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项化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地方应用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27 点击:

蔡益群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行政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基本环节,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基础性作用。总体来说,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依然薄弱,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文章旨在从学生专业能力的专项化培养、构建特色实践基地和强化双向互动的三维视角探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路径,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行政管理专业一线教师普遍具有如下共识,即行政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因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基地建设、师资力量及考评体系等问题使得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质量并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1]。从根本上说,这些问题的产生存在内在联系和共享动因,即“提升专业能力”问题。基于这一视角,当前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效能存在以下基本问题。

(一)忽视学生行政管理专业能力的专项化培养

分析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发现,培养方案中对学生专业能力构成的表述较模糊,对不同职业、部门及岗位的不同能力没有明确要求,如大部分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但在实际行政管理实践中,上述部门、单位或岗位在管理目标、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构成、专业能力及工作技巧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培养目标上的“混沌定位”,反映在实践教学上就表现为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缺乏针对性和专项划分,在认知上视不同的实践教学单位或岗位在能力培养上发挥相同作用,在内容设计和教学过程上作同一处理,没有注意到不同实践教学单位或岗位可能需要培养特定能力,因此,不同专业能力需要在不同实践教学单位或岗位得到专项化培养。

(二)缺乏双向沟通和交流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双向沟通和交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没有根据学生能力素养和职业意向安排实践单位或岗位。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各高校往往忽视学生能力方面的差异,忽视学生的就业意向,没有广泛、深入地调查和征集学生的实习意愿,比较随意地安排实践教学单位或岗位,从而导致实践效果不如人意。二是高校缺乏与实践教学单位的沟通和交流,没有根据单位意向和岗位属性安排合适人选,具体表现为:在联系和安排实践教学单位或岗位时,没有深入了解实践教学单位的用人需求,没有全面评估实践教学单位及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契合度,没有预先同实践教学单位的管理者妥当商议教学及管理的具体事宜等。因此,造成学生实习单位或岗位分派缺乏针对性、契合性和计划性。

(三)实践教学单位类型比较单一

大部分高校仍然将进入党政机关作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或者比较机械地按照“行政要求”定位实践教学功能,在安排学生实习单位或岗位时,侧重将学生分派到各级党政机关实习。事实上,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的比例较低(一般不超过10%),到非党政机关工作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并且主要是在基层单位从事服务工作。根据这一实际就业情况,教师需要在实践环节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到非党政部门、基层部门参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得到更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

以上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实施“分类培养”策略。对此,东莞理工学院构建了行政管理专业“4+4+2”的实践教学模式,即重点培育4 种专业能力,实践教学需要重点建设与专业能力培养相匹配的4 类实践教学基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强化学生选择与教师引导、指导教师与实践指导者、高校与实践教学基地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流。这一模式既考量了实践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同时兼顾了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设置及行政管理专业设置的资源禀赋问题,比如,在地方应用型高校中,部分高校尚未专门设立行政学院或公共管理学院,而是同法学类或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共同组成二级学院,并且相当数量高校是由师范类院校转型或合并升级而成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一)培养学生4 种专业能力

教育行政能力、法律行政能力、社团与企业行政能力和党政行政能力,是根据应用型高校的专业特色、学生就业情况和教育资源等而设定的重点培养的4 种专业能力。

教育行政能力:师范类专业通常是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重点专业,一般与高校所在市(区、县)中学有着较为长期和密切的联系,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同时,选择到中学从事教育行政工作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培养教育行政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法律行政能力:在部分应用型高校的二级学院的专业构成中,行政管理专业往往同法律专业一起组成专业模块,而法律专业因其专业属性及办学历史、师资力量等处于专业设置中的优势地位,享有更为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借用的重要资本,同时,到司法类机构就业也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培养学生的法律事务行政能力,是实践教学需要强化的方向之一。

社团与企业行政能力:从现有的就业数据来看,到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就业,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最主要的就业方向,培养学生在社会团体和企业从事组织管理、文秘工作、文化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行政工作的能力是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向。

党政行政能力: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党政机关从事政府管理工作,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就业理想和方向。根据党政机关工作要求和能力构成,加强学生党政行政能力是实践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建设4 类实践教学基地

依据重点培养的4 种专业能力,分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4 类实践教学基地,即中学实践教学基地、法律事务所实践教学基地、社团与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党政机关实践教学基地。

培养学生教育行政能力、法律行政能力、社团与企业行政能力和党政行政能力4 种专业能力,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重点建设与能力培养相适应的4 类实践教学基地。每类实践教学基地要根据不同的行政工作类型和能力要求,探索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及方式方法。如中学实践教学基地重在培养与基础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行政能力;
法律事务所实践教学基地重在培养与提供法律服务相适应的行政能力;
社团和企业实践教学基地侧重于培养与公益服务、生产效率相适应的行政能力;
党政机关实践教学基地重在培养与政府工作相适应的行政能力。

(三)强化双向互动

为了更好地发挥4 类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4 种行政能力的作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高校需要强化双向互动,即学生与教师互动、指导教师与实践指导者互动、高校与实践教学基地互动。具体有以下表现。

学生与教师互动:在实践教学单位分派过程中,不是由教师单方指派学生到某单位或岗位进行实践活动,而是要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能力素养、就业意向和职业理想等因素基础上,经过师生充分沟通和交流,再确定每位学生所派驻的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单位或岗位。

指导教师与实践指导者互动:高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实践单位的指导者之间,应当就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及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常态化互动和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

高校与实践教学基地互动:在分派学生前往实践教学基地之前,高校应事先充分掌握和分析实践教学基地的用人需求、岗位与能力培养契合度等信息;
以多种形式加强校地合作,比如,以挂职锻炼等形式安排专业课教师到实践教学基地挂职,建立联合党支部,共同建设研究基地,聘请行业导师以讲学等形式推动校地深度合作。

有效地、创造性地推动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而转化为职业能力,是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行政管理专业对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宽泛认知与单一化的培养手段,文章提出“4+4+2”实践教学模式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在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专业能力的类型区分

大部分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是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部门的工作,但是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些部门在能力构成和工作方式上的区别及专业培养的差异化要求。文章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做了区分,试图通过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期间的实践教学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即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划分为普通能力和特殊能力。行政管理专业的普通能力是指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公共事务决策能力和公共事务执行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各类职业所要求的特殊的职业能力,即教育行政能力、法律行政能力、社团与企业行政能力和党政行政能力。而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是培养与学生性格特点、职业意向相契合的特殊能力。

(二)专业能力的专项化培养

为了帮助和指导学生提升专业能力,“4+4+2”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建立与4 类专业能力相契合的4 类实践教学基地,即中学实践教学基地、法律事务所实践教学基地、社团和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党政机关实践教学基地,以专项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教育行政能力、法律行政能力、社团与企业行政能力和党政行政能力。

(三)引导与自主相结合

一方面,在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构成的认知上,通过师生对话、量表测评和自我评价等方式,了解和尊重学生意愿,按照其性格特点、职业发展意向,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汲取专业课教师的经验和建议,综合性、系统性地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条件,从而初步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理想;
在职业能力培养上,通过平等协商和沟通,在尊重学生选择和考虑专业课教师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保证实习工作的专业性、个性和科学性。

(四)丰富实践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就业渠道广泛,这对实践教学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进而倒逼实践教学创新发展。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素养,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特征、专长、发展潜质和外部条件来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并按照职业理想的要求来锻炼和培养职业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先赋性和后赋性条件,并把握培育这些条件的正确方法。“4+4+2”实践教学模式在原则和方法层面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设想。

1.深度对话。以专业能力为视角的实践教学,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条件、兴趣爱好、主要经历、性格特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职业素养,矫正不正确的、不全面的能力认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而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深度对话是一种比较有效、可信度高的方式,也是文章所构建的实践教学模式所设想的基本方法之一。

2.自我评价。组织学生就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发展理想及实现职业理想的条件和计划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而了解学生的能力构成,为实习岗位的分配提供参考条件。

3.科学测评。通过气质测评表、霍兰德职业人格测评表、“大五”人格问卷、社交风格测评表等,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社交风格,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性格、能力、气质与职业的契合度。

这些方法为“4+4+2”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操性的技术。同时,不能否认这一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和有待改进环节。一是如何实现师生深度对话“全覆盖”。受师资力量不足、工作量大和工作难度大等因素的限制,在学生能力素养、职业理想调查和指导方面,较难实现对所有学生开展一对一沟通和对话,从而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按照自身实际的职业素养来安排实习单位和岗位。为此,高校需要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解决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二是健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和过程体系。具体包括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专业能力培养方法和职业能力培养效果评估3 个方面。“4+4+2”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设想是要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职业理想分别培养学生的教育行政能力、法律行政能力、社团与企业行政能力和党政行政能力4 种职业能力,但根据这4 种能力的不同要求,设计出各具特色、可行有效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指标,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需要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符合不同工作岗位和不同类型能力培养要求的实践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基地岗位行政 行政学人行政论坛(2022年5期)2022-10-25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我的基地我的连军营文化天地(2018年2期)2018-04-20走进“90后”岗位能手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行政为先 GMC SAVANA车迷(2015年12期)2015-08-23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全球化(2015年2期)2015-02-28张晓东:倒在岗位上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推荐访问:为例 教学模式 行政管理
上一篇: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下一篇:再话精准教学——,核心素养下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体会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