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探索——,以科左后旗常胜镇初级中学为观测点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9 点击:

● 通辽市科左后旗常胜镇初级中学 程秀颖 李彦军

在分层设计与“双减”政策的双重推进下,作业分层是在注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以“双减”政策为指导进行的作业设计;
是在遵循个性化、实践化和评价化原则,在深入了解学生素养的基础上,从作业内容、作业量、作业要求和作业的完成时间等方面,进行作业设计,以此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作业巩固和延伸功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要“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校验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这为作业的布置提供了一个明朗的方向,为作业分层提供了政策支撑。而政策本身所包含的理论成份也是较为合理,且切实可行。从《意见》中可以看出,“科学合理”是对作业的总体要求,其具体要求是布置“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以“科学合理”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把作业的落脚点回归到素质教育和基础性,而不是为了应试和培优,这样以“基础性”为落脚点的作业要求降低了由理论到实践的操作难度,使得其理论成分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为作业分层设计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

在政策支撑和理论可行的前提下,我们对作业分层设计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为了让我们的实践与探索有一个具体的参照标准,我们以自己任教的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常胜镇初级中学七、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细陈。

这是一所乡镇学校,生源来于乡镇周边的村落,受家庭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知识储备不足,眼界不够广阔。又由于老教师比较多,师资水平受到限制,所以老师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存在诸多的不足。比如: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过高等,以至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过多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发展;
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
过多的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生硬操练,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这些作业设计得过于枯燥、呆板,不但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这就造成了一种师生双向的以作业为中心的不平衡关系,其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不满意,如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
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缺少积极性,如作业量大或者题目层次导致的难度对于学生积极性的打击。因此,作业常被学生认为是消磨时间的工具,而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具有“基础性”特点的延伸和巩固作用。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政策支撑和理论可行的现实状况下,通过具体的实践与探索,找准问题根源,想出可行办法,力求解决上面的一些问题,最终实现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就以语文作业设计为例,从作业分层设计的个性化、实践性、评价性探索三个方面谈一些想法。

作业分层设计的个性化是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对作业的内容、题量、时间打破传统的一元局面,进行多元化设定。换言之,就是作业内容可以自选,题量因“人”制宜,时间不作统一,这样就从整体上尊重了每一个孩子的差异,从而使得个性化得到突显。

(一)内容自选

教师为学生提供多个作业选项,让学生在有限的选项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内容。

以《壶口瀑布》为例:

选项一: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你向亲人朋友介绍“壶口瀑布”的景象,写一段导游词,做一次图上导游。主题是以“壶口瀑布”为点,讲中国故事,绘大好山河,颂扬中华民族宁折不弯、勇往无前的精神。

选项二:动词赏析。研读课文第3、4段,找出作者使用的动词。理解动词使用的巧妙之处,并写出精准的赏析文字来。

选项三:词语的分类积累。作者从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描写瀑布,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请分类整理这些四字词语并积累下来。

选项一灵活多样,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走出文本,偏重于对文本的理解、想象和运用。选项二则是基于文本,偏重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特征,以及对学生赏析能力的锻炼。选项三立足于文本的表层结构,在对词语的分类整理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生对词语的属性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具有很好的词语巩固作用。多选项的作业内容,就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自助餐”,可以让学生从自身情况出发进行选择,使学生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根据教学实践统计,在本次作业完成的过程中,选择选项一的学生有13名,他们大量收集资料,展开合理想象,进行了一场图上的壶口瀑布大旅行。在解说词的写作和解说员角色的扮演中,自觉地把阅读、表达、写作融为一体,全方位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选择选项二的学生有17名,在对字句的赏析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对“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一句的分析,学生自行分析出“跌”字写出瀑布之险;
“吸”字写出壶口瀑布的气势和力量,动词运用精妙恰当。有的同学还用换字法作了比较,将“跌”字换成“冲”,认为“冲”字也能写出瀑布的力量感,却不能表现出瀑布的险象;
“吸”字换成“卷”,认为“卷”字于瀑布的外形和水势塑造上都不及“吸”字确切。从这样的对比中,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作者用词的妙处。选择选项三的学生有16名,学生整理了如“隐隐如雷、震耳欲聋、浪沫横冲、雾气弥漫、推推搡搡,前呼后拥”等词语,并规范书写了相应句子,做了扎实的积累。

这样的作业设计,调动了学生主动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字词的属性和使用方面得到了积累,培养了学生鉴赏的能力,实现了读、写、说的全面锻炼。

(二)题量分层

题量分层的标准并不是简单的遵循“多少”进行划分,从“多少”的角度来划分,势必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所以题量分层的标准要从“多少”“难易”两个维度来考虑,把“多少”和“难易”分别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纵坐标,依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坐标中对其进行定位,从而达到真正的题量分层目的。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为例:

题量分层方式一: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以字词为主,背诵为辅。也就是说,题量的占比要向基础字词进行倾斜,要求对课内必须识记的词语和其他自己不认识的、不清楚含义的词语进行“大扫除”,做好基础性学习。而对于背诵课文2、7段的作业,则只要求把第7段的“扫开一块雪……便罩住了”这一部分描写捕鸟过程的句子背诵下来即可。

题量分层方式二: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应以字词为辅,背诵赏析为主。考虑到他们字词基础很好,所以对字词的学习只选择像“菜畦、臃肿、书塾、桑葚、人声鼎沸、脑髓、宿儒”这样的典型词语进行勾画识记,减量加质。而对于背诵课文2、7段的作业,他们不仅要全部完成,还要感受段落中好词好句的妙用。

题量分层方式三: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以拓展提升为主,基础积累次之。具体操作是,字词上他们对不会的、理解不透的自行处理。而在动词或段落赏析上,他们不仅要会赏析,还要有仿写的能力。这种仿写要求从句式结构上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进行。这就要求学生阅读大量同风格的作品,加以理解,灵活运用。如鲁迅的作品,语言的风格特点极为明显,刚好适于这样的训练。

当然,这一题量分层设计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体现,以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学写消息”的作业为例:每个小组都承担相同的任务,即阅读消息、转述消息和学写消息。

阅读消息的要求是收集报刊,阅读报刊上的消息,并勾画出消息的标题、导语和主体,做个小编辑;
转述消息的要求是看电视、听新闻,脱稿转述一则有价值的新闻,做个小主播;
写消息的要求是进行实地采访,报道生活中的新闻,写一则消息,做个小记者。

拿到任务后,小组内自行商榷分配任务,要保证任务完成的程度。读报组、播报组、采访组,忙得不亦乐乎。这样的分层设计,也体现了难易原则,人人有事做,人人去做好自己的事,是作业分层设计应有的效果。

当然这样以“多少”和“难易”为横纵坐标的定位方式也不是最准确的,却是对学生作业分层设计走向的一种设想。它以学生差异性为参照点,以适度原则进行的一种题量分配,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但这种分配原则不是固定的,随着学生的进步,我们可以设置更多的题量分层方式,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作业的多个梯度,让他们尝到进步的喜悦。在题量分层的基础上,“多少”只是相对而言,没有固定的标准,学生之间因“多少”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也不会存在。而这一题量个性化分层是对学生相应能力的呼应和体现,可以使各个学生群体得到更加合理的能力发挥和锻炼。

(三)时间宽松

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上,本着不定时间、随时进行的展示原则,可做宽松要求。当然,对最后的时间还是要有一定的限制,并且要让学生预估自己的展示时间,这既避免了展示扎堆状况的发生,也让学生有充分准备和消化的时间,而不是简单的敷衍作业,应付了事。

总之,从作业的内容到题量的分层,最后到时间的设定,都由一元转向多元,并且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为作业内容增添选项,展示时间自主选择,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作业方式会极大地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各取所需,最大程度地掌握和提高语文技能和素养。

实践性是作业分层设计的最终目的,其实,注重作业设计的实践属性就是在注重作业完成的过程。实践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操作流程。“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我们主张以生活改造生活,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从陶行知的观点来看,把孩子们闷在屋里写作业,应该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实践才能使教育走向更广阔的森林。在实践过程进行后,其目的不仅仅是完成作业,还在于锻炼学生仔细观察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

(一)观察和合作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培养

以八年级说明文学习为例。因为说明文自身的文体特点,在学和练的过程中显得有些枯燥。于是,我们发动全班同学领养多肉植物,参加养殖观察活动。作业要求:1.查找阅读相关知识,了解多肉植物的特点、生长习性、欣赏价值等;
2.认真养护领养的多肉植物,在现有学名的基础上,再给自己的多肉取一个昵称;
3.创意组合盆景,在领养成功后,发挥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把单只的多肉植物进行创意组合,器皿利用身边废旧材料
4.写观察日记,可以以文字和图画等多元方式进行。

班级里掀起了一股养护多肉植物的小热潮。有观察日记的铺垫,同学们关于多肉植物的说明文优秀习作也层出不穷。同学们的观察实践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对科普说明文的阅读兴趣,都在这次实践作业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二)语言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实践性作业是以学生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作业形式,学生在情境中可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加深学生语文学习的体验。

如在学习《你是人间四月天》一课时,课堂上飘出琅琅的读书声“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这么美的语言,学生诵得出,能不能仿得来,生活中用得上?学习该文那几天,正赶上学校举行运动会,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有了这样的运动会投稿:“你是人间十月天/笑响点亮了秋的黄/田野里的红高粱,你像/草原上的骏马,你是/你是风,你是电/你是喜悦,你是强健/拥抱终点,你是赛场上的风流人物。”从学习到实践,作品以最美的方式让同学收到自己真诚的赞美与鼓励,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如果说上一个例子是书面式呈现,那下面的教学实例,将是口语式呈现。我们在教学八下第四单元学习演讲词后,设计了“模仿名人演讲比赛”的实践作业,同学们在活动中需要依次完成“整理演讲稿”“了解演讲技巧”“观摩演讲视频”“参加演讲比赛”四项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的热情和专注让教师们有些意外,超级演说家、名校毕业典礼演讲、辩论赛等演讲视频一一被同学们翻找出来。比赛场上,同学们穿上长褂,着上西服,有的成了闻一多慷慨激昂,有的模仿北大蒋子涵在毕业典礼上谈青年医者的责任梦想……同学们在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中深切地感受到演讲的魅力,说话是把话说对,演讲是把话说美,在实践中,学生语言应用的能力得到很好的熏染和锤炼。

就这样,于实践中学知识、于实践中用知识。实践和学习得以形成一个双向的运动关系,实践让学习过程变得有趣味,学习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巩固。

当然,实践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实践带有一种生活化倾向。这与“教育要回归本原”相呼应,离开了生活的教育就像赵括的纸上谈兵,与社会实际脱轨,既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也会影响到学生走进社会的脚步。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业是为了用于生活,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如在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作业可选的内容之一是观察自身所处的环境特点,仿第1段的语文风格进行描绘。学生在对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反复观测,产生了这样的仿写作品:“初春虽然生机勃勃,却因肆虐的沙尘而黯然失色。盛夏虽然浓翠欲滴,却因应和的蝉鹊而略显聒噪。朔冬虽然粉妆玉砌,却因寒风刺骨而退避三舍。而草木蓬枯秋天里的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果实飘香,却是我的最爱。”如果没有经历过内蒙古地区每年持续数月的风沙天气,没有挣扎过农村平房里入睡时的闷热,没有围坐在火炉旁猫冬的无奈,没有享受过秋天农家院里的果实飘香,是写不出这样的语句的。创作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这是因为创作是对生活的一种高度浓缩。

作业分层设计的评价性是个性化和实践性得以巩固的最终环节,是个性化和实践性实施效果的反馈,也是个性化和实践性得以继续向前发展的一个依据。所以,评价要科学、要实用,是最为关键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更新评价的准则和系统,让评价起到激励、调动学生且与个性化、实践性相呼应的功效。

(一)激励为主,放大亮点

合格的评价应使学生能从具体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而不仅是看到对错或者好坏。换言之,需要我们突出的是评价的激励性能。

激励性评价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所以,要建立多层次的评价机制来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评价学生注重的便是评价的过程。评价基础薄弱的学生,标准要适当降低,评价基础较好的学生,要以激励性的建议为主。这样学生就不会有负担,进而会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并不断完善自我的不足。如果学生带着负担和厌烦情绪完成作业,写的每个字都会是一种煎熬,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如果作业订正后,学生仍然不懂,要有跟进式的练习和辅导,给予学生奖励分,使学生的学习经历自我改进和提升的过程,树立学习的信心。

激励性评价的有效举措是抓住学生作业的亮点。作业,是学生的劳动果实,希望得到尊重和认可,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及时给予个性化评价。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可磨灭的长处。贴近学生思想的个性化评价,才能让学生靠近这个学科,喜欢完成本学科的作业。对于理解文本深刻的学生作业,我们可以在作业本上评语:“简直是个思想者,崇拜你”;
对于作业出错率下降的,给出评价:“有进步哟,老师知道你能行”;
对于作业错误多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书写上评价:“书写端正,认真的态度终能决胜千里”。只有放大亮点,学生才会在满怀期待中发展自我。

(二)多次评价,完善自我

作业评价是一个“跑马拉松”的过程,需要多时空评价,以使得效果产生连续性。尤其是带有时间属性的作业,如观察日记,需要跟踪辅导,多次评价,才能让学生改进、成长。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要有一个纠错的过程,对修改完的作业,根据情况我们可以点个赞,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像作文这类作业,学生修改了章法的问题,又可能出现选材的问题,可能还会存在语言运用的问题。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一次次的跟踪评价,教师既要指出问题,又要给予肯定。

科学、多元、多次、激励性的作业评价,给学生自由、自主的空间,相信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的程度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作业分层设计关注的焦点在学生的差异性方面;
而“双减”政策的出台提示我们,作业仅仅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是不够的,还要与“双减”政策相呼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宗旨是“减负”和“增趣”,它们是作业目标达成的两个方面,有着双向运动的促进关系,“减负”的效应之一是“增趣”,“增趣”的目的之一是“减负”。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我们力求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发生一些相应的改变。尤其是学生的学,让他们主体参与,大胆质疑,积极献策,标新立异,使学生对作业不畏惧、没压力,轻松作业,快乐学习,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为学生营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进而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作业分层设计对于如常胜中学一样的乡镇中学是具有推广意义的,面对乡镇中学由于师资和生源所带来的作业分层设计的棘手问题,希望我们的尝试能够起到一定的效用。当然,这个改变过程是艰难的,尤其是在个性化方面的操作,部分乡镇学校学生素养差异较为明显,所以操作难度也很大。但在“双减”政策、理论的支撑下,我们还是应该打破常规,迎难而上,试图作出一点改变。用心改善作业分层设计的多个侧面,进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题量双减分层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体育单招考试数学试卷命题特点分析与展望体育时空(2021年10期)2021-09-17“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21年8期)2021-07-19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有趣的分层现象军事文摘(2020年18期)2020-10-27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农家科技中旬版(2019年2期)2019-05-08雨林的分层动漫星空(兴趣百科)(2018年4期)2018-10-26思想政治课练习的布置及讲评考试周刊(2017年79期)2018-02-03汉语测试故事会(2017年24期)2017-12-26推荐访问:初级中学 作业 分层
上一篇:激发知识型人才创新活力的原则与策略
下一篇:中国高校实现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策略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