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黔南独弦胡活态传承路径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9 点击:

岳一村

黔南是历史悠久之地、千年文明之域。黔南殷周时属牂牁,秦汉时归夜郎,后为牂牁郡,晋设万寿县,唐置南宁州,元建都匀、程番二府,是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交融之地。汉武帝时期,夜郎王多同与唐蒙在此签订《同蒙之盟》;
宋太宗时期,南宁州派使团入朝敬献方物、歌舞;
明洪武时期,奢香夫人与汉族土司刘淑珍共同演绎了一曲维护国家统一、推进民族团结的绚丽华章。

瑶族,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瑶族按照语言、习俗和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可划分为瑶语支系、苗语支系、侗水语支系和汉语方言支系四大支系。瑶族广泛分布在亚、欧、美等各大洲,民族主体在中国,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等地。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瑶族主要聚集在荔波县,荔波县地处贵州最南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南丹县毗邻,是大西南面向大华南、大岭南的交通咽喉,也是贵州南下出海最近的通道。

(一)独弦胡的来历与现状

瑶麓乡位于贵州省南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荔波的瑶族主要有青瑶、白裤瑶和长衫瑶。其中有一支瑶族聚落称为瑶麓。这聚落共一百零八户人家,因族群衣着崇尚青色而被称为青瑶,青瑶自称“奴摩”。他们仍保存着原有的瑶族文化及生活习惯,在生活上仍保持自己的服装特点。

据资料显示,荔波县瑶麓乡的瑶族部落因被荔波县本地的布依族、水族和汉族的长期压迫而不得不游猎到荔波县瑶麓乡,并且在瑶麓乡开始定居生活。在搬来瑶麓乡定居初期,因少数民族间的关系紧张,瑶族一直不与本地民族产生关系,过着与世隔绝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由此产生的婚姻制度也可以算是“自给自足”,即本族男人不娶外族女人,本族女人不嫁外族男人。随后政府决定对当地婚嫁制度进行改革,自由恋爱的风气随即盛行起来,有时甚至到了结婚时父母不做干涉,全由当事人做主的地步。于是,为了避免自由恋爱给男女双方造成的不便,女方的家中就成了最为合适的恋爱地点,本族称之为“寮房”,外族人称为探婚房,“凿壁谈婚”这个青瑶传统的民俗文化随之而来。黄海《瑶麓婚碑变迁》中说:“同治二年三月,改革九牛婚姻取得重大成果之后,贵州青瑶便兴起了凿壁谈婚”。青瑶人民在社会生产生活的长期发展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瑶族石碑文化。石碑,瑶语称之为“阿常”,意思是像石头一样坚硬不可以改变的条规议律。在史学界被称之为“石碑律”,是瑶族祖先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条规议律。“石碑律”是瑶族人自己的规章条例,用以处理族内事务,类似于我国现在实行的法律条文。石碑中关于婚规的记录主要在两块婚规碑,这两块婚规碑中很大的篇幅都是关于婚姻的规定,可见在瑶族的“石碑律”中关于婚姻问题的占比是非常大的。

“凿壁谈婚”作为青瑶传统的民俗文化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开始准备、闹几崽、闹尤崽、老久独和定终身。独弦胡主要应用在第一阶段,也就是开始准备阶段。在夜深人静时,劳累一天的人们慢慢进入梦乡,而此时的青瑶年轻男女则开始了极富浪漫主义的求爱活动,青瑶习惯将这种行为称为“对嘴”。年轻青瑶小伙带上自己的单弦琴,聚集到瑶寨旁边,准备向瑶寨中女孩居住的寮房走去。在进入寨子后小伙子们分别向自己心仪姑娘的寮房边走去。这时如果某位女孩的寮房外出现人数众多的现象,按照瑶族的交往礼仪是不能插队的,大家必须严格按照首先村头,其次村中,最后村尾的顺序逐个进行。打头阵的小伙子要轻轻地坐在小板凳上,将身体和头部紧紧贴在谈婚洞旁,随即拿出自己的独弦胡来,稍作准备随即演奏起来,一首曲子结束后,小伙子会倾听寮房里的动静。如果寮房内会没有任何回应,小伙子则又会继续拉起第二首曲子,以此来向姑娘表达自己的诚心。如果房内的姑娘依然还是没有任何动静,小伙子便拿起竹条,轻轻地把竹条伸进谈婚洞里,拨动姑娘的蚊帐和枕头。在对嘴的过程中,如果姑娘睡着了,小伙就会继续不断地用小竹条轻轻把姑娘拨醒。

(二)独弦胡的乐器形制

独弦胡用青瑶方言称为:“调”,按其乐器名称可以看出是一根弦的胡琴,属于弓弦类乐器,与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相似。独弦胡音色酷似唢呐,声音清亮高亢,音色极具特色。独弦胡由琴头、琴杆、琴筒、琴弦和琴弓组成。琴头和琴杆融为一体,琴杆由黄连树木制成,因独弦胡在演奏中没有换把,也由于制作工艺的便捷,琴杆被做成有棱角的长方体。琴杆总长约64厘米,其中琴筒内作为连接固定的琴杆有6.5厘米。而琴轴因为需要扭动定弦,在制作时和传统胡琴相似。琴筒材质一定要是夹在石头缝中的吊竹,若用其他竹子声音则不洪亮。琴筒直径约5.5厘米,筒长14.5厘米,为防止其开裂,也为增加乐器共鸣,在制作中会在竹筒后部用筒形铁片进行加固。区别于二胡的蟒皮、板胡的泡桐板,独弦胡的发声震动面板接地取材,取干竹笋壳按琴筒尺寸进行打磨并覆盖在上面。琴码则为约一厘米左右的木条,无消音垫。琴弦和琴弓材质一样,都是用细长的公马尾制成,但琴弦需反复搓紧成螺旋状之后才可安装,琴弓处的马尾和一般弓弦乐器类似。琴弦用铁丝进行弯折固定在琴筒下方。琴弓为长约40厘米,宽0.7厘米的竹片两端系马尾弯折而来。为方便持握,琴弓还会余留一截竹片当作手柄使用。琴弓弓毛和琴弦在演奏时不能沾油,否则会毁坏琴弦的音色,制作琴弦的马尾的数量由师傅自己掌握。

(三)独弦胡的演奏方式及演奏形式

独弦胡的演奏姿势分为坐奏和立奏。坐奏为演奏者坐在凳子上,凳子高度偏矮,使之左腿膝盖抬高,将琴筒放置在左腿膝盖上方,将琴杆倚靠在左肩,使演奏者上半身、左腿膝盖和独弦胡琴杆三部分形成三角形,从而起到稳定演奏的作用。与二胡左手虎口处持琴,手掌处悬空的持琴方式不同,独弦胡由于琴杆放置方式的不同,左手在持琴时整个手掌都顺势搭靠在琴杆上,左手放松,自然伸直。左手大拇指根部外侧倚靠琴杆,拇指头里端按琴弦内侧,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肚进行按音;
演奏时右手拇指里端抵住弓毛,右手其余四指控制弓杆,因独弦胡弓毛紧绷,无需用其他手指控制弓毛紧度,只需控制弓杆在琴弦上摩擦即可发声,十分类似西洋提琴右手持弓方法。立奏因其便于移动,多在行走中,在站立演奏时,演奏者将琴头放置在左肩上,用下颌抵压琴头,左手扶琴按弦,右手持弓擦弦。

独弦胡在演奏时演奏者要先用清水漱口,随后用将唾液用舌头均匀涂抹在弓毛上,这样便于增加摩擦,使之具有松香的功能。据说,唾液被风干的次数越多,弓毛的摩擦力越大,琴的发声震动越大,独弦胡的音色也就越好,而且还可以加固琴筒和笋壳皮的黏合。

独弦胡的演奏形式分为独奏、齐奏和重奏。独奏分为两种形态。一是自娱自乐的单独演奏;
二是穿插于齐奏和重奏之中的单琴片段演奏。齐奏为两把胡琴进行同一声部旋律演奏。重奏则是两把胡琴分别演奏不同旋律,但也非严格意义上的重奏形式,而仅是偶尔的分列,即短暂的声部分支。

(四)独弦胡的乐器及乐曲来源

关于独弦胡乐曲的来源,有以下两种情况,情况一是自创,如笔者在田野调查中采集到的六首乐曲,但是没有专用的乐曲名称;
情况二是借用,如演奏瑶族八仙音乐或唢呐的曲牌,如《八仙调》、《敬酒调》、《迎客调》、《合排》、《参军曲》等。在对现在瑶麓乡中唯一一位会演奏独弦胡的老人采访中收集的奏的六首乐曲都主要用于“凿壁谈婚”这种恋爱场合。独弦胡的演奏者都为男性,用独弦胡的琴声代替语言向对方倾诉爱慕之情。

从其形制、音色、使用场合与目的等方面综合推论,独弦胡为奚琴之后裔,受汉族二胡及唢呐的影响而成,形成时间约在宋金时代出现马尾胡琴,唢呐从波斯传入中原;
汉人向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迁徙的时期。宋末、明末清初时期,由于金人入侵及逃避灾难,大批中原汉人南迁,部分进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汉人徙入,传来了马尾胡琴和唢呐,并迅速成为当地瑶族所接受。青瑶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综合这两种乐器的特点创造了独弦胡并融入婚俗活动中。其作用除了代言外,尚有显露个人才华以博取心仪之人芳心的功能。姑娘听到优美的琴声而为之所动,日久则会耳熟能详,约定俗成便能解其意,沿袭下来即成为青瑶独特的婚俗文化。综上所述,青瑶独弦胡中蕴含着浓厚的本支系传统文化与汉文化。她孕育于本民族婚俗中,受汉文化的影响而生长,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她既有器乐的性质,也有民族婚俗的特质,是青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独弦胡的研究现状及日后的研究方向

独弦胡是一种弓奏弦鸣乐器,属于弓弦乐器的一种。从现有的古代文献来看,明确见于记载的弓弦乐器始于唐代。独弦胡作为弓弦乐器的一种,在项阳的《中国弓弦乐器史》一书中,被划分到B型胡琴家族中。从地方志书以及田野调查中发现独弦胡流传于瑶族(青瑶支系)和佤族,使用于这两个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

关于瑶族独弦胡的研究文献较少,可以基本划分为资料型文献和研究型文献两类。资料型文献侧重于对瑶族独弦胡做初步的介绍,如《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贵州卷》、《贵州少数民族乐器100种》中介绍了瑶族独弦胡的流传区域、形制结构、音域范围、演奏姿势、演奏技巧、音色特点、基本曲目。研究型文献侧重于对瑶族独弦胡的乐曲特点及其用途、使用场合、保护与传承等进行研究,如《贵州瑶麓青瑶音乐调查报告》、《青瑶独弦胡艺术现状及其保护与传承的若干思考》中除了对瑶族独弦胡作一般性的介绍以外,在音乐本体特征方面对独弦胡的演奏形式、乐曲名称及用途进行了探讨。在瑶族独弦胡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提出深入发掘与研究、多方面多渠道宣传、对独弦胡进行改良、将独弦胡引入学校、提高群众保护意识等措施。

纵观瑶族独弦胡的文献,以一般性的介绍为主,研究方面以乐曲本体结构特征和保护与传承为主。总体来说,瑶族独弦胡较少记载于文献,较少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独弦胡作为瑶族青瑶支系的代表性乐器,融入其日常生活中,是其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此,作为瑶族民俗生活一部分的独弦胡需要进一步认识其音乐特征及民俗背景、社会功能。所以,瑶族独弦胡的进一步研究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独弦胡音乐起源的研究,因为独弦胡不是纯粹的乐器,还具有表意的功能,相对于具有表情意义的纯器乐来说,独弦胡具有双重价值和功能;
二是,加强独弦胡音乐本体特征研究,不仅仅是对独弦胡的乐曲进行乐曲结构、音阶构成、音域范围等方面的研究,还应该触及其文化语境;
三是,加强独弦胡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标识的价值和意义的研究,从整体论的角度,涉及独弦胡与民歌、舞蹈、生态环境、物质文化基础等方面的研究。由此,以瑶族独弦胡为个案,为少数民族弓弦乐器的研究提供借鉴。

(二)独弦胡的保护现状

独弦胡是青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青瑶支系的代表性乐器,流传于黔南州荔波县瑶麓乡青瑶聚居区,独弦胡与青瑶的民俗关系密切,曾在青瑶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但随着时代的改变以及发展,现在青瑶村寨中年轻人甚至有些未接触到独弦胡,也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学习这门乐器。目前独弦胡的传承人只有一位70岁以上的老人,这唯一的琴师也只有在专题采风和政府组织的少量演出中才会出现。

(一)青瑶独弦胡的保护

1、对独弦胡进行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

对瑶族独弦胡进行研究,有助于抢救、挖掘、整理这一独特的民族乐器,有助于认识青瑶支系的音乐文化特点,有助于保护与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借鉴。我们要研究独弦胡的现状以及保护情况,还有对未来的发展和传播传承等方面的问题,从民族学、音乐学、音乐人类学、传播学的角度切入思考,研究青瑶独弦胡与青瑶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传承传播和保护方面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2、提高大众对其保护意识

黔南青瑶“凿壁谈婚”是当地少数民族的重要民俗活动。青瑶独弦胡属于传统表演艺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提高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活”的,也就是活态的。同时它又是民族审美的展现,是文化遗产中非常脆弱的部分,需要人们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最重要的就是“人”。青瑶独弦胡及其演奏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应对其予以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受到损害和破坏的今天,我们更应引起思想上高度的重视。

(二)青瑶独弦胡的传承

1、进行全方位的宣传

网络时代发展迅速,在现代化资源为中心的今天,我们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渠道去传播各类文化。青瑶独弦胡可以借助现在信息接收渠道的多样、快捷去大力传播。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的推送,其中包括各类影像和音频,利用网络转播的速度和广度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贵州,了解黔南,了解青瑶的同时,能够看到听到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独特民族器乐的声音,从而了解青瑶独弦胡。在线下的宣传中,我们借助黔南荔波丰富的旅游资源,将荔波县瑶麓乡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本地旅游产业,将本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其中。政府可以让瑶寨村民定时定点进行实景民族文化演出,其中重点突出“凿壁谈婚”这一本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以此为出发点,将青瑶独弦胡融入实景民族文化演出中。

2、对乐器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

中国民族乐器经过多年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演奏家走向世界,也让世界逐渐熟知中国的民族器乐。但是哪怕是已经发展很成熟的乐器,也还是存在自身的缺陷。青瑶独弦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曾在青瑶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但还是只在非常小的范围内有所影响,除去缺少传承人、宣传过少等原因,乐器的局限性是很大的。由于中国民族器乐多为手工制作,尤其是青瑶独弦胡这一类在少数民族区域流传的小众乐器,乐器的制作者对于乐器的规格、材质、制作工艺和发声原理等方面都有着不少欠缺。

在对青瑶独弦胡开展研究工作时,我们发现独弦胡的乐器局限性比较大。独弦胡音色虽像唢呐般高亢,但整体音量偏小,听者要保持安静才能听清声音,我们可以在乐器音量上进行改进。首先,我们可以将独弦胡的琴弦进行更换。现在我们看到的独弦胡的琴弦是多根公马尾,而且需反复搓紧成螺旋状之后才可安装。我们可以尝试将琴弦更换成普通胡琴类乐器常用的钢弦,增加琴弦硬度的同时音量也会增加。其次,现在的独弦胡要将唾液用舌头均匀涂抹在弓毛上,随着唾液风干的次数越来越多来增加琴弓的摩擦力,我们可以尝试将独弦胡的弓毛使用松香来提升摩擦力,而且也可以适当增加独弦胡弓毛的数量,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加独弦胡的音量。

3、将独弦胡引入课堂教学

高等师范院校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摇篮,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保护和传承黔南民族音乐是黔南地区文化和教育领域十分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地处黔南地区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我们应自觉地肩负起传承和弘扬本土音乐的重任,将黔南本土音乐引入音乐专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将青瑶独弦胡引入高校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将青瑶独弦胡的研究内容加入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并学习黔南优秀的音乐文化。我们也可以将青瑶独弦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研究方向,锻炼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同时深挖与独弦胡相关的音乐艺术等民族文化。有利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自觉担负起传承民族音乐的重任,有利于地方高校黔南本土民族音乐教育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更有利于黔南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们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挖掘黔南民族音乐,为黔南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黔南民族音乐,它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黔南地区高校十分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项目以黔南荔波县青瑶独弦胡作为研究对象并从多方面对黔南本土民族器乐开展了相关研究,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构建地方特色的黔南音乐教学体系,使黔南音乐教学走向系统化、规范化。黔南地区高校应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重任,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化传播者。■

猜你喜欢 黔南瑶族乐器 学乐器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海外星云(2021年6期)2021-10-14传承科教新报(2021年16期)2021-05-11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科学与财富(2021年34期)2021-05-10乐器小太阳画报(2019年5期)2019-06-25——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当代贵州(2017年50期)2017-12-19——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当代贵州(2017年50期)2017-12-19图解黔南五年 高歌猛进当代贵州(2017年16期)2017-06-07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当代贵州(2016年29期)2016-11-03奇妙乐器琴童(2009年7期)2009-07-20推荐访问:黔南 视域 文化遗产
上一篇: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AMPK和GLUT4蛋白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表达与实践:清代田赋征收制度的嬗变及困境*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