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患者在苏醒期间发生低体温事件的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7 点击:

严碧, 王鼎, 杨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麻醉科,湖北 武汉,430000)

体温是机体重要的生物特征之一,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能够通过体温调节机制将体温控制在36.5~37.5℃,以保持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而在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行手术的患者中,受其自身因素、手术室温度、手术操作和麻醉方式等的影响,易导致低体温事件的发生。低体温是指人体核心体温低于36 ℃[1]。相关临床研究[2]发现,低体温会加大感染、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凝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麻醉恢复室是患者术后苏醒的场所,也是出现低体温事件的主要场所之一。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快速发展,临床越来越重视对麻醉下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体温保护。本研究考察全麻下行手术患者在苏醒期间发生低体温事件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1~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2 8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实施研究。根据患者在苏醒期间是否发生低体温事件并采取倾向性评分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设定卡钳值为0.1,按照1∶1匹配分组,分为观察组(发生低体温事件,90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低体温事件,90例)。纳入标准:① 知情并同意;
② 麻醉持续时间>30 min;
③ 择期在全麻下行手术;
④ 年龄>18岁;
⑤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Ⅲ级[3]。排除标准:① 合并体温调节障碍;
② 在低体温状态下实施手术;
③ 术前体温异常;
④ 合并外耳道活动性疾病。

1.2 方法

1.2.1 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① 基线资料:包括ASA分级、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年龄。② 术中相关资料: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室温度、手术体位、是否输血和输液量。

1.2.2 围手术期相关内容和措施 全部患者均行全身静脉麻醉诱导手术。将手术室温度维持在22~25℃,湿度控制在40%~50%。手术涉及的科室主要包括脊柱外科、泌尿外科、产科、妇科、胃肠外科、骨科、胸外科和肝胆外科。手术时间是指从切开皮肤直至缝合结束的时间。麻醉时间是指诱导麻醉直至麻醉结束的时间。

1.2.3 低体温事件诊断标准 核心体温即机体的深部脏器温度,低体温即核心体温低于36℃[4]。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
先行单因素分析探讨不同临床特征对全麻下行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事件的影响因素,对于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进一步分析发生低体温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全麻下行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事件的单因素分析

2 833例全麻下行手术的患者中,低体温事件的发生率为3.18%(90例)。2组间年龄、BMI、手术时间、手术室温度、麻醉时间、手术体位、输血和输液量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全麻下行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事件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例(%)]

2.2 全麻下行手术的患者发生低体温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自变量赋值,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2 h、BMI≤24.0 kg/m2、麻醉时间>2 h、年龄>60岁、手术室温度<24℃、手术体位为俯卧位、输血和输液量≥1 000 mL均是全麻下行手术的患者在苏醒期间发生低体温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表

表3 全麻下行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麻醉恢复室是全麻下行手术患者在术后平稳度过麻醉期的场所,受年龄、手术方式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可能在此期间出现低体温事件。低体温会增加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不仅可能导致凝血功能紊乱、降低心肌收缩力或抑制免疫功能,还可能增加寒战、感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5]。

维持体温恒定是确保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大多数情况下,临床仅在术中对患者采取主动或被动保温措施,而忽略对麻醉恢复室患者的体温监测和保温护理。医护人员应对可能导致低体温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并采取预防性的干预措施,对于出现低体温的患者,尽快帮助其复温,降低低体温事件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全麻是临床常见的麻醉方式,麻醉药品能够降低机体对冷反应的阈值,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机体的热量不断散失,从而导致低体温事件的发生[6]。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时间>2 h、BMI≤24.0 kg/m2、麻醉时间>2 h、年龄>60岁、手术室温度<24 ℃、手术体位为俯卧位、输血和输液量≥1 000 mL均是全麻下行手术患者在苏醒期间发生低体温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麻醉和手术的时间越长,则患者身体被持续暴露的时间也越长,因此,更容易使患者的体温下降。此外,术中使用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切口部位,也会加速机体散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将输注的液体提前加热至37℃,以减少机体的热量散失,并在术中采用充气加温毯等保温措施[7]。孔青等[8]的研究结果也证实,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均是麻醉恢复室患者发生低体温事件的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医护人员应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强化培训,优化手术流程,术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状态及时调整保温措施,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缩短手术时间。随着年龄增长,机体代谢能力减弱,血液循环减慢,体温调节功能也随之降低,导致患者易在术后苏醒期间发生低体温事件。BMI较高的患者皮下脂肪较厚,而脂肪的热传导性较低,从而减少核心体温的流失,因而术中散热相对较少。此外,BMI较高的患者机体内瘦素水平较高,而高水平的瘦素可增加机体的产热[9]。临床上层流洁净手术室的温度在22~25℃,手术室温度过低会增加患者的体表散热,温度过高可能引起医护人员的不适。全麻下行手术患者在术后的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其体温受外周环境的影响较大,如果手术室温度过低,则会加大全麻下行手术患者体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热辐射和对流,进而扩张血管,导致体温降低[10]。因此,医护人员术前应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4~25 ℃。取俯卧位手术的患者与手术操作床的贴合程度不佳,加温毯的发挥效果有限,加之此类手术患者术中输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易导致其出现低体温事件。孙亮等[11]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俯卧位是行全麻患者术后在麻醉恢复室发生低体温事件的影响因素,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大量的液体或血液被输入体内,经血液循环,会导致体温降低,同时还会加重患者的心肺负荷,从而增加热量散失。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低体温事件的风险评估,做好预保温,于麻醉前30 min使用加温毯给予预先保温护理。术中使用充气加温毯,缩短术野暴露的时间,有助于减少全麻下行手术患者的皮肤热量散失。此外,应将0.9%氯化钠溶液等腹腔灌洗液预先加温至38~40 ℃,血液制品和静脉液体预先加温至37 ℃,避免出现“冷稀释作用”。麻醉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给予加温干预。手术结束后,应确保患者的体温在36 ℃以上,方可转移至麻醉苏醒室。

综上所述,全麻下行手术患者在苏醒期间发生低体温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手术时间、BMI、麻醉时间、年龄、手术室温度、手术体位、输血和输液量,临床应给予患者保暖措施,避免患者发生低体温事件。

猜你喜欢 全麻苏醒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2期)2022-05-13植物人也能苏醒奥秘(2022年3期)2022-04-08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年11期)2020-12-28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党的生活(黑龙江)(2020年3期)2020-04-22绿野仙踪女报(2019年2期)2019-09-10会搬家的苏醒树学苑创造·A版(2017年11期)2018-01-23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期)2017-11-13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晚晴(2016年11期)2016-12-20推荐访问:下行 苏醒 体温
上一篇:全方位精细化护理联合高频振动排痰系统在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下一篇: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联合急诊危机管理在脑外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