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评估及其干预 心理评估和干预重在

来源:美国留学 发布时间:2019-04-20 点击:

  [摘要]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 心理评估; 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63-01
  
  1 急诊科护理人员基本要求
  1.1 素质要求
  1.1.1 心理素质:要求护士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敢于正视矛盾,善于调节和管理情绪,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正常心态,这些均有助于护士尽善尽美做好护理工作,赢得患者的信任和遵重。
  1.1.2 文化素质:要求护士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患者的地域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饮食文化等。
  1.1.3 礼仪修养:要求护士的站、坐、走姿、持物及对话姿势大方、得体、有美感。工作中优雅的仪表仪态和文明用语,可以充分体现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形象。
  1.2 技能要求 要求护士具有坚实的基础护理技能、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和本专业领域的拓新能力。能够熟练地完成临床常用护理技能操作;能参与病室的人性化管理、协调护患 ,学习掌握病房常用设施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具有科研意识和写作能力,能主动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本专业的新理论新动态新问题,撰写论文,总结经验。
  2 急诊科护理人员常见心理缺陷类型
  2.1 自卑型 护理人员每天面对的人群“非富即贵”,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和自卑情绪该型主要表现为在患者面前畏首畏脚,不敢直视患者,不能与患者流利沟通等。
  2.2 逆反型 部分护理人员在为急诊救诊的患者服务过程中,刻意维护自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与患者“顶牛”、“对着干”。
  2.3 盲从型 具有盲从心理的护理人员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在“强势”的患者和上级领导之间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
  2.4 家长型 此类护理人员多为业务能力强的骨干人员,认为每一项护理工作都是对患者有益的,患者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护理人员的要求和安排。
  3 心理缺陷原因分析 急诊科护理人员心理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护理人员个体因素,也有社会环境造成的普遍因素。
  3.1 个体因素 由于个人生活、成长的背景和环境不同,其人格特点也千差万别,有的自我认识不足,过低评估自己,缺乏自信心,容易形成自卑心理;有的工作生活过于顺利,没经历过失败和挫折,心理防御能力低,心理调节能力差,各种焦虑、对立情绪长期积累,容易形成逆反心理;有的是对工作缺乏兴趣和热情,仅仅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容易产生盲从心理;还有个别护理人员由于自身某种条件优于常人,过度的自我相信,容易产生家长心理。
  3.2 社会因素 护理人员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等都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而是与护理人员的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等有密切的关系[2]。
  3.2.1 医患需求差异 急诊科服务的对象各有差异包括各个层次的领导干部、外宾公司企业老总、海外侨胞等,文化素质各有高低,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也有不同,往往因为护理人员细小的失误都可引起急诊患者的强烈反应,医患关系紧张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科室;加之社会舆论导向问题以及医疗制度的改革,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举证倒置制度,使护理人员处于被动位置,护士面临工作和举证的双重压力,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性增高,表现出不耐烦、易怒、言谈举止失常,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护理心理失衡。
  3.2 2 新旧两种护理观念的冲突 传统的生物医药模式已发展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临床护理模式更崇尚整体护理,医疗护理服务已不再局限于病人本身,更加侧重于患者心理护理。多数护理人员学历水平不高,人文知识浅薄,社会沟通能力差,不能满足患者多元文化护理的需求。同时护士自身期望的“白衣天使”与现实工作中的“高级保姆”形成鲜明反差,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热情。
  3.2.3 护理人员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在传统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首先是专业人员,其自身价值突出体现在技术能力上;在急诊工作中,服务功能远远超出了技术工作,很多生活上的琐事也要由护理人员完成,大大地增加了工作量。同时,由于多数医院人员编制不足,护理人员倒班多,身心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4 心理评估 定期开展心理评估,建立评估档案,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是有效缓解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增强护理人员对待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培养护理人员开朗、谨慎、豁达的心理素质的有重要手段,对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4.1 评估目的 及时有效的心理评估是掌握护理人员心理动态,为制定心理疏导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2 评估对象 急诊科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人员
  4.3 评估内容 心理紧张度、心理耐受度、心理压力来源及原因。
  4 4 评估方法 观察、调查和心理测验。
  4.5 评估要求 评估项目科学、评估指标量化、评估结果保密。
  5 干预措施
  5.1 岗前教育和岗位培训 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岗前教育和在岗培训,可以有效预防护理工作失误,增强护理人员心理防御意识,提高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减少心理缺陷发生的几率。
  5.2 构建和谐团队 急诊科护理人员心理缺陷表面上是个体问题,实际上是护理团队的整体隐患。团队的领导者应该象对待每个家庭成员一样等待、关心每一个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苗头,有效开导、努力营造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定期组织开展会餐、郊游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5.3 大力弘扬护理工作重要意义,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医院要充分利用5-12护士节、护理技能竞赛、年终评优等敏感工作上突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展示护理人员的风采,树立榜样、带动群众。
  6 小结 总之,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急诊科护士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积极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也要关注护士、信任护士、理解护士;医院要在现有人力资源的前提下,用人所长,充分发挥每一个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不断选拔优秀护理人员,充实到急诊救诊的第一线,促进急诊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祚燕,等.急诊科护士职业素质要求及现状分析[J].华西医学,2008.3.
  [2] 温馨浅谈护士的职业素质[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14. [3] 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81-82.
  [4] 何贵蓉,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0-701.
  [5] 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2,37(7):490.
  [6] 扬鸿芳.护理人员不良心理状态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J].河北护理杂志,2002,7(1):30-31.
  [7] 俞立农,何志成.护理职业冷漠的危害性及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7(3):206-207.
  [8]周晓琴,蔡春岚,陈命家.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6):443.
  [9] 王毅峰.“举证倒置”对医疗机构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2007,(12).
  [10] 卢先玲.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197.

推荐访问:干预 评估 护理人员 急诊科
上一篇:病案质量监控统计方法研究 三级病案质量监控
下一篇:[30例婴幼儿喘型肺炎并心力衰竭抢救成功的护理]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