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探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5 点击:

杨 楠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办公室,安徽 芜湖 24100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求:“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精神,培养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职业技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有利于培养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如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已成为摆在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曾在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这是教育史上关于教育适应性较早期的理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类社会也是发展变化的,教育不能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其必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教育的适应性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职业技术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其本质是关于如何实现人与职业相结合的教育,是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的关于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作为教育中与经济发展最为紧密的部分,职业技术教育只有遵循发展规律,协同社会经济、科技等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人与职业相结合的目标。本部分将结合职业技术教育适应国家发展、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1.1 职业技术教育要适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已经由经济领域延伸到思想文化、教育教学等领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职业教育摆在国家战略体系的突出位置,努力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由数量普及阶段转向内涵发展阶段,想要顺利实现职业技术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就必须要引导职业院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实现产业链、教育链和人才链有机衔接,从而进一步解决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之间的不匹配、不平衡问题。

1.2 职业技术教育要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袁振国教授将目标和教学内容作为区别性特征提出了:“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现代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根据社会生产领域的职业技术需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推广技术并进行科学研究。行业作为从事国民经济中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体的组织结构,其变化发展会直接影响职业技术教育横向的门类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的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剧变,行业范围不断扩充、外延,使得职业岗位也不断丰富、增多,从而职业技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也要进一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1.3 职业技术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发展的需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作为与普通教育不同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技术教育对于受教育者的作用在于培养其从事现代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麦可思发布的《2019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较2014届下降了1.6个百分点,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较2014届上升0.5个百分点;
2018届本科毕业生“正在读研”及“准备考研”的比例较2014届分别增长3.2个、1.4个百分点,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读本科”的比例较2014届增长2.1个百分点;
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为5135元,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为4112元;
2015届毕业三年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增长了3399元,涨幅为84%;
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增长了2596元,涨幅为76%。虽然近两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已高于本科毕业生,但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及月收入增长幅度都低于本科毕业生,且高职高专毕业生深造比例远低于本科毕业生,这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无论是生理需求还是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都是存在较大差距的。针对这一现状,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要进一步适应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的需要,尤其在人才培养的理念和行动上要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需求,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又可以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人类劳动生产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活动,是人与人的合作,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建设和再生产。教育在人类劳动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引导人与人建立规范的职业关系的重要途径,更具有超越一般教育的社会功能,其跨越“产”“教”两种范畴,为人类特有的、全面的生产服务。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2.1 深化产教融合有助于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

产教融合是实现产业与教育的统筹融合,其中产业是各个利益相关行业组成的业态的总称,这里的教育是特指职业技术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或途径强化产业与教育两者资源配置互补的合作机制,实现产业系统与职业技术教育系统的联结。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对于各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的同时,职业技术教育的跨界特征要求其发展必须兼顾“产”“教”两种范畴。深化产教融合不仅增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开放性和适应性,还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路径。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自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当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与产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也逐渐显现,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迫切需要。只有深化产教融合,才能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培育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更快更好地融入并服务经济、产业发展的使命。

2.2 深化产教融合有助于解决行业企业劳动力短缺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传统增长动能衰减、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行业企业生产带来巨大变革,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剧烈变化,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人才短缺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当前形势下,产教融合以校企合作为重要途径,并不仅仅是保障职业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单边事务,也是行业企业促进自身发展的最佳选择。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资源和设备,职业院校为企业培养满足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共同合作,将推进校企资源融合、技术融合、人员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产教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发展机制也将牢固树立。这样不仅能使职业院校有充足的资源扩大规模,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由于职业院校对接行业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紧缺人才,可以为企业发展壮大填补人才缺口,有效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2.3 深化产教融合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使命。职业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对接区域地方产业和行业企业,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结构,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等的有效对接,通过教育教学从根本上推动毕业生精准就业,有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职业院校通过实训、劳动实践、顶岗实习等途径将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感知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有效增强了学生对于就业、从业需求的适应性,帮助毕业生提升了就业竞争力,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必须深化产教融合,因此基于产教融合的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必须明确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共同探索可以实现互惠互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3.1 构建政校行企多元参与的共同治理平台

在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职业院校、企业等主体的合作与沟通通常是基于亨利·埃茨科威兹和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在三螺旋概念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官、产、学三螺旋理论,即“大学-企业-政府”这三者在保持自己原有的身份和作用之外,各自都表现出其它二者的一些功能,通过彼此间相互促进与联系,促使代表三者的每根螺旋发展线都能够获得更大的能量进一步相互合作、相互作用,支持在其他螺旋线里产生创新,从而形成持续创新流,并使三者获得共同发展。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逐步探索和发展,职业院校对于教育教学的合作主体的认知由原来的政、校、企三方拓展到政、校、企、行四方,政府从宏观层面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行规划,同时创造教育发展有利环境;
企业在提供设备和项目的同时,积极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定期安排经验丰富的职业人员对学校师生进行实践指导;
行业结合自身发展的形势和职业标准规范,指导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进一步协调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职业院校在政府、企业、行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帮助下,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序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只有通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联动,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共治新格局,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增强。

3.2 构建产教融合贯穿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育训结合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四十几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法宝,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逐渐凸显,其根本原因在于产教融合没有完全渗透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此种情况下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高素质劳动力的供求越来越不平衡。因此关于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问题的办法关键,在于如何将产教融合贯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职业技术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行业企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首先要引导企业全面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行业标准规范渗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落实的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全方位对接;
其次要坚持引进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才开展实践教学,同时积极鼓励学校优秀教师前往企业进行技能培训,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
最后要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对应目标职业需要,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着力自己的核心能力,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多角度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将产教融合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力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对企业发展、受教育者发展的适应性。

3.3 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校企育人联合体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明确提出,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这一重点任务。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完善服务全面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的关键在于要满足学习者全面发展的需要,这里的学习者不再局限于职业院校在校的学生,还延伸至有提升自身发展空间需要的社会成员,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校企育人联合体将是实现国家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下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有效途径。

在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制度的过程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通、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互认、学分和学习成果的互换等做法,为职业院校服务全面终身学习提供了有效路径,鉴于产教融合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职业技术教育的终身模式更需要深化产教融合。职业院校在为在校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素养外,还会为已脱离了学校教育的社会人士开展继续教育,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结合企业和企业职工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需要,通过

建立企业职工终身培训的长效机制,帮助企业职工强化终身学习理念,满足企业职工学历提升和知识更新的需要,在企业参与学校育人的同时,学校将育人实效反哺给企业,增加企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引导行业企业更好地辅助职业技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适应性产教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理财·市场版(2022年5期)2022-05-30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22年4期)2022-05-13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22年2期)2022-04-21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9期)2022-04-19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武术研究(2019年11期)2019-04-20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年13期)2017-09-14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6年10期)2016-11-12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雕塑(1998年1期)1998-06-28推荐访问:适应性 探究 融合
上一篇:高管薪酬监督博弈与独立董事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家庭采购的冷链食品,如何安全上餐桌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