传承古代女性美德的母系的家谱,是带有知识产权属性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

 申氏男性在家族兴盛衣食无虞时不求功名,自在的四处揽胜享受人生;而行动受限的申家女眷,因明代一般家庭主妇,在礼教严格规范下,通常是“言不出闺阃,足不出厅屏,目不观优舞,身不近巫尼”,当时社会女性的行为准则是:“痴人畏妇,贤女畏夫,三从四德,乃妇道之常。”男人所做的事,女人不要去管他、拦他。所以当男人外出游历、丈夫薄幸、独守空阁时,只能靠彼此扶持、刺绣来寄托心情与消磨人生。

 绣因此登场成为故事的重点。绣是由闵氏制作日常用品引入,透徐氏加入书卷气而提升至艺的层面,借助第三代希昭的画绣而达人间仙品的艺术顶峰,最后由蕙兰的绣佛与绣字而开另一新局。

 绣是由杭州织工闵师傅的女儿嫁入申家而引入,刚嫁入申家的闵就受到丈夫的冷落,加上与其它人不熟悉,只能待在楠木楼上,绣了她与娘家的唯一牵连,借由绣可排遣寂寞与抚慰思家之情,即使生了双胞女儿后,丈夫仍忙着制墨很少理会她,因此仍是一个人过日子,但由绣让她和家族的人熟络起来。

 而闵氏的绣艺在申府上是出名的,在申明世女儿妹妹出嫁时妆奁中就有她制作的绣品。闵氏的绣因此传出申府,但因为闺阁物品只送亲朋好友,一般人即使有钱也买不到,因而一时洛阳纸贵,人人争相收藏。造成很多人模仿申家绣品,为避免混淆,

 10 10 所以申家绣件必绣上天香园绣。后来第三代阿潜媳妇希昭加入了刺绣的行列,希昭第一次上绣阁看到闵氏绣品十分入迷。此时的绣品还停留在写实的层次,目的是为了日常生活所需,所绣之物多为器具衣冠,所以拟物的技巧极佳,因此所绣之物栩栩如生,但停留在日常用物。一直到擅于书画的希昭加入刺绣后,才将画技融入刺绣中,因而将刺绣由技术层面提升至艺术的层面,绣品不光是用品,更是供人观赏的艺术品。希昭所绣成的人物绣画,获得当时有名的画家香光居士的盛赞:“技至此乎,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因而声名远播,也被柯海当作赠品送给了阮郎,用来换取大老爷申明世的寿材。天香园绣与一般绣品不同,他不只是申家女性生活上的寄托,更是以书画为基础,再经过许多人的锦心绣手,一针一线织出来的。此时绣已不仅是制品,而是包涵了所有申家女性的心血、情感、与青春岁月的象征。

 传至第四代蕙兰,因出嫁而将天香园绣由贵族之家带入一般百姓的夫家。在丈夫过世后家中经济入不敷出时,替佛寺绣佛以绣艺养家,但所绣人物栩栩如生;之后因为同情婢女与乖女而收徒传授刺绣手艺,让天香园绣得以流传而在民间生根延续,不随时间而消失灭绝。反观当初绣艺闻名的申家,却因闵氏、徐氏相继离世,希昭年岁渐增而沉寂消逝。“绣”让女眷们在家族衰败,只懂花费无力生产的家族男人无力养家时,有能力缝制绣品贴补家中开销。

 三 女性情谊 《天香》除了园林与刺绣之外,主要以描写女性生活故事为主,着重在女性彼此之间互相体贴、相濡以沬的情谊。书中描绘以妯娌、元配与二房、婆媳之间的情谊为主。

 (一)

 妯娌情 徐氏与计氏为妯娌,但因计氏家境富裕,妆奁丰厚,引起徐氏的芥蒂。但计氏温柔敦厚,在徐氏与柯海因纳妾失和时,主动对徐氏表示善意,因而让心高气傲的徐氏接受了计氏的友谊,成为手帕交。后来两人互换乳名结为姐妹,常在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私密。

 不只平日的亲近,遇到困难时更能互相托付重责。计氏生第二胎因为难产血,在病床前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徐氏 。死后托孤的重任更显示出两人深厚情谊。计氏死后,两子之父镇海接着出家,阿昉、阿潜是由徐氏视为己出一手带大,且代为安排亲事。

 11 11 (二)

 元配与二房

 申家第二代柯海因纳二房闵氏得不到元配徐氏的谅解,导致夫妻失和。徐氏从此与柯海及家族中的人断绝往来,和女儿两人住在套院中。此举也造成闵氏受到丈夫的冷落一个人独自前往,在新建的楠木楼此一情形在计氏的眼里看来,十分不舍,想尽办法让两人能走在一起。

 计氏的居中牵线,以绣拉近两人的关系,让三人同在绣阁中刺绣,最后能在计氏过世后,终能融洽相处。除了计氏的主导外,闵氏的态度是决定两人能成为姐妹的关键。徐氏自视甚高,为了丈夫纳妾与之恩断情绝不再说话,对闵氏也不谅解,但闵氏却十分在乎徐氏。最后两人结为同党,寄情于绣中,让天香园绣声名声远扬。

 (三)

 婆媳之间 申家第二代的徐氏与第三代希昭,都是饱读诗书且心高气傲之人,不容易与人亲近。还好阿潜是中间的桥梁,彼此之间尚有联系。一直到阿潜离开家后,徐氏怜惜媳妇才由她跨出了这一步,到希昭房里探望,后来看到她一人在房中刺绣就邀她一同上绣阁:“上绣阁去绣吧,人多,热闹!”彼此之间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希昭才愿意上绣阁,加入家族女眷中一起刺绣。另一对婆媳是申家第四代蕙兰嫁入张家的婆婆──张夫人。蕙兰新嫁两年后丈夫就过世,还好有婆婆陪伴才不致于孤单。蕙兰的大嫂热心做媒,希望她改嫁过好生活,但她更珍惜与婆婆之间的情谊,两人在月下谈天。张夫人怜惜媳妇年纪轻就守寡,还要照顾孤儿与婆婆;蕙兰则是感恩张夫人当初把她娶进门,且认为她和夫人上辈子一定是母女。婆媳间的情感,不因生计的困难而减损,反而加深彼此的相知相惜;不因旁人的挑拨而心生间隙,反而更能互相扶持。

 结语

 《天香》一书主要描写晚明江南地区,当时因人口增加、妇女投入手工业生产、商业兴盛,使人民生活富裕,进而形成崇尚奢华的社会风气,造就许多消费工艺的发达,其中以园林造景及刺绣最为突出。书中主要描述士大夫申氏家族的故事,家族男性第二代对功名不热中、又不擅经商、加上出手大方不懂节制,因此家族逐渐衰败,面对家族的衰败,申家的男性与女性,展现完全不同的处理方

 12 12 式:男性束手无策;女性却可藉精湛手艺刺绣换取银两支付家用,且在面对男性的薄幸与背叛后,培养出深厚的情谊,在男性退场后,靠着互相支持共同撑起家族的生计。作者以工艺中的园林及刺绣的讲究衬托晚明上海地区经济繁华景象。生活在锦衣玉食环境中的家族女眷生活富裕无虞,为排解寂寞学习刺绣,而发展出深厚情谊,即使历经时代变迁、家族与园林由兴盛至衰败,仍不减彼此间相濡以沫的情谊。书中的女性不同于一般传统妇女,不因性别限制而委曲屈身于男性背后,经历男性背叛也未失去生命重心反而寄托于“刺绣”,靠着出色的手艺撑起一片天,也因此成就绣的发展。“绣”的出现让她们人生发展因此不同,让她们彼此亲近,让她们生活与生命有了寄托,让申家的女眷跨出自己的宅院与他人接触,进而有机会与时间培养私密、深厚的感情。天香中的女人情谊与绣艺是一体两面相得益彰:绣艺让女人情谊得以存在、女人情谊让绣艺流传不绝。而书中藉由香气与园林的描述,真实的呈现出当时人们追求奢华的情形,使阅读者能更深刻领略晚明上海地区物质文明的香气、工艺发展及当时士绅家族中女性生活的故事。

 13 13 参考文献 [1]刘敏慧.城市与女人:海上繁华梦——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微[J].南通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0). [2]王德威.王安忆的虚构与纪实[N].东方早报,2011-1-2. [3]古藤客.王安忆的睿智与温婉[J].水利天地,2013(12).

 [4]宋庄.王安忆的世俗与诗意[J].博览群书,2014(2) .

 [5]张新颖.一物之通,生机处处——王安忆《天香》的几个层次[M].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 [6]石莜珮.论王安忆《天香》城市书写[J].台湾谈江大学中文所《问学集》,2014(19). [7]胡晓.写回去与写上来——评王安忆长篇小说《天香》[J].文学报,2011-7-7.

 [8]张智明.王安忆都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短篇小说,2014(19). [9]李敬泽,林建法.静默与喧哗[M].南京:江苏出版社,2012. [10]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11]孙曙著.天象・俗情・经典―《天香》及王安忆之魅[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5). [12]胡良侣.盛极而衰的人生宿命于艺术真谛——论王安忆长篇小说《天香》[J].上海文化,2015(4) . [13]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意蕴 探究 天香
上一篇:“桂林抗战文化城展览”观后感
下一篇:二级造价工程师《水利工程》强化习题汇总(含答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