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7 点击:

雷 莉 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潘毓昉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提 要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疫情的交织影响下,国际中文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其教育生态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以线上为主的多模态教学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主要模式。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分析多模态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在线教学的模态类型、模态选择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多模态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模式,以期为国际中文教育开展多模态教学提供参考,为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型提供理据支撑。

在新冠疫情以及互联网教育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国际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国际汉语教学界开启了普遍研讨线上教学和基于线上教学的学科建设新时代”(李泉,2020),线上教学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主流模式,并出现常态化的倾向。以数字技术及新科技为依托的国际中文在线教学,借助多类媒介、运用多样模态、联合多种感官进行教学的理念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十分契合,如何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国际中文在线教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分析多模态视域下国际中文在线教学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国际中文在线教学的模态类型及选择原则,以此构建多模态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模式。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主要理论基础为系统功能语言学(Halliday,1978)。多模态话语分析认为语言是社会符号和意义潜势,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多模态话语本身具有系统性(朱永生,2007)。国内最初由李战子(2003)将多模态概念引入。模态指的是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朱永生,2007)。张德禄(2009)指出:“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朱永生(2007)提出两条多模态话语识别标准:第一条标准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的话语叫作多模态话语;
第二条标准是只涉及一种模态,但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符号的话语也看作是多模态话语。

(二)多模态教学的研究

本文通过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以“多模态话语”“多模态语篇”“多模式话语”“多模式语篇”等进行主题词模糊检索,时间从“不限”到2020年,选定期刊来源为CSSCI,经过手动剔除不相关文献,最终获得2006—2020年共169 篇有效文献。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见图1。

图1 关键词共现

对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和文献计量分析可知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图文关系、多模态隐喻、视觉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符号学、意义构建、外语教学、多模态语料库等方面;
从研究主题上看,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构建与研究方法、多模态话语分析、图文关系、视觉语法、多模态隐喻以及多模态语料库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具体见图1。

其中,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较广泛,尤其集中于外语教学领域。根据相关研究可知,该理论能够解决一些教学问题,已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张德禄、王璐,2010;
刘秀丽等,2013)。除外语教学以外,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近些年也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有所运用(王祖嫘,2016;
王珊、刘峻宇,2020),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级别、语言要素、语言技能教学中的多模态应用与协同。总体来说,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的可行性

作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础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对国际中文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能够解释符号系统的模态构建理论框架,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不同模态符号的认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认知语言学则能够对符号模态的含义做出阐释,有助于更好地解读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多模态话语(李雅,2018)。此外,运用多种模态及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创设仿真语言环境,弥补线上互动局限性。多模态教学手段的辅助除了能够增强可理解性输入、促进语言习得之外,还有利于优化互动及考核方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减少情感过滤、提升学习兴趣,这符合线上教学开展的客观需求。

(二)多模态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特点

1.在线教学模式转型

目前,在线教学主要为直播、录播、直播+录播混合三种模式。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会选择直播的形式,包括一对一和一对多直播。在网络条件有限的国家或地区,选择录播形式比较常见,一般选用慕课、微课或教师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等。同时,也有教师选择课前录播自学加课上直播教学的形式。

此外,具体到课堂教学又有更多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如针对录播课的CARE(Communicate-Audit-Review-Environment)模式、针对在线汉字教学的“有意义学习”模式、针对文化专题的“翻转课堂+网络课堂”的混合式仿真在线课堂教学模式、针对在线教学的“录播+直播+云端互动”三种在线形态相结合的模式等(巴丹等,2021)。

2.数字化资源呈现多模态化

国际中文在线教学数字化资源呈现出多模态化的态势,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源平台的功能多模态化。不同平台功能研发侧重点各有差异,包含针对语言要素如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方面的资源,针对学生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能力的资源以及针对文化教学的资源。

另一方面是资源内容及形式多模态化,包含绘本、寓言故事、动画、游戏等。多模态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充分将多模态与知识有效融合,在符合不同课程目标要求的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科技赋能,线上活动形式多模态化

科技的发展必然推动教育的改革。“互联网+教育”已成为现代教学的新型形式,新科技的参与在为教学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借助云游览、云参观等形式服务线上活动,如汉语比赛、夏令营、讲座、交流项目、文旅活动等,为学习者进行“云+”模式学习提供了多元选择。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国际中文在线教学高质量发展,重塑了国际中文教育生态格局。

(一)模态类型

本文参考张德禄等(2015)对模态的分类,结合国际中文在线教学的特点,将采用直播形式的国际中文线上课堂模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见表1。

表1 模态类型

语言模态按语体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按对象可分为教师语言和学生语言,其中教师语言主要包括组织上课、发布任务、师生互动、课堂反馈、作业布置等,学生语言主要包含互动讨论、个人发言、课堂展示等。

视觉模态包括含有图像、文本、视频、动画等的PPT 以及教学工具、实物等模态符号。

听觉模态包括视频、音频等模态符号。

肢体模态包括以线上视频为载体的表情、动作、手势和身势等模态符号。教师通过肢体模态辅助其他模态进行教学,比如通过表情和手势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反馈等。同样,教师能够通过视频实时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等,便于掌握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环境模态主要包括线上教学环境以及线上会议平台的环境。其中线上教学环境根据课程类型和内容会有所差异,比如外景体验课和技能课的教学环境就存在较大差别。线上会议平台环境指会议平台所构建的主界面,主要由教师的教学内容界面、教师和学生视频界面、平台的功能界面等组成。

然而,线上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或学生不愿意打开摄像头的情况,这使得肢体和环境模态的使用比较受限。线上教学肢体模态的缺失、环境模态的失真会导致师生互动的多模态亲历形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线上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利用多种模态构建一个贴近真实课堂的教学环境是在线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模态选择原则

张德禄(2010)将外语教学中模态选择的总原则归纳为最优化效果,也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表达讲话者的意义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包含有效原则、适配原则和经济原则。本文依据这些原则分析国际中文在线教学中模态的选择。

(1)有效原则。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前提选择模态,避免使用无效或起反作用的模态。线上和线下教学最大的差异是教学环境的改变,这种差异对教学产生的最大影响是线上课堂互动受到限制,因此发挥模态选择最大效应就必须提高线上教学的适应性和互动性。这需要教师优化多模态互动策略,巧妙借助各类模态来辅助教学。

(2)适配原则。选择不同模态时,要考虑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与教学环节之间的协同。线上教学需转变模态运用和配合的方式,如在语言模态的使用中,因缺乏面对面的教学环境,因此更需要教师在语速上注重缓急,语调上注意高低,通过音高、音长、音强的变化来强调重难点内容,便于学生引起重视和理解。再如线上教学板书形式发生改变,教师可有效借助PPT 中的画笔及word 文档作为板书形式来进行记录和讲解。通过屏幕共享,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的相互配合有助于学生获得可理解性输入。

(3)经济原则。强调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模态选择越简单越好。首先,要求教师精简语言模态。线上教学若教师语言模态过多,不仅会使课堂模态单一,学生也会觉得枯燥和难以抓住重点,教师应充分借助其他模态来代替语言模态,丰富课堂模态形式。其次,模态的使用上宜选取更直观的符号。例如,在解释词语概念时直接给出实物或图像比文本阐释更高效,其经济效果也更明显。

(一)多模态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模式的构建

多模态视域下的国际中文在线教学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借助多模态线上平台提供多模态学习资源和实现多模态线上互动,运用多模态手段进行教学,充分挖掘教学环节中的多模态数据来进行多模态评价和教学反思,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能力,以此形成多种模态、媒体结合的在线教学模式。通过以上对国际中文在线教学的分析,参考黄立鹤(2021)对多模态概念在教学环节中呈现形式的分类,本文构建的多模态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多模态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模式

由图2可知,该在线教学模式是由多模态线上平台、多模态互动、多模态教学手段、多模态数据、多模态能力和多模态评价六个维度构建的模式系统。

1.多模态线上平台

本文根据国际中文在线教学的特点,将多模态线上平台分为以下六类:①线上会议平台,如腾讯会议、钉钉、Zoom、WeLink 等;
②线上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QQ 等是教师发布任务、会议链接以及师生互动答疑的重要渠道;
③线上视频平台,如哔哩哔哩、抖音等;
④线上教学平台,为汉语学习者提供在线汉语课程,如悟空中文、51kid、Lingo Bus、PPtutor 等;
⑤线上课程管理平台,如雨课堂、学习通等,能够实现班级及课程考核权重、课程活动等线上管理;
⑥线上资源平台,包含如中文联盟、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全球汉语教材库、慢速中文、中文天下、Hello Chinese 等教师学习资源平台以及教师和学生共用学习资源平台。线上平台的不断丰富与创新,为教师和学生获取数字化资源、开展中文在线教学提供了多种路径,有助于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2.多模态互动

国际中文在线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多模态互动,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师师之间的互动体现为资源共享、学生信息交流等;
师生互动体现为组织上课、发布任务、课堂反馈等;
生生互动体现为小组展示、分组讨论、个人交往等。

第二,人与多媒体的多模态互动。教师与多媒体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各线上平台和教学软件、程序等开展教学;
学生与多媒体的互动主要是使用线上会议平台中的白板、投票、文档、聊天、分组讨论功能以及使用软件、程序等参与学习。

第三,人与内容的多模态互动,包括教师与内容互动和学生与内容互动。前者体现为教师借助线上平台进行资源学习与教学,后者包含学生在线上课堂及其他平台的学习。

第四,模态与模态之间的互动,主要指模态之间的搭配和协调,如口语加书面语等。

不同的互动类型中模态形式各异,具体见表2。

表2 多模态互动类型

3.多模态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的转型以及线上互动形式的转变要求在线教学充分利用多模态、多媒体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互动真实性。教师可利用多种软件、程序以及AR、VR 等技术丰富学生的参与方式和课堂活动形式,如通过人脸表情识别评估学生情绪、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对学生语音进行测评、利用弹幕评论功能及时收集学生反馈、利用数据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资源(巴丹等,2021),以及将TTS(Test to Speech 语音合成技术)和ASR(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自动语音识别技术)运用于在线课堂,提供类型丰富、专业真实的语言材料,满足教学需求等(李宇明等,2020)。人工智能的参与符合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学科发展趋势,对教学实践以及多模态课堂分析具有深远意义和价值。

4.多模态数据

“‘多模态数据’是指对于同一现象、过程或环境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获取的相关数据。”(钟薇等,2018)由于多模态手段的使用,教师可从多个渠道获取学生语言、视觉、听觉等多模态数据。不同类型的数据具有不同的教学意义,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在线数据进行挖掘,可以了解线上教学环境中教师及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能力、互动效果等。多模态数据有助于教师更为全面、系统掌握学生个性化学习特征,是开展评价的重要依据。此外,多模态数据还可用于多模态学习分析,是进行教学反思与研究的重要来源,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

5.多模态能力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海量数据以多元化形式呈现,传统读写能力难以适应其形势变化,这亟须学生发展多模态能力,也就是多元读写能力。新伦敦小组(1996)最早提出多元读写概念以及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四个教学步骤:实景实践(situated practice)、明确指导(overt instruction)、批评框定(critical framing )、转化实践(transformed practice)。学界对其概念界定及划分不尽相同,Thwaites(2003)将多元读写能力分为文化读写、媒体读写、科技读写、政治读写、批判读写、后现代读写能力六种类型。张德禄(2012)在此基础上将其归纳划分为语言读写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以及技术读写能力。尽管学者们的观点不完全一致,但是由此可知多元读写能力不仅包含传统的语言读写能力,还包含对多种模态的解读以及运用多种模态、技术等构建意义的能力。国际中文在线教学的开展拓宽了多元读写能力的内涵,对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在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的指导下继续促进学生多媒体技术读写能力、信息选择和搜索能力、多模态选择及设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线上社会交际与合作等能力的发展。

6.多模态评价

多模态评价主要包含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多模态化是指教师借助收集到的在线数据对学生进行多模态评价,包括书面及口语作业、互动情况、学生上课状态等。评价方式多模态化是指教师可以采取测试、视频拍摄、谈话、汇报、表演、展示等方式进行多模态考核,以此拓展评价方式的维度,多方面考察和评价学生的多模态能力。其中,评价时需注重学生呈现内容的多模态化,如多模态语篇PPT 展示中文字、图像、视频等模态的运用及搭配等。

(二)多模态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模式的应用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采用直播形式的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根据图2可知,多模态视域下国际中文在线教学课堂主要由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组成,课前主要通过多模态线上平台异步进行,汉语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并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课上借助线上会议平台或线上课程管理平台开展同步教学活动;
课后在异步教学环境中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反思等。多模态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模式应用框架如图3所示。

图3 多模态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模式应用框架

1.课前

(1)首先,教师可通过线上平台(如微信等)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前了解学生情况,依据学生学习风格等信息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设计并制作课件,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并发布学习任务等。其次,教师需要掌握各线上平台的操作程序以及多模态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并在课前发送授课平台链接,通知学生按时上课。

(2)首先,学习者在课前需要掌握各线上平台的操作流程,利用各线上平台进行资料收集、自主学习及师生互动等。其次,提前预习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最后,在上课之前,学习者需及时获得授课平台链接,以便按时上课。

2.课上

课上教师首先需要利用多模态手段组织教学,如用签到软件检查学生出席情况等。然后对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检查和作业订正,依据教师侧重点可选取不同的模态,如果侧重点是检查,教师可以语言模态为主,借助提问、个人展示等方式进行内容检查;
如果侧重点是订正,可选择以视觉模态为主的文字订正或以听觉模态为主的口头订正。因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教师一般可将视觉模态与听觉模态相结合。

其次,教师借助课件讲解课程内容,在此过程中尤其需注意加强文字、图像和语言模态的配合使用。由于汉语以及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如果内容不以文字形式呈现,也就是说没有视觉模态的协助,学习者无法很好地将读音与汉字相对应。因此,当使用语言模态讲解教学内容时,需要配上相应的文字、适当辅助图像等模态符号,通过多种模态之间的配合来刺激学生多感官理解。

然后,教师运用多模态教学手段开展讨论、练习、展示、测试等活动,进行多模态互动。教师需充分利用线上会议平台、管理平台现有功能,如文档协作、分组讨论、实时问答互动、弹幕互动等,让学生共同参与编辑和讨论,使线上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语言模态,实现生生及师生良好互动。此外,还需积极挖掘各类趣味性软件及程序等进行教学,这不仅是营造良好汉语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互动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还需对活动或练习进行点评反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作业布置,并通过平台发布任务等。

3.课后

(1)课程结束后,教师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答疑反馈,通过平台分享多模态学习资源。其次,教师需提前制定好评价量表,批改完学生作业后,根据收集到的多模态数据对学生进行多模态评价。最后,教师依据获取的多模态数据进行教学反思,以此改善课件、完善教学设计。

(2)学习者在课后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并通过线上平台按时传送给教师。如有疑问可通过平台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最后,学习者可借助各线上平台及教师的补充资料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学习。

多模态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模式借助多模态线上平台以及多模态教学手段创设仿真教学环境,实现线上教学多模态互动,挖掘教学环节多模态数据,进行多模态评价,促进学生多模态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需要教师提升多模态教学能力,也需要学生发展多模态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慧教育的兴起促进了教与学模式的变革,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国际中文在线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进行在线教学,符合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新趋势和智慧教育的需要。如何大力挖掘、整合线上中文教学资源,如何提高线上教学互动性,不同课型模态之间如何更好地协同运用,如何培养汉语学习者多模态能力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度探讨和研究。

猜你喜欢 视域模态教学模式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年4期)2022-11-18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8期)2022-10-25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2年3期)2022-05-12“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3期)2022-04-19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1期)2021-06-09“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冰雪运动(2020年1期)2020-08-24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4年8期)2014-10-17推荐访问:视域 中文 教学模式
上一篇:La-Mg-Ni系A2,B7型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难题的破解路径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