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阅读,快乐成长——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分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7 点击:

张利霞

(熊池九年制学校 甘肃 陇南 746033)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模仿、注意、认知和感受世界的关键阶段,其已有的思维逻辑、语言逻辑以及阅读逻辑尚有待提升,很难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注意力,但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年级的提升,学生的创造想象开始发展,情感特点逐渐丰富,认知需求更加强烈,这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价值观念、人格特点与意志品质的重要阶段。“整本书阅读”是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单篇课文而言,其具有逻辑完整性、情感丰富性、感知深刻性等特点。开展“整本书阅读”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1]。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新时期,“整本书阅读”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但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教师意识不高、指导体系不健全等不足,导致学生阅读效率较低。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对完善阅读指导体系、丰富阅读教学模式,提升阅读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整本书阅读”最早于1941年被叶圣陶提出,其强调在国文学习过程中将整本书作为主体,将单篇文章作为辅助[2]。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语文教材中的单篇短篇或多篇文章而言的,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阅读需求,引导学生阅读以儿童文学和经典名著为主的多种类型的书籍,并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掌握整本书的脉络结构,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整本书阅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注重养成学生阅读习惯。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保持长时间集中,而“整本书阅读”可通过有趣的文案、丰富的色彩以及完整的故事吸引学生产生阅读积极性,这既能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又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阅读教学活动多元。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个性化的性格特点与阅读需求而灵活选择最佳的阅读材料以及教学方法,可以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带动学生产生阅读积极性。第三,强调课内课外阅读的双重结合。“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能够有效衔接学生课内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活动,既能提升学生阅读量,又能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规划。

2.1 帮助学生情境带入

小学阶段学生已牢固掌握的字词数量有限,且自身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拓展能力有待提高,单一的阅读模式会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难度,降低学生阅读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强调“整本书阅读”的开展,一方面,教师通过利用充满趣味、色彩、图案的绘本故事,不仅可以发挥色彩鲜艳、图案多样的吸引优势,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利用图案展示的内容而全面梳理阅读文章结构。另一方面,“整本书阅读”更能发挥文章整体性、系统性优势,打破传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字、词、句的认知限制,可通过上下文衔接与帮助学生情景带入而利用内涵相近的字词替换学生不认识的字词,并通过情感共鸣而理解文章本身想表达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认知深度[3]。

2.2 锻炼学生全局思维

“整本书阅读”相比单篇阅读文章而言,强调文章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其内涵更加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善,这不仅能够刺激学生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还转变了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将文章拆解成段落、句式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能够打破学生固化思维,有助于通过学生自我开展“整本书阅读”而形成自己的逻辑框架与阅读方法,进而调动学生思维活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表达能力。另外,“整本书阅读”着眼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学生通过略读、精读等适合自身的阅读模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结构,摆脱过去因对阅读文章细节不理解而无法感悟文章主旨的困境,能够锻炼学生形成全局思维,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使其快速把握文章主旨与整体脉络,潜心阅读,快乐成长。

2.3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在核心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广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强调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这也使阅读教学的重点从传统文章表面结构掌握而转变为对故事内核的理解[4]。“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通过系统性地文章结构与更加清晰的故事情节而明确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核心价值,再通过发挥教师的引导职能,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阅读成果展示,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内涵的理解与掌握,并使其结合自身生活化情境以及边阅读、边思考、边探索等模式而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进而达到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开阔视野、强健精神、提升境界的“整本书阅读”目标。

3.1 教师意识不强

小学语文课堂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推动与引导,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外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相对忽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依旧采用以教师讲解、板书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过度依赖课本单一、片面、节选的文章内容进行教学,不仅会导致课堂教学环境相对压抑,极易形成学生固化思维现象,还会由于单篇阅读文章结构体系的不完整而影响学生对整本书核心价值与内涵的全面把控,影响学生辩证观念、全局思维以及良好行为观念与学习习惯的形成。

3.2 缺乏指导体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本身掌握的阅读量以及认识的字、词、句数量有限,这也使教师大多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单一的精读阅读模式,将阅读重点放在学生字、词、句的认知补充上,这不仅会因为长时间重复阅读同一段落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学生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细化阅读文章。“整本书阅读”篇幅较大,学生依旧采用精读的阅读模式进行阅读,不仅会消耗大量的阅读精力与积极性,还会因为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句或者无法理解的段落篇章而停滞不前,无法形成整体性阅读思维,进而降低阅读效率[5]。

3.3 阅读氛围不佳

“整本书阅读”相比单篇阅读更加强调学生阅读自主性的发挥,而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相对有限,要想调动学生注意力与阅读积极性离不开良好阅读氛围的构建。当前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形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还会由于教师无法发挥学生的好胜心理与好奇心理而相对忽视学生阅读成果的评价与展示,导致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存在走神等不良现象,外加教师无法及时明确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困惑,便会加剧学生的负面情绪,降低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

4.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时期,为更好地发挥“整本书阅读”优势,落实“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的,并能转变自身传统功利性的思维与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利用整本书的前后联系以及整合的“系统化思维”,在快乐学习的理念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与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主动阅读的良好行为习惯[6]。

一方面,教师在注重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方法的指导过程中,要注意有步骤地整合学生的认知技能与阅读技巧,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能主动关联自身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而提升学生自主能力,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范围要注重度的把握,将引导重心放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层面,使其通过“整本书阅读”,将生活与阅读、情感与阅读相关联,以加深学生对书籍本身的理解以及对文学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4.2 科学选择阅读材料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待提高,尤其是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很难保持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极易出现走神等不良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学段、认知特点与阅读需求而科学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材料,强调因材施教,既要尊重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需求与个性化特点,又要保证不同学段、同一学段不同学生主体都能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自主性,以更好地落实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明确学生本身识字量较小、性格活泼好动的特点,科学选择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插画故事书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如利用《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充满精美插图、故事情节生动的最具代表性的童话故事,给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感受与审美体验,使其在阅读中享受故事乐趣,感受人间温暖[7]。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教师要明确学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推荐知识内容丰富的阅读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看看我们的地球》、《丛林之书》等,让学生在阅读、分析、整合文章之后,拓宽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其对阅读需求提出了新的高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在兼顾阅读教学目标的同时,为学生推荐《童年》、《红楼梦》、《草房子》等文学名著,通过教师科学引导,推动学生潜心阅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境界。

4.3 合理设置阅读规划

教师是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明确文章核心与表达观念的重要引路人。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立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目标以及现阶段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制定“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更要站在全局高度,统筹把握课内外阅读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将课内外结合阅读教学作为目标,针对课内单篇文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相关文章的整本书阅读规划,以延伸教学课堂,拓宽阅读教学形式,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以人教版《草船借箭》为例,其节选自《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全篇共一百二十回,属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系统性阅读思维,发挥“整本书阅读”教学优势,教师既要利用课内单篇文章引申出整本名著,又要帮助学生合理设置整本书阅读规划,使其制定阶段性目标,并从短期目标开始,避免学生出现消极情绪,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与自主学习能力。如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三国演义》描述的战争阶段而合理划分阅读目标,并结合自身阅读习惯与兴趣爱好选择柱状图、思维导图或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每日阅读情况,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阅读规划完成情况以及强化已阅读的相关内容。同时,为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与自主性,坚持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教师可通过设置阅读奖励等模式,保障学生阅读进度,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与专注度,增强“整本书阅读”的实施效果。

4.4 完善阅读指导体系

“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既需要保证长时间地、持续性地进行阅读,又要确保其可以准确记忆相关阅读内容,而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后期会对其所阅读的内容出现记忆模糊等现象,尤其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出现阅读间断等情况,都会降低“整本书阅读”效果,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甚至会增加学生的消极情绪。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现状而完善“整本书阅读”指导体系[8]。

在核心素质教育理念持续推进的新时期,为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潜心阅读,快乐成长,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深度掌握“整本书阅读”在培养学生语言、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并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高效应用“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以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与阅读需求而科学选择最佳的阅读材料,以保证学生对阅读素材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另外,为发挥“整本书阅读”教学优势,教师要重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教育能力,灵活动态地优化完善“整本书阅读”的教育指导体系,丰富阅读教学模式,同时注重阅读成果展示,强调知识“输入”与“输出”的动态平衡,进而帮助学生快速消化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维拓展能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让学生潜心阅读,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整本书文章阅读教学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论语》整本书阅读学校教育研究(2022年9期)2022-04-18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小读者(2021年3期)2021-03-20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放屁文章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18年4期)2018-09-06推荐访问:本书 阅读 语文课
上一篇:关于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研究
下一篇:多源流理论视域下我国体育财政政策的变迁动力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