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学术版图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09 点击:

张槐洋 姜雅欣

(西南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党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这既是一条宝贵的实践经验,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现实要求。理论的创新源于实践的需要。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首创性地提出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原创性贡献之一,肩负着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质增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指引的历史使命。基于对其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考量,学界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研究热情,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鉴于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丰富性和相关问题的复杂性,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旨在梳理其热点议题、描绘其演进脉络、展望其未来趋势,力求以真实的数据客观地呈现其研究图景,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坐标参照。

(一)文献数据来源

数据的来源决定了研究的可信度。选取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进行检索,限定篇名为“党内政治文化”,来源类别为“学术期刊”,时间区间限定为1921—2022,检索时间为2022年3月15日,共检索到2007—2022年间的607篇论文。经比对筛选,剔除众多非学术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514篇。将有效文献的题录数据以Refoworks格式导出,通过CiteSpace软件对该数据进行转码和文档拆分处理,以绘制知识图谱。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目前在计量分析领域中,CiteSpace软件是被运用得最为广泛的可视化研究工具,它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哪些文献是具有开创性与标志性的;
二是在某一研究历程中哪些文献起着关键作用;
三是哪些主题在整个研究领域占据着主流地位;
四是不同研究领域之间是如何关联的;
五是研究前沿是如何演变的。①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王贤文.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2.

(一)年度发文趋势

发文量的年度变化能够呈现出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热度和趋势。在2007—2022年间,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年度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整体上来看,党内政治文化研究在2016年以前的年均发文量不超过5篇。2016年之后,该研究则进入了急剧上升阶段,论文数量呈井喷式增长。2017年年度发文量达到138篇,约占总数的1/5,学界形成了“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热潮。2017年后,研究热度趋于平稳。综合分析后不难发现,其发文趋势的变化与习近平提出并多次强调“党内政治文化”的时间线紧密相关。可见,该研究有很强的政治导向性。

图1 党内政治文化研究年度变化趋势图

(二)研究作者分析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见图2)能直观地反映出“党内政治文化”研究领域的作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情况。作者节点(N)共有241个,作者名字的大小表示发文量的比重;
48条连线(E)少且细,表示作者之间缺少合作;
合作的网络密度(Density)很低,仅为0.0017,意味着很多研究学者处于孤立研究的状态。

图2 党内政治文化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区分党内政治文化研究领域中的核心作者,有助于把握研究的前沿动态。统计作者发文量后制成表1。由表可知,在“党内政治文化”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杨崇磊,共发文10篇。根据文献计量学的“普赖斯定律”可以进一步确定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结果表明,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占总作者人数的10.79%,大于普赖斯定律规定的“10%的作者”标准;
但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占总量的19.65%,远低于普赖斯定律规定的“50%的发文量”标准,说明该领域已“核心作者群”已初具规模,但产出不足。

表1 党内政治文化研究发文量3篇以上的作者名单一览表(前15)

(三)文献被引分析

文献被引频次是衡量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表征着学界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问题达成了共识。高被引文献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统计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排名前10位的高被引论文制成表2。

表2 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排名前10位的高被引论文一览表

(一)关键词聚类图谱反映研究热点

1.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共现图谱所呈现的文献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情况,有助于揭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在图3中,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
字体大小代表关键词的中心性;
连线代表紧密程度。由图谱可知,网络节点(N)有185个,连线(E)共565条,网络密度(Density)为0.0332。

图3 党内政治文化关键词共现图谱

在文献计量领域,区分某一研究主题内高频词与低频词的常用算法为多诺霍公式①洪波,杨柳.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意识形态知识图谱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1).,由此公式运算可知,频次≥19的高频关键词共有9个,统计9个高频关键词及其相关数据制成表3。

表3 党内政治文化研究高频关键词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一览表

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大于0.10时,说明该关键词为高热度词频。一般而言,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与其中介中心性呈正相关。然而,事实却不完全如此。如表2中“中国共产党”出现的频次明显高于“政治文化”,但它的中介中心性却远低于“政治文化”。可见,更具说服力的研究热点需要对图谱数据进行综合考量。

2.关键词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将词组之间关联度较高的词聚为一类,有助于识别和探查某一领域已经形成了哪些研究类团。本次聚类采用LLR对数似然率算法进行聚类标签提取,选取关键词为提取对象,最终生成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4)。图谱聚类模块(Modularity)Q=0.4468,大于0.3;
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S=0.6444,大于0.5,说明聚类结构显著有效。

图4 党内政治文化关键词聚类图谱

关键词聚类不仅反映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文献群的集中程度,且聚类形成的类团还代表该领域的一个研究子领域及其分支组成和方向①钟伟金,李佳,杨兴菊.共词分析法研究(三)——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J].情报杂志,2008(07).。从关键词聚类图谱来看,类团间存在一定的交叉现象,表示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研究领域的辐射能力在逐步增强。在综合分析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的频次、中心性、平均年份、节点数、紧密度等各项数据的基础之上,制成表4。

表4 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热点聚类表

3.研究热点总结。以研究热点聚类表(表4)所示的八大议题为指向,综合文献被引情况、核心作者群发文情况等数据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围绕“党内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等聚类,剖析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内涵、一般特征等基本内容。厘清党内政治文化包含哪些基本内容,是研究开展的首要问题。所谓基本内容,即概念内涵、一般特征等能廓清“什么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认知。当前学界主要有两种视角:一种是“文化”整体性视角,该视角侧重理解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文化、政治文化、政党文化的亚文化、子系统。“文献高被引”作者李金哲是这一视角的代表学者之一,他以阿尔蒙德政治文化理论为基础,认为党内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价值的党内集体确认”,既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党内文化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即二者的交叉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广泛的人民性、先进性与纯洁性、科学的理论性与自觉的实践性、继承性与发展性、组织纪律性与主体自由性等五大特征②李金哲.论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J].理论导刊,2018(05).;
另一种是“党内政治”指向性视角,该视角侧重理解党内政治文化“党内”的场域规定和“政治”的属性规定。同样是“文献高被引”作者的肖政军对第一种视角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对党员进行引导、规训,以规范组织运行的一套文化体系”,有着稳定性、结构性、现实针对性等基本特征,如果这套体系忽略了“管党治党”的政治导向,必然会陷入文化概念泛化的“概念困境”。③肖政军.党内政治文化:概念之辨与研究进路[J].湖湘论坛,2020(01).因此,他认为对党内政治文化概念的研究,重心应该放在“党内”而非“文化”。

其二,围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等聚类,解析党内政治文化与各类文化、与党的建设中各项建设之间的交互关系。党内政治文化对党的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起着重大作用,学界也主要从这两个维度来展开研究。一是与各类文化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①本书编写组.编著.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31.除了这些习近平已阐明的关系以外。学界普遍认为,党内政治文化与文化建设中的其他文化都是“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党内政治文化之所以处于“引导地位”,除了受中国共产党先锋队特质的规定以外,还在于“它占据了真理和道义的高地”②何毅亭.坚定党内政治文化自信——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17(春季)”上的开题讲话[J].理论视野,2017(05).。二是与党的建设中各项建设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讲,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各个部分、每个方面都受到党内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制约③李忠杰.建设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J].理论视野,2017(05).。具体来看,党内政治文化的软约束效用能够直接作用在个体党员的思想和精神层面。所谓内无妄思,则外无妄动。首先,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党内政治文化为政治建设提供价值引领④孙成武.党内政治文化与党的政治建设:逻辑、问题与路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20(01).,为思想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为制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还与党内法规制度一同构成了“思想与制度”双管齐下的实践向度⑤朱海嘉.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法规建设的内在逻辑探析[J].学习论坛,2019(12).。其次,党内政治文化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武装。外部要求如果没有通过“文化”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不啻于空中楼阁,要强化宗旨意识、纪律意识、党章意识离不开“文化”久久为功的浸润滋养。最后,党的组织、制度是党的文化的实践载体。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为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⑥陈云龙,崔小璐.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和创新路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6).党内政治文化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支撑。为了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力量,在文化层面激浊扬清、革除积弊以促进党内团结是必然之选。

其三,围绕“中国共产党”“逻辑生成”等聚类,缕析党内政治文化在历史、理论、价值等维度的构建逻辑。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产物,在习近平明确提出它的概念以前,早就有了它的实际存在。在历史维度,主要有两类视角:一类是历史全域概述视角。有学者纵览建党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将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划分为艰辛探索时期(1915—1949)、曲折前进时期(1949—1978)、完善发展时期(1978—2012)、全面加强时期(2012—2021)⑦张克克,燕昌俊,杨晓曦.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百年回望与经验启示[J].新视野,2021(03).,或革命时期(1919—1949)、探索时期(1949—1979)、发展时期(1979至今)⑧程军年.政治文化自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总结[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2(04).等多个不同阶段,提炼出了“政治文化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价值整合”⑨郭丹,陈兰馨.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演变[J].理论与改革,2017(06).的经验结晶;
另一类是历史阶段分论视角。该视角下学者将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党内政治文化分而论之。譬如,有学者以具备重大历史价值的“延安时期”为时空视域,指出党内政治文化在此阶段发挥着政治教化、政治动员、形象塑造等功能。⑩冯留建,刘国瑞.延安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功能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在理论维度,有学者认为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来源①文丰安.关于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的文献,2018(05).②何虎生,赵文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实现路径[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04).③周海涛.党内政治文化的三个来源[J].学习论坛,2019(12).;
有学者认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观、政党理论和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④杨崇磊.论党内政治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流[J].学习与实践,2018(03).;
还有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先锋队理论、中国古典德行政治哲学、毛泽东革命政治伦理这三个方面⑤李文堂.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渊源[J].理论视野,2017(05).。可见,学界已达成基本共识,普遍认为其理论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文化的浸润滋养。在价值维度,学界普遍认为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党内,党内政治文化为党的建设提供价值导向,能够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遏制不良文化的蔓延⑥周玉文,唐正芒.党内政治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建构理路[J].学习与实践,2017(06).⑦魏晓文,董蕾.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州学刊,2019(01).⑧袁明旭.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百年历程的基本经验与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22(08).;
二是在党外,党内政治文化发挥着凝神聚气和旗帜引领的重大作用⑨赵永祥.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J].人民论坛,2017(04).⑩方世南.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研究[J].理论探索,2017(05).,能够引导社会风气,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思想保障[11]王卫兵.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定位与建设路径[J].中州学刊,2017(08).。

其四,围绕“全面从严治党”“马克思主义”等聚类,探析党内政治文化的现实阻碍和实践路径。学界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现实阻碍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外部阻碍方面:一是西方异质文化的渗透,威胁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问题[12]周玉文,唐正芒.党内政治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建构理路[J].学习与实践,2017(06).;
二是市场交换原则的侵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会动摇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13]纪中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学习论坛,2017(11).[14]仰义方,戴立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逻辑导向与路径选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05).,信念不坚定的党员难以抵挡权钱、权色诱惑,将市场交易规则带到党内政治生活中[15]刘成喆.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定位与建设路径[J].人民论坛,2019(24).,徇私枉法、罔顾党纪;
三是封建腐朽文化的影响,当前党内存在的任人唯亲、跑官要官等庸俗现象,[16]洪向华.党内政治文化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基因[M].人民出版社,2018:47.与封建腐朽观念中的“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息息相关[17]王卫兵.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定位与建设路径[J].中州学刊,2017(08).。内部阻碍方面:当前党内政治文化遭遇的最大难题是部分党员主体的政治性缺损,弱化了党的纯洁性,影响了党内团结。质言之,就是部分党员干部不讲政治[18]李斌雄,杜泓锐.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J].河南社会科学,2018(01).,主要表现在党员的政治认知存在偏差[19]王立峰,潘博.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政治综合修养不足等方面。此外,党内制度建设的保障性力量缺失也是不可忽略的内部问题,会导致党员干部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20]王卫兵.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定位与建设路径[J].中州学刊,2017(08).针对以上现实阻碍,学界主要从两个层面来探讨其实践路径。在党员层面:一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理论武装①本书编写组.党内政治文化怎么看怎么办[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8:43.,必须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全党②杨松菊.坚定党内政治文化自信:新时代党建新课题[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二是要加强文化自信教育③江必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165.,以增强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④王广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J].人民论坛,2019(21).;
三是要抓住关键少数,以领导干部的政治修养影响家人,以家风带动党风。⑤刘成喆.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定位与建设路径[J].人民论坛,2019(24).在党组织层面:学者普遍认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⑥苏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7:127.、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活动⑦桑学成,许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百年探索:历程、经验与展望[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1(04).、完善党内制度保障⑧孙成武.新时代背景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制度化探析[J].理论探讨,2020(04).等措施是破除党内政治文化现实阻碍的必然之选。还有学者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扫清现实阻碍,必须凝聚党的各项建设的合力来实现。⑨勾宇威,赵朝峰.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新视野,2022(02).

(二)时区突现图谱展现发展脉络

时区图谱是由关键词的演变趋势及其相互关系绘制而成。对党内政治文化研究发展脉络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清该研究领域的整体概貌。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选择Timezone View,以1年为时间切片,制成时区视图(见图5)。

图5 党内政治文化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

突现词意指特定时间段内频次突然剧烈波动的词汇,其词频的变化能够客观地反映出该领域的新兴主题。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设置基础上选择Burst detection,调整参数γ为0.7,参数Minimum Duration为2年,绘制成关键词突现图谱(见图6)。

图6 党内政治文化关键词突现图谱

时区图谱与突显图谱为梳理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时序变化提供了相对客观的坐标参照,但并非百分百准确。为求接近“准确”,还需将图谱所示关键词与以往文献相对应,逐个检索、验证,才能勾勒出该研究领域相对完整的发展脉络。结果表明,党内政治文化研究大体经历了模糊探讨—理论萌芽—双向耦合的演进过程。

1.模糊探讨阶段(2006—2011)。这一阶段在政治上所对应的是党的十八大以前。此时“党内政治文化”还未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被提出来专门研究,但通过分析知识图谱和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学界在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党内政治文化”具体内容的模糊探讨阶段。理由如下:

一是从关键词时区图谱、突显图谱的客观图景中可以发现,此时“党内民主意识”“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这些与党内政治文化有着高重合度的研究主题相继成为热点议题,甚至不少研究在内容上所探讨的根本就是“党内政治文化”。目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能查到该领域发表最早,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论文是2006年谢倩、黄铭撰写的《从传统政治文化探讨新时期党建工作》,文中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在党内反对家长制、特权思想、官本位意识、官僚主义等封建残余文化。①谢倩,黄铭.从传统政治文化探讨新时期党建工作[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06).这一观点完全吻合党内政治文化的实践要求,其实质上就是在倡导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此外,李娟也发表了数篇论文研究传统政治文化对党内民主意识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在党内需要“激浊扬清”——剔除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糟粕、弘扬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精华②李娟.阻碍党内民主意识发展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想[J].甘肃理论学刊,2007(06).,这一观点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亦完全重合。

二是以突显图谱所示的“起始点”为指向,结合当时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情况、相关著作出版情况来看,发现该时区已经出现了党内政治文化研究领域的“开拓性”著作。以汪洋所著的《党内文化新论》为例,本书从文化生产力的宏观视角,澄明了中华民族复兴与党内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呼吁读者必须认识到加强党内文化建设的重要性。③汪洋.党内文化新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53.作为一部“开拓性的著作”,这本书对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有着很深的影响。直到现在,仍然有不少学者沿用汪洋的“党内文化”理论视野来阐发“党内政治文化”,并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其实就是“党内文化”的一部分①李金哲.论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J].理论导刊,2018(05).②王保庆.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16).。对此,也有学者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党内文化就是党内政治文化,而不应是什么其他文化”③肖政军.党内政治文化:概念之辨与研究进路[J].湖湘论坛,2020(01).。

2.理论萌芽阶段(2012—2016)。这一阶段在政治上所对应的是党的十八大至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前。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标志着党内政治文化理论的萌芽。在此阶段中,习近平不断探索何以解决“党内深层次问题”的实践历程及思想轨迹大体上已完全展现。可以说,正是此阶段所储备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资源,奏响了习近平提出“党内政治文化”进而开启党建领域“术语革命”的前奏曲。因此,对此阶段的梳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对于党内政治文化发展脉络的研究,不能脱离对其余两者的考察。在分析图谱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首次提出”为关键节点,将“党内政治文化”术语的孕育过程大体梳理如下:

2014年4月,习近平首次提出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并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事,大家都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④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02).“意识”和“担当”属于精神和情感的范畴。那么如何增强党员的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百年建党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文化层面的教化和浸润才能在党员的思想上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这次重要讲话对“党内政治文化”概念所指代内容的价值、功用和任务的初步揭示,标志着“党内政治文化”理论的萌芽。

2014年6月,习近平首次公开提出了“政治生态”这一新的党建术语,并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⑤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N].人民日报,2014-07-01(01).而为了营造出这样的环境,习近平从精神文化层面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他指出:“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
……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N].人民日报,2014-07-01(01).旗帜鲜明地反对不良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此次会议进一步深化了习近平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的实践认知。

2016年6月,习近平首次提出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政治要求,并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是党的作风生成的土壤。⑦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N].人民日报,2016-06-30(01).所谓“土壤”,即是根本。对于一个政党、全体党员来讲,何为根本?答案只能是作为政治生活的“灵魂”、政治生态的“土壤”的党内政治文化。此时,距提出“党内政治文化”一词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正式召开不足6个月,习近平所作出的“土壤”比喻及其相关论述,深刻地反映出了他对“如何解决党内深层次问题”这一问题的思考几近成熟。

在此阶段,学界也作出了突出贡献。较有代表性也是最早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与“政治文化”置于同一个框架下展开论述的是高振岗、苏鹏所撰写的《全面从严治党与良好政治生态的实践生成》,文中就如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进行了探讨,提出可以“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创造良好政治生态适宜的政治文化土壤”⑧高振岗,苏鹏.全面从严治党与良好政治生态的实践生成[J].理论导刊,2016(01).。此外,更为接近党内政治文化现实指向的文章是宇文利撰写的《习近平缘何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问题》,文中明确提出“建设积极健康和昂扬向上的政治文化”以加强党员政治意识的观点,并指出;
“说到底,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都关涉政治环境、政治文化问题”①宇文利.习近平缘何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问题[J].人民论坛,2016(29).。这些研究成果彰显了学界有着强烈政治关怀的理论自觉,也凸显了学者们对习近平重要论述的深刻理解。

3.双向耦合阶段(2017至今)。这一阶段在政治上所对应的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至今。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表示,引发他深入思考的最初动因,就是随着从严治党实践的推进而逐渐暴露出来的“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会议上,习近平系统地梳理了近年来他对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的多次强调。而这一多次强调的历程,就是他深入思考的过程。这一过程清晰地勾勒出了习近平不断探索如何解决“党内深层次问题”的思想路径。也正是习近平以历史主动精神沿着这条思想路径的持续追问,促使他首创性地提出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治本之举”②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J].党建研究,2018(06).。

受限于研究时间较短,当前学界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概念尚未完全达成共识,但研究并未在“碎片化”的阐释和“宏观视角”的解读上停留太久,而是呈现出议题多元化的研究趋势。通过知识图谱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政治建设”“先进性建设”“党内政治文化自信”“企业文化建设”等关键词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议题。较之以往,这些热点议题在理论路向和实践指向上更加明确,热点之间的关联度更强,这反映出了党内政治文化研究进入了双向耦合、同步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点,从较有代表性的“高被引论文”中可以看出。在目前被引用得最多的前三篇论文中,王卫兵占据其中两篇,他分别在两篇论文中探讨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趋向、价值定位与建设路径;
另一篇论文是仰义方与戴立兴撰写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逻辑导向与路径选择》,文中既分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特征,又探讨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逻辑导向、原则要求和实践路径。③仰义方,戴立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逻辑导向与路径选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05).这三篇“高被引论文”都以“习近平”重要论述为理论基点,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内政治文化自信”引领“文化建设”为内在逻辑探讨“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如何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可见,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耦合、共同发展,正是当前党内政治文化研究阶段的突出特征。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热度不减,成果不断涌现,但由于学界对其开展专门研究的时间较短,该领域还有广阔的进步空间。下一阶段,拓展和深化党内政治文化研究,需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在研究方向上,需要认清现实指向,拓展研究空间。一是应认清党内政治文化现实指向,加强对“习近平党内政治文化观”的研究。理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迹可循的历史产物。“党内政治文化”是习近平在从严治党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提炼而来的,其思考轨迹明确指向解决党内深层次问题进而“兴党强国”的现实目标。习近平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提出者,对提出者及其思考轨迹一定程度的忽略,就是在考察其提出依据时的信息缺失。当前研究对习近平提出“党内政治文化”以前所进行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反思的时间脉络的梳理并不清晰、完整,既有的“习近平党内政治文化观”研究在系统性和全面性上还有优化空间。二是应推动党内政治文化整体性建构,拓展研究空间。所谓党内政治文化的整体性建构,指的是在党的建设视域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其他建设的“融合发展效应”的建构研究。党内政治文化的整体性并非“文化”的整体性,而是受“党内政治”所规定的整个党的建设的整体性。因此,其整体性建构所考量的必然是整个党的建设的文化层面。当前尽管有研究解析了党内政治文化与党的建设中各项建设之间的交互关系,但在其实践合力的研究上仍有进步的余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个有机系统,唯有找准它与各项建设的具体结合点,澄明如何增强其融合发展效应,才能更科学地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研究重点上,需要增强学理辨析,构建话语体系。话语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依托①邹荣,袁明旭.通用语言的感知与认同:民族国家共同体塑造的言语之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5).。党内政治文化的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中的价值引导系统,用以表达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一是构建党内政治文化话语体系必须以坚实的学理论证为支撑,没有学理支撑的话语体系不异于无根浮萍。当前研究宣传性阐发较多,学理上的支撑力度稍显薄弱。未来研究需立足建党百年来的生动实践,利用好彰显中国特色的话语资源,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各类文化,提炼出符合历史规律、反映客观事实的学术话语,以助力建设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党内政治文化话语体系。二是构建党内政治文化话语体系需加强差异性辨析。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党内政治文化”基本概念尚未统一,与“政治文化”“政党文化”“党内文化”等文化的差异性辨析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话语能力的发挥。诚然,党内政治文化研究难免受到“文化”这个更为宏大的概念的影响,也难免受到学者的学术背景和理论旨趣,以及所选取的研究视角的影响,但这种概念不清的困境其实正是“党内政治文化”话语能力薄弱的表征。另一方面,不同地区的党组织,受地缘差异的影响,有着不同特色的党内政治文化,关于这种差异的生成发展规律亟待辨析。如果对其概念差异和特色差异的辨析足够清晰,就能在达成概念共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变量因素,优化党内政治文化实践的成效。

在研究方法上,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打破研究界壁。当前学界多以规范性分析为主,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差异分析及其因果机制的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暂付阙如。因此,需要综合多种研究方法,促进作者之间、学科之间的协作与对话。一是要创新研究方式。随着党内政治文化研究内容的细化,实证研究在分析不同地域的党内政治文化差异性时更显优势。同时,现阶段学界对中外党内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应该增强中外党内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诸如与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欧洲社会民主党,乃至资产阶级政党加强自身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经验进行对比。二是要促进交流合作,打破研究界壁。既要打破作者之间的交流界限,也要打破不同学科的理论壁垒。一方面,需要加强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从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见图2)中可看出,很多学者处于孤立研究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该研究领域理论体系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学科间的协作和对话。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论、经典方法,为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提供学理支撑、范式参考,以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实践成效。习近平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②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 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 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5-29.“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交叉课题,它涉及多门学科。因此,打破学科壁垒,以多维视角来探寻不同学科之间的理论契合点是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图谱政治建设“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绘一张成长图谱少先队活动(2020年12期)2021-01-14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推荐访问:可视化 党内 版图
上一篇:基于“引导生成”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下一篇: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效率的实践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