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工作压力 [公安干警和交警的心理压力不容忽视]

来源:招警 发布时间:2019-08-19 点击:

  公安干警和交警属特殊职业人群,在各行各业中,最易患职业性心理应激反应的高危群体首属警察。国际警察组织调查表明,常年的“紧张反应”会严重地影响警察个体潜能的发挥,降低警察队伍的战斗力,损害警察个体的身心健康,并为此损失一批训练有素并有事业心的警察中坚。这主要来源于警察职业的高风险、高压力特点。在所有高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
  警界学者对警察个体的压力源曾进行诸多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管理方式、职业工作和社会家庭方面,这也是国际警察组织的共识。
  管理方式的压力
  警察机构是国家机器,具有严明的纪律,必须服从指挥、执行命令,这是警察工作性质的需要。一般来说,准军事化性质的组织机构,内部等级分明,领导与被领导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常常上级对下级的意见不易接纳,下级遇事不敢上陈,下情难以上达。上下级之间壁垒分明,难以沟通,容易滋生矛盾;上级容易扼杀组织成员的创意,成为下级的压力源。而作为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长年累月服从管理所付出的代价就是紧张的工作。在这种环境下,长期听命于人,心理上容易丧失自信,从而内心受到压抑,产生不满与怨恨。
  我国警察内部存在着高惩罚率、低奖励率的现象。据悉,每年受到部级表彰的警员约为1 000余人,而受惩罚者竟达7 000多人,虽占总数很少比例,但惩罚的心理效应对人产生的压力却难以估量。
  在某些地区或部门,对警员业绩的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或因职位空缺少而竞争人数多等所造成的内部晋升的压力,也极易产生心理挫折感。
  职业工作的压力
  劳动超负荷,身心受损伤。公安干警最重要的工作是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警察的工作难分昼夜,24小时都要维持足够的警力。而且,目前我国警力严重不足,警员人数不足总人口数的1/1 000,这就造成警察超负荷的工作。尤其是战斗在第一线的警察、基层民警等,如派出所民警每日在所时间竟达14个小时以上,除日常工作外还有出警、巡逻、通宵值班等任务,有时一天只能睡觉3~4个小时。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由于心理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心因性疾病日趋严重。
  公安交警,他们不分严寒酷暑,每天值勤在交通繁忙的道路上,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精神高度紧张。为此,他们也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应激。有调查显示,57. 3%的公安交警每周平均工作超过40个小时,12.5%的人超过60个小时;从事外勤工作的交警平均每天站着工作7.07个小时。交警管理工作责任大、压力大,工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期作用下容易使交警处于精神紧张或压抑状态,使情绪恶化或产生心理障碍。
  出警无规律,突发事件多。 警察工作的性质特殊,工作项目烦杂,尤其具有突发性,致使警察面对的常是瞬间变化而剧烈的事件。犯罪无序,警察工作便难以有规律,要时刻准备应付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警察面对这种事件时,思想之弦绷得紧紧的,自始至终不敢有丝毫放松。这种突发事件无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难以预测,长时间处于待命和警惕状态,对警察形成高强度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张弛失衡,久之,易于产生过度的心理应激反应。有学者认为,这种随时待命出发,准备应付危急的心态,有时候比流血牺牲和置身于危险境地对人的威胁还要大。
  情境多险恶,安全难保障。警务工作要经常面对暴力行为(如拒捕、围攻、袭警等)和枪弹、刀械、棍棒等凶器的威胁,伤亡也就难以避免。战时伤亡的客观现实和随时听命处理紧急事件的高度警觉,在锻炼了人的机敏性和果断性的同时也会对个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常以强制、取缔、刑拘、逮捕等为主要手段,容易造成紧张对峙的“战时”状态。而“战时”状态所必须的瞬间判断与行为抉择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后果是否可行,无疑会给警察带来行为上的压力。如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能适应“战时”状态、无所适从,还可能引起忧郁或焦虑,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反应。
  调查显示,警察在任职的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陋或险恶场面就比普通人一生中所见到和感受到的要多得多。对这些场景的想象和预期同样会形成强烈的应激,甚至想象中的“危险”要比实际事件可怕得多。故有“等待险情比险情本身更易造成心理伤害”的说法,特别是对于那些临战经验较少的新警察来说更是如此。
  近年来,公安交警的安全也颇受关注,据统计,每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0万,居全球榜首。这对于公安交警来说,工作任务无疑是艰巨的。而且,一些恶性事件诸如拒绝违章查验、强行逃逸、殴打交警、驾车拖带交警等造成的人身事故时有发生,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公安交警的心理压力。
  社会家庭的压力
  警察每天面对的是存在已久的社会问题,尽管竭力解决也难以奏效。从宏观上讲,警察虽然每天巡逻侦破、打击赌博,犯罪率却无明显改善;每天抓酗酒滋事、卖淫嫖娼,丑恶现象却屡禁不止,并由此导致社会认知的偏差,即警察无能,以及警察内部认知的偏差,即有负国民。从微观上讲,一般长期的社会问题都很棘手,如解决居民纠纷,只要插手便难于脱身,处理这类无效的社会问题很容易滋生烦恼和忧伤。就是对于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尽职尽责的警察来讲,“失败”或“无效性”的工作更容易使他们构成潜在的压力源。
  由于警察的工作性质,很少有时间能同家人团聚,长此下去导致家庭关系疏远,特别是有些机密工作又不得向家属倾述,有烦恼独自承担,甚至得不到家庭的支持与理解,更会加重其心理所承受的压力。由于对家庭责任的歉疚,还会滋生自责、自罪的心理,增加负性情绪的体验,从而影响肌体的免疫功能,导致其他心身疾病的发生。
  公安交警在纠正违章或疏导交通时常不被社会所理解,被纠对象也不能认真配合,有调查表明,前者占63.4%,后者占62.4%,这对交警的心理也会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公安干警和交警面对如此众多的压力,必将会对其心理造成或多或少的负面效应。警察作为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群体,无疑更需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根据其职业特点,加强心理保健工作乃显至关重要。

推荐访问:干警 不容忽视 交警 心理压力
上一篇:[警惕小儿隐睾症]小儿隐睾症外观图片
下一篇:[漫谈中医的辨证(十四)]漫谈辨证论(施)治这个茨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