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菌糠栽培褐蘑菇技术要点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28 点击:

郭玲玲

褐蘑菇又名棕色蘑菇、香口蘑,为双孢蘑菇的近缘种,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科,伞菌属,其菇盖多生纤维状鳞片,表皮细胞因含有褐色素而呈黄褐色,盖大柄粗、菌肉肥厚,是一种珍稀的腐生真菌。褐蘑菇有“素牛排”之称,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极高, 作为高品位食用菌在欧美及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大受欢迎。

其子实体的粗蛋白含量高达40%以上,富含多种氨基酸和SOD、 CAT、 POD、 PPO 活性物质, Ca、 Mg、Fe、 Cu、 Mn、 Zn 等元素含量高, K 含量达到52 000 mg/kg 以上。褐磨菇在人体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心脑血管及肾功能等方面均有很好的功效。Beelman等发现褐蘑菇对肿瘤有预防作用;

刘姜等研究了褐蘑菇碱提物对于四氧嘧啶导致的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发现对于患病小鼠血糖水平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Kuvibidila 等发现褐蘑菇对小鼠的胶原性关节炎及相关并发症有调节作用。Chandra 等研究发现褐蘑菇能够提升肠道免疫力。此外,褐蘑菇还有防癌抗癌、保肝护肝、美容驻颜等作用, 是欧美市场及发达国家颇为畅销的食用菌名贵品种。

以杏鲍菇菌糠、牛粪为主要原料,在温室内用层架栽培褐蘑菇, 解决了杏鲍菇菌糠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1 栽培设施 温室长80~100 m, 宽8 m,中高3.8 m,肩高2 m。

床架排列方向与菇房方向垂直,床架长5~6 m,宽约1.4 m,床架4 层,底层离地0.3 m,层间距离0.55 m。

1.2 栽培季节 建堆时间一般为8 月10—20日,播种时间为9 月10 日前,出菇时间为10 月末到次年5 月。

1.3 环境和物料条件 菌丝体生长发育和子实体发生最适宜温度、 菌丝体阶段和子实体阶段要求空气湿度、 培养料pH 值在之后的相应环节具体说明。

干牛粪15 kg,过磷酸钙0.5 kg,轻质碳酸钙0.25 kg,杏鲍菇菌渣干料20 kg 或湿料45 kg。

堆料发酵分为两个过程:前发酵和后发酵。前发酵历时10~15 天,其间翻堆3 次;
经过第3次翻堆后,物料趁热移入菇棚进行后发酵,后发酵历时6~8 天。

3.1 前发酵

3.1.1 建堆

1)建堆时间。

根据当地播种期向前推15~20 天,即为建堆时间。

2)建堆场地。

场地宜通风向阳,离菇棚较近,水源方便,排水良好,水泥地面更好。一般栽培面积100 m2,铺料厚度20 cm 时,初次建堆时料堆宽2 m,堆顶高1.8 m,长度10 m,料堆周围开好排水沟。堆料场地要求平整,若是泥地要消毒,四周排水要做好,不能积污水。

原料预湿后,排水沟撒漂白粉杀灭蚊蝇,以免滋生蚊蝇,再到堆料里产卵繁殖。

3)建堆方法。

料堆南北走向,受光均匀。

一般堆高1.5~1.8 m (低温季节高些, 高温季节低些),宽2~2.5 m(低温季节宽些,高温季节窄些),四边上下基本垂直,堆顶呈龟背形,不要建成三角形,避免高温区少,发酵效果差。

建堆时先铺1 层厚15 cm、宽2 m 预湿的秸秆,长度视培养料的多寡而定,秸秆上铺1 层牛粪,厚5 cm。

以后1 层秸秆1 层粪,直到堆高1.8 m,顶层为粪肥层。

建堆后的培养料含水量为75%,pH 值达到8~8.5。

为了增加透气性, 料中用锹把间距33.3 cm(1 尺)打孔到底透气,雨天盖薄膜防雨,晴天盖草帘防晒。料面喷杀虫杀菌剂,建堆完毕用消毒液将料堆表面全部喷一遍。

用草帘盖住料堆保湿,雨天用塑料布遮挡,天气放晴立即撤去塑料布,防止闷料。

3.1.2 翻堆 用温度计测试培养料下约30 cm处的温度, 当达到65 ℃时, 保持24 小时后翻堆。翻堆时遵循“中间放两头,两头放中间”的原则,将生料置于中间位置,把熟料放到两边。

通常先把料堆外层草料用耙子耙下来,放在一边,稍洒水以免干燥, 在重新建堆时再逐渐混到料堆中去。内层和底层的粪草翻拌对换位置,边翻拌边加入辅料和外层粪草。

翻料时将放线菌打碎均匀混到料中,利于发酵。

3.2 后发酵

3.2.1 菇房准备 后发酵的菇房面积不宜过大,以100 m2为宜。

菇房要密封良好,使用前认真检查,确保菇房不漏气。菇房使用前后用药剂熏蒸,闷棚24 小时,然后充分换气通风再进料。

3.2.2 进料 第3 次翻堆3 天后, 料堆内温达到55 ℃以上时,将发酵料拆堆移入菇棚。选择晴天,拆堆转棚要迅速,最好在2~3 小时内完成,既要避免过多热量散失, 又要抖松排除粪草中的废气。

培养料集中放于床架的中层和上层,厚薄均匀,平整堆放,厚度约28 cm,二次发酵前保证培养料的湿度。

完成进料后,立即封闭菇房。

3.2.3 升温 升温阶段采用巴氏消毒法。

用锅炉蒸汽加热, 菇棚外有管道通过与锅炉连接通入菇棚,检查门窗,保证密封严实,通风窗预留绳子延伸至菇棚外,料堆内和棚内放置温度计。发酵初始阶段, 微生物活动可以使培养料温度上升,当料温不再上升,或5~6 小时后,再用蒸汽加温。

温度58~62 ℃时减火,3 小时后停止蒸汽, 保温24 小时。

注意此阶段料温不能超过63 ℃,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高温下许多有益微生物会被杀死或活力下降, 造成控温阶段的发酵无法正常进行。

3.2.4 恒温阶段 料温58~62 ℃保持24 小时开窗换气,以便培养料充分发酵。每天至少开窗2 次,南北上下窗对开,每次10~30 分钟。

料温降至50~52 ℃,保持4~6 天。

恒温阶段料温48~55 ℃,要保持平稳,温度若低于45 ℃,有害菌易大量繁殖而污染培养料。

发酵时如遇到这种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巴氏消毒1 次。

恒温阶段完成后,缓慢通风,避免菇房外杂菌孢子随冷空气进入菇房。

3.2.5 降温阶段 恒温结束后,缓慢降低料温,当料堆内温度降至45 ℃时,逐渐通风降温。

当料堆浅层温度降至28 ℃时发酵结束。堆料用无菌工具翻匀、拍实、整平,厚度25 cm 左右。降温阶段一定要及时开窗, 让多余的水蒸气散发出去,防止料面凝结冷凝水,造成过湿,不利于菌丝吃料。

最佳含水量60%~65%,pH 值6.5~7.5。

菇房内温度22 ℃以下、料温25 ℃以下,且温度不再上升,也闻不到氨气味时开始播种。宜选阴天进行,晴天在早晨和傍晚进行,中午强光下料和菌种容易干燥, 不宜播种。

播种用的叉子、菌种瓶、盛放菌种的容器(干净的塑料盆或瓷盆)等工具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工作人员需戴医用手套。

用挖菌钩挖出菌种,掰成颗粒状,先将用种量 (500 mL/瓶,2 瓶/m2) 的75%(即750 mL)撒于料面,用叉子翻动将菌种与上半层料混匀,再将余下的25%均匀撒于料面,抖动料面,轻轻拍平。

播完后,在料面上盖1 层编织袋或带孔的黑色地膜保湿。

覆土前发菌期25~30 天。要求棚内暗光,湿度40%~70%,温度最低20 ℃,最高28 ℃,料内温度最低20 ℃,最高25 ℃。

播种后经常检查,杜绝虫害、杂菌发生,若发现及时处理。

覆土前必须检查用于覆盖的土壤是否有潜伏的害虫或受到杂菌污染,尤其是疣孢霉、绿霉和螨类。

覆土前菇床培养料表面保持干燥,若料面较湿,及时打开门窗通风,适当吹干料面;
若料面表层太干,肉眼已很难看到菌丝,可在盖土前2~3 天用1%石灰清水喷雾润湿料面,促进料内菌丝复壮,进行“吊菌丝”处理,菌丝返回料面即将长满培养料,料面稍干后覆土,厚度3 cm。

覆土到出菇16~20 天, 棚内温度保持22~25 ℃,湿度80%~85%。

覆土8~10 天,部分菌丝爬到土表面时加大通风, 使温度降低到12~15 ℃,湿度增加到90%。

再经过8~12 天,可见到菇蕾出现。

褐蘑菇栽培空间相对密闭、阴暗、潮湿,温度适中,极易引起杂菌污染和病虫害发生,给产量和品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生产中应该以预防为主,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防治,管理中注重科学性,合理选择用药。

出菇期棚内温度保持在12~20 ℃,最佳温度为15~16 ℃,湿度90%~95%;
喷水要轻喷、勤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忌喷“关门水”,忌在高温时和采菇前喷水;
保持棚内空气新鲜,当温度低于8 ℃暂时关闭通风口保温,温度高于22 ℃时早晚通风并停止喷水;
光照管理上,保持暗光即可。

当菌膜未破裂、 菇盖3~4.5 cm 时采摘,采收过晚质量差。采菇时用旋转法即可,注意菇根不要带起菌丝及周围幼菇,如发现采菇后缺土,及时补土。

采摘时随采随切柄,保持切口平整,不能带泥根,切柄后将菇放在箱内。

装箱后放入冷库,一般冷库温度保持1~3 ℃,可保鲜1 周。为保证质量,采菇前不要喷水,以免菌盖或菌柄变红。

猜你喜欢 堆料培养料覆土 堆载刚度对地基附加应力及稳定性的影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年1期)2022-03-05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中国食用菌(2021年10期)2021-11-04旱地绞龙式精准覆土装置的设计新疆农机化(2021年5期)2021-10-24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6期)2021-01-08草菇出菇为何怪农家之友(2020年5期)2020-06-28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食用菌(2018年5期)2019-01-08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科学种养(2017年8期)2017-08-10百病傻农业知识(2017年9期)2017-04-10侧式悬臂堆料机调试要点指导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年5期)2014-07-30推荐访问:蘑菇 栽培 要点
上一篇:自适应FCM土壤表层重金属污染评价——以南京市炼油厂及生活区为例
下一篇:设施绿叶菜周年供应栽培技术要点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