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洋庄茶区水仙茶树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调查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20 点击:

李国平,盛丹尼

(武夷学院 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能侵染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的土壤真菌,大约90%陆地植物能和AMF 共生形成菌根[1]。按最新分类系统,AMF 属菌物界(kingdom of fungi)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下设1 纲4 目11 科27 属,全球被发现和描述的AMF 大约有约300 种[2]。我国的AMF 物种十分丰富多样,已发现并描述的有约130 个种[3-4]。

茶树(Carmellia sinensis (L.) O.Ktze.) 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早在20 世纪初就发现茶树根际存在AMF,而且茶树对菌根的依赖性比较高,属于菌根依赖性较强的植物[5]。AMF 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生态功能,不仅能有效地促进茶树对营养物质吸收、促进生长发育、影响植物的次生代谢、提高茶叶品质,还能提高茶树的抗逆性[6-11]。尽管对茶树AMF 的生理和生态作用已有较多研究,然而,关于茶园土壤中AMF 物种多样性方面的研究尚比较薄弱,仅我国南方红壤茶园、贵州、安徽及山东青岛崂山茶区有相关研究报道[12-16],已研究的几个茶区AMF 物种构成不同,优势属种也不同。

福建是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 成为乌龙茶中的佼佼者,武夷水仙(Carmellia sinensis cv.Fujian Shuixian)为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因具馥郁香气和醇厚滋味,而驰名中外。武夷山的水仙茶树有一般水仙和老丛水仙之分,老丛水仙指树龄达50 a 以上而又具有特殊香气或“丛味”的茶树。位于武夷山市北部的洋庄茶区是武夷水仙的重要产地,该茶区的老丛水仙具有一些特殊香或味,有别于其他产区的老丛水仙[17]。

迄今为止,关于福建地区植物根际AMF 资源状况的研究较为鲜见[18-19],而目前尚无关于福建茶区茶树AMF 多样性的研究报道。为探索福建武夷山茶区AMF 种质资源状况,以及不同种植年龄水仙根际土壤中的AMF 种属构成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对武夷山市洋庄茶区水仙茶树根部AMF 的侵染情况、AMF 种属构成及分布特征进行调查,为AMF 在武夷茶园中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1.1 样品采集与取样点基本情况

选择武夷山市洋庄乡不同茶树种植区为土壤样品采集地(28 个),采集的茶树品种为一般水仙和老丛水仙,取样点的基本情况见表1。在每个采集地随机选择1~3 株茶树,在距离茶树主干0~20 cm处,去除表面上的枯枝烂叶后,再向下挖深10~20 cm收取带有茶树新根的根系,并将挖取的根系和根际土混合均匀,一并装入密封袋中,贴上标签,带回实验室。茶树根样清水洗净后剪成1 cm 长根段,置于福尔马林-醋酸-酒精固定液(FAA 固定液)中固定。将根际土样中的石子和异物挑出丢弃,自然风干后装入塑料袋中,于4 ℃冰箱保存。

表1 茶树根及根际土壤取样点的基本信息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tested plots for tea rhizosphere roots and soil samples

1.2 AMF 的侵染率测定

将茶树根样从FAA 固定液中取出,流水冲洗后置于20% KOH 中,70 ℃下水浴透明处理,再用5%乙酸酸化5 min,采用5%醋酸-墨水染色液(5%的冰醋酸95 mL,墨水5 mL) 染色30 min,经脱色处理后滴加适量甘油制成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统计各样品根系的侵染率[20]。

1.3 AMF 的分离鉴定

根际土采用湿筛-倾斜蔗糖离心法分离提取AMF孢子[21]。

参照《中国丛枝菌根真菌资源与种质资源》[3]中描述的各属特征及近几年发表的相关分类文献资料[2,4,21,22],同时参照国际AM 菌种保藏中心关于种属的描述及图片对AMF 进行属种的鉴定。

1) AMF 种的丰度(species richness,SR):SR 指茶树根际每100 g 土壤中AMF 种的数目;

2) AMF 分布频度(frequency,F):

1.4 茶树根际AMF 群落相似性系数测定

按Sφrenson 系数公式计算不同样地茶树根际AMF 群落组成相似性系数[16]:

式中:j 为两样地茶树根际共同存在的AMF 种类数目;
a 为某样地茶树根际的AMF 种类数目;
b 为另一样地茶树根际存在的AMF 种类数目。将AMF 群落物种相似度划分为:极低(<0.20)、低(<0.21~0.40)、中(0.41~0.60)、高(0.61~0.80),以及极高(0.80~1.00)。

1.5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 2007 进行数据初步整理分析,采用SPSS 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Independent Samples Test统计分析。

2.1 茶树根的AMF 侵染情况

通过醋酸墨水法染色和镜检可知,所有样地的茶树根系均有被AMF 侵染(表2),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结构(图1A),具根外菌丝(图1B)、根内菌丝(图1C)及孢子(图1D),在根皮层细胞间隙或根细胞内形成数量可观,形状多样(圆球形、椭圆形、棒形或不规则形)的泡囊(图1E)。

图1 水仙茶树AMF 侵染情况A:丛枝;
B:根外菌丝;
C:根内菌丝;
D:根内孢子;
E:泡囊Fig.1 The AMF inf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huixian tea plantA:arbusoule;
B:external hypha;
C:intraradical hypha;
D:spores within the roots;
E:vasicle

由表2 可知,AMF 侵染率在12%~100%,在28 份样本中有8 个样本的AMF 侵染率达100%,平均侵染率达68.4%,说明武夷山市洋庄水仙茶树根部AMF 侵染率较高。

表2 不同样地茶树根样的AMF 侵染率Tab.2 AMF infection rate of each tea root samples

28 份样本中,一般水仙(n=19)的AMF 侵染率平均值为(68.41±6.83)%,老丛水仙(n=9)的AMF 侵染率平均值为(71.41±6.55)%,t 检验表明,老丛水仙与一般水仙的AMF 侵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根际各土壤类型AMF 侵染率分别为:沙质(68.95±28.46)%(n=16)、粘土(46.10±33.79 )%(n=2)、黄壤土(56.00±15.17 )%(n=5)、木屑土(70.001±4.14 )%(n=2)、腐殖土(100±0.00)%(n=3),t 检验表明:腐殖土与黄壤土、腐殖土与粘土间的AMF 侵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土壤类型间的AM 侵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土壤类型对茶树根系的AMF 侵染有一定影响。

2.2 茶树根际土壤中AMF 的种属构成与分布特征

从武夷山市洋庄水仙茶园28 个采样地的茶树根际土中共分离鉴定出3 属26 种AMF,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6 种,占总种数的61.5%;
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9 种,占总种数的34.6%;
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ra1 种,占总种数的3.8%。其中,球囊霉属16种分别是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褐色球囊霉(G.badium)、明球囊霉(G.clarum)、长孢球囊霉(G.dolichosporum)、象牙白球囊霉(G.eburneum)、团集球囊霉(G.glomerulatum)、宽柄球囊霉(G.magnicaule)、木薯球囊霉(G.manihotis)、悬钩子状球囊霉(G.rubiforme)、美丽球囊霉(G.formosanum)、透光球囊霉(G.diaphanum)、粘屑球囊霉(G.spurcum)、白色球囊霉(G.albidum)、晕环球囊霉(G.halontum)、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粗柄球囊霉(G.pachycalis);
无梗囊霉属9 种分别是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光壁无梗囊霉(A.laevis)、丽孢无梗囊霉(A.elegans)、凹坑无梗囊霉(A.excavata)、詹氏无梗囊霉(A.gerdemannii)、尼氏无梗囊霉(A.nicolsonii)、刺无梗囊霉(A.spinosa)、皱壁无梗囊霉(A.rugosa)及疣状无梗囊霉(A.tuberculata)。盾巨孢囊霉属1 种为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ra calospora)。

各样地AMF 种的丰度及其分布频度情况见表3,从表3 可以看出,分布频度大于50 %的有6 种,分别是聚丛球囊霉、明球囊霉、宽柄球囊霉、木薯球囊霉、粘屑球囊霉和光壁无梗囊霉;
其中光壁无梗囊霉的分布频度最高,达89.3%,为武夷山市洋庄水仙茶树根际优势种;
分布频度在30%~50%之间的常见种有5种,即长孢球囊霉、团集球囊霉、晕环球囊霉、粗柄球囊霉和凹坑无梗囊霉;
分布频度小于10%的稀有种有悬钩子状球囊霉、黑球囊霉、丽孢无梗囊霉和皱壁无梗囊霉等4 种,其中丽孢无梗囊霉仅在第5 个样地有分布。

表3 武夷山洋庄茶区各样地AMF 种的丰度及其分布频度Tab.3 The AMF species richness and distribution frequence of each tested plots in Yangzhuang tea area of Wuyishan city

不同采样地茶树根际的AMF 物种丰度(SR)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各样地的SR 值在4~15 之间,其中第11 个采样地的茶树AMF 的种类最多,SR 值为15,占AMF 总种数的57.7%,而第1 个采样地只分离鉴定出3 种,占AMF 总种数的11.5%。虽然有的样地SR 值相同或接近,但其种类组成却有较大的差异,这也反映出武夷山市洋庄茶园水仙茶树根际AMF 的丰富性。

2.3 不同茶树类型及根际土壤类型的AMF 群落相似性

从一般水仙茶树根际土壤分离鉴定出AMF 26种,而从老丛水仙茶树根际土壤仅分离鉴定出AMF23种;
皱壁无梗囊霉、丽孢无梗囊霉、悬钩子状球囊霉是一般水仙的特有种。一般水仙和老丛水仙之间AMF群落Sφrenson 相似性系数为0.94,AMF 群落相似度极高,说明水仙茶树根际土壤AMF 群落构成与茶树生长年龄无关。

研究分别从水仙茶树根际沙质土、粘土、黄壤土,木屑土和腐殖土分离鉴定出AMF 为26、15、20、9 和11 种;
沙质土的AMF 物种丰度最高,木屑土的AMF物种丰度最低;
5 种土壤类型的共有种是光壁无梗囊霉、宽柄球囊霉和明球囊霉,丽孢无梗囊霉是沙质土的特有种;
不同根际土壤类型AMF 群落Sφrenson 相似性系数在0.46~0.87(表4),沙质土与黄壤土间的AMF 群落相似性极高,粘土与沙质土、粘土与黄壤土间的AMF 群落相似性高,其他土壤类型间AMF 群落相似度在0.46~0.59 间,均属中等水平。这说明不同根际土壤类型间AMF 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水仙茶树根际土壤AMF 群落构成与土壤类型有关。

表4 不同根际土壤类型AMF 群落Sφrenson相似性系数Tab.4 Sφrenson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AMF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rhizosphere soil type

茶树属于菌根依赖性较强的植物,但不同地区茶树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存在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市洋庄水仙茶树根部AMF 侵染率在12%~100%,平均侵染率达68.4%。据报道,安徽茶区茶树AMF 侵染率在36%~95%,平均达86%[16],豫南茶园的AMF 侵染率平均为66.9%[13],而贵州茶区茶树AMF平均定殖率和侵染率分别只有36.6%和7.01%[23]。茶树根系AMF 侵染与土壤因子显著相关,不同土壤因子对AMF 侵染率的贡献不同[11,23]。腐殖土与黄壤土、腐殖土与粘土间的AMF 侵染率有显著差异,也说明土壤类型对茶树根系的AMF 侵染有一定影响。

中国不同茶区茶树根际AMF 属种构成存在显著差异。从武夷山市洋庄水仙茶园共分离鉴定出3 属26种AMF,其中球囊霉属16 种,无梗囊霉属9 种,盾巨孢囊霉属1 种,球囊霉属为该研究区优势属,聚丛球囊霉、明球囊霉、宽柄球囊霉、木薯球囊霉、粘屑球囊霉和光壁无梗囊霉共6 种的分布频度大于50%,为该研究区常见种,其中光壁无梗囊霉的分布频度最高,为武夷山市洋庄水仙茶树根际优势种。据报道,安徽省茶区茶树AMF 有3 属36 种,无梗囊霉属(16 种)为优势属,缩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constrictum)是优势种[16];
山东省崂山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茶区,AMF 有3 属22 种,无梗囊霉属的分布频度最高,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波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 undulata)和隐球囊霉(Glomus occultum)为该茶区不同种植园的优势种[14];
河南省豫南茶园AMF有4 属12 种,其中球囊霉属(6 种)为优势属,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是该区茶园优势种[13];
邢丹等从贵州省不同茶树种植区分离出AMF4属31 种,其中球囊霉属18 种,无梗囊霉9 种[15]。从研究结果及相关报道可以看出,我国茶区茶树根际AMF的优势属都为球囊霉属或无梗囊霉属,但不同茶区的AMF 物种构成与优势种存在明显差异,即不同茶区的AMF 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尽管AMF 是否具有地带性分布特征仍然存在广泛争议[24],但很多研究[24-28]表明AMF 的多样性受到各种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影响,在不同生态系统中AMF 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类型、土壤pH 值、土壤养分和土壤结构等)是影响AMF 真菌多样性的重要因子之一。对不同根际土壤类型的AMF 群落Sφrenson 相似性分析结果也说明不同根际土壤类型间AMF 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

对一般水仙和老丛水仙的AMF 侵染率及AMF群落Sφrenson 相似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老丛水仙与一般水仙的AMF 侵染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之间AMF 群落Sφrenson 相似性也极高,从一般水仙茶树根际土壤分离出的AMF 数还比老丛水仙的多,即老丛水仙茶树根际没有AMF特有种,这些分析结果说明老丛水仙与一般水仙茶品质上差异与AMF 无关,老丛水仙茶的特殊香气或“丛味”品质形成的机理有待从茶树本身生化代谢、基因表达与调控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茶区树根水仙 基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湖北绿茶产地判别湖北农业科学(2021年23期)2022-01-08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茶业通报(2021年3期)2021-12-07一株水仙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为啥扔了金山(2021年3期)2021-03-24巧夺天工少儿画王(7-10)(2020年11期)2020-09-13爱丁堡水仙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20年3期)2020-07-24水仙帖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水仙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8年17期)2018-09-10树干和树根小溪流(画刊)(2018年3期)2018-06-29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10期)2017-06-09推荐访问:菌根 武夷山 茶树
上一篇:石林人参果成功引种技术关键
下一篇:进展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