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迫切需要“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意义

来源:雅思 发布时间:2019-05-18 点击:

  厦门市教育局日前作出决定,将生命教育列入课堂教学:整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每两周安排1课时生命教育课程,并在多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确保在课堂领域落实生命教育的内容。
  在儿童非正常死亡率不断增高的今天,生命教育的确应成为儿童的人生必修课。“未知生,焉知死。”对现在的孩子而言,他们所缺少的,正是对生命本身的深刻认识,对死亡本身的深刻感知。而如果孩子不认识、不理解生命本身的价值,所谓追求人生理想的实现,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载体和前提;进而,在压力与挫折面前,就难以承受生命之重,因为他们“不怕死”。
  这种“不怕死”的态度,却往往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青少年自杀问题日益严重,正在演变成沉重的“教育门”。2009年5月4日,重庆市4位小学生集体服毒自杀,幸好抢救及时才脱离险境。这类集体自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2009年12月,广东东莞、云南晋宁更先后发生小学生用红领巾自杀事件,一时震动全国教育界。
  追根溯源,就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教师都忽视了最本质的问题――热爱生命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核心。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既让孩子认识什么叫生,以及自由的生、幸福的生,又让孩子认识什么叫死,以及无意义的死、无价值的死。只有对生与死的认识足够深刻,孩子才能直面压力,并在此过程中学会敬畏生命。
  就生命教育来说,还有一种更深刻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死亡教育。
  长期以来,很多国家的学校普遍开设死亡教育课。如在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对学生谈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门课帮助学生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因为很多人自杀是以情绪失控为起点的。
  由于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文化传统,死亡教育很难被认同。曾有老师给学生布置生命教育作业,让学生为自己做一篇悼词,以此感悟生命的珍贵。此举立即引起父母们的强烈反对,老师只好放弃。
  近年来儿童自杀率的不断攀升说明,儿童迫切需要死亡教育,而开展死亡教育的最佳时期,就是青春期萌动前,内容包括:介绍死亡知识,让儿童亲自扮演死者、伤者、孤儿等,从情感上体验与死相关的情景,对各种与死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有准备,以此培养其良好的人格和人性。
  死亡教育只是生命教育的特殊形式,父母不应盲目反对。青少年只有在情感、人格等方面健康发展,才能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可贵,真正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摘自《新京报》)

推荐访问:迫切需要 生命 儿童 教育
上一篇:【瑞典为何没有“垃圾围城”】私人能建垃圾处理厂吗
下一篇:[中年健康从称体重开始] 运动多久开始体重下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