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机制,分类施策探索档案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沂源样板”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5 点击:

文·贺志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档案在推进村务公开、维护基层干部群众合法权益、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体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长期以来,基层档案“谁来管、怎么建、如何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档案工作者,基础条件差、档案意识淡薄、“两委”任期短、人员不稳定等因素,导致“基层档没人管、年年建档不见档”,为开展基层民主决策、村务公开、纠纷调解等工作埋下了隐患。为改变此类状况,让基层档案“存得下来、管得安全、用得方便”,2020年以来,沂源县以开展国家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为契机,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基层档案管理新模式,推动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全县上下统筹“一盘棋”思想,按照“局馆联合、馆镇联动、镇村联建、以镇联村”总基调,健全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档案工作管理网络架构,形成齐抓共管、紧密协作的工作格局。

(一)强化县级“顶层设计”,力促试点工作“起好步”

召开全县试点工作动员会,印发《关于在全县开展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统一思想,明确责任,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成立以县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政策制定、监督指导、沟通协调,统筹推进试点工作。

(二)严密镇村“组织架构”,确保试点工作“行得稳”

各镇(街道)成立专门档案管理机构,落实专门办公场所,明确1名副科级干部主抓主管,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为解决人员不足问题,通过购买服务、以干代训、大学生实践等方式,先后征调300余人次参与档案试点工作,确保有人管、有人抓;
同时,组建工作队,分片区对行政村建档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在各试点村推行档案专(兼)职人员、驻村干部、村干部“三员合一”的“档案办事员”改革,从制度上固化农村档案员的身份和职责,形成了村级档案村村全力抓、亲自干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整体“督考奖补”,保障试点工作“落得实”

创新试点推进体制,县级层面成立督导组和三个业务指导组,先后6次直插基层督促调研、现场指导,并通过电话、微信群、QQ群等远程辅助手段深入到村,边教边干,确保试点工作“不跑偏”“不走样”;
将试点工作列入镇(街道)综合考核,出台《镇(街道)档案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周调度、月汇总、季通报”制度,倒逼试点工作落实;
健全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将试点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先后投入450余万元,为试点工作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按照“典型带动、分类推进”的总体思路,精准选择基础好、易建设、可示范的6个镇(街道)综合档案室、100个村档案室、9个村史馆先行开展“再试点”,逐步全面覆盖全县12个镇(街道)、486个行政村(社区)。

(一)统一标准,促基层档案“规范化”

各镇(街道)、村(社区)按照《机关档案管理办法》《村级档案管理办法》规定,深入开展基层档案“四个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

一是档案目录标准统一。针对减轻基层工作“过度留痕”困扰,制定《村务管理档案基本目录》,明确必须归档10类79项、视情归档5类24项,从制度层面建立起村级档案资源体系,既做到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减负增效,又确保了涉农档案收集完整、归档准确、利用便捷,实现业务工作和档案工作“双赢”。

二是整理程序标准统一。将基层档案整理摆在第一位,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重点抓好60年代以来破损老档案的抢救性收集、修复及保护。严把质量关,从分类、组卷、装订、盖章、目录等环节层层把关、严格要求,各镇(街道)综合档案室完成66238卷、68466件,村规范化档案室整理完成46435卷、24467件。

三是硬件设备标准统一。落实档案用房“三分开”“九防”要求,盘活存量集体资产,大力实施档案用房改建扩建,所有镇级档案室库房、办公、查阅实现分离,东里镇等3个镇级档案室达到100平米以上,100个先行试点村档案室全部按照“六有”标准统一配备档案橱、电脑桌、电脑、打印机、档案用品及门牌。

四是管理制度标准统一。修订完善《档案人员岗位职责》《档案工作奖惩制度》《文件材料归档制度》等25项制度,依法治档、按制管档,档案员专业技能得到极大提升。

(二)一村一品,让村史档案“活起来”

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村落,让乡村振兴拥有更丰富的精神内涵,以“留住乡音乡情乡愁”为总基调,在全县范围内择优选择文化底蕴深厚、修志基础较好、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的9个村,打造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村史馆,通过深入挖掘村情村史,充分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底蕴,展示名人乡贤的美好事迹,反映人民群众奋斗创业的光辉历程,激发农村广大群众对美好家园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自豪感。鲁村镇刘家坡村借助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建设机遇,以“艺术活化乡村”为引领,依托村内丰富的石板资源,以独特的“石头档案”为切入点,打造石屋民宿、李怀杰艺术馆、“三生书院”等31处活动阵地,带动村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时任省委书记刘家义评价其“真正靠文化振兴了乡村”。西里镇张家泉村依托首位“时代楷模”朱彦夫事迹,将“红色文化”与“档案文化”有效衔接,改造提升朱彦夫事迹党性教育基地,布展图片2200余幅、实物860件,全面展现朱彦夫战天斗地的人生历程,先后接待团体(班次)500余个、1.8万余人次,成为区域性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前沿阵地,2021年入选“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

(三)村档镇管,为村级档案“建新家”

针对农村档案基础薄弱、管理不规范、档案资料不全等问题,在明确村级档案产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村档镇管”模式,建立起镇、村两级档案工作“收、管、用”全流程管理制度,形成了有效联动、长效运行的工作落实机制,缓解了村级组织的档案保管压力,明确了村级档案的最终流向,为最有价值的村级档案提供了归宿。南鲁山镇将村级建设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文书档案、帐薄、声像、照片、实物以及上级印发需要长期执行和落实的各类文件等内容划入归档范围,按照“一事一汇总、一月一收集、一年一整理”的原则,每年组织各村集中立卷,完成后当即归入镇综合档案室,累计存入镇综合档案室的村级档案1730卷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档案“私有化”、遗失等现象,为全镇、各村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

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找准档案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结合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延伸触角,做好“档案+”文章,加强村级档案利用,充分发挥档案在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档案+治理”,服务村级公平正义

充分发挥档案原始凭证作用,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一是促进民主公开。出台《关于加强村级“四议两公开”档案管理的通知》,各村均按程序对“三资”管理、村务、财务、会议等档案进行公开公布,让村民充分享有知情权,激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热情,有效加强了对村干部的约束,促进村党组织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化解矛盾纠纷。南麻街道为顺利解决村民之间、村干之间的种种矛盾,先后查阅档案45人次、96卷次,查找矛盾的根源及各种规章制度,使各项矛盾得以顺利解决;
为推动“青啤小镇”项目建设,拆迁项目所在地付家庄村618户,征地560亩,建设安置楼17座984套17.1万平米,发放补偿款9000余万元,相关档案资料均进行阳光公示,消除了群众疑虑和上访苗头。

三是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石桥镇充分利用档案在身份识别、三龄两历认定、待遇落实等方面原始凭证作用,建立基层民兵档案1300余份、退役军人档案900余份,为退役军人在接续工龄、获取优待、享受政策等方面提供了参考支撑。

(二)“档案+民生”,服务基层公共事业

始终坚持“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
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的理念,创新民生档案利用机制,提升基层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助力脱贫攻坚。对全县所有贫困户住房进行建档立项,甄别、改造危房10234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受国务院通报表扬;
中庄镇大沟村按照“一户一宅”政策,根据国土所宅基地档案,收回村内一处闲散宅基地,利用3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建成“大沟村煎饼坊”项目,年收益2.8万元,助力村内15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二是助力医疗救助。燕崖镇结合疫情防控,逐户摸排登记,为12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实现独居老人、纯老家庭、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一人一档”,共计拨付救助金5.8万元,切实保障了老年人口生命健康安全。

三是助力乡村养老。东里镇沂河南村按照村闲置荒废宅基地原始档案记录,盘活利用“沉睡资产”,收归集体土地40亩,流转土地200余亩,建成总面积4000余平方的互助幸福院,入住80岁以上老人37人,探索出一条“以地养老”的农村集体养老新模式。

(二)“档案+产业”,服务村级经济发展

聚焦产业发展,主动为村居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提供档案支持。

一是帮助市场主体建档。张家坡镇前瓜峪村开展了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对合作社在筹备、设立、管理、生产、经营、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会议记录、纪要、合同、协议等进行科学分类、整理和编目,推动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二是助力村集体增收。中庄镇中庄村在清理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过程中,通过查找村内档案,对190户群众的500余亩承包地进行了重新规范和收缴追缴,共收取承包费用58万余元,大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是服务重点建设项目。张家坡镇桃花坪村对“民生综合体”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会议记录、照片、汇报等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记录收集归档,为民生项目的顺利完工和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档案+数字”,服务群众查档阅档

着眼推动城乡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高效便捷的档案利用“线上”体系,打通档案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结合“一次办好”改革,依托已建成的县级数字化档案馆,启动实施档案公共服务全覆盖工程,分别录入案卷级目录46056条,文件级目录368448条,全文扫描1105344画幅,将县档案馆、镇(街道)、村(社区)连接成“一张网”,实现“馆藏档案库”“室藏档案库”“村级档案库”三库共建共享,实现档案信息纵向互联互通,打破传统“到馆查档”方式,聚力打造“家门口的档案馆”,大幅提升了群众查档用档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历山街道城中社区为143人次提供160卷(件)档案调阅查询,出具相关证明67份;
城北社区为100余人次提供600卷(件)档案调阅查询,出具相关证明110份。

猜你喜欢 档案室试点工作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河南省召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研讨会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2年5期)2022-05-11勘测设计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探讨档案天地(2022年3期)2022-04-15加强综合档案室基础性工作建设初探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0年2期)2020-11-02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人大建设(2019年5期)2019-10-08谁为村级产业“接生”?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的通知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9期)2019-06-21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保驾护航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人大建设(2017年4期)2017-07-21推荐访问:沂源 样板 健全
上一篇:基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从话语蕴藉视角浅看唐诗宋词意境的审美特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