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疏泄与中医内科多种疾病的关系探讨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2 点击:

刘媛媛,丛立东,徐启春

1.通榆县中医院,吉林 白城 137200;
2.乌兰花中心卫生院,吉林 白城 137200;
3.通榆县中医院,吉林 白城 137200

在中医肺腑理论中,肝主藏血、主筋、主疏泄并开窍于目,准确地描绘出肝脏在人体内的功能。肝能够贮藏血液并进行血流量的调节同时患者肝脏一旦出现病变,便会通过眼睛表现出来。肝主疏泄指的是肝的正常生理功能便是能够疏通和通畅人的气机,同时还能够调节人的胃肠功能,当肝的正常功能受损时患者会出现胸胀气滞、脾胃失调等症状[1]。除此之外,中医认为肝脏与人的情绪密不可分,当肝气下降时患者的情绪往往会变得低落表现出郁闷,当患者肝气上升时情绪也会比较激动表现为烦躁,长期保持这样的负面状态,便会导致免疫机制失常,这意味着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有所下降,便会让多种疾病趁虚而入,足可见引申出本次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肝主疏泄与内科各类疾病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发掘其病因及其机制与治疗方法。

1.1 症状特点

在临床西医内科中胃痛患者非常常见,多见于胃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穿孔、胃下垂等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腹上部剧烈疼痛。中医上将胃痛大致分为七种:其一为胃气壅滞主要是由于胃气不降导致患者出现胃脘胀满、嗳气等症状;
其二为胃中蕴热主要是由于热邪导致患者感觉胃脘部有强烈的灼烧感;
其三为肝胃气滞由于气机不畅导致患者出现胃脘胀痛甚至会累及两胁,此种胃痛与肝失疏泄有极大的关系;
其四为肝胃郁热,主要是由于患者热邪郁滞出现口干、烦躁等症状,此种胃痛与肝失疏泄也有很大的关系;
其五为胃络瘀阻由于患者瘀血阻络导致患者胃脘刺痛且常拒绝医生按压痛处;
其六为脾胃虚寒由于患者阳虚出现的遇寒则痛、遇暖则舒的胃脘隐痛;
最后一型为胃阴不足主要由于患者阴液虚亏而出现的胃脘隐痛。上述第三型、第四型胃痛为典型的肝失疏泄之症,患者大多伴有大便不畅、嗳气、恶心等症状,当患者情绪烦躁激动时疼痛更加剧烈[2]。在古书中有较多对胃痛的描述,如《灵柩·邪气脏腑病形》中谈及“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很早便意识到胃痛的发生与肝气郁结有关。亦或是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曾言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本病在古语中也指代心痛,《外台秘要·心痛方》中曰“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的心痛即胃痛。肝气触犯胃,便会表现为胃脘胀痛,也是胃痛患者一些病症产生的缘由。

1.2 病因与机制

当患者生活不顺导致思绪纷杂、情绪不畅时便非常容易出现肝失疏泄,因肝失疏泄导致患者的气机不畅,血行阻滞导致胃部经络受阻最终造成胃内淤血停滞,患者表现胃脘胀痛有时还会累及两胁还可能会有烦躁、口干等症状。《沈氏尊生书·胃痛》曰:“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可印证以上结论。大量研究表明患者出现肝失疏泄症状时,半数以上患者同时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在陈泽奇等研究中,也进一步表明,肝气郁结会扰乱自主神经功能,该功能紊乱可达85%,其中交感神经亢进者较为多见。肝失疏泄患者在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高出正常值而当患者情绪低落时二者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值。经调查慢性胃炎患者最常出现肝胃不和之症,而且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情绪方面的明显变化,患者因情志不遂而伤肝导致肝失疏泄最终出现脾失健运、气机不畅,这一点可以在邝宇香的研究中得以证实。

1.3 辨证论治方法

治疗时首先应缓解患者的胃痛症状同时辅以理气,虽说中医有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但在治疗胃痛时此“通”不能一味地理解为“通下”应该用辨证的思维考虑,主要注重对患者疏肝行气,解郁止痛同时对患者的情志进行梳理,保证患者心情通常,若确诊患者为肝失疏泄导致的胃痛则可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注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减应用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如若患者是由于热邪郁滞导致的胃痛则可用丹栀逍遥散适量应用进行治疗[3]。

2.1 症状特点

不寐出于《难经·第四十六难》指的是患者入睡困难甚至一整夜都无法入睡或者睡眠质量较差,入睡后容易惊醒同时伴有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不寐也被称为失眠,在《内经》中也被称为“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不寐患者也可能表现为一整夜都处于时睡时醒中而且夜寐梦多,由于患者入睡困难或者即使入睡也无法获得好的睡眠质量因此患者醒来后仍感觉疲惫,白天便会出现头晕脑涨、疲惫乏力、健忘等不适症状,不寐患者大多会情志不遂导致肝失疏泄出现肝郁化火之症,具体表现为患者急躁、头昏、口干、面红、腹胀、目赤、咽干、舌红苔黄等,患者的脉象表现为弦数脉。

2.2 病因与机制

肝郁化火的患者大多会有情志不遂的表现,情志不遂进而伤肝,上扰心神导致患者夜不能寐甚至出现胸闷胁痛的症状。如今正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生活节奏飞快伴随着各种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导致人们情志不遂,焦躁、压抑等各种负面情绪导致患者肝失疏泄进而出现肝郁化火之症引起不寐。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长期或者是突然地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会刺激人体的激素水平、神经递质的释放功能异常进而导致患者的神经系统以及脑部功能紊乱[4]。大脑无法正常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导致大脑皮质过于兴奋最终出现不寐的症状。当大脑受到刺激时会释放大量的多巴胺兴奋神经递质,调查研究表明兴奋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与人的失眠关系密切,从中医的角度探究不寐的病因最终得出主要与情志有关,怒急伤肝导致肝郁化火最终出现不寐之症。

2.3 辨证论治方法

对不寐患者进行治理时应注意对症用药,患者大多表现为肝失疏泄、肝郁化火因而应疏肝泻火解郁同时对患者进行精神疏导,从根本上消除患者的情志不遂,引导患者放松心情同时为患者提供控制情绪的方法确保患者内心舒适平和。不寐患者可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同时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药量的加减,若患者不寐症状极其严重、大便秘结、头痛剧烈可应用当归龙荟丸进行治疗但用药时也应注意忌酒忌油腻,有慢性病的患者应该谨慎用此药同时用药3日后如症状未改善应该停止使用此药。

中医所指的胸痹心痛便为西医所说的心绞痛、冠心病是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类疾病。通常是老年人易患上这类疾病,这一类疾病也往往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目前这类疾病在临床中机制变化复杂,无形中增大了治疗难度,所以值得更多人警惕和注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胸闷心痛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而且心脏不能再生的特性就决定了此类疾病对人体的不利影响非常严重,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胸痹心痛患者都会伴有肝失疏泄的现象。这里提及的胸痹心痛和西医中提及的冠心病、心绞痛有着一定的一致性,但并不是同一类病症,胸痹心痛主要指正气亏虚、饮食、寒邪等原因产生的淤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等症状,左胸是憋闷、疼痛的主要部位。

3.1 症状特点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管理人体内的气机、主藏血管理人体内的血液而胸痹心痛则是由正气亏虚引起的气滞、淤血阻塞心脉导致患者出现左胸或者是膻中憋闷甚至疼痛,中医将此名为胸痹心痛。胸痹心痛患者发作时会感到胸闷或者是隐痛,较严重的患者会感到左胸或者是膻中压榨性疼痛而且常伴有气短、呼吸不畅、面色苍白等症状。胸痹心痛的患者发病时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发病时间,一旦患者疼痛超过30分钟便意味着患者可能面临朝发死亡的危险,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看护。

3.2 病因与机制

胸痹心痛主要发生老年群体,由于老年人体内各个脏器正处于衰老阶段而且老年内体质虚弱造成精神抑郁,肝失条达进而伤脾,脾虚津液而不能输最终聚集成痰,气血不畅伴痰阻心脉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胸痹心痛。除此之外,老年人由于病痛折磨以及自身的各项身体机能下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容易出现情志不遂的现象,郁闷愤怒会导致肝脏受损最终也会导致肝失疏泄,肝郁化火,津化成痰,最终痰浊气滞阻塞心脉进而引发胸痹心痛。中医认为七情除喜外均能导致胸痹心痛的发生[5]。大量研究表明当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或过于紧张时体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儿茶酚胺的含量迅速升高,据调查儿茶酚胺过多与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密切相关,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极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因此胸痹心痛最常见的病因便是情志不遂。

3.3 辨证论治方法

治疗时应该疏肝止痛,缓急理气。中医认为疏肝止痛、缓急理气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同时还能够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的效果。现代医学认为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防止动脉血栓的形成,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管的功能进而增加心肌供氧量并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对于胸痹心痛的患者可以应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同时也需要注意用量。关于柴胡疏肝散对胸痹心痛的治疗效果已经有诸多学者进行实际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胸痹心痛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能达到90%以上,因此柴胡疏肝散对胸痹心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好。某中医学者认为柴胡疏肝散与金铃子散合用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更好而且还认为肝郁持久而致心痛的患者还可以应用连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脑卒中是中医内科中常见的内科疾病,也被称为“中风”和“脑血管意外”,属于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在古代中医学界,认为脑卒中与肝有着密切关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也曾言:“脑卒中是因肾精不能濡养肝阳,阳气失其涵养偏亢而生风。”张云雷在总结《黄帝内经》中也曾提及:“凡此诸条,皆是肝胆火生……扰乱脑之神经,或为暴扑,或为偏枯……此皆近世之所谓脑卒中也。”讲这些古语进行总结,不难看出肝风、肝火、元阴亏虚皆是脑卒中产生的主要缘由,也间接证明了脑卒中与肝失疏泄存在紧密关联。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性喜调达恶抑郁,若肝失疏泄,则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亦可生风动血,亦可损耗元阴,长久下去,便会成为脑卒中的根源。

4.1 症状特点

脑卒中通常发病急、病情凶险、临床症状复杂,可能会因为救治不及时、救治不理想而留下各种后遗症,包括瘫痪、失语等。甚至有可能因为脏腑而引起神识失用,也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中也发现,一些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急躁、抑郁、多愁善感、悲天悯人等表现。可将脑卒中症状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肢体瘫痪:也可表现为双偏症,即感觉障碍和偏盲症状;
②精神症状:精神不佳,可能会神情异常、产生幻觉、伴有全面性遗忘症状、癫痫发作、神志冷漠等,与脑区存在障碍有关;
③全身症状:若病情触及后循环的脑卒中患者,伴有头晕、呕吐、双眼黑蒙症状,一些患者也会出现吞咽困难、四肢瘫痪等症状;
④跌倒发作:是后循环缺血的典型表现,一些较为严重患者会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外在症状与脑区受损严重程度有关,需要经过大脑CT检查或核磁共振检查来进一步明确,方可给予针对性治疗。

4.2 病因与机制

脾与为同为气血化生之源,后天之本。胃的功效是在人体中盛装饮食水谷之用,而脾则是负责消化布散水谷精微,二者志气升降协调,饮食水谷化作精气血津液。脾胃之气的升降较大程度受肝气决定,肝失调达,则木克脾土,脾虚生痰,或脾虚气血化生无源,则气血亏虚,气虚则无力行血,之后会造成血瘀、使得阴虚生热,便会让脑卒中有产生和发作的机会。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便会导致津液化生无源,津液不足对脑卒中的发作有着显著意义,当前有干燥综合征引发的脑卒中报告,津液的作用是调理血流稀稠,体内缺失津液,血液中的津液就可渗出脉外充养津液,当血流黏稠时,津液便进入脉内稀释血流。为此,津液不足,意味着血液不能得到津液滋养,黏稠度升高,便易造成血栓,若血栓出现在脑部,则有形成脑卒中的风险,这也是临床中医生叮嘱患者不要剧烈运动丢失体液的重要原因。若津液得到补充,脾胃之气升降协调,便可消除脑卒中产生的风险。

与此同时,肝主疏泄调肠情志,会影响脑卒中产生进展预后,若肝失疏泄,则容易形成肝气郁结之症,临床表现较为多样,最为多见的是情志变化。情志变化对于人的五脏六腑影响可谓之深,五脏气机失调会造成人体气血阴阳失和,阻塞经络,便会导致脑卒中产生。诊断过程中,发现一些忧思、暴喜、震怒后,往往会影响到脑卒中的产生,脑卒中发生风险会显著提升,可见情志对于脑卒中的影响较大,也容易增添脑卒中合并症,让病情急转直下,预后不良,也会升高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有研究表明,肝郁气滞患者往往 交感神经活跃,其病生变化包括耗能增加、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血液循环加快等,其中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直接导致患者血压上升,临床中伴有易怒、易躁等症状,所以易增加脑卒中可能。

4.3 辨证论治方法

可应用疏肝理气的药方,如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在潜降之品中以茵陈、麦芽、川楝子为主,这三种皆是疏肝理气的较好材料。治疗脑卒中,不可过分潜降,需要适当顺应肝木生发之性加以疏肝理气之品,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已经有研究使用这一手段对脑卒中患者展开治疗,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肝失疏泄不仅与以上疾病有关还与其他内科疾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其他疾病的产生存在紧密关联。如情志不遂导致肝郁气滞常常会导致经络受阻,四肢疼痛风寒邪气入体为痹病。患者长期紧张急怒也会增加发生癌症的风险,怒急伤肝导致肝失疏泄进而造成气血不畅,脏器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而功能障碍进而引发癌症,实际临床试验表明因情志不遂而导致发生癌症的概率在95%以上。在皮肤科因肝失疏泄而引发皮肤病的病例也很常见,此类患者大多患有白癜风、痤疮、斑秃、银屑病等疾病,肝郁化火极易引发神经性皮炎,丘疹等,通过治疗患者的肝功能失调,也让部分皮肤病患者的病情有了较大改善。除了以上谈及的皮肤病,肝气郁滞也会导致黄褐斑、扁平苔藓、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肝失疏泄,肝郁乘脾也会导致脾失健运,湿鞋内生,郁而化热,则易出现带状疱疹、亚急性湿疹等外在疾病,也需要重点关注,足可见肝失疏泄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莫大的关系。

从以上内容中不难了解到,肝主疏泄是肝脏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肝在人的身体中承担着藏血和调节体内血液分布的职责,可以疏通全身气机,与其他脏器一起协调运行,它具有调节精神、情志活动,疏通气血、化导淤阻、宣泄清浊的功能,所以肝主疏泄不可小觑。

肝主疏泄与气血运行、水液代谢、脾胃升降、情志活动都有着紧密联系,肝的疏泄功能若遭受破坏,则肝气失于条达,便会引发多种疾病。要知道,肝主疏泄是医家在长久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不少学者也认为医学范畴的肝脏也包含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生殖系统等部分生理功能,学者曾对其进行临床研究,编制出了《从“肝病”患者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著作。认为肝失疏泄与植物神经紊乱也存在关联,这对研究肝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有关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可归纳为几点:调情志,畅气血;
藏血液,畅输布;
助脾胃,调升降;
调胆汁,排毒邪;
调月经、摄精液;
疏三焦,调水液。

鉴于肝主疏泄与多种中医内科疾病有着紧密关联,特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小世界,肝脏属木,而喜达条,可以调节精神情志,这对生理和病理活动皆有重大意义,为此,有必要在对症治疗过程中,将临床常规治疗与情志治疗结合起来,才可以达到真正的疏泄调理,所以要在临床治疗中加入心理预防工作,让中医内科不同疾病患者保持心情愉悦状态,通过劝说、开导等方式,增强患者治疗自信心,做到不放弃、不气馁,从而更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更利于自身康复,这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做法。为此,要针对急躁易怒患者讲解悲天悯人的动人事情,感召出其慈悲心,理顺其怒气,缓解对肝的损伤。也可以针对气郁型患者多鼓励、多肯定,让其以积极、乐观心态生活并接受治疗,防止因为不良情绪加重病情。

(2)辨证疏导调理情志。中医内科各类疾病救治过程中,也需要辨证疏导患者的情志,患者情志的极度化、反复化都会让病情恶化和反复,为此,要对临床中情志引发的内伤,要辨证的疏导,可对患者进行积极诱导,让患者大脑皮层兴奋,刺激脑垂体分泌激素,间接增强患者免疫力。

(3)治养同步。主要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关注饮食调养,要知道,肝脏失调必然影响脾胃运转,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没有胃口、恶心等症状,所以会不思饮食,这个时候便需要精心搭配营养餐,要务必清淡易消化,更要补充高蛋白、维生素、水分,若能够润肠则再好不过,让患者不再面红耳赤、口干、便秘。

(4)对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讲解肝主疏泄,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中医内科临床中的病人,往往因为病情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而对自身治疗失去信心、失去耐心,甚至开始自暴自弃、放弃治疗,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患者气血紊乱,对病情的好转起不到半分好处,这样就会进入治疗死循环,这时候便要对患者讲述肝主疏泄,让患者了解肝主疏泄的重要性及意义,从而开始关注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想法,要激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更要勇敢的与病魔作斗争,让患者做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是较为浅显的疏泄道理,患者懂得这一道理,便可以更好的配合相关医师开展救治工作,对自身康复会起到积极作用。

肝无论是在中医还是在西医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肝的功能失常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不仅是在内科还有外科、妇产科等科室由于肝功能失常引起的并发症非常常见。中医肺腑理论认为肝主疏泄,一旦患者肝失疏泄可能会导致高血压、不孕不育、脾胃不和等疾病的发生,而且中医肺腑理论还指出肝功能是否正常与患者的情绪关系密切,因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情志疗法。许多外国学者认为抑郁、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关系密切,甚至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释放以及影响患者的免疫力。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神经递质与激素的释放便会超出正常水平,进而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疾病的出现,当患者情绪正常时免疫系统能够发挥正常的功能进而患者身体健康。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患者肝的功能与患者心情有关,当患者规律饮食、思绪平和时自然能够保证肝的功能正常,最终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猜你喜欢 心痛胸痹胃痛 浅析真心痛与别络痛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年9期)2022-06-01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2期)2022-05-13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医学概论(2022年3期)2022-04-24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1期)2022-03-23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文萃报·周二版(2021年20期)2021-07-11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中国民间疗法(2020年22期)2021-01-07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中医研究(2020年4期)2020-01-10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中国中医急症(2019年10期)2019-05-21最短小说中老年健康(2016年10期)2016-11-19推荐访问:内科 中医 探讨
上一篇:艾坦联合替吉奥在老年晚期胃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下一篇: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