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追溯,联章并读——基于意象阐释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8 点击: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毛贵贤

论及红学研究的审美视角,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去考虑分析《红楼梦》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意象是中国传统诗歌常用的品评范畴,如果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鉴赏《红楼梦》中明月、娇花、碧水等意象,可以进一步挖掘《红楼梦》著作的文化内涵,让读者从更多元的审美角度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此外,还有灵玉、风筝等生活用品构成的生活意象;
将诗意引入叙事而成的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眠、等叙事意象。强化审美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开阔读者的视野,运用意象分析的方式,对《红楼梦》等文学作品进行重新的阐释,挖掘其深刻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对《红楼梦》鉴赏工作的开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水作为一种传统意象,自有其独特之处。碧水蓝天总是交相呼应,而水的意象也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深化。关于水的意象内涵,我们可以从文学作品的品读入手,了解水所呈现的意象之美。从《周南·关雎》开始,到屈原“目渺渺兮予怀”的湘夫人,曹植倾慕的洛水女神,到“此水几时休、此恨几时已”的悲吟。我国自古讲究阴阳、男女相配之说。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女性的阴柔如玉般的温润。所以意象的使用必然要考虑其文化内核,在集体意识的塑造中不断地发展,正如我们所言,水在《红楼梦》中所代表的是众多女性的形象,与女性的命运休息相关。

《红楼梦》中举水之例比比皆是,曹雪芹刻意用水来刻画女性形象,将女性的高洁柔美,蕴含在水这意象之中。“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曹雪芹笔下的女子不管是少女,还是妇人,都有其独特性。少女的娇羞可爱,妇人的沉稳大气。她们形象各异,正如水的千变万化,这有其共性的特点。为了彰显女儿的独特气质,曹雪芹可以用水去营造更加恰当的氛围,让读者游览其中,沉醉其中。

论及意象的分析,必然要考虑到传统诗歌,作者如何将情感与人性的美丑融合在一起,从而借助意象体现人物的内心。在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水对于传情达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诗人的心里,水自有其独特的风骨和高尚的品德,用水来描绘情感,做出社会性的批判,也具备独特的文学魅力。正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从意象的视角去阐述《红楼梦》,分析《红楼梦》,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强的审美感受。在《红楼梦》这部作品当中,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红楼梦所构造的两个世界。其一为泥泞污秽的真实世界,其二为安逸舒适的贵族府邸。仿佛是分割开来的两个空间,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缓缓拉开人生的书卷。在豪门官邸生活的是富贵的人们。这种巨大的生存差异是一种现实的批判和对现实人生的无奈与挣扎。但作者在描述时却是以水这一意象贯通这两个世界。贵族府邸中的诗意流水,让人感受到春光美好,宝玉在园中欣赏落花之时,只是随意地将花瓣撒入水中,就把这场景描绘得楚楚动人,美丽异常。虽然林黛玉之后告诉宝玉花撒在水里不好,只要花流出去就会到肮脏的地方,这样花就是被糟践了。面对这样无瑕的人儿,宝玉怎能不动心。流出大观园的水是污浊的,但现实的人们却恰是生活在这污浊之中。诗意的描述与社会性批判融合在一起,更让人感受到水这一意象是如何让曹雪芹笔下的富贵生活显得可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古都是人们生存的依托。自然是万物生存的仰仗,所以不管是山、水、日月,在人们的心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依水而居,是农耕文明留下的产物。与水的关系也体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人们在水边歌颂爱情,人们在水边欣赏悠扬的笛声,人们在水边感慨生命的漫长与岁月的流逝。所以,水这种意象往往与人们的生命联系在一起,不管是顺遂的人生,还是夹杂苦闷的生活,都能够在这泗水之滨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正如《周礼·地官·媒氏》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就是水与情感的交融。

水是爱情的象征,在潺潺流淌的过程中仿佛能走入人的心灵,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红楼梦》中所描写的爱情,缠绵悱恻,又让人遗憾不断,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惺惺相惜,突破门第世俗的婚姻观,都让读者眼前一亮,为着才子佳人的长恨绵绵,感慨颇多。他们的爱情是含蓄的,也是崇高的,而二人之间的爱情也与水这一意象有密切的关系。“木石前盟”是二人的爱情情缘,这段因水而生的爱情,早已有迹可循。在书中,曹雪芹不止一次用水来表达二者的爱意,而水又是他们传情的载体,突破礼教,突破门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就会长久,但现实却给他们当头一棒。所以这种爱情必然要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得以彰显。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内心受到着层层束缚,他们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但是却可以左右自己的真实想法。凡是用引语和意象来传递的情感都是一种艺术的重新创作,他们的爱情如流水一般,心心相印,连绵不绝,但是又如断水一般,戛然而止,这是一种痛苦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哀鸣。“在佛教文化中,‘水’是参悟佛理禅机的一种背景条件的象征”。[1]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 ”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宝玉道:“有如三宝。”[2]众所周知,贾宝玉对女子的心总是不坚定的,他的爱情在礼数的压迫下显得微弱,但是却达到了精神上的升华。所以,对于贾宝玉来说,他的爱总是让人感到惶惑不安。林黛玉的担心就体现在这一问一答之中。贾宝玉借助水的意象去表明自己的内心,并希望借此消除林黛玉内心的惶恐与疑虑。这是爱情的体现,更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不悔诺言。由此可见,水这种意象在《红楼梦》中发挥的作用极为重要,如果没有意象,情感的表达会愈发生硬,人们在阅读时也无法感受到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绵绵深情。作者笔下的含蓄情感借助意象得以传递,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也借助水得以延续。

风筝又称纸鸢。风筝的发展,历史悠久,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也常会出现风筝的意象。总体来看,风筝或是被人拿在手中,或是已断线随风摇曳。这种意象的牵连以及寓意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想意象更加厚重,就应该去除意象使用上的阻碍,将风筝的比喻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常以风筝暗示事情的完结,人的消逝。这种意象的解读充分体现了风筝本身的特点。清代戏曲家李渔的《风筝误》开始将风筝的意向带入到文学作品之中,意在暗指爱情的消亡。有时风筝作为一种意象,贯穿作品始终,能够起到强化情节、提供线索的作用。由此可见,风筝这一独创的意象为文学作品的内涵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曹雪芹同样也使用了风筝这一意象来表达人物命运的变化。

在曹雪芹的笔下,往往会将风筝这一意象赋予给不同的女性角色,正如为探春写的判词: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样的判词暗示着探春人生的颠沛与苦难。众所周知,探春本身的出身并不好,作为赵姨娘所生的庶女,她也无奈于自己的身份。自明事之日起,探春就一直在与自己的身份抗争。她的无奈和愤怒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她不认赵姨娘为亲娘,对自己的亲娘甚至怠慢。这种不尊不孝的行为,让府中的其他人也感到十分无奈和反感。正是因为出身给探春设的枷锁,使得她无法把控自己的命运,如风筝般飘零在空中。哪一日这风筝就断了线,再也回不到自己的故土,这也在暗示着探春,最终会嫁到遥远的海外。所以,无论是在判词还是在书中的叙述中,我们都可窥得探春命运的结局。这是一种暗示,让读者在阅读时不禁感慨世事无常,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考,曹雪芹的《红楼梦》才让人感慨颇多。命运是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的宿命,而作者也恰恰用这宿命刻画人物,用意象去传递宿命,这种写作方式在吸引人的同时也让人无限感慨。第七十回写道: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像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

断线的风筝,其实就是探春命运的象征。探春的风筝是凤凰,结局是海外王妃,“飘飘摇摇”的风筝正是“游丝一断浑无力”“千里东风一梦遥”的具象化。《红楼梦》多使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之法,从第五回的判词配画到第二十二回的灯谜再到第七十回的放风筝,曹雪芹借风筝描写最大限度地深化了小说的叙事技巧,补充了单一叙事的不足,使得探春的悲剧命运一步步推进,形象越来越丰满和立体化,风筝构成了探春命运的象征系统。

蝴蝶作为另一意象,主要被运用在薛宝钗的身上。薛宝钗扑蝶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之一。在人物刻画和意象使用上也更加丰富。薛宝钗的面前有一双玉色的蝴蝶,翅膀忽上忽下,不断地翻飞。看到此情此景,薛宝钗意欲扑蝶取乐。于是就使用扇子,东奔西跑,但是在将要过河的时候却蹑手蹑脚起来。这段刻画充分体现了薛宝钗本身的灵动,用蝴蝶来借喻美好的事物,薛宝钗扑蝶的整个过程也是其内心对于自由美好的追求。但渡河之时,薛宝钗又蹑手蹑脚起来,这也充分证明薛宝钗自有其广阔无垠的内心,但是又不得不限于世俗礼教克制自己本身的欲望。薛宝钗扑蝴蝶,我们又可以看到薛宝钗本身的美艳与动人,所以扑蝶并不是真正的玩乐,而是用这样的场景来刻画薛宝钗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人物性格。

南朝梁简文帝《咏蛱蝶》诗云:“空园暮烟起,逍遥独未归。翠鬣藏高柳,红莲拂水衣。复此从风蝶,双双花上飞。寄语相知者,同心终莫违。”此诗中所用的蝴蝶意象更有代表性。因为蝴蝶在民间文学创作中就已经代表了对爱情的忠贞和向往。以我们熟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最终二人化作两只蝴蝶飞向自由,这是人们对爱情之美的描述,更是对爱情的阐述与寄托,所以借助蝴蝶意象来表达爱情是一种传统的写作手法。

蝴蝶作为一种传统的意象,在蕴含爱情的同时也间接地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对于这种意象的使用和塑造,常常是集体共同完成的。在诗歌和文学作品发展的过程中,蝴蝶的特点,蝴蝶的美好常被作者描绘刻画,这是为了传递一种情感,更是为了彰显自然意象之美。但同时,蝴蝶被赋予的深刻含义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意象的应用对文学作品会起到怎样的作用。还是以宝钗扑蝶为例,宝钗作为传统贵族女子,本身举止大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礼教的束缚下,薛宝钗总是以完美的形象示人,但是她却能做出扑蝶的动作,这种看似反常的行为,实则是作者刻意为之。美好的少女形态在扑蝶中彰显无疑,其内心对自由的追逐也让人动容。这种反差是一种对比,更是作者对薛宝钗内心的揭露。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的是薛宝钗所扑的蝴蝶,最终命运走向无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着,代表爱情的蝴蝶,很难得到美好的结局。薛宝钗的内心世界被呈现在读者面前,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同样也让人哀婉叹息。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数量的角度来分析薛宝钗所扑的蝴蝶。蝴蝶常常是单只飞行,两只蝴蝶在一起嬉戏,实属不易。作者特意刻画出两只蝴蝶飞舞的模样,其实也是在暗示蝴蝶所代表的爱情男女。世间的男女都愿彼此相爱,但薛宝钗手下的蝴蝶却劳燕分飞,最终走向死亡。这破灭的不仅是蝴蝶的生命,更是薛宝钗的爱情。亦有所指的意象描写,也让人们在解读时津津乐道,正是因为曹雪芹能用细致的笔触去刻画扑蝶的场景,更让读者有了深刻的体悟。

曹雪芹描写薛宝钗扑蝶,还有其第三层含义。这种含义所表述的不再是一种爱情,而是薛宝钗自己的内心。少女的好奇以及对爱情的渴望,成就了薛宝钗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双飞的蝴蝶虽颜色不够艳丽,但能够激起宝钗的热情。这对于素来稳重的她来说,是一种少女情怀的体现,其内心的活动铺展开来,融会在扑蝶的具体行为之中。读到此处,我们才深刻地感受到扑蝶未果,是一种宿命的体现。宝钗对爱情的渴望最终也会走向陨落。这是爱情的命运更是薛宝钗自己的命运。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之间的情感关系较为微妙,在这情感之中所彰显出的人性和他们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不能被忽视。[3]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内心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了解《红楼梦》这本著作中人物的刻画方式,以及意象的传意手段。在寂静无声之时,人们才会想起薛宝钗内心对于爱情的渴望,虽然薛宝钗在极力克制自己,但是对于少女来说,其内心流动的情愫必然要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薛宝钗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在第三十六回中,薛宝钗去怡红院寻找贾宝玉,此时贾宝玉虽已熟睡,但是袭人的肚兜却吸引了薛宝钗的注意,尤其是肚兜上绣的鸳鸯。鸳鸯代表的含义十分明显,尤其是在传统语境中,人们用蝴蝶、鸳鸯等代表爱情,蝴蝶所呈现的是爱情的自由,而鸳鸯则凸显了情感的忠贞与坚守。所以爱情与婚姻的特点被这两种意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宝钗之所以想要代替她来刺绣,是因为心中对爱情有自己的执着,尤其是对于金玉良缘的认同,让她相信自己在婚姻生活同样可以美满,但现实却非如此。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水、风筝、蝴蝶等传统意象的内涵诠释,既有继承又有发扬,增强了全书的文化意蕴,也提升了小说的审美价值。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中实施意象追溯、联章并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小说中具体的形象和故事,可加深对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理解,从而丰富文化积淀,提高阅读审美品味。

猜你喜欢探春薛宝钗贾宝玉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红楼梦学刊(2020年4期)2020-11-20探春:可惜不是男儿身学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意林·全彩Color(2019年9期)2019-10-17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海峡姐妹(2019年7期)2019-07-26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百家讲坛(2019年12期)2019-07-14最美探春是吐蕊中学语文(2019年16期)2019-07-11探春理事幽默大师(2019年11期)2019-01-14淡极始知花更艳——小议薛宝钗作文通讯·高中版(2017年6期)2017-07-10西门庆与贾宝玉女性观的比较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探春艺海(剧本创作)(2015年2期)2015-12-19推荐访问:意象 红楼梦 本书
上一篇: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五融合”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护生对临床职业防护知识的知晓程度及途径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