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主线”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4 点击:

张润清

(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甘肃古浪 733100)

通过设置主线问题,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上实现过去和现在的对接,书本和生活的对接,使学生对同一历史事件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增强学生对易混淆知识点的清晰认识。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增强人本理念,在备课阶段多准备一些问题,摒弃灌输思维,注重能力提升和核心素养理念的贯彻,为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和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意识不足,总是习惯于灌输,为了追求教学效率,直接把历史知识告诉学生,注重时间线的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佳。初中生由于历史储备不足,往往不能提出有效的历史问题,教师在这方面又缺乏引导和启迪,和学生的互动不够,也影响到学生的思考深度。此外,历史问题的提出应该贴近课本,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解能力,贴近不同学生的历史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注重对历史难点的把握,但是由于教师抛出的历史问题缺乏目的性、适应性、生活性、思辨性,导致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使用受到限制。

问题主线教学法的实践意义是深远的。首先,问题的提出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整合,能够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逻辑梳理,站在时代背景去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历史人物的作用。其次,问题主线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使新时代的初中生借助互联网等手段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收集和学习,助力学生的自主发展。此外,问题主线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师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在立德树人思想的鼓舞下,去深耕教学内容,不断增强教学能力。

问题主线教学法的实践有以下原则。首先是梯度性原则,即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梯度和层次,要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引导学生思考,不能超出学生的思考能力,也不能总是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只有逐渐深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其次是开放性原则,教师不要刻意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要求学生一定要获得正确的答案,而应该给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主动质疑,围绕不同观点进行交流,通过贯彻开放性原则,让问题不再只是单一的线,而是成为一个个互为因果、互为关联的网,任何人都可以在历史知识网络中提出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答案。最后是彻底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针对初中生容易放弃和失去信心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问题一旦提出就要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出钻研兴趣。

(一)趣味问题,促进学生历史学习动力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喜欢新奇新鲜事物的初中生,往往对历史学习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问题主线教学法的实践意义,在历史课堂上多提问,多互动,基于人本思想,借助一个个历史问题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历史世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问题主线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主线问题的研究,在主线问题或中心问题之外设置多个支线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个个支线问题的研究和解答,最终获得对主线问题的深入解读。而趣味问题可以在支线问题上得到彰显,从而把历史课堂的严谨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达到消化和吸收的学习效果。

(二)古今对比,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历史并不仅仅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与今天以及未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谓“以史为鉴”,体现的就是古为今用的重要思想。事实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时空观念,通过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讲解,促进学生的历史感悟。比如抗日战争时刻提醒着今天的中国人要团结奋斗,奋发图强,不断提升国家的地位和实力。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抗日战争中所体现的抗日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能够把抗日精神和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民族复兴的现实意义。历史是鲜活的教材,人类的发展既需要指向未来,也需要回望回去,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初中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又常常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而历史是一面镜子,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历史名人故事,从中获取问题的答案,提升拼搏向上、矢志不渝的斗志,为将来的成功打好基础。

(三)生活化教学,促进生活和历史的融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随着生活化教学思想在新时代的推行和实践,初中历史教学生态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教师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味给学生讲解古代发生的事情,而是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构建历史学科的新思维。生活和历史关系紧密,从生活出发提出历史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化解学生的认知障碍。比如在学习秦朝的灭亡的相关知识中,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你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感觉,父母或者老师给的压力越大,往往越反感、越抵触,特别在面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时候,家长越是坚持他们的主张,你们越是想要反抗呢?”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强,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教师在此基础上把生活问题和历史问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社会原因,对于秦朝统治阶级的残暴和镇压也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基于生活化的问题主线教学中,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初中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发展,树立人本思想,提出的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

(四)化解难点,从易到难加以解决

历史知识点多,前后关系紧密,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具有相似性,非常考验学生的学习精力和分析能力。比如两次鸦片战争,一些学生很难分辨两次战争之间的区别,对此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侵略国家、侵略方式以及当时清朝的社会氛围和民众基础、反抗方式等方面,对两次鸦片战争进行综合对比,帮助学生厘清历史内容的脉络。事实上,问题本身即反映了历史难点,无论是教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提出者都是基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个性思考而对历史难点产生的追问,而求解的过程通常是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化难为易的过程,教师需要把较难的问题拆解成一个个相对容易的小问题,以问题为课堂主线,充分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多角度分析,促进初中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是复杂的,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其影响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历史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研究历史事件及其影响,通过认知角度的丰富和拓展,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理解。比如洋务运动,其对清朝统治阶级、普通民众的生活以及西方外来侵略者的影响是不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来理解洋务运动的性质和意义,从而改善学生的单一思维和狭隘思维,让学生能够辩证看待洋务运动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初中生历史视野较为狭隘,往往受制于课本和教师的讲解,思维较为固化,不能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和分析问题,对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摒弃权威态度,增强平等观念,从互联网上搜集一些不同观点和视角的文本让学生阅读,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钻研。以“明朝为什么会走向灭亡?”这一问题为例,其原因复杂,并非仅仅是课本上的一种表述,还和战事、用人、经济、时机等有关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历史书籍、历史纪录片和历史讲座等,丰富自己的认知。

(六)小组学习,构建生生互问互答的学习氛围

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是问题主线教学法的重要模式。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通过小组学习模式为学生搭建互问互答的平台,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展开交流和思考,增进学生共识,使学生围绕不同观点展开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之间的问题意识、历史知识储备、探究能力等存在差异,教师需要落实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能力把学生分到不同小组之中,针对A 组学生的历史问题可以难一些,重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针对B 组学生的历史问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针对C 组学生的历史问题要简单一些、有趣一些、生活化一些,通过对不同难度和内容的历史问题的安排,提高不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小组长作为组织者,要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回答和参与机会,鼓励组员提出不同的观点,大家围绕不同观点展开切磋。

(七)围绕问题,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问题主线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思考,才能打开新的教学局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很多历史学习资源都能通过互联网获取,特别是一些历史题材方面的电视电影,教师能够从中挖掘到有趣新鲜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学习“反法西斯同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电影《至暗时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发送到线上留言区,和网友一起探讨和交流。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教师还可以把历史问题融入短视频中,让学生通过观看三五分钟的视频,获得思维的发散和思想的启迪。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历史博物馆等场地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让学生通过一件件历史实物,在头脑中自主形成一个个问题,一边观看一边解答,必要时候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回去之后借助互联网获得答案,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重视问题,增强历史教师的问题教学意识

初中历史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充分认识到问题主线教学的意义,改进灌输模式,对于自己的提问效果多加研究,多吸收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尊重初中生的历史基础,问题不能过难,同时要激发初中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在遇到难点问题的时候多思多学,逐渐改善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一些教师主观上认为问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进度,因为问题一经提出,就势必需要留给学生交流和讨论的时间,这样会消耗掉一部分授课时间。再有一些教师对初中生的历史判断能力缺乏信心,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都会影响到初中历史教师的提问动力。针对这些现实状况,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优化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融入问题之中,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历史问题,能够有效获得对本堂课历史知识的学习,同时提升探究能力,形成以问题促教学的教学景观。

问题主线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因此历史教师在通过主动提问渐渐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模式之后,应该让学生自主提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主线教学的实践更加契合学生的历史钻研兴趣和个人潜能。如果教师总是担当问题的提出者,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就很难得到改变。对此,教师可以在预习和复习等环节中,鼓励学生通过设问和答问来提升预习深度,同时查漏补缺。教师还可以开展翻转课堂,让优等生上台作为老师,给大家讲解历史课程,其他学生可以随时向优等生提出历史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一个个问题成为推动历史课堂的重要引擎。此外,如何让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建主线问题和支线问题之前的联系,是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有的历史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提出一两个问题,无法覆盖整堂课的内容,浅尝辄止,灌输依然是主导,这是不对的,应该在提升问题频次的同时,加强问题的有效性,促进问题之间的衔接,从教学内容出发,避免提出不相关的历史问题。当然,问题也不能过多,以免影响到学生的知识吸收,特别是对于那些喜欢钻研的学生,他们往往自己就能自问自答,无须教师进行问题引导,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就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培养初中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向,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目的地设置有效的、新颖的、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思索的问题,以发散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助力学生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主线初中生教学法《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发明与创新(2023年11期)2023-03-22《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发明与创新(2021年40期)2021-10-20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数字主线中国计算机报(2017年44期)2017-12-11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2016年0期)2016-09-26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推荐访问:教学法 主线 初中历史
上一篇:主体结构检测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控制中的应用
下一篇:县域养老模式发展现状研究及思考——以岳阳市平江县为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