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卓越人才培养实践、经验和完善方向研究——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27 点击:

陈 良,杨建林,林 芳,赵秋雨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7)

2017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明确指出江苏各高职院校“制定高职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重点任务。2021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名单,确定了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144个,要求各入选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充分发挥高水平专业群的示范带头作用,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落实有关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等各项举措。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围绕自身特色资源,广泛开展了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1-3],国内学者也对高职卓越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开展了广泛而有效的研究[4-5],致力于高职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取得了诸多有益的成果。

为推动拔尖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优秀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和行业企业培养一批卓越技术技能人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于2015年起开展了卓越人才培养实践[6-8],构建了“卓越人才基础班—提优班—创新班”三级培养体系;
在2021年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后,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群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优化卓越人才“分层递进”培养计划,围绕“怎么选拔人才”(选拔机制)、“怎么培养人才”(培养方案)、“怎么激励人才”(激励措施)、“人才怎么用”(人才使用)等核心问题,系统地开展了高职卓越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探索高职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经验启示和改进建议。

1.1 选拔机制

卓越人才的选拔机制是培养计划的保障基础[9],主要采取多元推荐、分段进阶、综合考核的方式进行选拔,如图1所示。

图1 卓越人才选拔情况

在第1学期学习后,采取专业课教师推荐、班主任推荐,以及学生自荐组合的方式,推荐产生“卓越人才基础班”的首批成员。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生第1学期专业课学习情况,可在每班推选3名学生进入基础班,推荐着重考核学生3个方面因素:专业课程成绩、数理逻辑思维和操作技能水平;
在专业课教师推荐基础上,班主任可提出增加推选人员名单,增推的学生必须体现良好综合素养和创新潜能(也可不增推、最多增推2名)。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自荐的方式进入“基础班”,自荐学生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成绩在班级排名前50%,二是通过面试,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道德品质、专业水平、科学素养、创新潜能等多个方面。通过3种推荐方式,进入“基础班”人数规模约达专业群学生总数的20%,可保证优秀人才不被遗漏。

学生在进入“基础班”后,采用分段进阶的方式晋级“提优班”和“创新班”。第2学期,学生在“基础班”完成品德技能提升后,需在第2学期末通过综合考核进阶“提优班”,“提优班”考核采用理论笔试、技能实操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侧重于4项指标,包括:理论水平、技能水平、合作能力和心理素质,进入“提优班”的学生数约占“基础班”学生数的40%;
第3和第4学期,学生在“提优班”进行技能锤炼,并自主选择进入多种类型工作室进行实践以提升能力,在第4学期末,学生通过考核进阶“创新班”,“创新班”采用技能实操和面试组合进行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技能、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约有50%的“提优班”学生最终进入“创新班”。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基础班”“提优班”和“创新班”并未抽掉学生组成新的行政班,而是利用课余时间展开教学。除选拔机制外,还配套了人才动态补充机制。在第2、3、4学期末,结合学生的淘汰和退出情况,根据专业群内学生专业课和实训实践课成绩排名进行筛选,将没有入选“基础班”的优秀学生动态补充到“提优班”和“创新班”中,避免“后发力”学生无法进入人才计划。

1.2 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的培养方案是培养计划的实施核心。专业群针对“基础班”“提优班”“创新班”三个层次班级,分别制定培养方案,如图2所示,实现学生能力“分层递进”培养。

图2 卓越人才进阶培养模式总体框架

“基础班”的培养期处于第2学期,是卓越人才培养的起步期,采取“素养提升+文化培育”和“基础夯实+技能锤炼”的“2+2德技并修”模式实施。素养提升:重视学生个人素养的塑造,利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和素质培训,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沟通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和道德素养,为卓越人才的后期培养打好素质基础;
文化培育:把班级的文化建设放在同样重要位置,配备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双班主任,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和技能比赛,营造“班级荣誉感+技能重要性”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精神文化内涵;
基础夯实:对于工程造价专业群的学生,工程算量和计价是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而工程算量的前提是学生能够看懂图纸,因此在基础班中把识读能力作为基础能力重点夯实,利用项目化的教学图纸训练学生的读图、识读能力;
技能锤炼:在基础夯实的基础上,根据真实工程项目改造为学习型项目,学生小组针对学习型项目开展手工算量和软件建模算量的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基础班实施具体内容及要求可参考表1。

表1 基础班培养方案组成及要求

“提优班”的培养处于第3和第4学期,是卓越人才提升综合素养、优化技能水平的关键期,采用“1主3辅综合提优”培养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实践。1主:将从“基础班”进阶到“提优班”的40%的学生,按照能力特点和技能特长互补的方式,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专业课程教师,按团队形式、以3周为一个任务周期,共同攻克具有一定难度的企业模拟项目,锻炼学生小组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沟通协作能力和专业认同感。3辅:是指多类型拓展课程包+寒暑假企业实践月+前沿技术专题讲座。①在企业需求和学生兴趣调研的情况下,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群中不同发展岗位类型,开发多类型拓展课程包,包括招标投标课程包、BIM建模课程包、绘图设计课程包、建筑工程技术课程包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偏好选择课程包进行学习,拓展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②对接行业领军企业,在第2学期暑假和第3学期寒假将学生小组送到企业,并配备企业导师,在导师的带领下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岗位工作,置身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体验企业规范、企业技术和企业文化,发挥企业协同育人功能;
③定期邀请高校学者、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校友走进提优班,为学生带来专业前沿知识、行业前沿技术和社会前沿动态,增强学生对行业发展趋势、产业前沿理论和社会创新路径的了解,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认同感。“提优班”实施具体内容及要求可参考表2。

表2 “提优班”培养方案组成及要求

“创新班”的培养处于第5和第6学期,是卓越人才培养的成才期,只有约专业群学生总数4%~5%的学生能最终进入“创新班”,采取个性化4选1的“创新工作平台”模式开展高阶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平台”包括创新创业工作室、技能大赛工作室、企业实战工作室和科研项目工作室,分别由创新创业教研团队、技能大赛教师团队、企业指导教师团队、导师科研项目团队负责工作室运作,学生根据自身前期发展侧重和未来发展方向,自主选择进入某一工作室开展创新实践。创新创业工作室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开设创新创业相关培训,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术相融合,并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技能大赛工作室对接专业相关的国家、省级技术技能大赛,制定针对评分标准的训练方案,并通过大赛锤炼,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应赛技巧和沉稳风格,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企业实战工作室围绕合作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在企业导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学生团队完成项目分析、文件编制、三维建模、算量计价、测试校验等系列环节的实训,增强学生全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研项目工作室结合专业群教师所承担的纵向和横向项目,将学生团队分到各个科研项目中去,由学生参与完成问卷制作、数据分析、试验研究、论文撰写、专利申报等工作,提升学生的科研分析能力和科研严谨精神。“创新班”实施具体内容及要求可参考表3。

表3 “创新班”培养方案组成及要求

1.3 激励措施

卓越人才的激励措施是培养计划的动力来源。专业群针对卓越人才配套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确保学生积极主动、踊跃参与到卓越人才计划中来,同时保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高效、顺畅、持续运转。

一是为“基础班”“提优班”学生提供免费培训、讲座和素质拓展,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行业视野和综合素质,优先提供考取各类行业、专业证书的机会。

二是为“提优班”学生提供寒暑假行业领军企业实践机会,食宿费用由学校承担,在企业导师的引领下组成4人小组参与实际项目,提升自身实战能力。

三是创建卓越计划学分与教学学分的置换机制,“提优班”“创新班”学生可通过“拓展课程包”“企业实践月”“创新工作平台”的学习经历抵换相应专业选修课的学分,降低学生参与卓越人才计划的学习负担。

四是为“创新班”学生提供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纵横向科研项目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大赛荣誉和科研劳务,同时提升自我的技术技能水平和科研实践能力。

五是为“创新班”学生提供参与各类双创大赛的机会,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战能力和思维活力,对于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学校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在给予技术指导的同时,配套资金进行扶持。

1.4 人才使用

卓越人才的具体使用是培养计划的最终落脚[10]。用好用活“基础班”“提优班”“创新班”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彰显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价值,也能促进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完善和增值,同时助力专业人才实现自身价值。高水平专业群针对人才培养不同阶段,设计了符合人才自身阶段水平、满足人才自身能力发展的人才使用方法。

“基础班”阶段培养的人才可以成为班级学习的引领者、任课教师的小助手,以及专业社团的组织者。“基础班”是人才培养的起步期,其人数约占专业群学生数的20%,“基础班”学生通过“素养提升+文化培育”和“基础夯实+技能锤炼”的锻炼,专业技能和素质修养得到提高,回到行政班中可以起到引领班级专业课程学习、成为任课老师的得力助手的作用。例如:在班级组成1对2的结对学习互助小组,由1名“基础班”学生帮助2名班级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促进班级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由“基础班”学生担任各科的课代表,起到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帮助老师出谋划策、联系沟通课后学习,以及拉近师生线下距离的作用;
此外,“基础班”学生还可以成为学生专业社团的组织者和社团骨干,通过社团组织系列相关讲座、培训、竞赛和文化活动,如由“基础班”学生组织的工程算量专业协会,每年举办“学长学姐面对面”“工程算量技能文化节”“算量软件应用培训”“造价事务所的那些事”等系列活动,增强校园专业社团的影响力。

“提优班”阶段培养的人才可以成为企业项目的参与者、“基础班”的小助教,以及专业证书培训的辅导员。经过“1主3辅综合提优”模式培养,学生能够以团队形式完成企业模拟项目,并对产业前沿理论、专业技能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有较好的掌握:一方面可以利用“寒暑假企业实践月”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真实项目,从而近距离感知、熟悉、应用、掌握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学生在校时也可成为“基础班”的小助教,将在“提优班”中所学专业技能和思想感悟传递给学弟学妹,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后来者;
此外,“提优班”学生还可以成为“1+X”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线下培训辅导员,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为其他学生考证培训提供辅导、答疑并获得一定的报酬,展现学以致用、以技立身的良好形象。

“创新班”阶段培养的人才可以被塑造成创新工作平台的技术骨干、卓越人才计划的宣讲员,以及技术创业的先行者。经过“基础班”“提优班”的考查和锤炼,进入“创新班”的学生已经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能力,通过自主选择“创新工作平台”,学生可以进一步在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企业实战和科研项目中展现自身良好的素质品格、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技术技能和开阔的创新视野,并获得属于自己的成绩和荣誉;
作为仅占专业群学生总数4%~5%的卓越人才,这些学生既是卓越人才计划全程的亲历者,也是卓越人才计划的受益者,在新生招生、校园宣讲、入学教育、素质讲座中,都可成为卓越人才计划最好的宣讲员。此外,在学校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下,“创新班”学生能够成为学生群体中技术创业的第一批践行者,将一批具有较好科技创新价值、商业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创新创业项目落地,为学校创新创业事业赋能。

2.1 实践效果

2.1.1 学生素质品德、技能水平显著提升

卓越人才“分层递进”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带动了专业群一大批积极上进的学生参与到人才计划中来,形成了良好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学生进入三阶人才培养体系,通过“2+2 德技并修”“1主3辅综合提优”个性化4选1“创新工作平台”等组合模式的递进培养,显性素质(交流合作、日常表现等)和隐性素质(创新思维、职业道德等)均得到提高,理论水平、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在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强化。

2.1.2 学生技能大赛、双创大赛成绩突出

在素质品质、技术技能等个人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学生在技能大赛工作室、创新创业工作室中进一步围绕技能大赛、双创大赛比赛要求,与创新创业教研团队、技能大赛教师团队一起认真备赛、开展专项训练,每年在国家级和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挑战杯”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十余项,起到了通过大赛将“基础+提优+创新”三阶班级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的效果,实现了“以赛促用、以赛促育”。

2.1.3 学生服务企业、开展科研能力增强

企业导师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的引入,使学生参与企业一线真实项目、高质量产学研项目、纵横向课题的机会大幅度增加,成为培养学生技术研发、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实现了“研中有教,教中促研”的良性循环。每年都有10~15名学生进入行业领军企业的研发团队,以学生为第一作者或第一发明人(或师生为共同作者、共同发明人)发表的论文和授权的专利年均达15项以上。

2.2 实践启示

2.2.1 建立覆盖广泛、明确公平的选拔机制

卓越人才的分层进阶选拔要抓好覆盖广泛、标准明晰、考核公正3个方面。

一是在选才时要覆盖到专业群所有学生。通过专业课教师推荐、班主任推荐、学生自荐甚至社团推荐等方式,确保有志参与到人才计划的学生不被遗漏。

二是在选才时要确定清晰的选拔标准。在开展分段选拔过程中,明确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合作作风、心理素质、理论知识、技能特长、实操水平、创新能力等哪些指标用作选拔标准,并明确各指标的分值占比,将选拔标准及时公示,使选拔标准公开化、清单化。

三是在选才时要规范考核内容、方式和程序,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和可操作性。考核内容应根据上述确定的考核指标和标准来制定,一方面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应以能筛选出优秀人才为导向,不以个人喜好排除部分学生;
考核方式可包括理论笔试、技能实操、面试、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根据考核内容合理设置。例如:考查合作作风和创新能力时可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
同时,注意考核程序的简洁和高效,避免重复考核、多次考核及流程拖沓。

2.2.2 制定分层施教、精准提升的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计划设置“基础班”“提优班”“创新班”三种层次班级分层培养的意义在于:可以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发展状况和知识技能接受能力,依据“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针对性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环节,从而实现学生所缺乏能力的精准培养和提升,实现从低层次能力向高层次能力稳步迈进。例如:“基础班”阶段重视素质品德和基础技能的塑造,则设定“素养提升+文化培育+基础夯实+技能锤炼”的培养方案,而“创新班”阶段注重高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育,则设定创新创业工作室、技能大赛工作室、企业实战工作室和科研项目工作室4个创新工作平台供学生选择,从而提升自己某个方面创新实践的突出综合能力。此外,由于个性本质、兴趣动机、学习方式、接受快慢的差异,同一个班次学生存在学习能力差别,应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常规与拓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从而精准化提高学生能力,让卓越人才计划更富效能。

2.2.3 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服务卓越人才计划

卓越人才计划需要整合和调动大量的各类资源,并配套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经费投入,从而实现卓越人才计划的高质量实施和发展。资源主要包括优质课程资源、双师教师队伍、企业实际项目和创新实践平台。

一是整合优化原有的课程资源,打造更加系统化、层次化、品质化的卓越人才精品课程资源库,供“基础、提优、创新”3个班次学生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二是调动学校和合作企业具有“双师”“双能型”素质的师资,建设一支培养卓越人才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相应的聘任制度和薪酬政策,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推动作用。

三是引入更多企业一线生产项目,制定参与企业的优惠和激励政策,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或改造成实训模拟项目供学生学习、参与实训模拟,从而清晰熟悉整个生产过程和掌握职业技术,增强实战技能和职业素养。

四是构建创新创业项目、技能大赛项目、企业项目、科研项目等各类创新实践平台,为实践平台配备包括备赛培训基地、产品制作车间、产品展示中心、活动交流中心等实践场地,并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措施,鼓励卓越人才积极参与到各类创新实践平台中去。

3.1 注重对未能进阶学生的疏导和指引

卓越人才选拔晋级的同时,伴随一大部分学生未能进阶,这部分学生通常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和期待,并对参与卓越人才计划有很强的积极性,在落选后极容易出现悲观情绪,从而失去信心和动力。因此,卓越人才培养体系除了有选拔、培养、激励、使用机制外,下一步还需建立淘汰引导机制,加强对未能进阶学生的疏导和指引。

首先,加强心理疏导,成立卓越人才心理疏导咨询室,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引导学生不要因一次失误而一蹶不振,而是以此次考核为契机,实现自我认知,从而取长补短。

其次,建立专业导师谈话机制,启发学生不要把卓越人才计划视为唯一目标,并结合学生自身优势、能力,帮助学生制定其他切实可行的目标,包括争取奖学金、考取其他专业资格证书、完成高质量社会实践调研等,助力学生有信心、有目的、有方向地在其他领域实现目标价值。

最后,配套淘汰后的跟班申请制度,即允许不超过淘汰人数30%的学生申请跟班继续学习,但在下次考核时综合排名进入晋级人数的前50%方可进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后劲,同时增强班级整体竞争的活跃度。

3.2 完善对教师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考评

目前,卓越人才培养体系针对计划内学生制定了激励制度,并为教师配套了聘任制度和薪酬政策,起到了较好的鼓励和驱动作用。但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于教师实际参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评价尚待完善,所有参与教师均采用一样的聘任和薪酬方案,限制了广大教师投身卓越人才计划高质量建设和发展的热情。因此,完善教师参与人才计划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考评制度,激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培养效率、提供改革贡献的积极性,成为未来的改进方向。

一是制定并推行教师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加强对教师的过程性考评。设计科学可行的过程性评价指标及量化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优势,例如:借助网络数据平台、在线协同表格、智慧课堂系统等工具,增强对教师在参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师德师风、教学实绩、学生工作、创新改革、科学研究等表现的过程性评价,提高评价效率和公平性。

二是配套教师综合性考评制度,改变“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和“只看过程不看结果”的情况,将过程性评价和学生培养进阶的结果性评价按一定比例结合,并开拓教师、学生、学校、行业企业以及同行同事等共同参与综合评价的方式,把评价结果应用到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定、先进评定、国内外深造等领域,调动教师积极性,形成教师队伍“评价—反馈—提升”的良性增值循环。

3.3 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紧缺性能力的培育

高职院校卓越人才培养本质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和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今后还需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最需要、最紧缺能力(精湛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回归高职院校卓越人才培养的本意和初衷。

卓越人才计划一方面需要继续夯实学生职业技能锤炼这一基础。通过互惠政策积极拓展更多企业参与到卓越人才计划培养体系,从而在“基础班”的学习型项目、“提优班”的企业模拟项目和寒暑假企业实践月、“创新班”的企业实战工作室中引入更多优质项目,提升项目的真实度,进一步加强学生参与项目的难度、深度和覆盖广度,以及和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的匹配度,最大限度增强项目技能训练与岗位工作要求的匹配性。

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开拓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可在“提优班”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辅导模块,对有创新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开展培训,提高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能力。在“创新班”的“创新创业工作室”这一平台,可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体验,并积极鼓励学生将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卓越人才计划有必要增加对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逐渐落实资金、场地和创业咨询服务等支持,推动卓越人才计划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深入调研企业岗位群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前提下,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工程造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通过6年时间系统开展了卓越人才“基础班—提优班—创新班”分层递进培养的实践工作,探索了高职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和长效机制。笔者认为,今后高职院校在开展卓越人才培养时,应当从加强对未进阶学生疏导指引、完善对教师过程性和综合性考评、培育学生就业创业紧缺性能力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以提高卓越人才培养的实操性和科学性。

猜你喜欢 卓越基础技能 “不等式”基础巩固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6期)2022-06-05“整式”基础巩固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1年10期)2021-11-22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汽车维修与保养(2020年11期)2020-06-09劳动技能up up!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18年5期)2018-06-11“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秣马厉兵强技能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拼技能,享丰收学苑创造·A版(2017年6期)2017-06-23卓越之梦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推荐访问:城乡建设 江苏 为例
上一篇:中小企业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HIIT运动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