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以山东省青州市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26 点击:

吴全军

(中共青州市委党校 培训工作科,山东 青州 262500)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论述:“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山东省青州市作为县级市,积极将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作为美丽宜居乡村重要内容,围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目标,积极开展提升建设,全面改善镇村环境面貌,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为全省乃至全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县域样本。

(一)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8年以来,青州市积极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加快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12个村创建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543个村被评定为潍坊人居环境一类村。青州市委、市政府新完成硬化939万平方米,涉及703个村,“户户通”覆盖率达到100%。统筹推进农村改厕、污水治理,青州市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累计完成户厕改造94150户,建设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146座。编制《青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完成治理村庄282个,正在实施134个。城乡环卫一体化统一实行市场化运作,配备到位各类作业车辆280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开展拆违治乱行动,拆除废旧棚房4870处,清理残垣断壁9560处,建设休闲广场、绿地等5072处。开展村庄和庭院绿化,绿化覆盖率达到33.8%;
实施“农民画上墙”计划,已绘制1.2万多处9万多平方米,村庄颜值不断提升。制定出台《农村景区化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规范提升图书馆等,配套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村史馆和村级幸福院等设施,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从2020年到2022年,青州市每年统筹不少于1.3亿元资金用于景区化综合提升工程。同时,积极探索吸引工商资本参与农村发展建设综合提升,弥河镇桐峪沟村荣获省绿色村庄、省美丽乡村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二)农村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青州市住建部门指导镇街建立信息员制度、服务协议制度、开工报告制度、巡查制度、竣工验收制度等6项制度,逐项建立信息员、服务协议、开工报告等5套台账,实现农村房屋建设底子清、目标明。青州全市共设立997名信息员,负责农村房屋建设、隐患排查、信息上报等工作,做到依法依规监管。青州市在全省率先研发“青州市农村住房建设安全监管系统”和“青州市农村四类人群住房管理系统”,采集户主姓名、结构类型、建筑面积等23项建房信息,对新建房屋建立电子档案;
对全市7200余户低收入人群房屋建设年代、房屋结构形式等17项住房信息全部纳入平台管理,每年组织2次现场核验,进行数据更新,动态掌握四类人群住房安全变化情况。

(三)农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青州市政府牢牢把握“建设、管理、服务”三大主题,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底,路网提档升级完成190.2公里,自然村通达工程完成44.4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工程养护大中修完成458.2公里,危桥改造工程完成7座。制定出台《青州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青州市镇村道路管理养护工作考核办法》,明确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职责,完善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乡村道路一体管、专用道路由用路单位管”的管理养护体制。

(四)乡村绿色发展持续推进

青州市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设施蔬菜农药减施和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加强统防统治,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抓好土壤污染调查、未污染土壤保护、重点污染源整治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陆续关停严重破坏生态的石灰石矿山企业11家,开展矿山复绿、矿坑治理、生态修复,设定森林保护与生态涵养区,划定林业用地、风景旅游及生态环境安全控制等土地用途管制区。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有关政策,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行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1%以上。推进“绿满城乡·美丽青州”国土绿化行动,2020年创建山东省森林镇2个,山东省森林乡村15个,潍坊市森林镇5个,潍坊市森林村28个。

(五)德治乡村培育行动深入实施

青州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梦教育,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尚。加大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加快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完善配套,105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出台《乡村文明示范家园和星级文明示范户评选方案》,开展乡村文明示范家园、星级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确定150个“乡村文明示范家园”候选村,900多个村完成星级文明示范户评选、表彰和挂牌工作。

尽管青州市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上已取得许多成绩,初步形成了具有兼具地方特色和普适性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路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一)乡村规划编制不够完善

当前,青州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规划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开展之初并没有进行专项规划,缺乏全域一体的规划方案,各个乡镇、村落各自为战,缺乏科学规划的指导;
另一方面,尽管一些村落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之前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规划设计,但规划往往流于表面,假而空的规划设想难以实现。这也造成后期建设具有随意性,往往根据建设者的喜好随意变更规划,背离了预先规划的初衷。此外,各个村落及建设者对美丽宜居乡村理解不够透彻,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美丽宜居乡村应当是一村一品、一地一风貌,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打造标准化村庄,青州市部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同质化建设的问题。

(二)融资渠道不够丰富

要实现高标准乡村建设,必须强化融资。一方面,当前青州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几乎依赖于财政投资,农民土地入股、企业捐资等创新形式只占较少部分,资金来源较为单一。财政资金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主力,资金来源的市场化水平较低,这就导致了资金有时首先向城市民生领域倾斜,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资金难以保障到位。另一方面,青州西南山区的乡村普遍存在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底子薄弱等问题,要想实现高标准的美丽村居建设,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在资源开发和历史文化保护方面,更是需要做好长期资金投入的准备。

(三)农民主体作用不够充分

要实现高效率乡村建设,必须激发农民积极性。首先,青州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上没有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建设项目都是自上而下由政府部门首先提出后进行的建设,没有发挥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的作用,村级民主管理缺乏实质性内容,内生驱动力不足。同时,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严重依赖政府主导容易造成信息偏差,迫切需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村落却得不到提升改造。其次,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面向村民的内部宣传和动员不足,导致村民认识不到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相关政策不理解、不支持,时常理解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以至于产生抵触情绪。最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加速演进,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年人甚至中年人逐渐向城镇或城区聚集,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突出,留守在乡村的老年人或儿童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发挥较大作用。

(四)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要实现长期性乡村建设,必须探索机制建设。青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一方面是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没有形成长效投入机制,初期小额投资难以解决诸如环卫等需要长期投入建设的问题,容易导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半途而废。另一方面,重建设轻管理的思维模式往往导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进程中投资的设施缺乏必要的维护,进而导致诸如垃圾中转站等基础配套设施难以长期维持运转,造成财政资金浪费。此外,运动式建设仍然时有发生,但长期动力不足,没有回答好谁应当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主人的命题,缺乏对美丽宜居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五)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到位

青州市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仍有所欠缺。一方面是部分区域的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些乡镇企业有时仍和执法人员玩猫鼠游戏,试图躲避环保监察。尽管通过持续工作,乡镇企业的排污问题已有明显改观,但乡镇企业家的长效环保意识仍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作为乡村建设主体的村民环保意识依然欠缺,生活垃圾乱丢乱放、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仍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往往发生在隐匿的角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更为持久的危害。

青州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其他县域当下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实现可持续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需探索新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路径。

(一)建立全域一体和执行有力的规划体系

要实现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必须在规划上下功夫,要推动建立全域一体和执行有力的规划体系,确保规划科学、视野前卫、执行有力。一要高起点、高规格、高水平的进行全域美丽宜居乡村乡村建设一体式规划。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规划师实地走访调研,甚至以多家设计单位组成设计联合体的形式,详细编制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短期以及中长期推进愿景和规划方案。确保方案既具有时代前瞻性又兼顾地方特色,既要充分考虑乡村的整体风貌,要让百姓出门看得见水、望得见山,保护乡村的视线走廊,又要服务乡村基本需求,在群众普遍关心的亮化、改厕、饮水等基础设施方面苦下功夫,确保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真正为民便民。二要设立专人跟踪机制,对开始实施的项目对照规划方案进行全流程跟踪,分类拆解规划方案的详细要求,定期检查方案具体实施情况,确保不打折扣、不降标准。同时,要紧盯项目进度,严把项目质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按规划期限完成。三要建立传统村落保护机制,保护乡村基本形态和传统文化,推动文旅结合。要因地制宜地营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风貌,防止产生千篇一律的乡村形态。特别是要避免激进的合村并居和大拆大建,防止耗费大量财政资金还难以获得群众认可的情况出现,尽可能的做群众满意同时又为子孙后代留下遗产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二)发展市场化和集约化的融资渠道

资金是制约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关键瓶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实现高效融资,确保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快速推进。一是要实现资金市场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打破依赖财政的单一资金结构。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通过整体招商的形式探索实施PPP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激发市场活力。要探索美丽宜居乡村农民自主共建模式,尝试引导农民自发自筹建设,激发农民主体活力。二是要积极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金融行业等部门要适当降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的融资门槛,推出一系列低息免押的专项贷款,降低有关方面的融资成本,减轻资金压力,以实际行动支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三是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争取更多的现金补助。要善于以项目包装进行资源整合,积极申报有关项目以获取专项补贴,进一步拓展财政资金的来源。

(三)高效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美丽宜居乡村农民永远是建设主体。要带动农村群众投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能,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效果,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要突出农民主体,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积极性。要想法设法让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为惠民行动,让民众真正能够感受到乡村变化和个人收益提升,增强群众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认同感。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充分利用“五议两公开”程序研究论证美丽宜居乡村规划和实施方案,尽可能地听取实施地村民的意见建议,发挥村民议事协商的积极作用。二是要充分宣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乡村群众普遍支持、共同拥护的舆论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影片、走访等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宣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用宣传舆论引导村民行为,引导村民由被动改善村居到主动提升村居的转变,切实发挥主体作用。要树立典型,发掘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典范村、典范人物,通过广泛宣传建设榜样,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必须想法设法引导农村人口回流,推动人才返乡创业。要培养新型农民、职业农民,建立定期的产学一体培训机制,逐步将他们培养成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出台关于人才回乡和青年入乡的奖补政策,通过实际物质激励加快人才和青年向乡村聚集,通过人才集聚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四)全面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良好就是乡村潜藏的最大财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着重推动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资源开发,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一是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绿化行动,在乡村持续植树增绿。要在村主干道、主入口和荒山、矿山进行绿化美化,建设森林乡村、美丽乡村。要设立专项资金池开展乡村绿化行动,确保乡村绿化开展的持续性和高标准。绿化基础较好的村庄要大力开展垂直绿化,适量种植爬山虎、蔷薇等植物,进一步丰富乡村绿化景观层次。二是要严格把关乡村企业引进或成立门槛,严格限制高污染和高耗能企业在乡村建设。严格制定乡村企业耗能和排污指标,避免出现边治理边污染现象。要积极建设污废处理设施,根据企业数量和经营发展情况动态增容扩容,确保污染物处理能力大于排放量。要设立环境污染责任制,对企业污染行为零容忍。对企业第一负责人明确奖惩措施,同时强化宣传教育,提升企业家环保意识。三是要设法提升农民群众环保意识。严管垃圾乱丢乱放,推动乡村生活垃圾从源头管控,实施垃圾分类,分类丢弃,推动资源循环再利用。要对农药化肥的使用进行有效管理,防止过量使用而对土壤造成伤害。大力推广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提高农业生产的绿色化水平。四是要有序开发乡村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要充分利用乡村现有资源,营造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景观节点,就地取材,多用本土材料、树种,让乡村景点与居民居住空间融为一体。要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等创新农业形式,让外来游客能够一站式体验到乡村生活,让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推动每一个乡村都成为美丽宜居乡村。

(五)探索建立科学的长效治理机制

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长期投入、持续发力,推动建立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以农民群众意识提升为主,制度规范约束为辅的良性互动。一是要制定美丽宜居乡村长期建设的规划表、路线图,明确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时间表,确保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能够长期按计划推进,推动乡村面貌发生实质性变化。二是要健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章制度,落实主体责任。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合理的进行奖惩。要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对农民群众进行规范约束,通过责任书和评比通报等形式,建立常态化的宅基地周围村民自我维护制度,逐步形成由村民委员会为主要约束力量的监督机制,推动环境保护和建设乡村意识的养成。三是要建立科学多元的维护队伍。要探索形成农民群众自发维护、聘请专业保洁、社会志愿服务三者相结合的美丽宜居乡村养护体系,确保美丽宜居乡村已建设施定期维护。探索专业保洁团队实行物业化管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猜你喜欢 青州市宜居美丽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华人时刊(2021年17期)2021-12-02宜居的海底城市发明与创新(2021年39期)2021-11-05山东省青州市通联站展示宝藏(2021年11期)2021-01-01我们创造美丽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7年4期)2017-06-13平凡又美丽学苑创造·A版(2017年3期)2017-04-27青州市园林绿化可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现代园艺(2016年7期)2017-01-09谁是最美丽的虫(三)小溪流(画刊)(2016年11期)2017-01-05宜居星球太空探索(2016年2期)2016-07-12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推荐访问:青州市 乡村 山东省
上一篇:Novel,evidence,from,Taxus,fuana,forests,for,niche-neutral,process,assembling,community
下一篇:Ammonia,promotes,the,proliferation,of,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y,regulating,the,Akt/mTOR/S6k,pathway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