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内在逻辑、世界意义与实践要求*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0 点击:

代金平,王媛媛

(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1]“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致力于全人类解放的宽广胸怀、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和战略思维方式,强调理论创新要把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思考置于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的科学分析之上,以更宽广的眼光谋划和推进新中国的发展,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我们党百年辉煌成就的历史经验之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立足人类整体利益,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和发展。当前,世界正处于动荡变革的历史时期,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从突然暴发到全球大流行,更是直接揭示了人类命运与共的深刻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胸怀天下”意指心系天下,谋求共同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观”和“和合观”的继承和发展;
坚持胸怀天下有着科学的理论根基,体现了党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坚持和发展;
坚持胸怀天下具有明确的价值旨归,体现了党对为“人类求解放”的历史使命的担当和作为。

(一)历史逻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一词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力量,受人敬仰和遵从。“天命”“天子”“天下”都与其有着紧密的意蕴关联。“天命”来源于“天”的施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天子”是“天命”的天然承接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天下”是“天子”施行仁德的疆土。“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
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吕氏春秋·贵公》)。“天下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思想观念,反映了中国古人早期的空间概念和共同体思想,内在包含了规范性的道德文明秩序,传达了人们追求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景。“天下观”意蕴价值丰富,在西周分封制下表现为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家天下”思想,自秦推行郡县制以降,“大一统”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替代了“家天下”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的政治文化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和睦、和谐、和平的和合共生的思想理念,主张推己及人、睦邻友好、天下太平。上古尧帝“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大学》)。道家推崇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上》)。“和合”一词最早出自《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也。”译为商契能把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道德伦理规范加以和合,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张立文教授认为,“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形相和无形相的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变易过程中诸多形相和无形相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2]。“和合观”是中国古人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社会关系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方法论原则,体现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民族文化性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3]“和合”文化传统深刻塑造了中国人爱好和平的价值观念,培养了中华民族广博包容的天下胸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久经历史沉淀形成的民族文化精华和重要的思想资源宝库,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和“和合观”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文化来源。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际视野,对人类前途命运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蕴涵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基础上,拓展了传统“天下观”的思想内涵,将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上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情怀,弘扬和发展了万物和谐共生的文化传统,将古代朴素的大同思想付诸科学的创新实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现实写照。

(二)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遵循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论述了他们关于历史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走向的观点。他们认为,直接的生产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催生了孕育于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的爆发,旧有的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沦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工场手工业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生产方式。随着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工场手工业也无法继续满足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退出了历史舞台。机器的发明使用和蒸汽机的改良运用引发了工业生产的历史性革命,现代大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建立起了世界市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4]401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工业的扩展和资本的积累。正因为如此,资产阶级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4]404。资产阶级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深刻剖析了资产阶级的存在条件,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4]403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社会频繁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就是其典型的社会表现。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未真正地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个相互对立的敌对阶级。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家们为了追逐高额的剩余利润,竞相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增加机器的使用和招收妇女儿童以降低生产成本,迫使大量工人失业,致使工人阶级陷入生存困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随之高涨。由大工业所带来的发达交通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团结和联合提供了物质基础,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向。“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422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国际主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根基。当前,全球化浪潮深入发展,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以身作则主动融入全球化浪潮,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实现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是党对时代大势的深刻把握,遵循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三)价值逻辑: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担当和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5]依据唯物史观,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够实现人类的解放,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是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阶级,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阶级。无产阶级要想实现真正的、彻底的解放,就必须首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只有这样,才能够消灭无产阶级的存在条件,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在本质上就是国际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为使命型政党,百余年来党始终坚持把“为人类求解放”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承载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体现为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的担当和作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初期就明确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目标,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成功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扩张,为捍卫世界和平与正义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鼓舞了世界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的社会主义力量。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共中央毅然决定派兵朝鲜抗美援朝,在中国的帮助下朝鲜人民成功将美帝国主义“打回到三八线”,维护了朝鲜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20世纪70年代,基于美苏争霸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作出了永不称霸的庄严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称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将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紧密结合的国际视野,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对如何认识世界作出了科学判断,他认为尽管美苏冷战致使战争因素增长,但是世界上反对战争的和平力量也在增长,并且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南北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课题。对此,他提出不仅要关注世界和平,也要促进世界发展,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伟大判断,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切人类前途命运,立足时代发展大势和中国发展大历史,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百年史,是践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百年实践史。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始终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不断扩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提高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用实际行动维护了世界和平,捍卫了世界公平与正义。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大历史观,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将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紧密结合,统筹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助于推动回答世界之问,回答了时代之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一)有助于推动回答世界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表重要演讲,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深刻回答了世界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党胸怀和人类情怀,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6]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立足全球视野,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同世界关系的重要历史经验。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格局深刻改变,多边主义受到冲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融合混杂,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世界经济秩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的历史时期。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尽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仍然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重要经验,作出了巨大贡献;
仍然按时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方面,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及时向世卫组织提供了病毒基因序列,组织专家积极研发疫苗,最早支持疫苗知识产权豁免,坚持对外派驻专家进行抗疫援助,真正做到了大国担当。

当前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交织影响,中国的持续发展依然需要开放包容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坚持胸怀天下,秉持天下情怀,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出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推动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倡导世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改革与建设,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二)有助于推动回答时代之问“人类向何处去”

“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7]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使“中国崩溃论”崩溃、“历史终结论”终结。中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始终坚持心系天下,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成长壮大,也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把薪助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波澜壮阔,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伟大转变。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但是到了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受到重创,总体上进入低迷时期,在此期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坚强力量。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从而深陷经济复苏的泥潭。社会主义国家则通过一系列改革实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彰显,世界格局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新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参照系’:在19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参照系是德国;
20世纪,这个参照系是俄国;
而到了21世纪,这个参照系已开始转到中国。中国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显著坐标和中流砥柱。”[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向世界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伟大生命力,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先进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还为世界上想要脱离贫困发展经济、又想保持独立主权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模式和成功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和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前发展。

(三)有助于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进程,促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早期国际体系的中心,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不平衡加剧,国际权力中心发生了转移,国际体系也经历了多重改组,从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结束后的雅尔塔体系,再到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21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格局发生了动态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成为时代发展大势、历史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拉近了世界各国的距离,促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现实前提,同时也增加了风险难度。当前,世纪疫情加剧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竞争激烈、博弈不断,与此同时,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等势力抬头,逆全球化现象有所显现,严重破坏了国际秩序,危害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友善民族,这离不开“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天下为公”的传统思想理念,以及崇尚和睦、和谐、和平的民族文化基因,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和为人类求解放的使命自觉。“中华文化的和平基因超越了西方现实主义学派推崇的竞争式的零和博弈思维,承继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尊重不同主体之间存在差异性的传统,倡导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合作共赢的和合价值理念。”[9]面对逆全球化浪潮,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天下情怀,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向世界庄严宣告永不称霸,坚持弘扬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人类社会大团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维护和发展多边主义。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直以来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用实际行动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始终坚持用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发展,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之际,中国是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国家,是最早支持疫苗知识产权豁免的国家,也是最早同发展中国家进行疫苗生产合作的国家,在疫情阻击和防控中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同时,中国还积极推进全球抗疫合作,向世界分享抗疫经验,对医疗资源贫瘠的国家进行援助帮扶,切实维护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赢得了世界人民和世卫组织的高度认可。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时代主题,追求和平历来都是人类的理想和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10]475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0]11新时代坚持和弘扬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要统筹好“两个大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坚决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坚决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基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携手打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一方面,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改变,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均衡,无产阶级政党谋求全世界范围内的团结和联合意愿明显,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显现突出,世界上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世界发展面临新困境,经历规则危机、信任危机、秩序危机等严峻挑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沉渣泛起,世界和平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既要把握好大变局带来的重要机遇,又要处理好大变局带来的风险挑战。首先,要积极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前提条件,它要求尊重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尊重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包容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公平正义的国际交往原则,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不偏不倚,伸张正义。合作共赢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价值追求,就是要以和平促发展,用发展推进世界和平,坚持团结合作,反对零和博弈。其次,要坚决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逆全球化浪潮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阻碍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不利于世界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就是要维护好联合国权威与作用,维护好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好国际公平与正义,真正践行多边主义原则,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1]

(二)关切人类前途命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切人类前途命运,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出发点。在经济全球化的广泛影响下,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命运与共的有机整体,人类的前途命运与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1]中国共产党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着手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这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背景下,作出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决定,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整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能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的科学延展和对和合文化的实践应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要求和现实路径。

面对世界之问,世界上任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只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则成为中国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秩序的中国方案,它科学地回答了人类从何处来、身处何方、往哪里去的问题。”[1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意蕴价值丰富,为世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1]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凝聚共识,共同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合作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坚持人类命运与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逆全球化浪潮,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抵御人类社会的风险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付诸实际行动,多层次、多向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打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和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立足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肩负着为人类求解放的历史使命。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跳出了“历史周期率”,成为了风华正茂的百年大党,带领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如期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勇前进。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善于用世界眼光处理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的关系,坚持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百年大党为什么“能”,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归根到底在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要求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和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1]

百余年来,党领导人民在应对中国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而且还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内在蕴涵了党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继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选择,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引领和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 胸怀和平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胸怀军旅梦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9期)2021-10-14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汽车与驾驶维修(汽车版)(2016年6期)2016-12-05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车主之友(2016年6期)2016-11-26博弈·和平特别文摘(2016年18期)2016-09-26期盼和平环球时报(2015-04-13)2015-04-13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8期)2008-12-19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胸怀 内在
上一篇:厚煤切顶巷道顶板围岩支护承载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改革进路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