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远林教授三步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经验*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08 点击:

黄星然 李艺文 指导 金远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0)

肩周炎又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肌腱及滑膜囊等软组织损伤而产生的无菌性炎症的疾病。该病可分为急性期、粘连期、缓解期3个时期,不同时期可相互叠加覆盖,其中,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病程多为1~3个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急性期肩周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镇痛治疗,如冰敷、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然而NSAIDs类药物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如胃肠反应及肾脏损伤等,治疗上存在局限性,不宜长期使用。中医治疗肩周炎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运用,其中针灸疗法具有明显优势,可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等不适,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1]。

金远林教授系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深圳市首届杏林十大名医。金教授从医治学30余年,精研中医理论及临床思维方法,提出“祛瘀生新”的学术思想,运用祛瘀生新理论治疗中风病[2-3],并研制多种中医特色疗法:祛瘀生新针法、金氏乌麻膏、益损液、刺络药物罐、大艾条灸法等治疗颈、肩、腰、膝等关节疼痛性疾病,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4-5]。金师对急性期肩周炎的治疗颇有经验和独到见解,临床上常用三步法进行治疗:首先以穴位注射联合傍针直达病所、急性止痛,再者以刺络药物罐直除瘀滞、驱邪外出,最后予乌麻膏日常贴敷固本培元、扶正生新,每每临证,总获良效。吾有幸跟师学习,现整理金师的三步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经验,记录如下,以飨同道。

肩周炎又名“五十肩”“冻结肩”,属中医学中“痹证”的范畴,又因其病位在肩,故亦称之为“肩痹”“肩凝”“漏肩风”等。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肩周炎是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外邪所致,或因年事已高、气血肝肾亏虚无法濡养筋骨,或因不避风寒、感受虚邪贼风,或因贪凉喜冷、饮食起居无节,其病位在肩[6]。

金师认为,肩痹之病,总属“本虚标实”,病性可分虚实两端:所谓“虚”者,即正气亏虚、阳气衰弱、气血不足,现代人常工作生活于空调之下,贪凉喜食冷冻之品,再加之喜静少动、起居无常,或因年事已高,“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男子六八,阳气竭衰于上”,阳气正气渐衰于内,无法“温分肉、实腠理、御外邪”,经络失于濡养,如《中藏经》载“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又如《济生方》云“皆因体虚,腠理疏松,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以至于外邪(主要为风寒湿)乘虚而入,导致筋伤痹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进一步亏损,从而恶性循环;
所谓“实”者,在于“瘀”之关键病理产物及病理状态,风寒湿邪乘虚侵犯机体,寒性收引,湿性重着,如《黄帝内经·素问》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为痹”,经络闭塞而气血不通、血凝瘀阻,久则瘀血内生,不通则痛,因此,“瘀”之病理产物,包括凝滞于经络的寒湿之邪及日久内生的瘀血,而“瘀”之病理状态,即经络闭阻、气血不通的郁滞状态[7]。

基于“本虚标实”的疾病性质,以及对“瘀”的关键病理机制之认识,金师进一步指出,急性期肩周炎为急症,故当以“急治其标,兼顾其本”为原则,辨证为“寒湿阻络,气血瘀滞”,以“祛瘀生新”为治法,祛瘀通络以止痛,温阳扶正以生新。治疗上,除了须祛瘀通经、驱邪外出,达到止痛治标之目的,还须兼顾扶正之本,鼓舞阳气正气,以促邪外出,推动正气、经气、血脉之生新,最后从根本上改善经气瘀滞的病理状态,寒湿自除,败血外祛,经络调达,气血调和,正气恢复。

根据急性期肩周炎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金师充分发挥中医特长,临床上运用多种中医特色疗法,如穴位注射、傍针针刺、刺络药物罐、乌麻膏等,标本兼顾,有机结合,分步明确,次第进行,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起到良好效果,治疗效果明显。

2.1 第1步:直达病所,急性止痛 金师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第1步的治疗常选用疼痛处阿是穴及患侧的“肩三针”进行穴位注射,并在注射处的周围进行傍针围刺联合红外线照射,增强通经活络止痛的效果,充分发挥针刺在止痛中的优势作用,如《丹溪心传》云“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根据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金师直接选用疼痛处阿是穴,有取直达病所之意。穴位注射又称为“水针”[8],是近代针灸技术的产物,即药物与针刺协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药物、针刺、穴位与药物的复合刺激效应[9]。穴位注射的药物选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是由当归、红花、川芎等中药提取而成,其中当归味甘,性温,既能活血又能养血,素有“血家圣药”之称,经常用于瘀血作痛,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有抑制软组织慢性炎性反应以及显著的镇痛作用[10]。川芎性辛散,擅行气滞,通血脉,止痛效果突出,其重要组成成分川芎嗪可以扩张血管,有效增加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11]。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其提取的红花黄色素可以抗氧化和抗凝血,并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12-13]。肩三针是岭南针灸名家靳瑞教授整理历代针灸大家临证经验,并结合自己数十年临床实践总结而成,以肩髃、肩髎、肩前为组穴,主要针对肩周炎的治疗[14],现代研究发现“肩三针”可有效调节肩周的气血运行,松解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纤维化粘连[15]。

第1步的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充分暴露患侧肩部,根据《经络腧穴学》(新世纪第五版)选取肩髃、肩髎、肩前等穴位,并通过按压疼痛处选取阿是穴,医师用0.5%PVP-I消毒液在选穴处常规消毒后,以5 mL注射器,6.5号针头,吸入药物(复方当归注射液)2 mL,快速斜刺进针于皮下,当针头进入一定深度时(通常为1寸左右),缓慢上下提插至得气,如回抽无血,可将药液缓缓注入,每处注入0.5 mL,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及药液溢出,出针后,对注射处进行傍针针刺(每处围刺3~5针,斜刺1~1.5寸)并联合红外线照射,留针30 min后方可取针。隔天治疗1次,1周3次,每疗程为1周。金师强调,穴位注射阿是穴时一定要熟悉患侧解剖部位,注意深浅和角度,以免伤及内脏、血管及神经。

2.2 第2步:直除瘀血,驱邪外出 第1步治疗完成后,在针刺的镇痛作用下,患者疼痛症状已有所缓解,但金师认为,此时患者症状虽有所缓解,然而寒湿之邪尚稽留于体内,正气尚未振作,关键的病理因素“瘀”尚未祛除,“瘀”的病理状态也未有改变,正如《灵枢·周痹》中所言“瘀去则通达利效”。故金师在第二步中侧重对“瘀”的治疗,充分发挥外治法的优势特长,通过刺络药物罐,直接祛除局部的瘀滞,逼迫稽留于经络中的实邪随败血外出,从而改善“瘀”的病理状态,如《素问·三部九侯》载“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金师第2步的“直除瘀血”,亦有对急性实证的泻法之意,体现“去其血脉而后调之”,为第3步的巩固治疗埋下伏笔。刺络拔罐又称“刺血拔罐”[16],是指用三棱针或者粗毫针等点刺或划破体表瘀络部位,或在皮肤针叩刺出血后,通过罐的吸拔作用,吸出瘀血或者体液的一种治疗手段,如《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载“拔火罐,吸尽恶血为度”。刺络拔罐可有效祛除败血,沿用良久,疗效确切。金远林教授基于刺血拔罐,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易传统玻璃罐为竹罐,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刺络拔罐疗法:刺络药物罐[17]。刺络药物罐主要由3部分组成。其一是金师自主研制的半自动放血笔,具有迅速透皮、深度适当、几乎无痛的特点,金师通过放血笔局部刺络放血,引邪外出,血量适中,泻实不伤正。其二是用于煎煮竹罐的中药包,其主要成分中的乳香、没药、苏木、川芎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如张锡纯云“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五倍子收敛止血以防血行妄动,三七祛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加鸡血藤、当归既行血补血、又活血祛瘀。金师将自制的中药包连同竹罐一同放入高压锅,通过高温沸水的长时间煎煮,将药力渗透于竹罐,增强温通驱邪的效果。其三是金师基于临床实践而特制的竹罐,具有拔罐部位不受限制、吸附力集中、出血量适中的优势,其罐口整齐,直径1.5~2.5 cm,故可灵活放置不同部位,被中药高温长时间煎煮过的竹罐,温通驱邪作用更强,更易吸附于患处,从而使得瘀滞败血更易往外逼除,共奏活血通络、祛寒除湿、祛瘀生新的作用[18]。

第2步的具体操作如下,中药包倒入3 000 mL沸水中煮20 min,再放入一次性竹罐20~25个,煮20 min;
医师双手常规消毒后,将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插进按压放血笔笔头中,再套入无菌笔帽,旋紧无菌笔帽,上下旋转无菌笔帽,调整针尖所暴露的长度,从而调整刺血的深度,根据所选腧穴或施术部位选取适宜的体位,常规消毒施术部位3次,迅速按压放血笔尾端按钮以点刺出血(每个点刺点相隔约2 cm);
根据点刺出血部位,用不锈钢夹夹取适宜的竹罐,罐口轻过冷的无菌水,在消毒后毛巾上沾净多余的药液,依次将竹罐吸拔于刺血点上,留罐3~5 min后取罐;
取罐后,用一次性干净棉签擦去罐下的血污,再予常规消毒。第2步治疗通常在第1步治疗完成后的10 min开始,1周1次,每疗程为1周。金师强调,进行刺络药物罐的治疗时,因肌肤受热力刺激,加之蒸汽熏蒸,患者腠理处于开放状态,经络实邪及气血均随败血外流,宜注意防寒保暖,以防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或稽留不尽。

2.3 第3步:固本培元,扶正生新 前两步的治疗主要在门诊完成,旨在针对“寒湿实邪、经气瘀滞、不通则痛”等急性之标,改善急性期的自限性症状,缓解患者疼痛,体现“急治其标”的治疗原则。金师认为,肩周炎好发于中老年,病性上离不开“本虚”和“标实”的矛盾,如《素问》云“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治疗上除了须祛除寒湿瘀滞之标实,还宜顾护正气不足之本虚,在祛瘀通络止痛之外,应固本扶正生新,这往往体现在日常的积累。故金师在第3步治疗,运用自制的乌麻膏日常外敷于患者的肩部及腰部,一方面可散寒通络止痛,以巩固急性期之治疗,另一方面可鼓舞命门腰府之肾阳,起到扶正固本的效果,促进正气、血脉、经气的新生,改善“瘀”的病理状态。乌麻膏为金远林教授结合历代医家经典及多年临床实践所创的膏剂,由制川乌、制草乌、醋乳香、醋没药、细辛、白芷、大黄、冰片等组成,其中,制川乌、制草乌、醋乳香、醋没药、细辛、白芷、大黄各1.5 g,冰片0.1 g。方中制川乌、制草乌辛热苦燥,如《外台秘要》载“川乌……除寒一也;
去心下坚痞二也;
温养脏腑三也;
治诸风四也;
破积聚滞气五也;
止感寒腹痛六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川乌、草乌的临床作用主要为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扩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凝集、保护神经等[19]。乳香、没药为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如《本草汇言》云“乳香,活血祛风,舒筋止痛之药也”,有研究表明,乳香、没药均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抗菌、抗溃疡、抗氧化、免疫抑制及抗肿瘤活性,两药共同使用能互相增效[20]。细辛、白芷辛散温通,善于祛风散寒止痛,《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细辛能主“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常用于各种痛证,如头痛、牙痛及风湿痹痛等。细辛中的成分具有解热、抗炎、镇静、止痛等作用,其抗炎止痛作用机制是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使得白细胞流动性增强以及结缔组织增生[21]。大黄苦寒,常用于热毒痈肿疔疮、跌打损伤等疾病的治疗。如《神农本草经》载“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推陈致新”。冰片有清热止痛、防腐生肌的功效,《本草纲目》描述其可“通诸窍、散郁火”。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鼓舞阳气、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功效。

具体操作上,嘱患者晚上洗澡后,擦干肩腰背处水液,做好防寒措施,将乌麻膏贴敷于肩部疼痛处及腰部(第1~4腰椎处),覆盖腰部穴位如肾俞、腰阳关、命门等及督脉部位,贴敷时间为3~5 h,每日使用1贴,每周使用5次,每疗程为1周。若患者出现皮肤起疹过敏等症状,则视情况缩短贴敷时间或暂停使用。金师强调,乌麻膏贴敷通过对疼痛部位皮下经络和腧穴的刺激,使得药物的药效成分通过十二皮部渗透进皮下发挥作用,具有多重治疗作用,价格便宜、使用便携,具有内服中药欠缺的优势,但使用时应留意是否有皮肤过敏的情况,灵活更变贴敷部位及时间,不宜贴敷时间过长。

患某,女性,50岁,体力劳动者,2019年10月28日初诊。主诉:右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5月,加重10 d。现病史:患者于5月前劳累后缓慢出现渐进右侧肩部疼痛,以肩外侧为主,前屈、外展时上臂可有牵扯痛,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肩周炎”,间断予针灸、推拿、走罐等治疗后,疼痛未见明显缓解,后至私人门诊间断予艾灸治疗,并配合甩手、爬墙等康复功能锻炼,疼痛症状有所缓解,但肩关节活动度逐渐减小。10 d前患者受凉及劳累后右肩部疼痛再次加重,呈胀痛,以肩前为著,向肩背放射,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内收活动均受限,上举时上臂牵扯痛,难以忍受,遇寒加剧,得温则减,患者于2019年10月25日至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查右肩关节MR示“右侧肩袖损伤,冈上肌腱、冈下肌损伤;
右侧液囊损伤,右肱二头肌腱长头腱及喙肱韧带损伤,右侧肩关节少量积液;
考虑右侧肩关节盂前上方、喙突下滑囊炎”。诊断为“肩周炎”,予口服止痛药对症治疗,未见明显缓解,遂就诊于我科。我科门诊体查示:右侧肱二头肌腱长头腱处压痛(+),右侧肩关节间隙压痛(+),肩外展试验(+),无肩臂肌肉萎缩;
右侧肩关节活动度:前屈70°,后伸 30°,外展 120°,内收30°,旋内 60°,旋外 30°。舌质暗红有瘀斑,舌苔白腻,脉沉。西医诊断:1)右侧肩关节周围炎,2)肩袖损伤。中医诊断:肩痹病,寒凝血瘀型。我科门诊治疗予以穴位注射肩髃、肩髎、肩前及阿是穴,隔天治疗1次,1周3次;
中药包热敷右侧肩关节疼痛处,隔天治疗1次,1周3次;
刺络药物拔罐于患部,1周1次;
日常治疗予以乌麻膏贴敷,每日1次,1周5次。治疗1周以后,患者诉疼痛较前明显减轻。经治疗6周之后患者告愈,查右侧肱二头肌腱长头腱处压痛(-),右侧肩关节间隙压痛(-),肩外展试验(-),右侧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范围。

按:患者年届五十,正气阳气渐虚,长期劳作以致经络受损,加之感受寒凉,寒凝经脉,肩部气血运行不畅,经气瘀滞,瘀血内生,不通则痛,故辨病属肩痹病之范畴,辨证为寒凝血瘀证。“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舌质暗红有瘀斑,舌苔白泥,脉沉”等均属寒凝、血瘀之证候;
患者疼痛为急性发作,纠其病性,属本虚标实,且以标实为主,故以急则治其标,兼顾其本为治疗原则,以祛瘀通络止痛,温阳扶正生新为治法。门诊治疗以穴位注射、刺络药物拔罐急性止痛,日常治疗以乌麻膏贴敷,治疗后,寒湿祛,败血除,气血通,新络生,故顽痹自愈。

猜你喜欢刺络肩周炎急性期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4期)2021-08-21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浅谈中医拔罐法治疗头痛世界家苑(2020年4期)2020-06-30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健康大视野(2019年13期)2019-07-22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7期)2019-01-06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TMR Integrative Medicine(2018年4期)2018-12-26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年8期)2017-01-16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年7期)2015-05-09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推荐访问:肩周炎 步法 教授
上一篇:组织特征对980,MPa级先进超高强钢成形性能和拉伸行为的影响
下一篇:Effects,of,adjacent,bubble,on,spatiotemporal,evolutions,of,mechanical,stresses,surrounding,bubbles,oscillating,in,tissues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