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大主题报道中锻炼队伍淬炼“四力”——以献礼节目《为了这一江碧水》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08 点击:

◎罗宗昌 廖友志 汪文卿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反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光辉,充分展示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尤其是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及“生态漓江、美丽桂林”建设成就,以优异成绩喜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桂林广播电视台联合漓江沿线的兴安县融媒体中心、灵川县融媒体中心、阳朔县融媒体中心、平乐县融媒体中心的骨干力量,共同采写、拍摄、制作了一部重大题材主题报道献礼节目——五集电视新闻系列报道《为了这一江碧水——桂林科学保护漓江生态文明建设纪实》(下文简称《为了这一江碧水》)。节目于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的2022年10月18日首播,至2022年10月22日盛会闭幕时全部播送完毕。节目在桂林市营造了良好的“迎盛会、庆盛会”舆论氛围,收到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新闻(节目)资源也是稀缺资源,如何洞察、如何抓住抓好并尽可能让其价值最大化,是一个优秀作品创作成功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视察广西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不仅是广西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指针,也是新闻媒体不可多得的优质新闻(节目)资源。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的三个节点,涉及三个重大主题:一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视察,涉及红色基因传承及赓续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二是桂林市全州县毛竹山村视察,涉及乡村振兴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国之大者”;
三是漓江阳朔段和象鼻山公园视察,事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和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在这三大新闻主题中,关于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视察和桂林市全州县毛竹山村视察,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无论是中央级媒体还是地方媒体,都做了很多颇有深度的报道;
关于漓江阳朔段和象鼻山公园视察,尽管各级媒体也有一些报道,但深度不够、影响不大,其中很多仅仅停留在漓江美丽风光的展现表层,没有深层次的内涵挖掘。而事实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方略中占比很重。以漓江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不仅有着50多年前“童话故事”般的少年漓江情缘和半个多世纪的牵挂,还在中央领导岗位上的多个场合中对漓江保护有过多次重要批示和指示。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和2021年两次视察广西,反复叮嘱“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保护好桂林山水”,还强调:“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

由此可见,漓江题材、漓江主题节目分量重、内涵深邃、意义重大。作为媒体记者,尤其是常年生活在漓江母亲河边的地方媒体工作者,必须有独到的新闻眼光和慧眼识珠的敏锐洞察力,抓住、抓实、抓好漓江主题节目。而如何去抓?这是对媒体工作者洞察力的一个考验。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盛会期间各方面的成就报道必不可少,这无疑是漓江这一重大题材主题报道千载难逢的节目创作窗口。于是,桂林广播电视台在2022年年初就开始构想谋划,精心组织,竭尽全力创作一个漓江题材的献礼节目精品力作。体裁可以是电视消息报道、系列报道或专题片、纪录片。最终决定,创作一个全流域、全要素反映漓江生态保护建设非凡成就的电视新闻系列报道《为了这一江碧水》(五集),力图引发相对持久集中的关注。

党的二十大开幕后,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大会堂广西厅,与广西代表团代表共商国是,共话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西要全力保护好桂林山水,决不能让桂林山水“乙天下”。当天下午,桂林乃至广西的新媒体满屏都是党的二十大代表、桂林市委书记周家斌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桂林山水”嘱托的专访视频。抓住时间节点,献礼节目《为了这一江碧水》在2022年10月18日首播,直至2022年10月22日播放完毕。如此一来,自2022年10月17日起,连续6天都有漓江保护相关内容的重磅节目在桂林市的电视媒体和新媒体霸屏,持续宣传效应不谓不浓烈。这样的传播效果也验证了该节目策划的洞察力和构想的前瞻性。

题材选好、选题选定,节目创作考验的便是主创人员的脑力,也即节目构想的谋篇力。

首先是构思与谋篇。在开始构思谋划《为了这一江碧水》时,曾有人员提出条块经验的横向结构模式,如自然生态系统的“环保篇”、城市管理的“城管篇”、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篇”等。但这一成就报道模式有其不足之处,一是过于传统和老旧,容易落于俗套;
二是许多内容存在交叉重复,不好归口,层次不分明。于是,节目组便考虑能否以流域概念的纵向结构谋篇,这样更能体现节目创作的“全流域”构想。具体按漓江自源头至平乐交汇成桂江后的流域顺序概念,将节目分为《兴安篇》《灵川篇》《城区篇》《阳朔篇》《平乐篇》五个篇章。各篇章各有侧重,却又为同一主题服务,最终达到“全要素”的报道目的。

第一集《漓江源,问水哪得清如许》(《兴安篇》),以位于兴安县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漓江源为主要内容,反映出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优美生态环境及源头人民长期以来所作出的环境生态保护努力。同时,兼顾红军长征翻越广西兴安华江瑶族乡老山界的红色印记,反映出漓江不仅是一条美丽的河流,还是一条在中国革命史上流淌着红色基因的河流。此外,还纳入灵渠这一世界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保护及申遗内涵,映衬出漓江通过灵渠与长江水系及中原文化的沟通与融通。

第二集《水安全,保护转型齐并举》(《灵川篇》),以桂林市区的二级饮用水源地青狮潭水库(兼顾川江、小溶江、斧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漓江防洪减灾、调水补水及市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作用,反映出漓江上游人民尤其是库区人民的环境保护贡献及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后的新环保理念。

第三集《水抱城,滋润明珠更璀璨》(《城区篇》),写出“一水抱城流”的漓江对桂林“三个文明”建设和山水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两颗明珠”的滋养,以及桂林人民长久以来为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等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不懈努力。其中包括对被誉为“漓江之肾”的会仙湿地的生态保护,以及“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新区建设所取得的新成就与新跨越。

第四集《水欢笑,罗带玉簪醉游人》(《阳朔篇》),以漓江阳朔段沿线渔民、农民、旅游从业者的生产生活状态,反映出漓江精华段山水的唯美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当地群众包括外来创业者在秀美山水间生生不息的耕耘与环保自觉,换取了漓江精华段全要素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第五集《不一样,源远流长大湾区》(《平乐篇》),通过漓江进入平乐县境内后“不一样漓江”的别样风采,以及漓江吸纳荔江、茶江“三江”汇合成为桂江(后续成为西江、成为珠江),最终汇入大湾区、汇入浩瀚大海的深刻寓意,反映出漓江(桂林)与珠三角、大湾区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及进入新时代后的美好愿景。

从节目成片播出后的社会反响来看,《为了这一江碧水》构想无疑是正确且成功的。许多受众称,这是他们迄今看到的“最全面”“全流域”“全要素”反映漓江内涵的节目,从而对滋养自己城市的母亲河有了更全面、更宏观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是主题和立意。以往的漓江节目多为山水风光的秀美呈现,也即多为“美”的反映,而少有节目反映其“为何美”“为何能持续恒久地美”。《为了这一江碧水》节目则不同,重点是突出表现“为了”这个关键词,即漓江美背后的缘由。所以,在节目中,从最高领导层的指示与嘱托,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与落实,再到基层职能部门、社会民众的凝心聚力、共同呵护,都有“全要素”的反映,并最后升华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融相生”生态文明思想光辉的高度,站位高远。

最后是样式与风格。总体来说,电视新闻报道不容易做好做活,尤其是成就报道,容易落入经验与数据罗列的俗套。按照设想,此系列报道每个篇章均有8分钟左右的篇幅。8分钟,对于新闻节目似长非长,若能做好做活且引人入胜则不长。于是,节目组构想了主持人出镜串联的节目形式风格,即每个篇章均安排3次以上的主持人出镜,用她们的出镜和解说串联起整个节目的框架和着力点,打造出“沉浸式”“体验式”的节目报道风格。最后的播出效果证明,这一节目形式风格也是成功的。一些业内人士说“这节目看起来不累”,而一些受众则觉得还“不过瘾”,还想有更长的节目来了解母亲河更多的东西。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媒体工作者的“笔力”,最终体现的落脚点应是文章、节目成篇的打磨力,要精益求精,努力打造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新闻力作。当今社会,科技与信息高度发达,作为信息传播主要渠道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更是争奇斗艳。在这样一个百舸争流、融合发展的媒体语态中,创新力应是打磨力的第一要义。没有创新创意,就没有节目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一,在《为了这一江碧水》的节目组织策划过程中,“联合”是一大创新创意。节目由桂林广播电视台统一组织、统一策划,联合漓江沿线的兴安县融媒体中心、灵川县融媒体中心、阳朔县融媒体中心、平乐县融媒体中心团结协作,既有集中统一,又有各司其职的细化分工。也就是说,在桂林广播电视台的统一组织下,五个篇章节目分别由兴安县融媒体中心、灵川县融媒体中心、桂林广播电视台、阳朔县融媒体中心、平乐县融媒体中心具体完成采编、制作和成片,最后统一包装、统一风格、统一时间节点,由桂林广播电视台与四县台同步安排播出,并在各自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同步广泛推送,形成集聚、整体的宣传氛围和新闻效应。可以说,这一市、县两级媒体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大组织、大策划、大联合、大融合”的节目联动创新形式,最终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应和较大的社会反响。

第二,《为了这一江碧水》注重文字文案上的精雕细琢。仅从《为了这一江碧水》节目各篇章的题目中就可见其功夫与用心,如《漓江源,问水哪得清如许》《水安全,保护转型齐并举》《水抱城,滋润明珠更璀璨》《水欢笑,罗带玉簪醉游人》《不一样,源远流长大湾区》,不仅句式结构相似相近,所蕴含的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为了增加节目文采,编辑在文案中还引用了许多名人诗句,或根据需要自创一些比较切题的诗句。如引用的诗句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始皇凿灵渠,南北勾相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
创作的诗句有“林海与云海相连,潭池与瀑布交辉”“千年古灵渠,悠悠漓江情”“青狮潭水碧连天,恩泽名城桑海田”“万顷波光秋镜碧,千重岗气岸花红”“同饮一江水,情谊似水长”“金字岭上金字阁,登高怀远揽胜景,近瞰三龙抢珠戏,远眺源远大湾潮”等。

第三,《为了这一江碧水》注重镜头画面上的甄别比选。镜头画面语言是电视最重要的表达语言,所以镜头的前期采拍、后期的甄别比选都十分重要。因为漓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河流之一,所以《为了这一江碧水》节目对镜头画面语言要求十分高。无论是前期的采风踩点和采访对象筛选,还是具体采拍过程中的景致构想、角度选择,抑或是双机拍摄、航拍等拍摄手段的使用,《为了这一江碧水》节目组都十分用心。而到了后期制作,镜头画面的甄别、比选更是到了近乎苛刻的境地,每个篇章初步成片后都要经过多轮反复的镜头比对、筛选和三番五次的集体讨论、审看,包括历史图片画面资料的使用,目的是要用最好、最美、最有内涵的镜头画面语言来展示和诠释漓江无与伦比的美。

第四,《为了这一江碧水》注重节目包装。节目包装在电视节目尤其是大策划、大制作的多集节目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五集系列报道《为了这一江碧水》由五个不同侧重面的篇章集合而成,分五天连续安排播出。五个篇章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是整体氛围和宣传效应,所以制作一个浓缩主题、营造氛围的片头十分必要。节目组精心谋划制作了这样一个片头:选取漓江精致的山水画面,配上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漓江”殷殷嘱托的同期声,在舒缓悠扬的音乐中渐进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生态漓江,美丽桂林”“五集电视新闻系列报道:为了这一江碧水……”等主题字幕,同时还设计了一条山水间飘动的红绸带。这不仅营造出良好的节目氛围和浓厚的献礼情怀,还大大提升了节目品质。不少受众说,每晚当这个精美的节目片头音乐响起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节目中……

第五,《为了这一江碧水》注重队伍的锤炼和“四力”的淬炼。在节目创作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领军人物和骨干团队。这次“大联合、大协作”的节目创作,收获的不仅是节目本身的宣传效应,更重要的是队伍得到锤炼、“四力”得以淬炼。据统计,这次联合节目创作共调动了市、县两级媒体的主创人员及策划、编辑人员近50人次,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桂林广电史上是少有的。在创作过程中,节目组还鼓励各篇章创作主体的“比学赶帮”和提质竞追,进而达到以节目创作带动队伍锤炼、“四力”淬炼的目的。不少县级媒体同仁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参与这样“传帮带”实战的“联合作战”,并从中知晓、学习了何为系列报道、何为整体宣传效应、何为优秀节目,受益匪浅。

通过联合节目创作,节目组也进一步了解到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后的人才队伍状况,有喜有忧。喜的是,这次参与节目的创作人员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忧的是,因媒体融合机构改革,县级媒体人才流失十分严重,或因待遇问题跳槽,或因身份转变而回归原母体参公单位。而留存的人员中,新人多,骨干人才少,尤其是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军人才严重断档,影响今后的节目创作和事业发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创作重大主题报道《为了这一江碧水》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媒体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期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是眼力、脑力还是笔力,它们的基石首先是脚力。只有先练足脚力,多深入实际、勤深入基层、常深入群众,才能多发现、挖掘到好的新闻(节目)资源,捕捉到好的新闻(节目)题材,进而构思、创作出优秀的节目作品。新时代,要做好党和人民信赖的媒体工作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就要用心、用情、用力淬炼好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时代声音。日常节目创作如此,重大主题报道的创作更是如此。

猜你喜欢碧水漓江桂林桂林行歌海(2021年1期)2021-04-02为了一泓碧水入浉河中州建设(2020年5期)2020-12-02漓江情画宝藏(2020年4期)2020-11-05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乐!乘动车,看桂林学苑创造·A版(2018年12期)2018-03-04突出“三个转变” 守护碧水蓝天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人大“年检” 守护鹰城蓝天碧水人大建设(2017年7期)2017-10-16漓江夕色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2期)2017-03-18竹筏上的漓江林业与生态(2016年2期)2016-02-27桂林游小主人报(2015年1期)2015-03-11推荐访问:这一 献礼 为例
上一篇:第五届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评选结果揭晓
下一篇:W型铁氧体衍射叠合峰分峰拟合软件应用探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